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主题明确的成语

形容主题明确的成语


1乔装打扮 [ qiáo zhuāng dǎ bàn ]

解释 乔:假;乔妆:改变服装、容颜。指用手段改变原来的面貌。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自己却乔装打扮的,雇了一只小船,带了两个家丁,沿路私访而来。”

2锲而不舍 [ qiè ér bù shě ]

解释 锲: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百折不挠 [ bǎi zhé bù náo ]

解释 折:挫折。挠:弯曲;引伸为屈服。无论遭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

出处 汉 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4始终不渝 [ shǐ zhōng bù yú ]

解释 渝:变。自始至终一直不变。指守信用。

出处 《晋书 陆晔传》:“格勤贞固,始终不渝。”

5始终如一 [ shǐ zhōng rú yī ]

解释 自始至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

出处 《梁书 到洽传》:“明公儒学稽古,淳厚笃成,立身行道,终始如一。”

6言简意赅 [ yán jiǎn yì gāi ]

解释 简:简洁;简练;赅:完备。语言简练;意思完备而透彻。也作“意简言赅”。

出处 宋 张端义《贵耳集》上卷:“言简理尽,遂成王言。”

7原封不动 [ yuán fēng bù dòng ]

解释 封:封口。原意为原来贴好的封口一点也没变动。比喻一切照原样;丝毫没有变动。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小娘子道:‘日日与主翁来看炉,是原封不动的,不知何如?’”

8坚持不懈 [ jiān chí bù xiè ]

解释 懈:放松。坚持到底;没有丝毫的松懈。

出处 《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9显而易见 [ xiǎn ér yì jiàn ]

解释 显:明显。很明显;极容易看清。

出处 宋 王安石《洪范传》:“在我者,其得失微而难知,莫若质诸天物之显而易见,且可以为戒也。”

10改头换面 [ gǎi tóu huàn miàn ]

解释 改变人的面目。比喻在外表上、形式上作一些更改、变动;而保留原来的内容实质。

出处 唐 寒山《诗》第213首:“改头换面孔,不离旧时人。”

11有的放矢 [ yǒu dì fàng shǐ ]

解释 的:靶子;矢:箭。对准靶子射箭。比喻言论、行动有针对性;目标明确。

出处 宋 叶适《水心别集》:“论立于此,若射之有的也,或百步之外,或五十步之外,的必先立,然后扶弓注矢以从之。”

12阴谋诡计 [ yīn móu guǐ jì ]

解释 暗地里策划做坏事的计谋。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大家如能个个像我,坦白地公开了自己的坏处,政治上用不着阴谋诡计。”

13清清楚楚 [ qīng qīng chǔ chǔ ]

解释 清晰明白有条理。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6回:“又见世南生得清清楚楚,弱不胜衣,故憨憨的只管贪看。”

14明明白白 [ míng míng bái bái ]

解释 清清楚楚,明确无误;正大光明。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账目已明明白白,并无分文来去。”

15旗帜鲜明 [ qí zhì xiān míng ]

解释 旗:军队用的旗帜。原指军旗鲜艳;后指对某些问题态度明朗。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兀术好生疑惑,忙出营前观看,果然依旧旗帜鲜明,刀枪密布,不知何故。”

16按部就班 [ àn bù jiù bān ]

解释 按:按照;部:类别;班:次序。原意是指按照文章分段布局的需要;而安排好层次;选择、组织好词句。后来表示按照一定的条理、步骤做事。

出处 西晋 陆机《文赋》:“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17持之以恒 [ chí zhī yǐ héng ]

解释 持:保持;坚持;之:代词;指所要坚持的东西;恒:长久;指恒心。有恒心地坚持下去。也作“持之以久”。

出处 宋 楼钥《攻愧集 雷两应诏封事》:“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

18依然如故 [ yī rán rú gù ]

解释 故:过去的。仍旧像从前一样。比喻情况没有发生变化。

出处 唐 薛调《无双传》:“舅甥之分,依然如故。”

19勇往直前 [ yǒng wǎng zhí qián ]

解释 勇敢地一直向前。形容毫无畏惧地迎着困难上;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从俱摩拳擦掌,个个勇往直前。”

20孜孜不倦 [ zī zī bù juàn ]

解释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出处 《尚书 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 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 蜀书 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21要言不烦 [ yào yán bù fá ]

解释 要:简要;烦:烦琐。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一点不罗嗦。

出处 三国 魏 管辰《管辂别传》:“可谓要言不烦也。”

22面目一新 [ miàn mù yī xīn ]

解释 一下子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内山完造作序》:“似乎大抵受着英国的什么人做的《支那人气质》的影响,但到近来,却也有了面目一新的结论了。”

23磨杵成针 [ mó chǔ chéng zhēn ]

解释 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

出处 明 杨慎《七星桥记》:“矢磨杵成针之志,徼折梅寄慲之灵。”

24精卫填海 [ jīng wèi tián hǎi ]

解释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小鸟名。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后用来比喻不畏困难;意志坚决。

出处 晋 陶渊明《山海经》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25层次分明 [ céng cì fēn míng ]

解释 层次:事物的次序。事物的次序界限清楚。

出处 孙世恺《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两层挑台像两弯新月,围拱着主席台,使大礼堂成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整体。”

26矢志不渝 [ shǐ zhì bù yú ]

解释 表示永远不变心。

出处 《晋书 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27白黑分明 [ bái hēi fēn míng ]

解释 比喻是非分得清楚。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薛宣传》:“所贬退称进,白黑分明,由是知名。”

28澄清天下 [ chéng qīng tiān xià ]

解释 指整肃政治,清楚奸佞,使天下复归太平。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29炳如观火 [ bǐng rú guān huǒ ]

解释 炳:光明、明亮、显着。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出处 鲁迅《坟 文化偏至论》:“其词秩然有条,各分大义,炳如观火。”

30洞察其奸 [ dòng chá qí jiān ]

解释 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倘明哲君子,洞察其奸,于家中妇女不时正言规劝,以三姑六婆视为寇仇。”

31各有所职 [ gè yǒu suǒ zhí ]

解释 各人有各人负责的事。比喻分工明确。

出处 《周礼·天官·冢宰》高官分职注:“各有所职,而百事举。”

32炳炳凿凿 [ bǐng bǐng záo záo ]

解释 炳炳:光明的样子;凿凿:确实,明确。形容所述明确有据。

出处 《明史·海瑞等人传赞》:“而指陈时政,炳炳凿凿,鲠亮有足称者。”

33达地知根 [ dá dì zhī gēn ]

解释 比喻根底清楚、明白。

出处 元 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怕不依随蒙君一夜恩,争奈忒达地忒知根,兼上亲上成亲好对门。”

34班班可考 [ bān bān kě kǎo ]

解释 班班:明显的样子;考:考查。指文字记录十分明显,可以考查。

出处 宋 陈亮《与韩无咎尚书》:“本朝二百年之间,学问文章、政事术业,各有家法,其本末源流,班班可考。”

35洞察秋毫 [ dòng chá qiū háo ]

解释 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36较若画一 [ jiào ruò huà yī ]

解释 谓明确一致。

出处 汉·荀悦《汉纪·惠帝纪》:“萧何为法,较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

37擘两分星 [ bò liǎng fēn xīng ]

解释 指很小的重量都分辨得清清楚楚。比喻准确清楚。两,较小的重量单位;星,秤杆上标记斤两的小点子。

出处 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只我问他个擘两分星,说一段从头的至尾。”

38修修补补 [ xiū xiū bǔ bǔ ]

解释 修理破损之物使之完好。

出处 毛泽东《加快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些服务性行业,串街游乡,修修补补。”

39不待蓍龟 [ bù dài shī guī ]

解释 蓍龟:古时卜筮,用蓍草和龟甲,以卜吉凶。不用占卜就能决定。比喻事情是明摆着的,非常清楚。

出处 《周易 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40澈底澄清 [ chè dǐ chéng qīng ]

解释 指完全清楚,毫无遗漏。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如今这个人的来历是澈底澄清的明白了。”

41对景挂画 [ duì jǐng guà huà ]

解释 比喻本身的举动恰恰和客观情形相应。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2回:“黄昏二字,虽是对景挂画,就只可惜是个俗语。”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