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的成语

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的成语


1载歌载舞 [ zài gē zài wǔ ]

解释 载:又、且。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出处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昭夏乐》:“饰牲举兽,载歌且舞,既舍伊腯,致精灵府。”

2手舞足蹈 [ shǒu wǔ zú dǎo ]

解释 蹈:跳动。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乐则生矣,全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3婀娜多姿 [ ē nuó duō zī ]

解释 婀娜:柔软而美好。形容各种轻盈软美的姿态。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4翩翩起舞 [ piān piān qǐ wǔ ]

解释 轻捷飘逸地跳起舞来。

出处 唐 李白《高句骊》:“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5快马加鞭 [ kuài mǎ jiā biān ]

解释 对本来跑得很快的马再打几鞭。比喻快上加快。

出处 明 徐姬《杀狗记 看书苦谏》:“何不快马加鞭,迳赶至苍山,救取伯伯。”

6扬眉吐气 [ yáng méi tǔ qì ]

解释 扬眉:扬起眉头;吐气:吐出怨气、闷气。形容摆脱压抑心情后的高兴;得意的神情。

出处 唐 李白《与韩荆州书》:“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7立竿见影 [ lì gān jiàn yǐng ]

解释 立起竿子马上就可以见到竿的影子。比喻立见功效。

出处 宋 朱熹《参同契考异》中篇:“立竿见影,呼谷传响,岂不灵哉!”

8赤子之心 [ chì zǐ zhī xīn ]

解释 赤子:初生的婴儿。孩子纯真无邪的心灵。形容人的心地善良、纯洁。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9拍手称快 [ pāi shǒu chēng kuài ]

解释 拍着手喊痛快。形容人们因正义得到伸张;公愤得到消除时高兴愉快的样子。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说起他死得可怜,无不垂涕。又见恶姑奸夫俱死,又无不拍手称快。”

10治病救人 [ zhì bìng jiù rén ]

解释 治疗疾病;挽救病人。比喻真心诚意地帮助别人纠正错误缺点。

出处 晋 葛洪《神仙传》:“沈羲,吴郡人,学道于蜀,能治病救人,甚有恩德。”

11变化多端 [ biàn huà duō duān ]

解释 端:头绪;方面。形容变化很多、很大;没有头绪。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陈从善梅岭失浑家》:“这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变化多端。”

12源远流长 [ yuán yuǎn liú cháng ]

解释 源:源头;流:水的流程。河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出处 唐 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13人死留名 [ rén sǐ liú míng ]

解释 指人生前建立了功绩,死后可以传名于后世。

出处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 王彦章传》:“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14逃之夭夭 [ táo zhī yāo yāo ]

解释 原形容桃树枝叶繁茂。后来借“桃”谐“逃”的音;用作逃跑的诙谐说法。

出处 《诗经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15欢呼雀跃 [ huān hū què yuè ]

解释 高兴得像麻雀一样跳跃。形容非常欢乐。

出处 庄周《庄子 在宥》:“鸿蒙方将拊髀雀跃而游。”

16轻歌曼舞 [ qīng gē màn wǔ ]

解释 轻:轻快;慢:体态柔美。轻松愉快的音乐;加上柔和的舞蹈。

出处 《群音类选 玉如意记 赏月登仙》:“助人间才子佳人兴,轻歌慢舞,任星移斗横。”

17散兵游勇 [ sǎn bīng yóu yǒng ]

解释 原指没有统率的逃散兵士。现也指没有组织到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

出处 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为着确保城乡治安、安定社会秩序的目的,一切散兵游勇,均应向当地人民解放军或人民政府投诚报到。”

18健步如飞 [ jiàn bù rú fēi ]

解释 健步:走起路来很有力量;速度很快。步伐矫健;快得像飞。形容行走迅速。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丽人牵坐路侧,自乃捉足,脱履相假。女喜着之,幸不凿枘,复起从行,健步如飞。”

19耳软心活 [ ěr ruǎn xīn huó ]

解释 比喻自己没有一点主见,就是相信别人的话。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7回:“那司棋也曾求了迎春,实指望能救,只是迎春语言迟慢,耳软心活,是不能做主的。”

20舞文弄墨 [ wǔ wén nòng mò ]

解释 舞:弄;墨:文笔。形容玩弄文字技巧。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21落荒而逃 [ luò huāng ér táo ]

解释 离开大路;逃向荒野。形容战败后狼狈地逃走。也比喻处于尴尬窘迫境地时狼狈而去。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玄德望见‘地公将军’旗号,飞马赶来,张宝落荒而走。”

22含苞待放 [ hán bāo dài fàng ]

解释 形容花朵将要开放时的形态。也比喻将成年的少女。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又命摧花使者,往来保护,以期含苞吐萼之时,加之呈妍。”

23鼎足而立 [ dǐng zú ér lì ]

解释 鼎;古代烹煮用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像鼎那样三只脚并立。比喻事物三方面并立;常指政治局势或力量三方面相持。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24久闻大名 [ jiǔ wén dà míng ]

解释 闻:听到。早就听到对方的盛名。多用作初见面时的客套话。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1回:“朱仝道:‘久闻大名。’连忙下拜。”

25期期艾艾 [ qī qī ài ài ]

解释 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26花团锦簇 [ huā tuán jǐn cù ]

解释 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簇:丛聚;聚成一团。指花朵、锦绣汇聚在一起。原指华丽高贵的服饰。形容五彩缤纷、繁华艳丽的景色。也形容衣饰华美的人群或文章辞藻华丽。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94回:“真是个花团锦簇!那一片富丽妖娆,真胜似天堂月殿,不亚于仙府瑶宫。”

27贱目贵耳 [ jiàn mù guì ěr ]

解释 指轻视眼前所见,重视远道传闻。比喻舍近求远。

出处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 草三 蛇床》:“世人舍此而求补药于远域,岂非贱目贵耳乎?”

28身单力薄 [ shēn dān lì báo ]

解释 人少力量不大。

出处 柯云路《衰与荣》:“嗳,年轻人,你们怎幺瞎挤?夏平站在后面护他,身单力薄,也护不住。”

29家无二主 [ jiā wú èr zhǔ ]

解释 指一家之内,不可以有两个主人,否则会发生争吵,不得安静。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坊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30光华夺目 [ guāng huá duó mù ]

解释 犹光彩夺目。形容鲜艳耀眼。

出处 《醒世恒言 灌园叟晚逢仙女》:“其花大如丹盘,五色灿烂,光华夺目。”

31后会无期 [ hòu huì wú qī ]

解释 期:时间。以后何时相会还没有一定的日期。

出处 北朝 魏衒之《洛阳伽蓝记 大统寺》:“老翁送元宝出,云:'后会难期。'以为凄恨,别甚殷勤。”

32气急败丧 [ qì jí bài sàng ]

解释 同“气急败坏”。

出处 茅盾《子夜》十五:“桂长林脸上挂了彩,气急败丧地跑来。”

33人微言贱 [ rén wēi yán jiàn ]

解释 犹言人微言轻。

出处 宋·曾巩《泰山祈雨文》:“吏思其繇,奔走群望,而人微言贱,不能上动。”

34名不虚立 [ míng bù xū lì ]

解释 谓宜有此盛名,果然不虚妄。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名不虚立,士不虚附。”

35影只形孤 [ yǐng zhī xíng gū ]

解释 犹形单影只。

出处 明·陈汝元《金莲记捷报》:“膝下红颜,须代冬温夏清;眼前白发,况兼影只形孤。”

36由来已久 [ yóu lái yǐ jiǔ ]

解释 发生此事,已有很久的原因。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

37长袖善舞 [ cháng xiù shàn wǔ ]

解释 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五蠹》:“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

38意气相得 [ yì qì xiāng dé ]

解释 形容志趣极其相合。

出处 唐·李百药《北齐书·高乾传》:“魏领军元叉,权重当世,以意气相得,接乾甚厚。”

39气宇不凡 [ qì yǔ bù fán ]

解释 气:气质;气宇:仪表。气质和风度不同一般。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2回:“圣上见他有三旬以内年纪,气宇不凡,举止合宜。”

40活眼现报 [ huó yǎn xiàn bào ]

解释 现世的报应。

出处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三篇七:“丁丁儿那张尖嘴平生带过太带多了,所以死的时候连话都不能够说一句。这是活眼现报。”

41烦言碎辞 [ fán yán suì cí ]

解释 形容文词杂乱、琐碎。

出处 《汉书·刘歆传》:“分文析字,烦言碎辞。”

42墨迹未干 [ mò jì wèi gān ]

解释 写字的墨迹还没有干。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4卷:“说犹未了,思温抬头一看,壁上留题墨迹未干。”

43风移俗变 [ fēng yí sú biàn ]

解释 移:改变。转移风气,改变习俗。

出处 《周书·儒林传序》:“虽遗风盛业,不逮魏晋之辰,而风移俗变,抑亦近代之美也。”

44饱经世变 [ bǎo jīng shì biàn ]

解释 指经历了许多人世变故。

出处 瞿秋白《饿乡纪程》三:“我这位表姊,本是家乡的名美人,现在他饱经世变,家庭生活的苦痛已经如狂风骤雨扫净了春意。”

45密不通风 [ mì bù tōng fēng ]

解释 形容包围紧密或防卫严密,连风也透不进去。

出处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但要访的孤儿有影踪,必然把太平庄上兵围拥,铁桶般密不通风。”

46快步流星 [ kuài bù liú xīng ]

解释 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出处 单田芳《燕王扫北》第32回:“又等了一会儿,李七骑马回来了。只见他在府门外翻身下马,手提马鞭,快步流星进了里屋。”

47端本正源 [ duān běn zhèng yuán ]

解释 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出处 《晋书·殷仲堪传》:“端本正源者,虽不能无危,其危易持。”

48凡夫肉眼 [ fán fū ròu yǎn ]

解释 比喻缺乏观察人的眼光。也比喻平凡的见识。

出处 《法华经》:“凡夫浅识,深著五欲。” 唐·玄奘译《赞弥勒四礼文》:“凡夫肉眼未曾识,为现千尺一金躯。”

49孤行己意 [ gū xíng jǐ yì ]

解释 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

出处 鲁迅《集外集·记“杨树达”君的袭来》:“我想,原来是一个孤行己意,随随便便的青年,怪不得他模样如此傲慢。”

50始末缘由 [ shǐ mò yuán yóu ]

解释 始末: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缘由:缘故由来。事情的经过和原因。亦作“始末原由”。

出处 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你将始末缘由,细细说来,不可欺隐。”

51立业安邦 [ lì yè ān bāng ]

解释 建立国家,安定天下。同“立国安邦”。

出处 元 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折:“想五帝之世,求贤用士,立业安邦,你是不知也。”

52理之当然 [ lǐ zhī dāng rán ]

解释 理所当然,理应如此。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6卷:“此原是君家之物,今日来取,理之当然。”

53清歌曼舞 [ qīng gē màn wǔ ]

解释 清亮的歌声,柔美的舞蹈。

出处 瞿秋白《乱弹·代序》:“‘乾嘉以降’不久,昆曲的清歌曼舞的绮梦,给红巾长毛的‘叛贼’揭乱了。”

54书读五车 [ shū dú wǔ jū ]

解释 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55魂飘魄散 [ hún piāo pò sàn ]

解释 同“魂飞魄散”。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八回:“娘娘见说,魂飘魄散,急下亭抱起,紧搂在怀。”

56欢蹦乱跳 [ huān bèng luàn tiào ]

解释 形容青少年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匀出你们欢迸乱跳这俩去买瓦;留下房上滚下来的,合炉坑里掏出来的那俩,先把这院子破瓦拣开。”

57万里无云 [ wàn lǐ wú yún ]

解释 湛湛蓝天,没有一丝云彩。形容天气晴朗。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碧天万里无云,空劳倦客身心。”

58名卿巨公 [ míng qīng jù gōng ]

解释 有名声的权贵。

出处 宋·欧阳修《邻几文集>序》:“自明道、景佑以来,名卿巨公,往往见于余文矣。”

59妙舞清歌 [ miào wǔ qīng gē ]

解释 美妙的舞蹈,清越的歌声。

出处 宋·秦观《一丛花》:“谁料久参差,愁绪暗萦丝,想应妙舞清歌罢,又还对秋色嗟咨。”

60商彝夏鼎 [ shāng yí xià dǐng ]

解释 夏商的青铜礼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

出处 清·沈起凤《谐铎·吕仙宝筏》:“君文气息逼似《两京》,次者亦韩潮苏海,若以此猎取功名,譬犹执商彝夏鼎鬻诸五都之肆,非弗宝贵,而无如识者希也。”

61酒足饭饱 [ jiǔ zú fàn bǎo ]

解释 酒喝个足;饭吃个饱。

出处 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一折:“俺这里安排一席好酒……,我着他酒醉抉饭饱,走不动。”

62意气飞扬 [ yì qì fēi yáng ]

解释 犹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出处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30回:“小柳儿唱得声情激越,意气飞扬。”

63长吁短气 [ cháng xū duǎn qì ]

解释 指叹息不已。

出处 元 乔吉《金钱记》第三折:“你家这门馆先生,自从我在学堂中一个月,不曾教我一句书,终日只是长吁短气,不知为何。”

64得不偿丧 [ dé bù cháng sàng ]

解释 见“得不偿失”。

出处 金·王若虚《进士彭子升墓志》:“晚登一第,则到官未满而亡,仅予随夺,得不偿丧。”

65适如其分 [ shì rú qí fēn ]

解释 犹言恰如其分。

出处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高祖》:“权者,轻重适如其分之准也。”

66心术不端 [ xīn shù bù duān ]

解释 心地不正派;居心不良。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十七卷:“好笑那莫稽只想着今日富贵,却忘了贫贱的时节,把老婆资助成名一段功劳化为春水,这是他心术不端处。”

67容头过身 [ róng tóu guò shēn ]

解释 只要头容得下,身子就过得去。比喻得过且过。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西羌传 东号子麻奴》:“今三郡未复,园陵单外,而公卿选懦,容头过身,张解设难。”

68快心遂意 [ kuài xīn suì yì ]

解释 犹言称心如意。

出处 《豆棚闲话·介之推火封炉户》:“恨不得从半空中将之推一把头发揪在跟前,生生的咬嚼下肚,方得快心遂意。”

69薄命佳人 [ bó mìng jiā rén ]

解释 薄命:福薄命苦。福薄命苦的美女。

出处 元·洪希文《书美人图》:“可怜前代汗青史,薄命佳人类如此。”

70应节合拍 [ yīng jié hé pāi ]

解释 ①合乎节拍。②用以比喻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出处 韦君宜《似水流年·一个炼铁厂的历史》:“他们一面拉风箱一面唱歌,应节合拍。”

71勇猛精进 [ yǒng měng jīng jìn ]

解释 原意是勤奋修行。现指勇敢有力地向前进。

出处 《无量寿经》上卷:“勇猛精进,志愿无惓。”

72缓歌缦舞 [ huǎn gē màn wǔ ]

解释 缓:柔软;缦:通“慢”。指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

出处 宋·李纲《荔枝词》集句:“沉香亭北倚栏杆,缓歌缦舞凝丝竹。”

73载歌且舞 [ zǎi gē qiě wǔ ]

解释 见“载歌载舞”。

出处 《乐府诗集·北齐南郊乐歌·昭夏乐》:“饰牲举兽,载歌且舞,既舍伊腯,致精灵府。”

74艾发衰容 [ ài fà shuāi róng ]

解释 艾:苍白色。灰白色的头发,衰老的面容。

出处 唐 元稹《郡斋感怀见寄》:“艾发衰容惜寸辉。”

75光前绝后 [ guāng qián jué hòu ]

解释 比喻事情做得干净利落,不留痕迹。

出处 宋 楼钥《跋刘杼山帖》:“平生富藏名流翰墨,而独谓杼山先生之书光前绝后,尤秘宝之。”

76国耳忘家 [ guó ěr wàng jiā ]

解释 见“国而忘家”。

出处 汉·贾谊《陈政事疏》:“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77辞严谊正 [ cí yán yì zhèng ]

解释 同“辞严义正”。

出处 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六》:“蕃武忠君爱国,辞严谊正,不暇自恤,枚蹈危机,其失在于疏尔。”

78车殆马烦 [ chē dài mǎ fán ]

解释 殆:通“怠”,疲乏;烦:烦躁。形容旅途劳顿。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79夭桃秾李 [ yāo táo nóng lǐ ]

解释 比喻年少美貌。多用为对人婚娶的颂辞。

出处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80端人正士 [ duān rén zhèng shì ]

解释 指端庄正直的人。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80卷:“他好放肆,见端人正士以礼自持,却恐他来检点。”

81杨柳依依 [ yáng liǔ yī yī ]

解释 杨柳:古诗文中杨柳通用,泛指柳树。依依:轻柔的样子。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82虑周藻密 [ lǜ zhōu zǎo mì ]

解释 藻:辞藻,措辞。密:缜密。思路严谨,措词缜密。考虑周到,辞采细密。

出处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三册)第二节:“元诗矫宋流弊,而失于多学晚唐,……然其佳者则婉转惆怅,附物切情,工整而流逸,清新而秀丽,虑周藻密而不涉于粗疏,意深韵远而不失之径直”。

83望风响应 [ wàng fēng xiǎng yīng ]

解释 望:看。风:风声。看到对方有什么举动,就积极响应。

出处 三国·魏·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翘足引领,望风响应。”

84士农工商 [ shì nóng gōng shāng ]

解释 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出处 《管子 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淮南子 齐俗训》:“是以人不兼官, 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 商与商言数。”

85分条析理 [ fēn tiáo xī lǐ ]

解释 形容言谈有条有理,深刻精辟。

出处 宋·王谠《唐语林·文学》:“守亮既至,卫公初见,未之敬。及与言论,分条析理,出没幽赜,公凡欲质疑,亮已演其意,公大惊,不觉前席。”

86丧师辱国 [ sàng shī rǔ guó ]

解释 军队损失,国家蒙受耻辱。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七回:“前日正被蔡京、童贯、高俅在天子面前,劾奏你的哥哥宋先锋复军杀将,丧师辱国,大肆诽谤,欲皇上加罪。”

87公才公望 [ gōng cái gōng wàng ]

解释 才:才识;望:名望。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

88翥凤翔鸾 [ zhù fèng xiáng luán ]

解释 盘旋飞举的凤凰。常比喻美妙的舞姿。

出处 明梁辰鱼《浣纱记 演舞》:“舞所以导人沉滞,故春风起于筵上,夜有聚于楼头,古有翥凤翔鸾,萦尘集羽,折腰翘袖,《激楚》《阳阿》,俱要俯仰应声,抑扬合节。”

89眼腰黄赤 [ yǎn yāo huáng chì ]

解释 黄:金色的腰带;赤:红色的官服。眼前是红色的官服,腰中是金色的腰带。指荣华富贵。

出处 宋·刘克庄《好事近·壬戍生日和居厚弟》词:“雪鬓霜髭不管,管眼腰黄赤。”

90然荻读书 [ rán dí dú shū ]

解释 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梁世彭城刘绮,交州刺史勃之孙,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读。”

91进道若退 [ jìn dào ruò tuì ]

解释 谓前进之道反若后退。

出处 《老子》:“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92报本反始 [ bào běn fǎn shǐ ]

解释 报:报答;本:根源;反:回到;始:开始。指受恩思报,不忘所自。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郊特牲》:“唯社,丘乘共粢盛,所以报本反始也。”

93变心易虑 [ biàn xīn yì lǜ ]

解释 改变思想;改变打算。

出处 《荀子 儒效》:“四海之内,莫不变心易虑以化顺之。”

94主一无适 [ zhǔ yī wú shì ]

解释 专一,无杂念。

出处 《二程·粹言》卷上:“或问敬子曰:‘主一之谓敬。何谓一?’子曰:‘无适之谓一。’”《论语·学而》“敬事而信”宋·朱熹集注:“敬者主一无适之谓。”

95退食自公 [ tuì shí zì gōng ]

解释 减膳以示节俭。谓操守廉洁。

出处 《诗经·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96正理平治 [ zhèng lǐ píng zhì ]

解释 指合乎正道的礼法规范,使社会安定有秩序。

出处 《荀子·性恶》:“凡古今天下之所谓善者,正理平治也;所谓恶者,偏险悖乱也。”

97邦家之光 [ bāng jiā zhī guāng ]

解释 邦:诸侯国;家:大夫的封地。指国家的光荣。

出处 《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邦家之光。”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