汉语查 成语 形容抗压能力差的成语

形容抗压能力差的成语


1无可奈何 [ wú kě nài hé ]

解释 奈何:如何;怎么办。不得已;没有办法。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2力不从心 [ lì bù cóng xīn ]

解释 力:力量;能力;从:依从;顺从。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够。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地。”

3满不在乎 [ mǎn bù zài hū ]

解释 满:全;在乎:在意。完全不放在心上。形容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

出处 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区区一条生命,在他们眼里,正和一根草,一堆马粪一般,是满不在乎的!”

4尸位素餐 [ shī wèi sù cān ]

解释 尸位:占据着职位而不做事。不做事而白吃饭。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朱云传》:“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5志大才疏 [ zhì dà cái shū ]

解释 志:抱负;疏:粗疏;薄弱。志向远大;才能不足。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6一事无成 [ yī shì wú chéng ]

解释 连一样事情都没有做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

出处 唐 白居易《除夜寄微之》:“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7无能为力 [ wú néng wéi lì ]

解释 用不上力量;帮不上忙;指没有能力或力不能及。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此罪至重,微我难解脱,即释迦牟尼亦无能为力也。”

8初出茅庐 [ chū chū máo lú ]

解释 茅庐:草屋。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9不学无术 [ bù xué wú shù ]

解释 术:技术;技艺。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10能文能武 [ néng wén néng wǔ ]

解释 文的武的都行。现常指既能动笔也有实际工作能力。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三十八回:“能文能武,方是男子汉。”

11一无是处 [ yī wú shì chù ]

解释 是:对,正确。没有一点儿对的或好的地方。

出处 宋 欧阳修《与王懿敏公》:“事与心违,无一是处,未知何日遂得释然。”

12足智多谋 [ zú zhì duō móu ]

解释 足够的才智;大量的计谋。形容善于动脑筋出主意。谋:计谋。

出处 元 无名氏《锦云堂暗定连环计》:“老夫遍观朝中,足智多谋,无如司徒者。”

13黔驴技穷 [ qián lǘ jì qióng ]

解释 黔:今贵州省;穷:尽。黔地的驴;本领穷尽了。比喻极为有限的一点本领也用尽了。

出处 唐 柳宗元《三戒 黔之驴》:“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4才疏学浅 [ cái shū xué qiǎn ]

解释 才:才能;疏:空虚;浅薄。才能不高;学问不深。

出处 元 柯丹邱《荆钗记 合卺》:“欲步蟾宫,奈才疏学浅,未得蜚冲。”

15眼高手低 [ yǎn gāo shǒu dī ]

解释 眼高:眼界高;手低:指办事能力低。形容要求的标准高;但实际工作能力低。

出处 清 陈确《与吴仲木书》:“譬操觚家一味研穷休理,不轻下笔,终是眼高手生,鲜能入彀。”

16色厉内荏 [ sè lì nèi rěn ]

解释 色:神色;历:历害;内:内心。荏:软弱;怯懦。形容外表严厉强硬;内心怯懦软弱。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17恬不知耻 [ tián bù zhī chǐ ]

解释 指对卑劣的或不光彩的行为安然处之;不以为耻。恬:安然、满不在乎。

出处 宋 吕祖谦《东莱博议 卫礼至杀邢国子》:“卫礼至行险侥幸而取其国,恬不知耻,反勒其功于铭,以章示后。”

18孤陋寡闻 [ gū lòu guǎ wén ]

解释 学识短浅;见闻不广。陋:见闻不广;寡:少。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19一无所能 [ yī wú suǒ néng ]

解释 一点没有能耐(能:能力;本领)。

出处 清 钱泳《履园丛话》:“又苏州叶某者,性迂拙,一无所能,其父死,既无产业,且有逋负。”

20一无所长 [ yī wú suǒ cháng ]

解释 没有一点专长。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9回:“今先生处胜门下三年,胜未有所闻,是先生于文武一无所长也。”

21不胜其任 [ bù shèng qí rèn ]

解释 胜:能担当。没有能力担当那项重任。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

22胸无点墨 [ xiōng wú diǎn mò ]

解释 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旧指人没有文化。点:一点;比喻极小;墨:墨水;比喻学问。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师自赞曰:‘匙桃不上个村夫,文墨胸中一点无;曾把空虚揣出骨,恶声赢得满江湖。’”

23不自量力 [ bù zì liàng lì ]

解释 量:估计。不能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

出处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摩揭陀国上》:“今诸外道不自量力,结党连群,敢声论鼓,惟愿大师摧诸异道。”

24百无一是 [ bǎi wú yī shì ]

解释 是:对的;正确的。一点正确的地方也没有。

出处 宋·袁采《袁氏世范》:“至于百无一是,且朝夕以此相临,极为难处。”

25厚颜无耻 [ hòu yán wú chǐ ]

解释 颜:脸面;脸皮。脸皮厚;不知羞耻。

出处 《诗经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南朝 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岂可使芳杜厚颜,薛荔蒙耻。”

26能上能下 [ néng shàng néng xià ]

解释 谓干部不计较职位高低,不论处于领导岗位或在基层从事实际工作,都能踏踏实实地干。实行能上能下,是对干部职务终身制的一项重要改革。

出处 丁玲《风雪人间》上卷:“一个共产党员随时随地都是真正的战士,能上能下,能与人民共患难,同安乐!”

27碌碌无能 [ lù lù wú néng ]

解释 碌碌:平庸、无能的。平平庸庸,没有能力。

出处 宋 吴箕《常说》:“上书昭王,切而不迫;君臣纵谈,观者色变,此岂碌碌无能之人?”

28力不能及 [ lì bù néng jí ]

解释 力量达不到。

出处 元 无名氏《武王伐纣平话》卷下:“一城百姓见城自摧破,自来搜捉纣王,纣王见兵势甚大,力不能及。”

29力不胜任 [ lì bù shèng rèn ]

解释 胜任:担当得起或承受得住。能力不够;难以担当任务。

出处 《周易 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言不胜其任也。”

30少不更事 [ shào bù gēng shì ]

解释 少:年少。更:经历。指年纪轻;阅历不多。形容缺乏经验或不懂人情世故。

出处 《晋书 周顗传》:“君少年未更事。”

31力所不及 [ lì suǒ bù jí ]

解释 及:达到。凭自己的力量不能做到。

出处 宋 释惠洪《石门文字禅》:“平生所未见之文,公力所不及之义,备聚其中。”

32举鼎绝膑 [ jǔ dǐng jué bìn ]

解释 绝:折断;膑:胫骨。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33绠短汲深 [ gěng duǎn jí shēn ]

解释 绠:汲水用的绳子;汲:从井里打水。吊桶的绳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34少不经事 [ shào bù jīng shì ]

解释 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出处 刘丰《后生可爱》:“所以在实际中,毛头小伙子干出一番大事业出来的也毕竟不少,‘少不经事’的话不尽全对。”

35不经世故 [ bù jīng shì gù ]

解释 经:经历;世故:人情世事的变故。形容缺乏为人处世的经验。

出处 鲁迅《花边文学 序言》:“然而他们不经世故,偶尔‘忘其所以’也就大碰其钉子。”

36精明能干 [ jīng míng néng gàn ]

解释 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出处 《新唐书 苏弁传》:“弁通学术,吏事精明,承延龄后,平赋缓役,略烦苛,人赖其宽。”

37百无一能 [ bǎi wú yī néng ]

解释 什么都不会做。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2回:“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

38爱人好士 [ ài rén hào shì ]

解释 爱护、重视人才。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

39蚍蜉戴盆 [ pí fú dài pén ]

解释 比喻能力低而承担的任务极重。也比喻不自量力。

出处 汉 焦赣《易林 复之萃》:“蚍蜉戴盆,不能上山。”

40爱才好士 [ ài cái hǎo shì ]

解释 好:喜爱。爱护、重视人才。

出处 《晋书 殷仲文传》:“刘毅爱才好士,深相礼接,临当之郡。”

41能征敢战 [ néng zhēng gǎn zhàn ]

解释 征:征讨。形容作战经验丰富,敢于作战。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必用能征敢战之将,先以力敌,后用智擒。”

42力有未逮 [ lì yǒu wèi dǎi ]

解释 能力做不到。

43天壤悬隔 [ tiān rǎng xuán gé ]

解释 比喻相差极远或相差极大。

出处 《南齐书·陆厥传》:“一人之思,迟带天悬;一家之文,工拙壤隔。”

44新学小生 [ xīn xué xiǎo shēng ]

解释 指治学时间不长,见闻浅陋、经验不足的后生晚辈。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张禹传》:“新学小生,乱道误人,宜无信用,以经术断之。”

45才短思涩 [ cái duǎn sī sè ]

解释 才:才识。短:短浅。涩:迟钝。见识短浅,思路迟钝。指写作能力差。

出处 宋·楼钥《攻媿集·雷雨应诏封事》:“适当书诏填委之时,才短思涩,目不暇给。”

46能谋善断 [ néng móu shàn duàn ]

解释 善:擅长;断:决断。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

出处 晋 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47赶鸭子上架 [ gǎn yā zī shàng jià ]

解释 比喻强迫去做能力达不到的事情。

出处 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说着一把将我拖了起来,要我去看看。这是硬赶鸭子上架,我向她解释,去看也是没用。”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