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家教好的成语

形容家教好的成语


1循循善诱 [ xún xún shàn yòu ]

解释 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指。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2因材施教 [ yīn cái shī jiào ]

解释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进行;教:教育。根据学习的人的不同志趣、资质来进行不同的教育。

出处 《论语 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3春风化雨 [ chūn fēng huà yǔ ]

解释 化雨:适时的雨。像用和暖的春风吹拂人;似及时的雨水滋润大地一样。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

4教导有方 [ jiào dǎo yǒu fāng ]

解释 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出处 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九回:“凡此种种,虽然是他叔祖教导有方,也是他福至心灵,官星透露,才得一变而为闻一知十的聪明人。”

5教无常师 [ jiào wú cháng shī ]

解释 受教不必有固定的老师。

出处 《尚书 咸有一德》:“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6一鸣惊人 [ yī míng jīng rén ]

解释 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7专心致志 [ zhuān xīn zhì zhì ]

解释 心里很专一;注意力集中。致:极尽;志:心意;志趣。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8以身作则 [ yǐ shēn zuò zé ]

解释 身:自身;则:准则;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9同流合污 [ tóng liú hé wū ]

解释 思想、言行与恶劣的风气、污浊的世道相合。多指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流:流俗。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10对症下药 [ duì zhèng xià yào ]

解释 症:病症;下药:用药。医生针对病人的病情开方用药。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有效措施。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41卷:“克己复礼,便是捉得病根,对证下药。”

11因势利导 [ yīn shì lì dǎo ]

解释 因:循;顺着;势:趋势;利导:引导。顺着事物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推动。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12埋头苦干 [ mái tóu kǔ gàn ]

解释 埋头:一直低着头;苦干:尽心尽力地干。形容工作勤奋、努力。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

13大公无私 [ dà gōng wú sī ]

解释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 清 龚自珍《论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14废寝忘食 [ fèi qǐn wàng shí ]

解释 废:停止。顾不上睡觉;忘掉了吃饭。形容学习或工作积极努力;用心专一。

出处 南朝 齐 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15一视同仁 [ yī shì tóng rén ]

解释 视:看待;仁:仁爱。用博大的仁爱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兽。比喻平等待人;不分厚薄亲疏。

出处 唐 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16为人师表 [ wéi rén shī biǎo ]

解释 指在人品德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多指教师。师表:榜样;表率。

出处 《北齐书 王昕书》:“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

17光明磊落 [ guāng míng lěi luò ]

解释 磊落:错落分明;引申指人洒脱不拘;直率开朗。指心地光明正大;胸怀坦白。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74卷:“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18兢兢业业 [ jīng jīng yè yè ]

解释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业业:担心害怕的样子。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认真踏实。

出处 《诗经 大雅 云汉》:“早既大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19兴高采烈 [ xìng gāo cǎi liè ]

解释 兴致高;精神饱满。采:精神;烈:强烈;旺盛。

出处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体性》:“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20功德无量 [ gōng dé wú liàng ]

解释 世界各地:功业和德行;无量:无法计算。旧时指功劳恩德非常大。现多用来称赞做了好事。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南阳慧忠国师》:“功德无量,非口所说,非意所陈。”

21后继有人 [ hòu jì yǒu rén ]

解释 继:继承。指后面有继承的人。

出处 艾芜《鞍钢呵,我回来了》:“这是后继有人,令人喜悦不止。”

22呕心沥血 [ ǒu xīn lì xuè ]

解释 呕:吐;沥:滴。比喻极度劳心苦思。多用于文艺创作或研究。亦指倾吐真情或怀抱真诚。

出处 唐 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23屡教不改 [ lǚ jiào bù gǎi ]

解释 屡:多次;一次又一次;教:教育。经过多次教育;仍然不改正。也作“累教不改”。

出处 明 沈德符《野获编 戮子》:“嘉靖末年,新郑故都御史高捷,有子不才,屡戒不俊,因手刃之。”

24德才兼备 [ dé cái jiān bèi ]

解释 品德和能力都具备。兼备:都具备。

出处 《元史 丰臧梦解传》:“乃举梦解才德兼备,宜擢清要,以展所蕴。”

25德高望重 [ dé gāo wàng zhòng ]

解释 道德好;声望大。多形容老年人为人好;有名望。

出处 宋 司马光《辞人对小殿札子》:“臣窃惟富弼三世辅臣,德高望重。”

26无微不至 [ wú wēi bù zhì ]

解释 微:细微;至: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出处 宋 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

27气宇轩昂 [ qì yǔ xuān áng ]

解释 气宇:气魄;轩昂:精神饱满;气度不凡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气概不凡。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生得丰姿潇洒,气宇轩昂,飘飘有出尘之表。”

28潜移默化 [ qián yí mò huà ]

解释 潜:暗地里;不见形迹。指人思想、性格在长期的外界影响下;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

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慕贤》:“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29绘声绘色 [ huì shēng huì sè ]

解释 绘:指绘;描摹。形容讲述或描写事物的情景;深刻入微;非常生动、逼真。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绘声绘影,能令阅者拍案叫绝。”

30脱胎换骨 [ tuō tāi huàn gǔ ]

解释 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脱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出处 宋 葛长庚《沁园春 赠胡葆元》:“常温养,使脱胎换骨,身在云端。”

31融为一体 [ róng wéi yī tǐ ]

解释 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

出处 先秦 管仲《管子 七法》:“有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

32青出于蓝 [ qīng chū yú lán ]

解释 青:靛春;蓝:蓼蓝;一种含有靛青素的草。靛青从蓼蓝草中炼出来;但颜色比蓼蓝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3默默无闻 [ mò mò wú wén ]

解释 默默:没有声息;闻:出名。无声无息;不为人知。

出处 明 李桢《剪灯余话》:“而使之昧昧无闻,安得不饮恨于九泉,抱痛于百世哉?”

34冰天雪地 [ bīng tiān xuě dì ]

解释 冰雪漫天盖地。形容非常寒冷的景象。

出处 清 蒋士铨《鸡毛房》诗:“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35和蔼可亲 [ hé ǎi kě qīn ]

解释 指一个人的修养好;对人谦和可亲。和蔼:和气;谦逊。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

36孜孜不倦 [ zī zī bù juàn ]

解释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出处 《尚书 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 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 蜀书 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37想入非非 [ xiǎng rù fēi fēi ]

解释 非:出于佛经;指虚幻的境界。想到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去了。形容完全脱离现实地胡思乱想。

出处 《楞严经》第九卷:“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

38才高八斗 [ cái gāo bā dǒu ]

解释 才:文才。形容人文才很高。

出处 明 陈汝元《金莲记 偕计》:“不佞姓苏,名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39报仇雪恨 [ bào chóu xuě hèn ]

解释 雪;洗刷;除去;恨:怨恨。报冤仇;解怨恨。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58回:“滥官害民贼徒,把我全家诛戮,今日正好报仇雪恨!”

40有所作为 [ yǒu suǒ zuò wéi ]

解释 可以做事情;并能取得较大的成绩。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1良师益友 [ liáng shī yì yǒu ]

解释 良:好;益:有益;有帮助。能给人教益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出处 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20回:“虽然有那良师益友,苦口婆心的规劝,却总是耳边风,纵有时听得入耳,自己要想发愤为雄,都是一般虎头蛇尾。”

42豁达大度 [ huò dá dà dù ]

解释 豁达:开朗;大度:气量大。形容人心的开阔;有度量;能容人。

出处 晋 潘岳《西征赋》:“观夫汉高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豁达大度而已也。”

43雨过天晴 [ yǔ guò tiān qíng ]

解释 大雨过后天转晴了。比喻情况由坏变好或政治从黑暗到光明。

出处 明 谢肇淛《文海披沙记》:“陶器,紫窑最古,世传柴世宗时烧造,所司请其色,御批云:'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44一丝不苟 [ yī sī bù gǒu ]

解释 苟:苟且。丝毫也不马虎。形容办事极为认真。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45高风亮节 [ gāo fēng liàng jié ]

解释 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形容人的品行高尚。

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46先人后己 [ xiān rén hòu jǐ ]

解释 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出处 《礼记·坊记》:“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47反面教员 [ fǎn miàn jiào yuán ]

解释 反面:坏的消极的一面。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指能从反面教育人民的人或事。

出处 毛泽东《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它是全世界人民的反面教员。”

48发愤图强 [ fā fèn tú qiáng ]

解释 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

出处 何香凝《孙中山与廖仲恺》:“孙先生在那次聚会上谈得并不多,只泛泛地谈到了中国积弱太甚了,应该发愤图强,彻底革命。”

49同心同德 [ tóng xīn tóng dé ]

解释 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心:愿望;思想;德:信念;意志。

出处 《尚书 泰誓》:“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50宽大为怀 [ kuān dà wéi huái ]

解释 宽大:对人宽宏大量;怀:胸怀。对别人抱有宽大的胸怀。

出处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第71章:“我们最好是宽大为怀,不为己甚。”

51尽心尽力 [ jìn xīn jìn lì ]

解释 指费尽心力。

出处 《晋书 王坦之传》:“且受遇先帝,绸缪缱绻,并志竭忠贞,尽心尽力,归诚陛下,以报先帝。”

52有伤风化 [ yǒu shāng fēng huà ]

解释 指对社会风俗、教育有不好影响的言行(多指男女关系方面)。

出处 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第四折:“你道做了有伤风化,谁就你那燕尔新婚。”

53累教不改 [ lěi jiào bù gǎi ]

解释 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54从谏如流 [ cóng jiàn rú liú ]

解释 谏:直言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水从高处往下流一样顺畅自然。旧指帝王乐意听取下属的批评意见。

出处 汉 班彪《王命论》:“见善如不及,用人如由己,从谏如顺流,趣时如响起。”

55勤勤恳恳 [ qín qín kěn kěn ]

解释 形容对人对事诚恳、热情。亦指工作勤奋,一丝不苟。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曩者辱赐书,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56坚定不移 [ jiān dìng bù yí ]

解释 移:改变。形容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文宗开成五年》:“推心委任,坚定不移,则天下何忧不理哉!”

57师道尊严 [ shī dào zūn yán ]

解释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 《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58愚昧无知 [ yú mèi wú zhī ]

解释 非常愚笨;糊涂;又没有知识。

出处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自顾寡德,国人推尊,令袭大位,光父之业。愚昧无知,敢稀圣旨!”

59艰苦朴素 [ jiān kǔ pǔ sù ]

解释 指吃苦耐劳、朴实节俭的作风。

出处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要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素、同甘共苦。”

60谆谆教导 [ zhūn zhūn jiào dǎo ]

解释 恳切、耐心地教导(谆谆:恳切、耐心的样子)。

出处 《诗经 大雅 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61高风峻节 [ gāo fēng jùn jié ]

解释 高风:纯洁清高的风格;峻节:坚定不移的节操。形容高尚坚贞的风骨节

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62一字之师 [ yī zì zhī shī ]

解释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指改正别人诗文中的一个字或纠正一个误读、误写的字。

出处 明 张岱《与周伯戬之书》:“张乖崖以萧楚才为一字之师。”

63不教而杀 [ bù jiào ér shā ]

解释 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64诲人不倦 [ huì rén bù juàn ]

解释 诲:教导;诱导;倦:厌烦。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5嘉言善行 [ jiā yán shàn xíng ]

解释 美善的言行。

出处 宋 曾巩《序》:“远至舜禹,而次及于周秦以来,古人之嘉言善行,亦往往而在也。”

66嘉言懿行 [ jiā yán yì xíng ]

解释 嘉、懿:美好。美好的言行。

出处 清 方苞《先母行略》:“几二十年,每作,昼夜语不休,然皆幼所闻古嘉言懿行及侍父母时事,无涉鄙倍者。”

67科班出身 [ kē bān chū shēn ]

解释 科班:指旧时招收儿童;培养为戏曲演员的组织。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

出处 茅盾《升学与就业》:“中外古今有不少伟大的事业家都不是‘学校’‘科班’出身,甚至科学家也有从没进过什么理工大学的!”

68耳提面命 [ ěr tí miàn mìng ]

解释 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严厉而又恳切的教导。

出处 《诗经 大雅 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69三迁之教 [ sān qiān zhī jiào ]

解释 汉 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后人用“孟母三迁”、“三迁之教”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出处 汉·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

70孟母三迁 [ mèng mǔ sān qiān ]

解释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出处 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71有教无类 [ yǒu jiào wú lèi ]

解释 类:类别。不分贵贱贤愚;对各类人都进行教育。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72涅而不淄 [ niè ér bù zī ]

解释 见“涅而不缁”。

出处 明·张居正《七贤咏》序:“蝉蜕于粪溷之中,皭然涅而不淄者也。”

73脱骨换胎 [ tuō gǔ huàn tāi ]

解释 道教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脱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出处 郭沫若《南冠草》第二幕:“盛蕴真:你却是脱骨换胎。”

74言谈举止 [ yán tán jǔ zhǐ ]

解释 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出处 清 黄宗羲《陈母沉孺人墓志铭》:“其言谈举止,不问可知胡先生弟子也。”

75不教而诛 [ bù jiào ér zhū ]

解释 诛:杀或惩罚。事先不加教育;出错或犯法就惩罚或杀戮。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76不为已甚 [ bù wéi yǐ shèn ]

解释 已甚:过分。不做过分的事,要适可而止。多指对人的谴责或处罚要适可而止。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朱熹集注:“己,犹太也。杨氏曰:‘言圣人所为,本分之外,未加毫末。’”

77寒花晚节 [ hán huā wǎn jié ]

解释 寒花:寒天的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

出处 宋·韩琦《重阳》诗:“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

78尊师重道 [ zūn shī zhòng dào ]

解释 尊:尊敬;重:重视;道:道理。尊敬师长;重视应该遵循的道理。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敬道。”

79桃李争妍 [ táo lǐ zhēng yán ]

解释 桃花李花竞相开放。形容春光艳丽。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8回:“四时赏玩,各有风光;春赏燕游堂,桃李争妍。”

80百世之师 [ bǎi shì zhī shī ]

解释 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81雅人深致 [ yǎ rén shēn zhì ]

解释 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远。原是赞赏《诗经·大雅》的作者有深刻的见解。后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訏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82高节清风 [ gāo jié qīng fēng ]

解释 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气节高尚,作风清廉。比喻人品高洁。

出处 明·孙明儒《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高节清风今已矣,英雄须识时宜。”

83别类分门 [ bié lèi fān mén ]

解释 按一定标准分成门类。参见“分门别类”。

出处 清 蒋士铨《临川梦 隐奸》:“将江浙许多穷老名士,养在家中,寻章摘句,别类分门,凑成各样新书刻板出卖。”

84恬淡寡欲 [ tián dàn guǎ yù ]

解释 清静淡泊,很少欲望。指不追名遂利。

出处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然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

85曾子杀彘 [ zēng zǐ shā zhì ]

解释 彘:猪。指教育孩子说实话,要以身作则。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诸说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86市井之徒 [ shì jǐng zhī tú ]

解释 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5回:“三百余人,皆里巷市井之徒,胁肩谄笑之辈。”

87新人新事 [ xīn rén xīn shì ]

解释 具有新的道德品质的人和体现新的高尚社会风尚的事。

出处 老舍《剧本习作的一些经验》:“全国各处的工厂里、农村里、部队里、学校里、商店里、家庭里都有新人新事出现吗?”

88有志之士 [ yǒu zhì zhī shì ]

解释 指有抱负有理想的人。

出处 宋·陆九渊《与曾宅之书》:“惟其生于后世,学绝道丧,异端邪说充塞弥满,遂使有志之士罹此患害,乃与世间凡庸恣情纵欲之人均其陷溺,此岂非以学术杀天下哉。”

89高人雅士 [ gāo rén yǎ shì ]

解释 高人:志趣、行为高尚的人,多指隐士;雅:风雅,儒雅。志行高尚、风格儒雅的人。

90循循诱人 [ xún xún yòu rén ]

解释 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出处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一卷:“壮年励志苦学,屡科不第,遂隐居教学,循循诱人。”

91怀珠抱玉 [ huái zhū bào yù ]

解释 见“怀珠韫玉”。

出处 《梁书·刘显传》:“怀珠抱玉,有殁世而名不称者,可为长太息,孰过于斯!”

92怀真抱素 [ huái zhēn bào sù ]

解释 真:纯真。素:质朴的本色。指人格和品德纯洁高尚,质朴无华。亦作“怀质抱真”。

出处 《宋书·孝武帝纪》:“其有怀真抱素,志行清白,恬退自守,不交当世,或识通古今,才经军国,奉公廉直,高誉在民,具以名奏。”

93怀质抱真 [ huái zhì bào zhēn ]

解释 指人格和品德纯洁高尚,质朴无华。同“怀真抱素”。

出处 《梁书 武帝纪上》:“其有勇退忘进,怀质抱真者,选部或以未经朝谒,难于进用。”

94换骨脱胎 [ huàn gǔ tuō tāi ]

解释 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出处 金 侯善渊《杨柳枝 丱岁飘蓬住远山》词:“换骨脱胎归旧路,返童颜。”

95比屋可封 [ bǐ wū kě fēng ]

解释 意思是在唐、虞时代,贤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后比喻社会安定,民俗淳朴。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

出处 前蜀 杜光庭《寿春节进元始天尊帧并功德疏表》:“无向隅不获之夫,有比屋可封之俗。”

96清廉正直 [ qīng lián zhèng zhí ]

解释 清白廉洁,为人正直不阿。

出处 《韩非子 奸劫弑臣》:“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是犹上高陵之颠,堕峻溪之下以求生,凶不几矣。”

97清风亮节 [ qīng fēng liàng jié ]

解释 喻人品格高尚,节操坚贞。

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第八卷:“然司空图清风亮节,唐季忠臣。”

98清风高节 [ qīng fēng gāo jié ]

解释 喻人品格纯洁,节操高尚。

出处 唐·牟融《题赵友》诗:“我有清风高节在,知君不负岁寒交。”

99画荻教子 [ huà dí jiào zǐ ]

解释 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出处 《宋史·欧阳修传》:“家贫,致以荻画地学书。”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