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阴天刮风的成语

形容阴天刮风的成语


1风调雨顺 [ fēng tiáo yǔ shùn ]

解释 调:调和;配合得均匀合适;顺:适合需要。形容风雨及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现比喻客观条件有利。

出处 《旧唐书 礼仪志一》引《六韬》:“既而克殷,风调雨顺。”

2倾盆大雨 [ qīng pén dà yǔ ]

解释 倾:全部倒出。雨大得像盆里的水倒下来。

出处 宋 苏轼《雨意》诗:“烟拥层恋云拥腰,倾盆大雨定明朝。”

3大雨滂沱 [ dà yǔ páng tuó ]

解释 滂沱:雨大而多的样子。形容寸下得很大。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行了数日,忽值大雨滂沱。

4风雨如磐 [ fēng yǔ rú pán ]

解释 磐:大石头。形容风雨极大。

出处 宋·孙光宪《兆北琐言·逸文·丁秀才奇术致物》:“诗僧贯休《侠客》诗云:‘黄昏风雨黑如磐,别我不知何处去?’”

5雷厉风行 [ léi lì fēng xíng ]

解释 厉:猛烈;行:奔跑;引申为迅速。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对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也用来形容工作极度紧张;办事果断;行动迅速。

出处 宋 曾巩《亳州谢到任表》:“运独断之明,则天清水止;昭不杀之戒,则雷厉风行。”

6昏天黑地 [ hūn tiān hēi dì ]

解释 昏:黑暗。指天色漆黑;不能辨别方向。也形容昏昏沉沉;神志不清;糊里糊涂。

出处 元 关汉卿《调风月》第二折:“没人将我拘管收拾,打秋千,闲斗草,直到个昏天黑地。”

7风雨飘摇 [ fēng yǔ piāo yáo ]

解释 在风雨里飘浮摇荡。比喻动荡不稳或岌岌可危。

出处 《诗经 豳风 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

8雷霆万钧 [ léi tíng wàn yūn ]

解释 雷霆:暴雷;霹雳;钧: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钧合15公斤。形容威力极大;不可阻挡。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贾山传》:“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9模棱两可 [ mó léng liǎng kě ]

解释 模棱:说话处事含混;两可:这样也行;那样也行。形容对事情的两面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

出处 《旧唐书 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10阳奉阴违 [ yáng fèng yīn wéi ]

解释 阳:表面;奉:奉行;遵守;阴:背后;暗里;违:违背。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出处 明 范景文《革大户行召募疏》:“如有日与胥徒比,而阳奉阴违,名去实存者,断以白简随其后。”

11阴阳怪气 [ yīn yáng guài qì ]

解释 形容态度怪癖,冷言冷语,不可捉摸。

出处 曹禺《北京人》第二幕:“他们哪一个是想顺我的心?哪一个不是阴阳怪气?”

12阴曹地府 [ yīn cáo dì fǔ ]

解释 按迷信的说法;指人死后所在的地方。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我到咱家,不能发送爷爷入土,不能伺候奶奶,倒叫我奶奶伺候我,且了自己爹娘。这个不孝,就是阴曹地府下,也自心不安。”

13晴天霹雳 [ qíng tiān pī lì ]

解释 雳:炸雷。晴天打响雷;比喻突发性的令人吃惊的事情或灾祸。

出处 宋 杨万里《诚斋集 卷二十一 人日出游湖上》诗:“平地跳雪山,晴空下霹雳。”

14暗无天日 [ àn wú tiān rì ]

解释 暗:黑暗;天日:天和太阳;比喻光明。黑暗得看不到一点光明。形容社会极端黑暗;无理可言;无法可依。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老龙舡户》:“剖腹沉石,惨冤已甚,而木雕之有司,绝不少关痛痒,岂特粤东之暗无天日哉!”

15忘乎所以 [ wàng hū suǒ yǐ ]

解释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作出不适宜的举动。乎: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夫人倾身陪奉,忘其所以。”

16应接不暇 [ yìng jiē bù xiá ]

解释 暇。空闲。风景好看;东西好而多;看不过来;或人、事物太多;来不及接待、应付。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17阴差阳错 [ yīn chā yáng cuò ]

解释 比喻由于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错。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34回:“真是谈督的官运亨通,阴差阳错里倒被他糊里糊涂的扑灭了。”

18天昏地暗 [ tiān hūn dì àn ]

解释 天色昏黄不清;大地黑暗不明。多指云雾遮蔽日月或风沙漫天的景象。昏:昏暗。

出处 唐 韩愈《龙移》:“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19颠倒是非 [ diān dǎo shì fēi ]

解释 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指善恶不明或故意歪曲事实。

出处 唐 韩愈《唐太学博士施先生墓志铭》:“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20光阴似箭 [ guāng yīn sì jiàn ]

解释 时光流逝像飞箭一样迅速。比喻时间消逝得极快。

出处 前蜀 韦庄《关河道中》诗:“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21风驰电掣 [ fēng chí diàn chè ]

解释 弛:快跑;掣:闪过。像风奔驰;像电闪过。形容非常迅速;急闪而过。也作“风驰电赴”。

出处 《六韬 龙韬》:“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22阴谋诡计 [ yīn móu guǐ jì ]

解释 暗地里策划做坏事的计谋。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大家如能个个像我,坦白地公开了自己的坏处,政治上用不着阴谋诡计。”

23阴魂不散 [ yīn hún bù sàn ]

解释 比喻坏人、坏事虽已清除,但不良的影响还在起作用。

出处 李晓明《平原枪声》:“我一合眼就看见周大贵,大概是他阴魂不散,咱们要替他……”

24雨后春笋 [ yǔ hòu chūn sǔn ]

解释 春雨以后;竹笋长得又多又快。比喻新生事物大量涌现蓬勃发展。

出处 宋 张耒《柯山集 食笋》诗:“荒林春雨足,新笋迸龙雏。”

25暴风骤雨 [ bào fēng zhòu yǔ ]

解释 暴:突然而猛烈的;骤:急速。来势急速而猛烈的大风大雨。有时比喻声势浩大;发展迅速的运动。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9回:“有雌雄二鸟,原在一处同飞,忽被暴风骤雨惊散。”

26雨过天晴 [ yǔ guò tiān qíng ]

解释 大雨过后天转晴了。比喻情况由坏变好或政治从黑暗到光明。

出处 明 谢肇淛《文海披沙记》:“陶器,紫窑最古,世传柴世宗时烧造,所司请其色,御批云:'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27和风细雨 [ hé fēng xì yǔ ]

解释 温和的风和细小的雨。本指自然现象;现多指用和缓的态度和方式处理问题。

出处 南朝 陈 张正见《陪衡阳游耆阇诗》:“清风吹麦垄,细雨濯梅林。”

28不见天日 [ bù jiàn tiān rì ]

解释 比喻社会黑暗,见不到一点光明。

出处 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八卷:“福州之人,以为终世不见天日也,岂料端公赐问。”

29冷言冷语 [ lěng yán lěng yǔ ]

解释 冷:不热;冷淡;不温和。不直接表达其意;从侧面或反面说辛辣嘲讽的话。

出处 宋 宝林《宝林禅师语录》:“山门疏,关着门,尽是自家屋里,何须冷言冷语,暗地敲人?”

30漆黑一团 [ qī hēi yī tuán ]

解释 形容一片黑暗;没有一点光明。也形容对事情一无所知。

出处 鲁迅《书信集 致姚克》:“青年又少有精通外国文者,有话难开口,弄得漆黑一团。”

31电闪雷鸣 [ diàn shǎn léi míng ]

解释 闪电飞光,雷声轰鸣。比喻快速有力。也比喻轰轰烈烈。

出处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五章:“是英明的主意,这主意通过电话就电闪雷鸣一样传遍工地。”

32混淆黑白 [ hùn xiáo hēi bái ]

解释 混淆:混杂不清;使界限模糊。把黑的白的故意搅在一起。指有意制造混乱以颠倒是非。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震传》:“白黑溷淆,清浊同源。”

33滂沱大雨 [ páng tuó dà yǔ ]

解释 滂沱:大雨的样子。形容雨下得很大。

出处 《诗·小雅·渐渐之石》:“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34气焰嚣张 [ qì yàn xiāo zhāng ]

解释 嚣张:猖獗的样子。形容人威势逼人;猖狂放肆。

出处 《手术台就是阵地》:“气焰嚣张的日寇刚到齐会镇,就挨了当头一棒,被我等消灭了五百多人。”

35瓢泼大雨 [ piáo pō dà yǔ ]

解释 瓢:剖开葫芦做成的舀水器。像用瓢泼水那样的大雨。形容雨非常大。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二:“西北悬天起了乌黑的云朵,不大一会,瓢泼大雨到来了,夹着炸雷和闪电,因为三天两头地下雨,道上黑泥总是不干的,出门的人们都是光着脚丫子,顺着道沿走。”

36雷电交加 [ léi diàn jiāo jiā ]

解释 又是打雷,又是闪电。交加:一起袭来。两种事物同时或错杂出现。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忽然阴云四合,空中雷电交加,李三身上枷钮尽行脱落。”

37疾风暴雨 [ jí fēng bào yǔ ]

解释 疾:又快又猛;暴: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出处 《淮南子 兵略训》:“何谓隐之天?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

38不可捉摸 [ bù kě zhuō mō ]

解释 捉摸:揣测;预料。指对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也指无法知道对方的用意。

出处 明 谢肇淛《五杂俎 人部四》:“及一厕足,不能自返,而故为不可捉摸之言以掩之。”

39阴错阳差 [ yīn cuò yáng chā ]

解释 原为阴阳家术语;指把阴和阳搞错了。现比喻各种偶然的因素凑在一起而造成差错。

出处 明 阮大铖《燕子笺 轰报》:“摊开纸条,把解状元怎阴错阳差报。”

40春风化雨 [ chūn fēng huà yǔ ]

解释 化雨:适时的雨。像用和暖的春风吹拂人;似及时的雨水滋润大地一样。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

41一命归阴 [ yī mìng guī yīn ]

解释 指死亡。

出处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99回:“兰生一铜人横扫过去,打着穆春腰肋,一命归阴。”

42不阴不阳 [ bù yīn bù yáng ]

解释 比喻态度不明朗,模棱两可。

出处 京剧《沙家浜》第四场:“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43光阴如箭 [ guāng yīn rú jiàn ]

解释 光阴:时间。时间如箭,迅速流逝。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出处 唐 韦庄《关河道中》诗:“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44斜风细雨 [ xié fēng xì yǔ ]

解释 形容小的风雨。斜风:旁侧吹来的小风;细雨:小雨。

出处 唐 张志和《渔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45儿女成行 [ ér nǚ chéng háng ]

解释 可以把儿女排成一个行列。形容子女很多。

出处 唐·杜甫《赠卫八处士》:“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46凄风苦雨 [ qī fēng kǔ yǔ ]

解释 形容天气恶劣;比喻处境悲惨凄凉。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47薄暮冥冥 [ bó mù míng míng ]

解释 薄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冥冥:天地昏暗。傍晚时天色昏暗。

出处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48山明水秀 [ shān míng shuǐ xiù ]

解释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出处 宋 黄庭坚《蓦山溪 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49绿叶成阴 [ lǜ yè chéng yīn ]

解释 指绿叶繁茂覆盖成荫。比喻女子青春已逝,儿女成行。

出处 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 杜牧》:“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50云天雾地 [ yún tiān wù dì ]

解释 比喻不明事理,糊里糊涂。

出处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三:“田里功夫,他比你爸爸还强一色。就是有点面胡,吃了酒,尤其是有点云天雾地。”

51坏人坏事 [ huài rén huài shì ]

解释 有害于社会的人或事。

出处 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不了解县区乡三级干部中存在着许多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坏人坏事。”

52大雨倾盆 [ dà yǔ qīng pén ]

解释 雨大得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势急。

出处 唐 杜甫《白帝》诗:“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53光阴荏苒 [ guāng yīn rěn rǎn ]

解释 荏苒: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指时间渐渐地过去了。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双是新春。”

54狂风骤雨 [ kuáng fēng zhòu yǔ ]

解释 原形容大风大雨。后也比喻处境险恶或声势猛烈。

出处 《武王伐纣平话》下卷:“我是龙身,去处有狂风骤雨。”

55神志不清 [ shén zhì bù qīng ]

解释 神志错乱或精神错乱。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2回:“弟子方才被什么妖人迷住,弄得身不由己、神志不清。”

56头昏眼花 [ tóu hūn yǎn huā ]

解释 头脑昏晕,眼睛发花。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一气气得头昏眼花,饮食多绝了。”

57乌云压顶 [ wū yún yā dǐng ]

解释 比喻恶势力猖狂

58彤云密布 [ tóng yún mì bù ]

解释 彤云:彤是红色的意思,有时指红霞;有时指下雪前均匀密布的阴云。很厚的云层布满天空,预示着大雪即将来临。

出处 《诗经·小雅·信南山》:“上天同云,雨雪雰雰。”

59柳影花阴 [ liǔ yǐng huā yīn ]

解释 指男女幽会的地方,引申为男女情爱的事情。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心不存学海文林,梦不离柳影花阴,则去那窃玉偷香上用心。”

60颠倒阴阳 [ diān dǎo yīn yáng ]

解释 犹言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代天宣化,岂肯颠倒阴阳,强人所难?”

61风雨无阻 [ fēng yǔ wú zǔ ]

解释 不受刮风下雨的阻碍。指预先约好的事情,一定按期进行。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黄秀才徼灵玉马坠》:“黄秀才从陆路短船,风雨无阻,所以赶着了。”

62寸阴是惜 [ cùn yīn shì xī ]

解释 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也应当爱惜。表示时间极其宝贵。

出处 南朝·梁·周兴嗣《千文字》:“尺壁非宝,寸阴是竞。”

63寸阴若岁 [ cùn yīn ruò suì ]

解释 岁:年。一刹那象过一年。形容非常殷切地期待和盼望。

出处 《北史 韩禽传》:“班师凯入,诚知非远,相思之甚,寸阴若岁。”

64山阴乘兴 [ shān yīn chéng xīng ]

解释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王子猷(王徽之)居山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戴逵),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后因以“山阴乘兴”指访友。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王徽之)居山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戴逵),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65是非混淆 [ shì fēi hùn xiáo ]

解释 混淆:使界限模糊。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制造混乱,使是非不清。

出处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十章:“现在整个世界,像墨一般黑暗,皂白不分,是非混淆,最大多数人,过着牛马一样的生活。”

66大雨如注 [ dà yǔ rú zhù ]

解释 注:灌入。形容寸下得很大,雨水象往下灌似的。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偶然风狂浪涌,大雨如注,舟楫不能前进,泊于山崖之下。

67阴云密布 [ yīn yún mì bù ]

解释 比喻形势险恶或将要发生重大事件的郁闷气氛。

出处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03回:“二人行不到二里之遥,天就阴云密布。”

68云迷雾锁 [ yún mí wù suǒ ]

解释 形容天气昏暗,气氛阴森。

出处 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二折:“巴的到绿杨渡口,早则是云迷雾锁黄昏后。”

69云迷雾罩 [ yún mí wù zhào ]

解释 见“云迷雾锁”。

出处 明·李开先《宝剑记》第三七出:“忽然间昏惨惨云迷雾罩,疏剌剌风吹叶落,振山林声声虎啸,绕溪涧哀哀猿叫。”

70阴阳交错 [ yīn yáng jiāo cuò ]

解释 指把阴和阳搞差了。后比喻由于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错。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五回:“闻太师这一回阴阳交错,一时失计。”

71旁摇阴煽 [ páng yáo yīn shān ]

解释 到处暗中煽动。

出处 明·张居正《答河道潘印川论河道就功书》:“追忆庀事之初,言者蜂起,妒功幸败者旁摇阴煽,盖不啻筑室道谋而已。”

72调和阴阳 [ diào hé yīn yáng ]

解释 谓使阴阳有序,风调雨顺。旧多指宰相处理政务。

出处 《汉书·贡禹传》:“调和阴阳,陶治万物,化正天下,易于决流抑队。”

73调理阴阳 [ diào lǐ yīn yáng ]

解释 犹言调和阴阳。

出处 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一》:“宰相在上佐天子调理阴阳,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内亲附百姓,使公卿大夫各得其职。”

74昏天暗地 [ hūn tiān àn dì ]

解释 见“昏天黑地”。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三卷:“鬼帅再变五色云雾,昏天暗地。”

75山阴夜雪 [ shān yīn yè xuě ]

解释 犹言山阴乘兴。

出处 唐·李白《单父东楼秋夜夜送族弟沈之秦》诗:“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雪。”

76风雨萧条 [ fēng yǔ xiāo tiáo ]

解释 萧条:寂寞。风雨交加,显出冷落的景象。

出处 唐·崔融《嵩山启母庙碑》:“访遗踪于女峡,风雨萧条,征往事于姑泉,弦歌响亮。”

77风雨飘零 [ fēng yǔ piāo líng ]

解释 受风雨吹打而飘失零落。

出处 叶圣陶《倪焕之》十二:“风雨飘零,心神不宁,骨节疼痛,都足以引起他们剧列的忿怒。”

78张袂成阴 [ zhāng mèi chéng yīn ]

解释 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成为阴天。形容人多。

出处 《晏子春秋·杂下九》:“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79鲁鱼陶阴 [ lǔ yú táo yīn ]

解释 “鲁”和“鱼”、“陶”和“阴”字形相近易混。指传抄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出处 明·焦竑《焦氏笔乘·卫包改古文》:“至今则鲁鱼陶陰,字既差讹,聖圣軆体,书复苟简矣。”

80风雨晦冥 [ fēng yǔ huì míng ]

解释 见“风雨晦暝”。

出处 《元史·世祖纪一》:“乙巳迟明,至江岸,风雨晦冥,诸将皆以为未可渡,帝不从。”

81阴阳惨舒 [ yīn yáng cǎn shū ]

解释 古以秋冬为阴,春夏为阳。意为秋冬忧戚,春夏舒快。指四时的变化。语本汉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

出处 语出汉·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82风雨晦暝 [ fēng yǔ huì míng ]

解释 谓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犹如黑夜。

出处 唐·王度《古镜记》:“遂起视之,则风雨晦暝,缠绕此树,电光晃耀,忽上忽下。”

83寸阴尺璧 [ cùn yīn chǐ bì ]

解释 阴:日影,光阴;寸阴:指极断的时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价值比径尺的璧玉还要珍贵。极言时间可贵。

出处 《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间得而易失也。”

84柳下借阴 [ liǔ xià jiè yīn ]

解释 比喻请求别人的庇护。

出处 《淮南子 人间训》:“武王荫暍人于樾下,左拥而右扇之,而天下怀其德。”

85禹惜寸阴 [ yǔ xī cùn yīn ]

解释 指禹勤于治水,爱惜光阴之事。

86石火光阴 [ shí huǒ guāng yīn ]

解释 表示光阴之迅速,一眨眼就要过去。

87阴服微行 [ yīn fú wēi xíng ]

解释 微行:帝王、官吏隐藏自己身份改装出行。旧指帝王或官吏穿便装,隐瞒自己的身份进行民访。

88昼阴夜阳 [ zhòu yīn yè yáng ]

解释 依我国古代阴阳之说,昼属阳,夜属阴。“昼阴夜阳”表示天道反常,将有灾异。

出处 《后汉书·王允传》:“月犯执法,彗孛仍见,昼阴夜阳,雾气交侵。”

89阴山背后 [ yīn shān bèi hòu ]

解释 ①迷信者称阴间得不到超升的鬼魂所在的地方。②比喻偏僻受冷落的地方。

90阴凝坚冰 [ yīn níng jiān bīng ]

解释 阴气始凝结而为霜,渐积聚乃成坚冰。比喻小人渐渐得势,地位渐趋稳固。

出处 《易·坤》:“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91黑天摸地 [ hēi tiān mō dì ]

解释 形容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87回:“众军黑天摸地,不辨东西,只得下马受降。”

92银河倒泻 [ yín hé dào xiè ]

解释 泻:水从高处往下直流。象银河里的水倒泻下来。形容雨下得极大,象泻下来的一样。

出处 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93尺壁寸阴 [ chǐ bì cùn yīn ]

解释 阴:日影,光阴;寸阴:指极断的时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价值比径尺的璧玉还要珍贵。极言时间可贵。

出处 《淮南子 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间得而易失也。

94燮理阴阳 [ xiè lǐ yīn yáng ]

解释 燮:调和;理:治理。指大臣辅佐天子治理国事。

出处 《尚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

95阴疑阳战 [ yīn yí yáng zhàn ]

解释 比喻侵略者气焰嚣张,逼使被侵略者奋起自卫。

出处 《周易 坤》:“阴疑于阳必战。”

96贵阴贱璧 [ guì yīn jiàn bì ]

解释 贵重光阴甚于玉璧。比喻时间的宝贵。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97遁阴匿景 [ dùn yīn nì jǐng ]

解释 隐藏形迹。

出处 晋·陆云《南征赋》:“遁阴匿景,静言勿哗。”

98阴凝冰坚 [ yīn níng bīng jiān ]

解释 阴气始凝结而为霜,渐积聚乃成坚冰。比喻小人渐渐得势,地位渐趋稳固。

出处 《周易 坤》:“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99阳解阴毒 [ yáng jiě yīn dú ]

解释 谓表面和解背后下毒手。

出处 明·李贽《答来书》:“盖彼皆君子路上人,决无有匿怨友人,阳解阴毒之事。”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