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自己很自大的成语

形容自己很自大的成语


1自作聪明 [ zì zuò cōng míng ]

解释 自以为很聪明。形容轻率逞能。

出处 《尚书 蔡仲之命》:“无作聪明,乱旧章。”

2自以为是 [ zì yǐ wéi shì ]

解释 自己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为:认为;是:对;正确)。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3目空一切 [ mù kōng yī qiè ]

解释 空:什么也没有。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2回:“但他恃着自己学问,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内。”

4目中无人 [ mù zhōng wú rén ]

解释 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

出处 《说唐》第七回:“你看他目中无人,待我去打这狗头下来。”

5盛气凌人 [ shèng qì líng rén ]

解释 凌:欺压。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出处 清 曾国藩《求阙斋语》:“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盛气凌我。”

6旁若无人 [ páng ruò wú rén ]

解释 旁:旁边;若;好像。身边好像没有人。形容自视高大;态度傲慢。也形容态度自然、镇静自如的样子。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柯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7自命不凡 [ zì mìng bù fán ]

解释 自称自己不平常(凡:平凡;平常)。形容自高。

出处 清 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娄县沈童者,年甫冠,习帖括,自命不凡,有太阿出匣遽化长虹之概。”

8不可一世 [ bù kě yī shì ]

解释 可:许可;赞成。没有赞许过当时的任何人。形容人自命不凡;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出处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5卷:“王荆公少年,不可一世士,独怀刺候濂溪,三及门而三辞焉。”

9骄傲自满 [ jiāo ào zì mǎn ]

解释 自高自大;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

出处 宋 王明清《挥麈后录》第八卷:“既登宥密,颇骄傲自满。”

10妄自尊大 [ wàng zì zūn dà ]

解释 过高地看待自己。形容狂妄自大。妄:过分地;尊:高贵。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11夜郎自大 [ yè láng zì dà ]

解释 夜郎:汉代我国西南方的一个地方政权;自大:自以为很大。比喻孤陋寡闻;妄自尊大。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12自吹自擂 [ zì chuī zì léi ]

解释 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擂:打鼓。

出处 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决不可把自己关在小房子里,自吹自擂,称王称霸。”

13居功自傲 [ jū gōng zì ào ]

解释 居功:自恃有功。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

出处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十章:“然而毛润之不但毫无居功自傲的表情,而且异常谦逊地说:‘这算什么功。”

14自高自大 [ zì gāo zì dà ]

解释 认为自己又高又大。形容自以为了不起。

出处 三国 韦昭《国语》集解:“求掩盖人以自高大,则其抑退而下益甚也。”

15自卖自夸 [ zì mài zì kuā ]

解释 夸:夸赞。自己卖的东西自己夸好。比喻为自己吹嘘。

出处 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国民党人又嚷‘罗邱视线移到东方了,先欧后亚计划改变了’……还要自卖自夸地乐一阵。”

16傲慢不逊 [ ào màn bù xùn ]

解释 逊:谦逊。态度高傲自大,对人不讲谦让。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萧望之传》:“有司奏君责使者礼,遇丞相无礼,廉声不闻,敖(傲)慢不逊。”

17傲世轻物 [ ào shì qīng wù ]

解释 傲世:傲视当世;轻:轻视;物:他人或环境。鄙弃世俗,看不起别人。指孤高自傲,处世不与一般流俗苟同。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齐俗训》:“傲世轻物,不污于俗。”

18高傲自大 [ gāo ào zì dà ]

解释 自以为了不起,极其骄傲,看不起别人。

出处 毛泽东《学习和时局》:“各种业务专长,都可以成为高傲自大轻视旁人的资本。”

19狂妄自大 [ kuáng wàng zì dà ]

解释 狂妄:极端的自高自大。狂妄傲慢;自以为了不起。

出处 《旧唐书 皇甫镈传》:“执谊,叔文乘时多僻,而欲斡运六合,斟酌万几;……何狂妄之甚也。”

20傲睨自若 [ ào nì zì ruò ]

解释 睨:斜视。自若:指满不在乎。形容自高自大、藐视一切的样子。

出处 宋 王谠《唐语林 豪爽》:“郑太穆郎中为金州刺史,一日忽致书襄阳于司空頔,其言恳切,而傲睨自若,似无郡僚之礼。”

21目空一世 [ mù kōng yī shì ]

解释 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

出处 明 焦竑《李氏焚书序》:“宏甫快口直肠,目空一世,愤激过甚,不顾人有忏者。”

22目无余子 [ mù wú yú zǐ ]

解释 余子:其他的人。眼里没有旁人。形容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出处 清 梁启超《新民说》:“目无余子,而我躬亦不知何存。”

23鼻孔撩天 [ bí kǒng liáo tiān ]

解释 仰起头来鼻孔朝天。形容高傲自大。

出处 宋陆游《入蜀记》卷五:“荆州绝无禅林,惟二圣而已。然蜀僧出关,必走江浙,回者又已自谓有得,不复参叩。故语云:‘下江者疾走如烟,上江者鼻孔撩天。徒劳他二佛打供,了不见一僧坐禅。’”

24称帝称王 [ chēng dì chēng wáng ]

解释 帝:帝王;王:君王。比喻凭借势力,飞扬跋扈,独断专行,狂妄自大。

出处 三国·魏·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25鼻孔辽天 [ bí kǒng liáo tiān ]

解释 仰起头来鼻孔朝天。形容高傲自大。

出处 见“鼻孔撩天”。

26称王称伯 [ chēng wáng chēng bà ]

解释 王:君王;伯:通“霸”,霸主。比喻凭借势力,飞扬跋扈,独断专行,狂妄自大。

出处 清·吴乔《答万季崊诗问》:“今人拘于宋人之说诗,而不问唐人违合,莫不称王称伯,狐魅后学,使尊奉己学。”

27气充志骄 [ qì chōng zhì jiāo ]

解释 谓心满意得,骄傲自大。

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遂合诸侯于嘉陵,气充志骄,淫侈无度。”

28不自满假 [ bù zì mǎn jiǎ ]

解释 不自满,不自大。

出处 《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

29不肯一世 [ bù kěn yī shì ]

解释 一世:同处于一个世界。自视甚高,看不起天下人。形容目空一切、骄横自大。

出处 宋·黄庭坚《跋范文正公帖》:“往时苏才翁笔法妙天下,不肯一世人。”

30敖世轻物 [ áo shì qīng wù ]

解释 敖,通“傲”。鄙弃世俗,看不起别人。也指高傲自大。《淮南子·齐俗训》:“敖世轻物,不污于俗。”

出处 《淮南子·齐俗训》:“敖世轻物,不污于俗。”

31鼻孔朝天 [ bí kǒng cháo tiān ]

解释 仰起头来鼻孔朝天。形容高傲自大。

出处 见“鼻孔撩天”。

32飞扬跋扈 [ fēi yáng bá hù ]

解释 飞扬:放纵;跋扈:蛮横;霸道。原指骄横放肆;不受约束。现形容气焰嚣张;目中无人。

出处 《北史 齐纪上 高祖神武帝》:“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

33趾高气扬 [ zhǐ gāo qì yáng ]

解释 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十三年》:“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

34老气横秋 [ lǎo qì héng qiū ]

解释 老气:老年的气概;横秋:横亘秋空。形容神态老练严肃。也形容为人死板;缺乏朝气。

出处 南朝 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风情张日,霜气横秋。”

35低声下气 [ dī shēng xià qì ]

解释 形容说话时恭顺卑微的样子。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这里只苦了袭人,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伏侍劝慰。”

36不卑不亢 [ bù bēi bù kàng ]

解释 卑:自卑;亢:高傲。既不自卑;也不高傲。也作“不亢不卑”。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须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捞几个钱。”

37自不量力 [ zì bù liàng lì ]

解释 自己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

38班门弄斧 [ bān mén nòng fǔ ]

解释 班:鲁班;即公输子;春秋时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木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出处 宋 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39满不在乎 [ mǎn bù zài hū ]

解释 满:全;在乎:在意。完全不放在心上。形容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

出处 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区区一条生命,在他们眼里,正和一根草,一堆马粪一般,是满不在乎的!”

40得意忘形 [ dé yì wàng xíng ]

解释 形:形骸指自身的存在。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的态度。

出处 《晋书 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41唯我独尊 [ wéi wǒ dú zūn ]

解释 认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极端自高自大。尊:高贵。

出处 宋 释惟白《五灯会元 七佛 释迦牟尼佛》:“天上天下,唯吾独尊。”

42刚愎自用 [ gāng bì zì yòng ]

解释 刚:强硬。愎:固执;任性。刚愎:倔强固执;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自用:自以为是。固执任性;自以为是。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43不屑一顾 [ bù xiè yī gù ]

解释 不屑:认为不值得;不愿意做或不愿意接受;一顾:看一下。不值得一看。指对某些事物或人看不起。

出处 明 方孝儒《送吏部外郎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

44装腔作势 [ zhuāng qiāng zuò shì ]

解释 故意装出一种腔调;作出一种姿态。形容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别人。

出处 明 西湖居士《郁轮袍 误荐》:“穷秀才装腔作势,贤王子隆礼邀宾。”

45目无法纪 [ mù wú fǎ jì ]

解释 不把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出处 巴金《家》:“今天要检查日货,明天又捉商人游街,简直目无法纪。”

46大模大样 [ dà mó dà yàng ]

解释 ①形容架子很大;旁若无人的样子。②形容装模作样。摆出毫无拘束的样子。

出处 明 徐霖《绣襦记》:“这厮大模大样,公然慢我的。”

47自私自利 [ zì sī zì lì ]

解释 只为自己打算;只顾自己利益。形容私心重。

出处 宋 程颐《二程语录》:“然要卒归乎自私自利之规模。”

48称王称霸 [ chēng wáng chēng bà ]

解释 王:帝王;君王;霸:霸主;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自称为君主、霸主。比喻凭借势力;飞扬跋扈;独断专行。

出处 宋 汪元量《读史》诗:“刘项称王称霸,关张无命无功。”

49胡说八道 [ hú shuō bā dào ]

解释 指没有根据;不负责任的乱说一气。也作“胡说乱道”。

出处 宋 宗杲《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手指东画西,口中乱说乱道。”

50傲睨万物 [ ào nì wàn wù ]

解释 睨:斜视。斜着眼看一切事物。形容目空一切,什么都瞧不起。

出处 宋 黄庭坚《豫章文集 跋俞秀老清老诗颂》第26卷:“清老往与余共学于涟水,其傲睨万物,滑稽以玩世,白首不衰。”

51自视甚高 [ zì shì shèn gāo ]

解释 把自己看得很高(多指身分,学识等)。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6回:“我暗想这个人自视甚高,看来文字总也是好的,便不相强。”

52作威作福 [ zuò wēi zuò fú ]

解释 作威:横行霸道;作福:奢侈享乐。原指国君专行赏罚;独揽威权。现形容耀武扬威;横行霸道。

出处 《尚书 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53自我陶醉 [ zì wǒ táo zuì ]

解释 形容不适当地自我欣赏。陶醉:沉醉在某种境界或情绪中。

出处 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三幕:“侠(渐渐激昂起来,显出自我陶醉的神气)‘我侠累,手有搏虎之力,比姜太公还要足智多谋,谁个能够把我怎样?’”

54惟我独尊 [ wéi wǒ dú zūn ]

解释 《续传灯录·宗元庵主》:“一日举:世尊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云:‘天上天下,惟我独尊。’”本为推崇佛陀之辞,后用以形容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

出处 《续传灯录·宗元庵主》:“一日举:世尊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云:‘天上天下,惟我独尊。’”

55妄下雌黄 [ wàng xià cí huáng ]

解释 胡乱涂改文字。雌黄:古人抄书校书时涂改文字用的颜料。

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校定书籍,亦何容易?自扬雄刘向方称此职耳。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56不自量力 [ bù zì liàng lì ]

解释 量:估计。不能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

出处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摩揭陀国上》:“今诸外道不自量力,结党连群,敢声论鼓,惟愿大师摧诸异道。”

57独断专行 [ dú duàn zhuān xíng ]

解释 断:决断;做决定。独自作出决定;自己想怎样做就怎样做。形容行事不民主。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在他却不免有点独断独行,不把督抚放在眼里。”

58称孤道寡 [ chēng gū dào guǎ ]

解释 孤、寡:古代皇帝自称。自封为王。比喻狂妄地以最高统治者自居。

出处 《宣和遗事》前集:“天子道:‘咱八辈儿称孤道寡。’”

59自鸣得意 [ zì míng dé yì ]

解释 自己表示得意。形容自我欣赏。鸣:表达;表示。

出处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篇》:“挥策四顾;如辛幼安之歌千古江山;自鸣得意。”

60不亢不卑 [ bù kàng bù bēi ]

解释 亢: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他这远愁近虑,不亢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

61自作主张 [ zì zuò zhǔ zhāng ]

解释 指没有经过上级或有关方面同意,就擅自处置。

出处 元 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但那杨景是一个郡马,怎好就是这等自做主张,将他只一刀哈喇了。”

62目指气使 [ mù zhǐ qì shǐ ]

解释 用眼神和气色示意以指使人。形容态度骄横傲慢。

出处 西汉 刘向《说苑 君道》:“今王将东面目指气使以求臣,则厮役之材至矣;南面听朝不失揖让之礼以求臣,则人臣之材至矣。”

63自行其是 [ zì xíng qí shì ]

解释 自己认为对的就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出处 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1954年)》:“他们在工作中往往自行其是,不尊重上级的统一领导。”

64傲慢无礼 [ ào màn wú lǐ ]

解释 指态度傲慢,不讲礼貌。

出处 《三国志·吴志·三嗣主传》裴松之注引孙皓侍中李仁之言:“视人君相忤,是乃祀所谓傲慢;傲慢则无礼,无礼则不臣,不臣则犯罪,犯罪则陷不测矣。”

65跋扈飞扬 [ bá hù fēi yáng ]

解释 指骄横放肆。

出处 宋 王安石《辞拜相表》:“百姓以安平无事之时,而未免流离饿莩;四夷以衰弱仅存之势,而犹能跋扈飞扬。”

66气焰熏天 [ qì yàn xūn tiān ]

解释 气焰:气势。形容盛气凌人,十分傲慢。

出处 《群音类选 巡守雍丘>》:“独不见气焰熏天谁敢当。”

67天高地厚 [ tiān gāo dì hòu ]

解释 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

出处 《诗经 小雅 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脊。”

68口出狂言 [ kǒu chū kuáng yán ]

解释 嘴里说出狂妄自大的话。指说话狂妄、放肆。也指胡说八道。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二回:“宋江听得,慌忙过来看时,却是‘九纹龙’史进,‘没遮拦’穆弘,在阁子内吃得大醉,口出狂言。”

69口出不逊 [ kǒu chū bù xùn ]

解释 逊:恭顺;谦逊。说出的话非常不谦逊;没有礼貌。

出处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16回:“他说我讹他,还口出不逊,打了我一顿,求老爷公断。”

70恃才傲物 [ shì cái ào wù ]

解释 恃:依靠、凭借;物:人,公众。仗着自己有才能,看不起人。

出处 《梁书 萧子显传》:“恃才傲物,宜谥曰骄。”

71唯吾独尊 [ wéi wú dú zūn ]

解释 见“唯我独尊”。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天上天下,唯吾独尊。”

72眼空四海 [ yǎn kōng sì hǎi ]

解释 形容自高自大,什么都看不见。

出处 明 李贽《答耿司寇书》:“渠眼空四海,而又肯随人脚跟走乎?”

73不矜不伐 [ bù jīn bù fá ]

解释 矜:自夸;自大;伐:自我夸耀。不骄傲自大;不夸耀自己。

出处 《尚书 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74自我欣赏 [ zì wǒ xīn shǎng ]

解释 指自己欣赏自己。

出处 王朔《无人喝彩》:“韩丽婷端着两盘拌好的凉菜出来,放在餐桌上,自我欣赏着:‘色香还是挺勾人食欲的吧?”

75骄傲自大 [ jiāo ào zì dà ]

解释 盛气凌人,过分抬高自己。

出处 邓小平《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特别提出谦虚,反对骄傲自大。”

76傲贤慢士 [ ào xián màn shì ]

解释 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何期逆贼恣逞奸雄,傲贤慢士,故特来见明公。”

77摆老资格 [ bǎi lǎo zī gé ]

解释 摆出自己具有基于年长的声誉或权威

出处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这一点他自己说了,说是有点摆老资格。”

78心高气傲 [ xīn gāo qì ào ]

解释 态度傲慢,自以为高人一等。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安老爷这一开口,原想姑娘心高气傲,不耐烦去详细领会邓九公的意思。”

79高自期许 [ gāo zì qī xǔ ]

解释 比喻自高自大,自以为是。

出处 梁实秋《饮酒》:“狂言‘酒压胶济一带,拳打南北二京’,高自期许,俨然豪气干云的样子。”

80自说自话 [ zì shuō zì huà ]

解释 独自决定,自己说了算。自言自语。

出处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陈世龙心满意足,‘自说自话’地放下诺言:‘我五天以后来接你。’”

81不抗不卑 [ bù kàng bù bēi ]

解释 抗: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出处 《红楼梦》第五六回:“他这远愁近虑,不抗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

82盛气临人 [ shèng qì lín rén ]

解释 盛气:含着怒气;临:面对。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出处 宋·楼钥《汪公行状》:“约束严峻,已量之田隐藏亩步,不以多寡率至婛配,盛气临人,无敢忤者。”

83目空余子 [ mù kōng yú zǐ ]

解释 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同“目中无人”。

出处 马南邨《燕山夜话·交友待客之道》:“如果遇到对方有弱点,就更加盛气凌人,目空余子。”

84烈烈轰轰 [ liè liè hōng hōng ]

解释 烈烈:火焰炽盛的样子;轰轰:象声词,形容巨大的声响。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

出处 宋·文天祥《沁园春·题张许双庙》词:“人生欻翕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85自我崇拜 [ zì wǒ chóng bài ]

解释 指自己崇拜自己,盲目自大。

86鄙夷不屑 [ bǐ yí bù xiè ]

解释 鄙夷:轻视,看不起;不屑:认为不值得。轻视,看不起。

出处 叶圣陶《倪焕之》九:“难得笑的平板的脸上却浮着鄙夷不屑的笑意。”

87贫而无谄 [ pín ér wú chǎn ]

解释 谓虽然贫穷却不巴结奉承。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88高自骄大 [ gāo zì jiāo dà ]

解释 骄:骄傲自大。高傲自大,看不起他人。

出处 《魏书·沮渠蒙逊传》:“扬言西戎,高自骄大,罪五也。”

89气满志骄 [ qì mǎn zhì jiāo ]

解释 见“气充志骄”。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6回:“他打了俺三个大郡,气满志骄,必然想着幽州。”

90气骄志满 [ qì jiāo zhì mǎn ]

解释 见“气充志骄”。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9回:“就未免气骄志满,一天一天的放荡恣纵起来。”

91富而无骄 [ fù ér wú jiāo ]

解释 骄:骄傲。虽已富有但不骄傲。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子贡曰:‘贪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92心满意得 [ xīn mǎn yì dé ]

解释 心中满足,洋洋得意。

出处 茅盾《子夜》六:“在这些心满意得的人们面前,他真感得无地自容。”

93矜功恃宠 [ jīn gōng shì chǒng ]

解释 矜:自高自大。自夸功高,依仗恩宠。

出处 《魏书 王卫仪传》:“太祖以仪器望,待之尤重,数幸其第,如家人礼。仪矜功恃宠,遂与宜都公穆崇谋为乱。”

94倨傲无礼 [ jù ào wú lǐ ]

解释 倨傲:傲慢。指人高傲自大,对人没有礼貌。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8回:“且说唐玄宗因内监冯神威奏言安禄山不迎接诏书,倨傲无礼,心中甚怒。”

95妄自尊崇 [ wàng zì zūn chóng ]

解释 妄:过分地;尊:高贵。过高地看待自己。形容狂妄自大。

96视人犹芥 [ shì rén yóu jiè ]

解释 芥:小草。把别人看得像小草一样微不足道。形容高傲自大,瞧不起别人。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刺骄》:“器满意得,视人犹芥。”

97前遮后拥 [ qián zhē hòu yōng ]

解释 遮:阻拦。形容十分拥挤、喧闹的样子。

出处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三折:“你这里齐臻臻前遮后拥,美甘甘笑口欢容,只待要静巉巉幕天席地。”

98眼底无人 [ yǎn dǐ wú rén ]

解释 眼睛里没有别人。形容狂傲自大,瞧不起人。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那两个是嫡亲兄弟……多是少年豪气,眼底无人之辈。”

99伐功矜能 [ fá gōng jīn néng ]

解释 伐、矜:夸耀。指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出处 《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