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努力上进的成语

形容努力上进的成语


1专心致志 [ zhuān xīn zhì zhì ]

解释 心里很专一;注意力集中。致:极尽;志:心意;志趣。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2废寝忘食 [ fèi qǐn wàng shí ]

解释 废:停止。顾不上睡觉;忘掉了吃饭。形容学习或工作积极努力;用心专一。

出处 南朝 齐 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3夜以继日 [ yè yǐ jì rì ]

解释 以:用;拿;继:继续连接。用晚上的时间接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地工作。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4埋头苦干 [ mái tóu kǔ gàn ]

解释 埋头:一直低着头;苦干:尽心尽力地干。形容工作勤奋、努力。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

5力争上游 [ lì zhēng shàng yóu ]

解释 上游:江河的源头。努力争取处于上流源头。比喻努力争取先进。

出处 清 赵翼《闲居读书作》诗:“所以才智人,不肯自弃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

6闻鸡起舞 [ wén jī qǐ wǔ ]

解释 一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形容有志报国之士奋发图强;也比喻抓紧时间不懈努力。鸡:鸡鸣报晓。

出处 《晋书 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7坚持不懈 [ jiān chí bù xiè ]

解释 懈:放松。坚持到底;没有丝毫的松懈。

出处 《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8全神贯注 [ quán shén guàn zhù ]

解释 贯注:集中在一点。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出处 钱钟书《围城》:“人事太忙,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专怀念一个人。”

9任劳任怨 [ rèn láo rèn yuàn ]

解释 任:担当、承担。做事既能承受劳苦;又能承受埋怨。

出处 清 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惟存一矢公矢慎之心,无愧屋漏,而闱中任劳任怨,种种非笔所能尽。”

10学而不厌 [ xué ér bù yàn ]

解释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厌:满足。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1自强不息 [ zì qiáng bù xī ]

解释 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步。息:停止。

出处 《周易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2发奋图强 [ fā fèn tú qiáng ]

解释 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

出处 《人民日报》1959.9.3:“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对于落后队贫困落后的面貌的改变,当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3持之以恒 [ chí zhī yǐ héng ]

解释 持:保持;坚持;之:代词;指所要坚持的东西;恒:长久;指恒心。有恒心地坚持下去。也作“持之以久”。

出处 宋 楼钥《攻愧集 雷两应诏封事》:“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

14夙兴夜寐 [ sù xīng yè mèi ]

解释 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夙:早;兴:起来;寐:睡。

出处 《诗经 卫风 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5凿壁偷光 [ záo bì tōu guāng ]

解释 在墙上凿开一个小孔;偷借邻家的灯光读书。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学习。

出处 晋 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16手不释卷 [ shǒu bù shì juàn ]

解释 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处 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17争分夺秒 [ zhēng fēn duó miǎo ]

解释 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也作“分秒必争”。

出处 《晋书 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18焚膏继晷 [ fén gāo jì guǐ ]

解释 点起灯烛;接替日光照明。(焚:烧;点燃;膏:油脂;指灯油;继:接续;晷:日影;日光。)形容夜以继日地发愤读书或勤奋学习。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19勤学苦练 [ qín xué kǔ liàn ]

解释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出处 老舍《文艺学徒》:“在他的一幅作品里,四妙咸备,样样表现着他终生勤学苦练、奋斗不懈的精神。”

20宵衣旰食 [ xiāo yī gàn shí ]

解释 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很晚了才吃饭。原形容帝王勤于政事;后泛指勤奋刻苦;从早到晚不懈怠。

出处 唐 陆贽《兴元论解姜公辅状》:“乃是陛下握发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

21悬梁刺股 [ xuán liáng cì gǔ ]

解释 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 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22映雪读书 [ yìng xuě dú shū ]

解释 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出处 《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23囊萤映雪 [ náng yíng yìng xuě ]

解释 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出处 元 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24韦编三绝 [ wéi biān sān jué ]

解释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25勤学好问 [ qín xué hǎo wèn ]

解释 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它而今是勤学好问,便谥之以文。”

26牛角挂书 [ niú jiǎo guà shū ]

解释 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 《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27幼学壮行 [ yòu xué zhuàng xíng ]

解释 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报负。

出处 《孟子 梁惠王二》:“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

28分秒必争 [ fēn miǎo bì zhēng ]

解释 一分一秒的时间都要争夺过来。形容做事的时间抓得很紧。

出处 柯岩《奇异的书简 船长》:“我们现在要搞四化,分秒必争哩!”

29卧薪尝胆 [ wò xīn cháng dǎn ]

解释 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30始终不渝 [ shǐ zhōng bù yú ]

解释 渝:变。自始至终一直不变。指守信用。

出处 《晋书 陆晔传》:“格勤贞固,始终不渝。”

31始终如一 [ shǐ zhōng rú yī ]

解释 自始至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

出处 《梁书 到洽传》:“明公儒学稽古,淳厚笃成,立身行道,终始如一。”

32锲而不舍 [ qiè ér bù shě ]

解释 锲: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3兢兢业业 [ jīng jīng yè yè ]

解释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业业:担心害怕的样子。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认真踏实。

出处 《诗经 大雅 云汉》:“早既大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34勤能补拙 [ qín néng bǔ zhuō ]

解释 勤:勤奋;拙:愚笨。勤勉地干;就能够补偿笨拙所造成的不足。

出处 宋 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输勤。”

35守株待兔 [ shǒu zhū dài tù ]

解释 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出处 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

36尽心竭力 [ jìn xīn jié lì ]

解释 竭:用尽;尽:全部用出。费尽心思;用出全部力气。形容做事十分认真负责。

出处 《宋书 宗越传》:“诛戮群公及何迈等,莫不尽心竭力,故帝凭其爪牙,无所忌惮。”

37百尺竿头 [ bǎi chǐ gān tóu ]

解释 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出处 唐 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38一心一意 [ yī xīn yī yì ]

解释 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39再接再厉 [ zài jiē zài lì ]

解释 再:继续;接:接触;厉:即“砺”;磨快。原指雄鸡相斗时;每次交锋前先磨磨嘴。现比喻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

出处 唐 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

40勇往直前 [ yǒng wǎng zhí qián ]

解释 勇敢地一直向前。形容毫无畏惧地迎着困难上;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从俱摩拳擦掌,个个勇往直前。”

41好学不倦 [ hào xué bù juàn ]

解释 倦;厌倦。爱好学习;从不厌倦。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楚世家》:“昔我文公,狐季姬之子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倦。”

42孜孜不倦 [ zī zī bù juàn ]

解释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出处 《尚书 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 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 蜀书 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43孤军奋战 [ gū jūn fèn zhàn ]

解释 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一支军队单独英勇作战。也比喻在没有外力的援助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斗争。也作“孤军作战”“孤军独战”。

出处 《隋书·虞庆则传》:“由是长儒孤军奋战,死者十八九。”

44不屈不挠 [ bù qū bù náo ]

解释 屈、挠:弯曲。不屈服。形容不畏强暴和困难;十分顽强;决不屈服。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诎(屈)。”

45同心协力 [ tóng xīn xié lì ]

解释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协:合。

出处 《梁书 王僧辩传》:“讨逆贼于咸阳,诛叛子于云梦,同心协力,克定邦家。”

46听天由命 [ tīng tiān yóu mìng ]

解释 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作主观努力;这是一种宿命论思想。听:任凭;由:顺随。

出处 清 无名氏《说唐》:“公主遵兄之命,在彩楼上,抛球择婿,对天祝道:‘姻缘听天由命。’”

47齐心协力 [ qí xīn xié lì ]

解释 协力:合力。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

出处 《周书 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48一德一心 [ yī dé yī xīn ]

解释 德:心意。大家一条心,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

出处 《尚书 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49发愤图强 [ fā fèn tú qiáng ]

解释 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

出处 何香凝《孙中山与廖仲恺》:“孙先生在那次聚会上谈得并不多,只泛泛地谈到了中国积弱太甚了,应该发愤图强,彻底革命。”

50同心同德 [ tóng xīn tóng dé ]

解释 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心:愿望;思想;德:信念;意志。

出处 《尚书 泰誓》:“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51奋发图强 [ fèn fā tú qiáng ]

解释 奋发:精神振作;情绪饱满;图:谋求。振作精神;谋求强盛。

出处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科学高峰。”

52滴水穿石 [ dī shuǐ chuān shí ]

解释 滴水可把石头打穿。比喻虽然力量小;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把艰难的事情办成。也作“水滴石穿”。

出处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 一钱斩吏》:“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53齐心合力 [ qí xīn hé lì ]

解释 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 《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54齐心同力 [ qí xīn tóng lì ]

解释 见“齐心协力”。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常传》:“齐心同力,锐气益壮。”

55精卫填海 [ jīng wèi tián hǎi ]

解释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小鸟名。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后用来比喻不畏困难;意志坚决。

出处 晋 陶渊明《山海经》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56同心并力 [ tóng xīn bìng lì ]

解释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 汉 贾谊《过秦论下》:“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

57屏气凝神 [ bǐng qì níng shén ]

解释 屏气:抑制呼吸;凝神:凝聚精神。忍住呼吸;聚精会神。

出处 清 刘鄂《老残游记》第二回:“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

58急起直追 [ jí qǐ zhí zhuī ]

解释 立即振作起来;迅速追赶上去。

出处 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35回:“急起直追,犹虞不及。”

59来处不易 [ lái chù bù yì ]

解释 表示事情的成功或财物的取得,经过了艰苦努力。

出处 明·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60死中求生 [ sǐ zhōng qiú shēng ]

解释 在极危险的境地中努力挣扎以求生路。

出处 《后汉书·公孙述传》:“述谓延岑曰:‘事当奈何?’岑曰:‘男儿当死中求生,可坐穷乎?’”

61百无一成 [ bǎi wú yī chéng ]

解释 百:很多;成:成就。指一事无成。

出处 清 曾国藩《复陈右铭太守书》:“在军日久,举业益荒,忽忽衰老,百无一成。”

62竿头日进 [ gān tóu rì jìn ]

解释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出处 清 无名氏《后会仙记》:“(青青柳)复吟云:‘学问无穷水接天,竿头日进古人言。’”

63苦心孤诣 [ kǔ xīn gū yì ]

解释 苦心:用心良苦。孤诣:独到的成就或境地。用尽苦心;达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境地。指精心钻研学问或技艺;很有独到之处。

出处 清 翁方纲《复初斋文集 格调论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独运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诣戛戛独造者言之,今且以效古之作若规仿格调者言之。”

64磨穿铁砚 [ mó chuān tiě yàn ]

解释 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出处 元 范康《竹叶舟》第一折:“坐破寒毡,磨穿铁砚。自夸经史如流,拾他青紫,唾手不须忧。”

65前功尽废 [ qián gōng jìn fèi ]

解释 以前的一切努力完全白费。

出处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64回:“倘或为其所破,则内外相合,粮一入城,前功尽废矣。”

66十年读书 [ shí nián dú shū ]

解释 谓长期努力于学业。

出处 《宋书·沈攸之传》:“攸之晚好读书,手不释卷,《史》、《汉》多所谙忆,常叹曰:‘早知穷达有命,恨不十年读书。’”

67协心同力 [ xié xīn tóng lì ]

解释 见“协心戮力”。

出处 清·汪琬《孝陵于役诗后序》:“凡所简任,必极一时人才之选,故能协心同力,以左右太平之治。”

68身体力行 [ shēn tǐ lì xíng ]

解释 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泛论训》:“圣人以身体之。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 力行近乎仁。”

69目不窥园 [ mù bù kuī yuán ]

解释 窥:瞥看。原指汉代董仲舒专心治学;几年中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后用以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书传》:“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70不知肉味 [ bù zhī ròu wèi ]

解释 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出处 春秋 孔子《论语 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71咬紧牙关 [ yǎo jǐn yá guān ]

解释 谓尽最大努力忍受痛苦或克服困难。

出处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十三回:“一面问个着落,一面咬紧牙关把朴斋腿膀狠命的摔一把。朴斋忍不住叫声‘阿呀’。”

72坐以待旦 [ zuò yǐ dài dàn ]

解释 旦:天亮。坐着等待天亮。比喻勤勉。

出处 《尚书 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旁求俊彦。”

73形势逼人 [ xíng shì bī rén ]

解释 指形势发展很快,迫使人不得不更加努力。

出处 谢觉哉《冷和热》:“‘热’可以逼得喜冷的人也热起来,形势逼人,不热不可。”

74无冬无夏 [ wú dōng wú xià ]

解释 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出处 《诗经 陈风 宛丘》:“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75不敢告劳 [ bù gǎn gào láo ]

解释 努力做事,不诉说自己的劳苦。比喻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多用在自己表示谦虚)。

出处 《诗经 小雅 十月之交》:“黾勉从事,不敢告劳。”

76协力同心 [ xié lì tóng xīn ]

解释 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周书·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77协力齐心 [ xié lì qí xīn ]

解释 思想一致,共同努力。亦作“协心同力”、“协力同心”。

出处 清·林则徐《密陈以重赏鼓励定海民众诛灭敌军片》:“吾民协力齐心,歼除非种,断不至于误杀。”

78发愤忘食 [ fā fèn wàng shí ]

解释 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79坐薪悬胆 [ zuò xīn xuán dǎn ]

解释 坐卧在柴草上,悬胆尝其味。比喻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出处 《金史 术虎筠寿传》:“中都食尽,远弃庙社,陛下当坐薪悬胆之日,奈何以球鞠细物动摇民间。”

80陈言务去 [ chén yán wù qù ]

解释 陈旧的言辞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务必要去掉陈旧的言辞。

出处 唐 韩愈《答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81鸡鸣而起 [ jī míng ér qǐ ]

解释 鸡叫时就起床。形容勤奋不怠。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82乐天任命 [ lè tiān rèn mìng ]

解释 犹言听天由命。

出处 郑振铎《止水的下层》:“像这样乐天任命的民族,我们将如之何呢?”

83倾耳注目 [ qīng ěr zhù mù ]

解释 注目:集中视线注意看。原形容权势极大,为众敬畏。后也形容注意力极其集中。

出处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矣,故谋能移主,威能慑下。”

84再接再历 [ zài jiē zài lì ]

解释 用以指继续努力,坚持不懈。同“再接再砺”。

85再接再砺 [ zài jiē zài lì ]

解释 接:交战;砺:磨砺。原谓鸡再磨嘴,然后再相斗。后用以指继续努力,坚持不懈。

出处 唐 韩愈、孟郊《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

86同德同心 [ tóng dé tóng xīn ]

解释 见“同心同德”。

出处 《旧唐书·马燧传》“长城压境,巨舰济川,同德同心,扶危持颠。”明·罗贯中《平山冷燕》第一回:“然君臣同德同心,于兹可见。”

87夙夜匪懈 [ sù yè fěi xiè ]

解释 日夜勤劳;不怠惰。夙夜:早晚;匪:不;懈:松懈;懈怠。

出处 晋 司马彪《续汉书》:“熹为卫尉,尽心事上,夙夜匪懈。”

88躬体力行 [ gōng tǐ lì xíng ]

解释 躬体:亲身体验;力行:努力实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出处 林语堂《读书救国谬论一束》:“倘是有人不但躬体力行其乐天主义,也只好送入疯人院妥当。”

89齐心一力 [ qí xīn yī lì ]

解释 同“齐心协力”。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臧洪传》:“凡我同盟,齐心一力,以致臣节,陨首丧元,必无二志。”

90映月读书 [ yìng yuè dú shū ]

解释 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出处 《南史 江泌传》:“泌少贫,昼日斫屧为业,夜读书随月光,光斜则握卷升屋,睡极堕地则更登。”

91人一己百 [ rén yī jǐ bǎi ]

解释 别人一次就做好或学会的,自己做一百次,学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92倾耳而听 [ qīng ěr ér tīng ]

解释 倾:歪,侧着。侧着耳朵仔细听。

出处 《礼记·孔子闲居》:“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

93勇猛精进 [ yǒng měng jīng jìn ]

解释 原意是勤奋修行。现指勇敢有力地向前进。

出处 《无量寿经》上卷:“勇猛精进,志愿无惓。”

94同心一力 [ tóng xīn yī lì ]

解释 同“同心协力”。

出处 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近欲徙水北营,合于水南,同心一力,人自为战,何有不克哉?”

95圆木警枕 [ yuán mù jǐng zhěn ]

解释 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

出处 宋·范祖禹《司马温公布衾铭记》:“以圆木为警枕,小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

96仰屋著书 [ yǎng wū zhù shū ]

解释 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出处 《梁书·南平元襄王伟传》:“下官历观世人,多有不好欢乐,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书。千秋万岁,谁传此者。”

97协心戮力 [ xié xīn lù lì ]

解释 思想一致,并同努力。

出处 《新唐书·韦陟传》:“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

98同力协契 [ tóng lì xié qì ]

解释 犹言同心协力。

出处 《南史·宋纪·武帝》:“同力协契,所在蜂起。”

99同德一心 [ tóng dé yī xīn ]

解释 指全心全意为共同目标努力。

出处 独立苍茫子《东京学界告乡人书》:“为此说者,既不肯同德一心,以成人之美,使生者竟此外交之绪,则亦已矣。”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