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礼开头的成语

形容礼开头的成语


1礼尚往来 [ lǐ shàng wǎng lái ]

解释 尚:注重。在礼节上要注重有来有往。后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对你就怎么样。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2礼义廉耻 [ lǐ yì lián chǐ ]

解释 有礼节;讲道义;尚廉洁;知羞耻。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规范。

出处 管仲《管子 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3礼贤下士 [ lǐ xián xià shì ]

解释 礼:以礼相待;对待有礼貌;贤:指贤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下:谦居于别人之下;以示对人尊敬;士:旧指有知识学问的人。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旧时形容封建君主或官员尊敬和  重视人才。

出处 《新唐书 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谦介,为宗臣表,礼贤下士有终始,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4礼仪之邦 [ lǐ yí zhī bāng ]

解释 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

出处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现在却连同城而居的好朋友都不能见面,还美其名曰文化大革命,一点文化也没有。”

5礼为情貌 [ lǐ wéi qíng mào ]

解释 意谓一个人的礼仪容止为内心的显现。情,情意;貌,容仪。貌和情互为表里。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解老》:“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

6礼奢宁俭 [ lǐ shē níng jiǎn ]

解释 礼义过多而烦杂,不如俭约些。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八佾》:“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

7礼轻情意重 [ lǐ qīng qíng yì zhòng ]

解释 礼物虽然很轻,但情意却很深厚。

出处 元 李致远《还牢末》:“兄弟,拜义如亲,礼轻义重,笑纳为幸。 

8以礼相待 [ yǐ lǐ xiāng dài ]

解释 礼:仪礼;应有的礼节;待:对待;接待。用应有的礼节来对待别人。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宋江以礼相待,用好言抚慰。”

9礼坏乐崩 [ lǐ huài yuè bēng ]

解释 古代制礼,把它当作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把制乐人微言轻教化的规范。形容社会纲纪紊乱,骚动不宁的时代。

出处 《汉书·武帝纪》:“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

10通文达礼 [ tōng wén dá lǐ ]

解释 谓有学问懂礼仪。

出处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七回:“况甥女虽系一小小村女,然读书识字,通文达礼,有才有德,不减古之列女,岂有上以白壁之姿,下就青衣之列?”

11有来有往 [ yǒu lái yǒu wǎng ]

解释 指对等行动。所指因文而异。

出处 陶行知《怎样做小先生》十一:“你既虚心的请教他,他也会虚心的请教你。最好的教育是有来有往。”

12礼不亲授 [ lǐ bù qīn shòu ]

解释 授:给予。古代认为男女之间不能亲手相授受。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董祀妻传》:“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

13礼先壹饭 [ lǐ xiān yī fàn ]

解释 指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壹饭,犹言一顿饭,喻指极短的时间。也指在礼节上先有恩惠与人。

出处 《国语·越语上》:“句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矣。’”亦作“礼先一饭”。

14识礼知书 [ shí lǐ zhī shū ]

解释 懂得礼仪,熟知诗书。

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8回:“此乃罪臣家属,寂没入官,姓木名难儿,温柔贤淑,识礼知书,兼通数学。”

15礼顺人情 [ lǐ shùn rén qíng ]

解释 指礼是顺乎人之常情,人与人共处必须遵守的规范。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卓茂传》:“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

16国将不国 [ guó jiāng bù guó ]

解释 国家将无法维持下去了。指国家的局势很坏,有亡国的危险。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32回:“国将不国,这才是糊涂到底呢!”

17通书达礼 [ tōng shū dá lǐ ]

解释 谓通诗书,懂礼仪。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卷:“原来田氏是东村田贡元的女儿,倒有十分颜色,又且通书达礼。”

18礼坏乐缺 [ lǐ huài yuè quē ]

解释 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缺:残破,废缺。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

出处 《梁书·徐勉传》:“礼坏乐缺,故国异家殊,实宜以时修定,以为永准。”

19礼崩乐坏 [ lǐ bēng yuè huài ]

解释 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出处 清 章炳麟《与简竹居书》:“中唐以来,礼崩乐坏,狂狡有作,自己制则,而事不稽古。”

20礼废乐崩 [ lǐ fèi yuè bēng ]

解释 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崩:败坏。形容社会纲纪混乱,动荡不宁

出处 汉·公孙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议》:“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婚姻者,居室之大伦也。今礼废乐崩,朕甚愍焉。”

21礼无不答 [ lǐ wú bù dá ]

解释 礼:礼数。一方以礼相待,另一方不能不以礼相报。

出处 《礼记·燕义》:“君举旅于宾,及君所赐爵,皆降再拜稽首,升成拜,明臣礼也。君答拜之,礼无不答,明君上之礼也。”

22国之四维 [ guó zhī sì wéi ]

解释 四维:指礼义廉耻。指治国的纲纪。

出处 春秋·齐·管仲《管子·牧民》:“国之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

23轻薄无礼 [ qīng báo wú lǐ ]

解释 指轻佻浮薄,不知礼仪。

出处 明·叶宪祖《鸾鎞记》:“那温庭筠这等轻薄无礼,小人也为着一事,丞相爷差去见他,倒被他呵叱了一场。”

24礼让为国 [ lǐ ràng wéi guó ]

解释 治理。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治理国家。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里仁》:“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25屈尊就卑 [ qū zūn jiù bēi ]

解释 原指降低尊贵的身份以就低下的礼仪。现用来形容委屈自己去屈就比自己低下的职位或人。

26缛礼烦仪 [ rù lǐ fán yí ]

解释 指烦琐的礼仪。

出处 明 唐顺之《与王尧衢书》:“其于尘俗奔走、缛礼烦仪之事,既以其溷扰而独避之。”

27泣血稽颡 [ qì xuè jī sǎng ]

解释 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仪,屈膝下跪,以额触地。指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向前来致哀的宾客哭拜并致以谢忱。

出处 巴金《家》:“虽然讣闻上说过‘寝苫枕块’,‘泣血稽颡’的话,但是他们整天躲在灵帏里,既不需要哭,又不必出来答礼。”

28礼多人不怪 [ lǐ duō rén bù guài ]

解释 对人多行礼仪,人不会怪罪。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1回:“横竖‘礼多人不怪’,多作两个揖算得什么!”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