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改正缺点的成语

形容改正缺点的成语


1取长补短 [ qǔ cháng bǔ duǎn ]

解释 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出处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2亡羊补牢 [ wáng yáng bǔ láo ]

解释 羊丢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3精益求精 [ jīng yì qiú jīng ]

解释 精:完美;益:更加。已经十分美好了;还要求更加美好。指对某种技能或学术的追求很高;没有止境。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宋 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4避实就虚 [ bì shí jiù xū ]

解释 实:实力;就:接近;趋向;虚:空虚;虚弱。原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现也指办事先找容易突破的地方着手。或谈论问题回避要害。原作“避实击虚”。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要略》:“击危乘势以为资,清静以为常,避实就虚,若驱群羊,此所以言兵也。”

5去伪存真 [ qù wěi cún zhēn ]

解释 去:除掉。伪:虚假。除掉虚假的;留下真实的。

出处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权衡在手,明镜当台,可以摧邪辅正,可以去伪存真。”

6改恶从善 [ gǎi è cóng shàn ]

解释 改去坏的、错误的;向好的、正确的方向转化。指不做坏事;重新做人。表示坏人或罪犯经过教育改造;有了明显的悔改表现。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明则动,动则变。”汉 郑玄注:“动,动人心也;变,改恶为善也。”

7扬长避短 [ yáng cháng bì duǎn ]

解释 扬;发挥;避:回避;避开。发扬长处;避开短处。

出处 秦牧《漫记端木蕻良》:“选择这样一个题材来写作,既扬长避短,也施展了抱负。”

8迷途知返 [ mí tú zhī fǎn ]

解释 迷途:迷失道路;返:回来。迷失了道路;知道后改到正路上来。比喻犯了错误后;知道改正。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袁术传》:“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返,尚可以免。”

9集思广益 [ jí sī guǎng yì ]

解释 集:集中;思:思想;广:扩大;益:好处。集中群众的意见和智慧;取得更好的效果。也指集中众人的思想和智慧;广泛吸收好的意见。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10闻过则喜 [ wén guò zé xǐ ]

解释 听到有人批评自己的过失;就心里高兴。形容虚心接受批评意见。过:过失、错误。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11因地制宜 [ yīn dì zhì yí ]

解释 因:随顺;制:制定;规定;宜:适当;合宜。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措施。

出处 汉 赵晔《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

12多多益善 [ duō duō yì shàn ]

解释 益:更加;善:好。越多越好;不厌其多。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13前车之鉴 [ qián chē zhī jiàn ]

解释 前车:前面的车子;鉴:镜子。前面车子翻了的教训。比喻从前人的失败中得来的教训。

出处 汉 刘向《说苑 善说》:“《周书》曰:‘前车覆,后车戒。’”

14表里如一 [ biǎo lǐ rú yī ]

解释 表:外表;里:内心。外表和内心一个样。外表与内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行之以忠者,是事实要着实。”宋 朱熹集注:“以忠,则表里如一。”

15浪子回头 [ làng zǐ huí tóu ]

解释 浪子: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回头:回心悔悟。不务正业者改邪归正。

出处 明·陈继儒《小窗幽记》:“浪子回头,仍不惭为君子。”

16屡教不改 [ lǚ jiào bù gǎi ]

解释 屡:多次;一次又一次;教:教育。经过多次教育;仍然不改正。也作“累教不改”。

出处 明 沈德符《野获编 戮子》:“嘉靖末年,新郑故都御史高捷,有子不才,屡戒不俊,因手刃之。”

17改邪归正 [ gǎi xié guī zhèng ]

解释 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指不再做坏事。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今可舍邪归正以入佛乘。”

18拾金不昧 [ shí jīn bù mèi ]

解释 昧:隐瞒;金:原指金钱;现泛指钱物;拾到东西不藏起来据为己有。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19择善而从 [ zé shàn ér cóng ]

解释 选择好的而遵循;依从。择:选择。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20时不我待 [ shí bù wǒ dài ]

解释 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出处 清 秋瑾《赠蒋鹿珊先生言志且为他日成功之鸿爪也》:“事机一失应难再,时乎时乎不我待!”

21洗心革面 [ xǐ xīn gé miàn ]

解释 洗心:消除邪恶的思想;革面:改变旧的面目。比喻彻底悔改;重新做人。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

22暴风骤雨 [ bào fēng zhòu yǔ ]

解释 暴:突然而猛烈的;骤:急速。来势急速而猛烈的大风大雨。有时比喻声势浩大;发展迅速的运动。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9回:“有雌雄二鸟,原在一处同飞,忽被暴风骤雨惊散。”

23悬崖勒马 [ xuán yá lè mǎ ]

解释 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勒:收住缰绳。

出处 元 郑德辉《智勇定齐》:“呀,你如今船到江心补漏迟,抵多少临崖勒马才收骑。”

24博采众长 [ bó cǎi zhòng cháng ]

解释 博:广泛;采:采纳;长:长处;优势。广泛地吸取各家或各方面的优点、长处。

出处 北齐 魏收《魏书 刘芳传》:“考括坟籍,博采群议。”

25一丝不苟 [ yī sī bù gǒu ]

解释 苟:苟且。丝毫也不马虎。形容办事极为认真。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26悔过自新 [ huǐ guò zì xīn ]

解释 悔:悔恨;过:过失;错误;自新:使自己成为新人。指改正错误;重新做人。

出处 《新唐书 冯元常传》:“元常喻以恩信,约悔过自新,贼相率脱甲而缚。”

27知错就改 [ zhī cuò jiù gǎi ]

解释 知道自己错了就立即改正。

出处 王朔《刘慧芳》:“我这人缺点很多,知错就改便是其中之一。”

28将错就错 [ jiāng cuò jiù cuò ]

解释 将:依顺;顺从;就:迁就。既然错了;索性就顺着错误做下去。

出处 宋 释悟明《联灯会要 道楷禅师》:“祖师已是错传,山僧已是错说,今日不免将错就错,曲为今时。”

29截长补短 [ jié cháng bǔ duǎn ]

解释 截:切断。把长的切下来接补短的。

出处 宋 度正《条奏便民五事》:“旧城堙废之余,截长补短,可得十之五,为工约二万余工。”

30朝过夕改 [ zhāo guò xī gǎi ]

解释 形容改正错误快。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翟方进传》:“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

31知过必改 [ zhī guò bì gǎi ]

解释 知道了过错;必定改正。

出处 南朝 梁 周兴嗣《千字文》:“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32痛改前非 [ tòng gǎi qián fēi ]

解释 彻底改正以前的错误。痛:彻底、深切地;不能解作“痛苦”。非:错误。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2卷:“你痛改前非,我把这所房子与你夫妻两个住下。”

33迷而知反 [ mí ér zhī fǎn ]

解释 迷路后知道回来。比喻有了过失能够改正。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袁术传》:“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34扶正祛邪 [ fú zhèng qū xié ]

解释 祛:去除。扶持正气,去除邪气。现用来指扶持好的事物,纠正错误倾向。

出处 傅维康《医药史话·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所以在治疗上就要运用扶正祛邪。”

35知过能改 [ zhī guò néng gǎi ]

解释 认识到自己错了就能够改正。

出处 《论语 子罕》:“过则勿惮改。”南朝 梁 周兴嗣《千字文》:“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36由浅入深 [ yóu qiǎn rù shēn ]

解释 从浅到深。

出处 清 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四:“夫诗之章法起句,必切本题,且由纲及目,由浅入深。”

37幡然悔悟 [ fān rán huǐ wù ]

解释 思想转变很快,彻底悔悟

出处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八回:“话说谭绍洸听得冯云山这番议论,已幡然悔悟。”

38朝闻夕改 [ zhāo wén xī gǎi ]

解释 早晨闻过,晚上即改正。形容改正错误之迅速。

出处 《晋书 周处传》:“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涂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

39弃恶从善 [ qì è cóng shàn ]

解释 丢弃邪恶行为去做好事。

出处 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我愿意和韩劲合作,使吴迪弃恶从善。”

40天外有天 [ tiān wài yǒu tiān ]

解释 指某一境界之外更有无穷无尽的境界。多用来表示人的眼界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的领域需要不断扩大。也表示美好的境界阅历不尽。亦作“山外有山”、“峰外有峰”

出处 《敦煌曲 何满子四首》其四:“金河一去路千千,欲到天边更有天。”

41矫枉过当 [ jiǎo wǎng guò dāng ]

解释 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同“矫枉过正”。

出处 清 周亮工《书影》卷四:“石公此论,未为不是;惜乎矫枉过当,遂开后人口实。”

42断长续短 [ duàn chāng xù duǎn ]

解释 续:接、补。截断长的来补短的。比喻取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

出处 《荀子·礼论》:“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敬爱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

43改过从善 [ gǎi guò cóng shàn ]

解释 改正错误,决心向善。指去恶就善。同“改过迁善”。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七卷:“不知大舅怎生样劝喻,便能改过从善。如此可见好人原容易做的,只在一转念耳。”

44不足之处 [ bù zú zhī chù ]

解释 不完善的地方。

出处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总的来说是好的,但是也有不足之处。”

45矫枉过中 [ jiǎo wǎng guò zhōng ]

解释 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同“矫枉过正”。

出处 唐 张说《吊陈司马书》:“矫枉过中,斯害也已。”

46裁长补短 [ cái cháng bǔ duǎn ]

解释 裁:剪裁。指吸收别人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出处 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下卷:“安道诗虽嫩弱,有清上之句。裁长补短,袁彦伯之亚乎?”

47过而能改 [ guò ér néng gǎi ]

解释 有了错误就能改正。

出处 《左传·宣公二年》:“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48过则勿惮改 [ guò zé wù dàn gǎi ]

解释 过:过错,过失;惮:怕。有了过错,就不要怕去改正。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主忠信……过则勿惮改。”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