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工资少的成语

形容工资少的成语


1劳而无功 [ láo ér wú gōng ]

解释 劳:劳累;劳苦;功:功效;成效。花了力气却没有成效。

出处 先秦 管仲《管子 形势》:“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

2入不敷出 [ rù bù fū chū ]

解释 敷:足够;出:支出。收入的不够开支的。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7回:“但是家计萧条,入不敷出。”

3凤毛麟角 [ fèng máo lín jiǎo ]

解释 凤;麟:凤凰、麒麟;是传说中珍禽异兽。凤凰身上的羽毛;麒麟头上的犄角。比喻珍贵、稀少的人或事物。

出处 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文》:“康对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凤毛麟角。”

4得不偿失 [ dé bù cháng shī ]

解释 所得到的补偿不了所失去的。形容不上算。

出处 宋 陆游《序》:“得不偿失,荣不盖愧。”

5捉襟见肘 [ zhuō jīn jiàn zhǒu ]

解释 整一整衣襟;就露出了胳膊肘。形容衣衫褴褛;也比喻顾此失彼。襟:衣襟;肘:胳膊肘。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6杯水车薪 [ bēi shuǐ chē xīn ]

解释 杯水:一杯水;车薪:一车柴草。一杯水救不了一大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对解决困难作用不大。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7一贫如洗 [ yī pín rú xǐ ]

解释 穷得像用水洗过似的;什么都没有。形容十分贫穷。

出处 元 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8屈指可数 [ qū zhǐ kě shǔ ]

解释 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

出处 唐 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自期殒命在春序,屈指数日怜婴孩。”

9沧海一粟 [ cāng hǎi yī sù ]

解释 沧海:大海;粟:谷子。大海中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也作“大海一粟”。

出处 宋 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0九牛一毛 [ jiǔ niú yī máo ]

解释 九:表示多数。许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11寥寥无几 [ liáo liáo wú jǐ ]

解释 寥:稀少;很少;无几:没有几个。形容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 内篇》:“建安以后,五言日盛,晋宋齐间,七言歌行寥寥无几。”

12囊空如洗 [ náng kōng rú xǐ ]

解释 囊:口袋。口袋里什么也没有;像水洗过了似的。形容一个钱都没有;非常贫穷。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但教坊落籍,其费甚多,非千金不可,我囊空如洗,如之奈何?”

13寥寥可数 [ liáo liáo kě shǔ ]

解释 寥:稀少;数:计数。形容数量很少容易数得出来。

出处 清·方苞《请娇除积习兴起人才札子》:“臣窃见本朝敬礼大臣,优恤庶官,远过于前明,而公卿大臣,抗节效忠者,寥寥可数。”

14太仓一粟 [ tài cāng yī sù ]

解释 太仓:古代设在京城中的大谷仓。大粮仓里的一粒谷子。比喻极大的数量中一个非常小的数目。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多少大家集个成数出来;但恐太仓一粟,无济于事。”

15广种薄收 [ guǎng zhòng bó shōu ]

解释 薄:少。种植的面积很大,但单位产量却很低。比喻实行的很广泛,但收效甚微。

出处 明·康海《秋兴次前韵》:“凭着这广种薄收百亩庐,有甚踌躇?”

16谷贱伤农 [ gǔ jiàn shāng nóng ]

解释 指粮价过低,损害农民的利益。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上》:“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17绰绰有余 [ chuò chuò yǒu yú ]

解释 绰绰:宽裕的样子。形容人、物、财、能力等很宽裕;用不完。也作“绰绰有余”、“绰有宽裕”。

出处 清 郑观应《盛世危言 防边上》:“崇山峻岭所在俱有,诚使其险要,多筑土垒,则进攻退守,绰绰有余。”

18饥寒交迫 [ jī hán jiāo pò ]

解释 交:一齐;迫:逼迫。饥饿、寒冷一齐袭来。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出处 宋 王谠《唐语林》第一卷:“上谓曰:‘汝何为作贼?’对曰:‘饥寒交切,所以为盗。’”

19顾此失彼 [ gù cǐ shī bǐ ]

解释 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形容头绪繁多;无法兼顾全面。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6回:“分军为三:一军攻麦城,一军攻纪南城,大王率大军直捣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顾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

20无济于事 [ wú jì yú shì ]

解释 济:有益。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比喻不解决问题。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我岂不知贼兵众盛?就带你们同去,亦无济于事。”

21一无所有 [ yī wú suǒ yǒu ]

解释 什么都没有(一:一概;完全)。

出处 《敦煌变文集 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22一穷二白 [ yī qióng èr bái ]

解释 穷:物质基础差;经济水平低。白:文化、科学落后。形容经济、文化科学水平低;不发达。

出处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我曾经说过,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

23数不胜数 [ shǔ bù shèng shǔ ]

解释 数:计算;胜:尽。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出处 《方岩记静》:“类似这样的奇迹灵异,还数不胜数,所以一年四季,方岩香火不绝,而尤以春秋为盛。”

24立竿见影 [ lì gān jiàn yǐng ]

解释 立起竿子马上就可以见到竿的影子。比喻立见功效。

出处 宋 朱熹《参同契考异》中篇:“立竿见影,呼谷传响,岂不灵哉!”

25两手空空 [ liǎng shǒu kōng kōng ]

解释 两只手都没有一点东西。指没有一点钱或财产。

出处 清 袁枚《子不语》:“我客死于此,两手空空。”

26完美无缺 [ wán měi wú quē ]

解释 完善美好;没有缺点。完美:完整;完善。

出处 清 钱泳《履园丛话》:“小楷,微带行笔,共一百廿八行,前者十数行破裂者,而后幅完好无阙(缺)。”

27倾家荡产 [ qīng jiā dàng chǎn ]

解释 倾:倒出;荡:弄光。把全部家产都弄光了。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董和传》:“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竭产。”

28无穷无尽 [ wú qióng wú jìn ]

解释 穷、尽:完。没有尽头;没有限度。

出处 宋 晏殊《踏莎行》:“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29微不足道 [ wēi bù zú dào ]

解释 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微:小;足:值得;道:谈。

出处 清 阎尔梅《白耷山人文集》:“又好读古人书,遇古人有气谊、事功、文章者,辄慨然欣慕,其卑不足值者,心鄙夷之。”

30寅吃卯粮 [ yín chī mǎo liáng ]

解释 这一年吃了下一年的粮。比喻经济困难,收入不够支出,预先支用了以后的进项。比喻指经济困难,入不敷出。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5回:“我们只吃一分口粮,哪里会有多少钱?就是我们总爷,也是寅吃卯粮,先缺后空。”

31家徒四壁 [ jiā tú sì bì ]

解释 徒:只;壁:墙壁。家里只有四周的墙壁。形容穷得一无所有。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司马相如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32身无分文 [ shēn wú fēn wén ]

解释 形容非常贫穷。

出处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他现在是身无分文,靠那好心肠的女店主借钱度日。”

33不计其数 [ bù jì qí shù ]

解释 计:计算。没法子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出处 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 襄阳始末》:“火炮、药箭射死北兵及坠水者,不计其数。”

34衣衫褴褛 [ yī shān lán lǚ ]

解释 衣服破破烂烂(褴褛:破烂)。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杜预注:“蓝缕:敝衣。”

35衣不蔽体 [ yī bù bì tǐ ]

解释 蔽:遮。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1卷:“当初坟堂中教授村童,衣不蔽体,食不充口。”

36举不胜举 [ jǔ bù shèng jǔ ]

解释 举:列举;不胜:不尽。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很多。

出处 鲁迅《伪自由书 后记》引谷春帆《谈“文人先行”》:“公开告密,卖友求荣,卖身投靠的勾当,举不胜举。”

37一丝一毫 [ yī sī yī háo ]

解释 形容极少或极小的一点儿。毫:一厘的十分之一;丝:一毫的十分之一。

出处 宋 欧阳修《会圣宫颂》:“而往惟寅,一毫一丝,给以县官,无取于民。”

38不名一钱 [ bù míng yī qián ]

解释 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39百孔千疮 [ bǎi kǒng qiān chuāng ]

解释 百;千:形容数量多;孔:小洞;窟窿。形容某种事物被破坏的程度非常严重;或形容毛病、弊病很多;也作“千疮百孔”。

出处 唐 韩愈《与孟尚书书》:“汉氏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浸以微灭。”

40不可胜数 [ bù kě shèng shǔ ]

解释 胜:尽。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极多。也作“不可胜计”。

出处 春秋 鲁 墨翟《墨子 非攻中》:“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41事倍功半 [ shì bèi gōng bàn ]

解释 事:做事;功:功效。用成倍的力;只收到一半的功效。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出处 《孟子 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42一文不名 [ yī wén bù míng ]

解释 一文钱都没有(名:占有)。形容非常贫困。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43阮囊羞涩 [ ruǎn náng xiū sè ]

解释 阮孚的囊内只存一钱“看守”;为的是免得羞涩;比喻经济困难;手头无钱。

出处 元 阴时夫《韵府群玉 七阳 一钱囊》:“阮孚持一皂囊,游会稽,客问:‘囊中何物?’曰:‘但有一钱看囊,恐其羞涩。’”

44贫病交加 [ pín bìng jiāo jiā ]

解释 交:一齐;同时;加:压上。贫困和疾病一齐压在身上。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暮年之人,那禁得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了那下世的光景来。”

45绰有余裕 [ chuò yǒu yú yù ]

解释 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后也指能力、财力足够而有剩余。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46穷困潦倒 [ qióng kùn liáo dǎo ]

解释 穷困:贫穷、困难;潦倒:失意。生活贫困,失意颓丧。

出处 唐·杜甫《登高》诗:“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7床头金尽 [ chuáng tóu jīn jìn ]

解释 旧时形容钱财用尽;陷入贫困的境地。

出处 唐 张籍《行路难》诗:“君不见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

48日进斗金 [ rì jìn dǒu jīn ]

解释 一天能收进一斗黄金。形容发大财。

出处 《胡雪岩》:“这个职位,一望而知是日进斗金的好差使。”

49挥霍无度 [ huī huò wú dù ]

解释 任意花钱没有节制。挥霍;亦作“挥攉”。摇手称挥;反手称攉。引申为任意花钱。度:限度。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2回:“因为儿子豹英一向挥霍无度,不敢交与他。”

50手头不便 [ shǒu tóu bù biàn ]

解释 手头:手边;便:方便。指手头缺钱。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五回:“兄弟不过一时手头不便,欠了他几个臭钱。”

51家贫如洗 [ jiā pín rú xǐ ]

解释 家里穷得像水冲洗过一样;什么都没有。形容贫穷到了极点。

出处 元 秦简夫《剪发待宾》:“小生幼习儒业,颇读诗书,争奈家贫如洗。”

52囊中羞涩 [ náng zhōng xiū sè ]

解释 囊:口袋。指口袋中的钱不多了。

出处 梁实秋《穷》:“别看我囊中羞涩,我有所不取。”

53寅支卯粮 [ yín zhī mǎo liáng ]

解释 这一年吃了下一年的粮。比喻经济困难,收入不够支出,预先支用了以后的进项。比喻指经济困难,入不敷出。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我有差使的时候,己是寅支卯粮的了。”

54一寒如此 [ yī hán rú cǐ ]

解释 一:竟然;寒:贫寒。竟然穷困到这样的地步。形容贫困潦倒到极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一绨袍以赐之。”

55一分一厘 [ yī fēn yī lí ]

解释 分、厘:金钱单位,1元=10角,1角=10分,1=10厘。形容很少的数量。

出处 清·庾岭劳人《蜃楼志》第23回:“你若短了一分一厘,怕不全家处斩?”

56恒河沙数 [ héng hé shā shù ]

解释 恒河:南亚的大河。象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法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出处 《金刚经 无为福胜分》:“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

57伏法受诛 [ fú fǎ shòu zhū ]

解释 伏法:由于违法而受处死刑;诛:杀死。犯法被杀。

出处 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58捉襟肘见 [ zhuō jīn zhǒu xiàn ]

解释 见“捉衿见肘”。

出处 《庄子·让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

59不存不济 [ bù cún bù jì ]

解释 支持不住,受不住。形容半死不活的样子。

出处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七卷:“不存不济,香肌瘦损,教俺萦方寸。”

60力济九区 [ lì jì jiǔ qū ]

解释 济:帮助,周济;九区:指全国。以自己的力量周济全国的民众。

出处 唐·卢照邻《三国论》:“有大贤而不能用,睹长策而不能施,便谓力济九区,智周万物,天下可指麾而定,宇宙可大呼而致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