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人在冬天冷的成语

形容人在冬天冷的成语


1冰天雪地 [ bīng tiān xuě dì ]

解释 冰雪漫天盖地。形容非常寒冷的景象。

出处 清 蒋士铨《鸡毛房》诗:“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2天寒地冻 [ tiān hán dì dòng ]

解释 天气非常寒冷;大地到处结冰。

出处 宋 王十朋《南州春色》词:“莫恨东风吹不到,著意挽春回,一任天寒地冻,南枝香动。”

3寒冬腊月 [ hán dōng là yuè ]

解释 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出处 汉 无名氏《别诗(骨肉缘枝叶)》:“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4啼饥号寒 [ tí jī háo hán ]

解释 因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5滴水成冰 [ dī shuǐ chéng bīng ]

解释 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出处 宋 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6十冬腊月 [ shí dōng là yuè ]

解释 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出处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59回:“十冬腊月喝凉水,临死埋在灶火坑。”

7雪虐风饕 [ xuě nüè fēng tāo ]

解释 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出处 唐 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8白雪皑皑 [ bái xuě ái ái ]

解释 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出处 冰心《再寄小读者》:“白雪皑皑,山顶上悬着一钩淡黄色的新月。”

9冰雪严寒 [ bīng xuě yán hán ]

解释 严寒:极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出处 吴伯箫《菜园小记》“虽然按照时令季节,各种蔬菜种得有早有晚,有时收了这种菜才种那种菜;但是除了冰雪严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园里总是经常有几种蔬菜在竞肥争绿的。”

10寒风侵肌 [ hán fēng qīn jī ]

解释 形容天气寒冷。

11岁暮天寒 [ suì mù tiān hán ]

解释 指年底时候的寒冷景象。

12雪窖冰天 [ xuě jiào bīng tiān ]

解释 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到处是冰和雪。形容天气寒冷,也指严寒地区。

出处 《宋史·朱弁传》:“叹马角之未生,魂销雪窖;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13天凝地闭 [ tiān níng dì bì ]

解释 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出处 《晋书 张协传》:“天凝地闭,风厉霜飞。”

14饥寒交迫 [ jī hán jiāo pò ]

解释 交:一齐;迫:逼迫。饥饿、寒冷一齐袭来。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出处 宋 王谠《唐语林》第一卷:“上谓曰:‘汝何为作贼?’对曰:‘饥寒交切,所以为盗。’”

15无所畏惧 [ wú suǒ wèi jù ]

解释 畏惧:害怕。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

出处 《魏书 董绍传》:“此是绍之壮辞,云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

16阳春白雪 [ yáng chūn bái xuě ]

解释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 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17雪中送炭 [ xuě zhōng sòng tàn ]

解释 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出处 宋 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18冷冷清清 [ lěng lěng qīng qīng ]

解释 死气沉沉,冷落、凄凉、寂寞。

出处 元·郑光祖《蟾宫曲·梦中作》:“冷冷清清潇湘景晚风生,淅留淅零暮雨初晴,皎皎洁洁照橹篷剔留团栾月明。”

19嘘寒问暖 [ xū hán wèn nuǎn ]

解释 问冷问热;口可出热气使受寒的人温暖。形容对别人的生活非常关心。嘘:缓缓吹气。

出处 冰心《关于女人 我最尊敬体贴她们》:“孩子们安静听话,太太笑脸相迎,嘘寒问暖。”

20雪上加霜 [ xuě shàng jiā shuāng ]

解释 积雪上又添加寒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伊退步而立。师云:‘汝只解瞻前,不解顾后。’伊云:‘雪上更加霜!’”

21冰清玉洁 [ bīng qīng yù jié ]

解释 清:清澈;洁:洁白。像冰那样清澈;像玉那样洁白。也作“玉洁冰清”。比喻人品高尚、纯洁;做事光明磊落。

出处 西汉 司马迁《与挚伯陵书》:“伏唯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

22春寒料峭 [ chūn hán liào qiào ]

解释 料峭:形容初春的微寒。形容早春微带寒意;刺入肌骨。也作“料峭轻寒”、“料峭春寒”。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第19卷:“春寒料峭,冻杀年少。”

23漫山遍野 [ màn shān biàn yě ]

解释 漫:原为水满外流的意思;引申为“布满”;遍:动词;遍及;布满。原指布满了山坡山冈、田间旷野。形容数量很多、范围很广、声势很大。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西凉州前部先锋马岱引军一万五千,浩浩荡荡,漫山遍野而来。”

24冷暖自知 [ lěng nuǎn zì zhī ]

解释 水的冷暖,饮者自知。佛教禅宗用以比喻自己证悟的境界。也比喻学习心得深浅,只有自己知道。

出处 唐 善无畏《大日经疏》第12卷:“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25缩手缩脚 [ suō shǒu suō jiǎo ]

解释 形容做事胆小、顾虑多;不敢放手。缩:收缩。

出处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喊了许久,店家方拿了一盏灯,缩手缩脚的进来,嘴里还喊道:'好冷呀!'”

26风雨凄凄 [ fēng yǔ qī qī ]

解释 凄凄:寒冷。风雨交加,清冷凄凉。

出处 《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27傲雪凌霜 [ ào xuě líng shuāng ]

解释 形容不畏严寒;傲然挺立于霜雪之中。

出处 宋 杨无咎《柳梢青》:“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搀借春光。”

28风刀霜剑 [ fēng dāo shuāng jiàn ]

解释 冷风似刀寒霜如剑。形容气候寒冷恶劣。也比喻周围人际环境恶劣严酷。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7回:“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29数九寒天 [ shǔ jiǔ hán tiān ]

解释 数九: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三九、四九最寒冷。最寒冷的那些日子。

出处 清·无名氏《隔帘花影》第十回:“到了那十二月,数九寒天,下的大雪,把破瓦窑门屯住。”

30漫天盖地 [ màn tiān gài dì ]

解释 遍布天地之间。

出处 清·蒲松龄《东郭外传》:“齐人漫天盖地说大话,把他那婆子喜的似风魔。”

31冰山难靠 [ bīng shān nán kào ]

解释 比喻不能长久的权势,难于依靠。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君辈倚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失所恃乎?”

32凄风苦雨 [ qī fēng kǔ yǔ ]

解释 形容天气恶劣;比喻处境悲惨凄凉。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33冷若冰霜 [ 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

解释 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对人对事十分冷淡;没有一丝热情。有时也指面目或态度严厉;使人无法靠近。

出处 清 刘鄂《老残游记续集》第二回:“笑起来一双眼又秀又媚,却是不笑起来又冷若冰霜。”

34冰天雪窖 [ bīng tiān xuě jiào ]

解释 窖:收藏物品的地下室。到处是冰和雪。形容极为寒冷的景象。

出处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四卷:“公子编修汝舟随侍,劝以节劳暂息。公慨然曰:‘二万里冰天雪窖,只身荷戈,未尝言苦,此时反惮劳乎?’”

35滴水成冻 [ dī shuǐ chéng dòng ]

解释 滴:液体一点点落下;冻:凝结成冰。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出处 宋·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冻。”

36无冬无夏 [ wú dōng wú xià ]

解释 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出处 《诗经 陈风 宛丘》:“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37柳绿花红 [ liǔ lǜ huā hóng ]

解释 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酒仙遇仙禅师》:“秋至山寒水冷,春来柳绿花红。一点动随万变,江村烟雨蒙蒙。”

38风雪交加 [ fēng xuě jiāo jiā ]

解释 风和雪同时袭来。

出处 元 程文海《浣溪沙 题湘水行吟》词:“风雪交加冻不醒,抱琴谁共赏《湘灵》。”

39岁寒松柏 [ suì hán sōng bǎi ]

解释 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0鹅毛大雪 [ é máo dà xuě ]

解释 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出处 唐·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

41大雪纷飞 [ dà xuě fēn fēi ]

解释 纷:多而杂乱。雪片大量飘落的样子。形容雪下得大。

出处 鲁迅《“大雪纷飞”》:“在江浙,倘要说出‘大雪纷飞’的意思来……大抵用‘凶’,‘猛’或‘厉害’,来形容这下雪的样子。”

42粉妆玉砌 [ fěn zhuāng yù qì ]

解释 用白粉装饰;用白玉砌成。形容雪景;也形容女子皮肤白嫩。

出处 《第一场雪》:“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43耸肩缩背 [ sǒng jiān suō bèi ]

解释 两肩耸起,背脊弯曲。形容衰老的状态。也形容因怕冷而缩做一团的样子。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3回:“又是风雪,地下踏着寒冰,冻得耸肩缩背,战战兢兢。”

44凛若冰霜 [ lǐn ruò bīng shuāng ]

解释 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态度严肃,不易接近。

出处 宋 曾巩《酬柳国博》诗:“洞无畦畛心常坦,凛若冰霜节最高。”

45集萤映雪 [ jí yíng yìng xuě ]

解释 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出处 南朝 梁 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既笔耕为养,亦拥书成学,至乃集萤映雪,编蒲辑柳。”

46雪兆丰年 [ xuě zhào fēng nián ]

解释 谓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古人云:‘雪兆丰年’。”

47惨雨酸风 [ cǎn yǔ suān fēng ]

解释 犹言凄风苦雨。指令人伤感的天气。亦以喻不安定的局势。

出处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 英夷就抚》:“军门传箭夜缒城,郦生寸舌能销兵。抽红换白须臾事,惨雨酸风顷刻平。”

48凄风冷雨 [ qī fēng lěng yǔ ]

解释 见“凄风苦雨”。

出处 《左传·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49冰天雪窑 [ bīng tiān xuě jiào ]

解释 到处是冰和雪。指严寒地区。

出处 《宋史·朱弁传》:“叹马角之未生,魂消雪窑;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50欺霜傲雪 [ qī shuāng ào xuě ]

解释 欺:欺凌。傲:傲视,傲岸。霜雪本是寒冷之物,而对此敢于欺凌傲视。比喻坚贞不屈、气势非凡的精神。

出处 宋·杨无咎《柳梢青》:“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搀借春光。”

51秋收冬藏 [ qiū shōu dōng cáng ]

解释 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52冰魂雪魄 [ bīng hún xuě pò ]

解释 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出处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海叙不遇》:“诗曰:‘忍苦为诗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难招;直教桂子落坟上,生得一枝冤始销。’”

53春冰虎尾 [ chūn bīng hǔ wěi ]

解释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出处 《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54折胶堕指 [ shé jiāo duò zhǐ ]

解释 极言天气寒冷。

出处 宋·苏轼《磨衲赞》:“折胶堕指,此衲不寒,烁石流金,此衲不热。”宋·周密《齐东野语·曝日》:“《冬日初出铭》曰:‘折胶堕指,梦想负背。’”

55岁寒三友 [ suì hán sān yǒu ]

解释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出处 元·白朴《朝中措》:“苍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岁寒三友,更堪红白山茶。”

56冬温夏清 [ dōng wēn xià qīng ]

解释 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出处 北魏《张猛龙碑》:“冬温夏清,晓夕承奉。”

57冬日夏云 [ dōng rì xià yún ]

解释 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出处 宋·陈恬《程伯淳赞》:“本以正身,惟德温温,如冬之日,如夏之云。”

58六出纷飞 [ liù chū fēn fēi ]

解释 六出:雪花六角,因别称“六出”。大雪纷纷。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

59霜露之感 [ shuāng lù zhī gǎn ]

解释 指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60黄绵袄子 [ huáng mián ǎo zǐ ]

解释 比喻冬天的太阳。

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壬寅正月,雨雪连旬,忽尔开霁。闾里翁媪相呼贺曰:‘黄绵袄子出矣。’”

61葛屦履霜 [ gě jù lǚ shuāng ]

解释 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出处 《诗经 魏风 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幼学琼林 卷二 衣服类》:“葛屦履霜,诮俭啬之过甚。”

62积雪封霜 [ jī xuě fēng shuāng ]

解释 形容操守高洁坚贞。

出处 《南史 齐江夏王锋传》:“常忽忽不乐,著《修柏赋》以见志,曰:‘……冲风不能摧其枝,积雪不能改其性。’”

63玉树琼枝 [ yù shù qióng zhī ]

解释 ①形容树木华美。②喻贵家子弟。

出处 唐·李煜《破阵子》词:“凤阙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64橙黄橘绿 [ chéng huáng jú lǜ ]

解释 指秋季景物。

出处 宋·苏轼《赠刘景文》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65林寒洞肃 [ lín hán dòng sù ]

解释 寒:寒冷;肃:肃杀。形容秋冬时林木萧疏,溪涧浅落的景象。

出处 北朝 后魏 郦道元《水经注 江水》:“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66松柏寒盟 [ sōng bǎi hán méng ]

解释 比喻患难之交。

出处 清·李渔《怜香伴·斋访》:“虽则是梅花冷淡,也甘守松柏寒盟。”

67寒蝉凄切 [ hán chán qī qiè ]

解释 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艺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出处 晋·陆云《陆清河集·寒蝉赋》:“于是贫居之士,喟尔相与而俱叹曰:‘寒蝉哀鸣,其声也悲;四时去暮,临河徘徊。’”

68山寒水冷 [ shān hán shuǐ lěng ]

解释 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八:“秋至山寒水冷,春来柳绿花红。”

69林寒涧肃 [ lín hán jiàn sù ]

解释 指秋冬间林木凋零、涧水枯落的景象。

出处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70饕风虐雪 [ tāo fēng nüè xuě ]

解释 指狂暴肆虐的风雪。

出处 元·方回《春晴》诗:“饕风虐雪到家林,才喜晴春已深。”

71冬裘夏葛 [ dōng qiú xià gě ]

解释 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出处 《公羊传·桓公七年》:“士不及兹四者,则冬不裘,夏不葛。”

72瑞雪兆丰年 [ ruì xuě zhào fēng nián ]

解释 瑞:吉利的。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

出处 曲波《桥隆飙》十九:“俗语道:‘瑞雪兆丰年’,明年的小麦一定收成好。”

73岁寒知松柏 [ suì hán zhī sōng bǎi ]

解释 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出处 《论语 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