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知道的人少的成语

形容知道的人少的成语


1屈指可数 [ qū zhǐ kě shǔ ]

解释 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

出处 唐 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自期殒命在春序,屈指数日怜婴孩。”

2微乎其微 [ wēi hū qí wēi ]

解释 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微:小。

出处 清 杨伦《杜诗镜铨》眉批引蒋弱六云:“写妙技不觉说入自家语,微乎其微。”

3默默无闻 [ mò mò wú wén ]

解释 默默:没有声息;闻:出名。无声无息;不为人知。

出处 明 李桢《剪灯余话》:“而使之昧昧无闻,安得不饮恨于九泉,抱痛于百世哉?”

4孤陋寡闻 [ gū lòu guǎ wén ]

解释 学识短浅;见闻不广。陋:见闻不广;寡:少。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5寥寥无几 [ liáo liáo wú jǐ ]

解释 寥:稀少;很少;无几:没有几个。形容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 内篇》:“建安以后,五言日盛,晋宋齐间,七言歌行寥寥无几。”

6鲜为人知 [ xiǎn wéi rén zhī ]

解释 鲜:很少。很少被人知道。

出处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后来伴着主人度过了那段漫长的鲜为人知的冷宫生活不知洒上了多少珍妃泪。”

7杯水车薪 [ bēi shuǐ chē xīn ]

解释 杯水:一杯水;车薪:一车柴草。一杯水救不了一大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对解决困难作用不大。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8闻所未闻 [ wén suǒ wèi wén ]

解释 闻:听到;未:没有。听到的是以前从来没有听过的。形容传说的事物或消息新鲜、奇特。

出处 《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未闻。”

9门可罗雀 [ mén kě luó què ]

解释 罗雀:设网捕雀。大门前面可设置网捕雀。形容门庭冷落;来的客人很少。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10凤毛麟角 [ fèng máo lín jiǎo ]

解释 凤;麟:凤凰、麒麟;是传说中珍禽异兽。凤凰身上的羽毛;麒麟头上的犄角。比喻珍贵、稀少的人或事物。

出处 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文》:“康对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凤毛麟角。”

11不学无术 [ bù xué wú shù ]

解释 术:技术;技艺。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12坐井观天 [ zuò jǐng guān tiān ]

解释 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狭小;见识有限。

出处 唐 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13微不足道 [ wēi bù zú dào ]

解释 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微:小;足:值得;道:谈。

出处 清 阎尔梅《白耷山人文集》:“又好读古人书,遇古人有气谊、事功、文章者,辄慨然欣慕,其卑不足值者,心鄙夷之。”

14独一无二 [ dú yī wú èr ]

解释 只有这一个;而没有别的可与其相比。形容非常突出。

出处 宋 延寿《宗镜录》第31卷:“独一无二,即真解脱。”

15积少成多 [ jī shǎo chéng duō ]

解释 一点一滴的积累;就会从少变多。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众少成多,积小致钜。”

16一知半解 [ yī zhī bàn jiě ]

解释 很贫乏的知识;很肤浅的理解。形容知道得不多;理解得不深。

出处 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辨》:“有分限之悟,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17少见多怪 [ shǎo jiàn duō guài ]

解释 少见:见识少。见识太少;遇到事情就以为奇怪。多形容见闻浅陋。

出处 汉 牟融《理惑论》:“谚云:'少所见,多所怪,睹骆驼,言马肿背。”

18清清楚楚 [ qīng qīng chǔ chǔ ]

解释 清晰明白有条理。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6回:“又见世南生得清清楚楚,弱不胜衣,故憨憨的只管贪看。”

19才疏学浅 [ cái shū xué qiǎn ]

解释 才:才能;疏:空虚;浅薄。才能不高;学问不深。

出处 元 柯丹邱《荆钗记 合卺》:“欲步蟾宫,奈才疏学浅,未得蜚冲。”

20聚沙成塔 [ jù shā chéng tǎ ]

解释 聚:聚集。把细沙堆积成高塔。比喻积少成多。

出处 《妙法莲华经 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

21胸无点墨 [ xiōng wú diǎn mò ]

解释 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旧指人没有文化。点:一点;比喻极小;墨:墨水;比喻学问。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师自赞曰:‘匙桃不上个村夫,文墨胸中一点无;曾把空虚揣出骨,恶声赢得满江湖。’”

22魑魅魍魉 [ chī mèi wǎng liǎng ]

解释 魑魅:也作“螭魅”;古代传说中山里湖沼里的鬼怪妖精;魍魉:亦作“罔两”;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指害人的鬼怪。后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原作“魑魅罔两”。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三年》:“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23寥寥可数 [ liáo liáo kě shǔ ]

解释 寥:稀少;数:计数。形容数量很少容易数得出来。

出处 清·方苞《请娇除积习兴起人才札子》:“臣窃见本朝敬礼大臣,优恤庶官,远过于前明,而公卿大臣,抗节效忠者,寥寥可数。”

24寡见少闻 [ guǎ jiàn shǎo wén ]

解释 听的少,见的少。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出处 汉·王褒《四子讲德论》:“俚人不知,寡见鲜闻。”

25干脆利索 [ gàn cuì lì suǒ ]

解释 同“干脆利落”。

出处 莫应丰《将军吟》第24章:“‘回去,回去!’政委朝门外把手一挥,干脆利索地答复了他。”

26寂寂无闻 [ jì jì wú wén ]

解释 指毫无声息,默默无闻,没有名气。

出处 清 钱学伦《语新》上卷:“虽与予居不远,几年来寂寂无闻。”

27短见薄识 [ duǎn jiàn bó shí ]

解释 指见识短浅。

出处 元 无名氏《马陵道》楔子:“庞涓久后得地呵!此人是个短见薄识、绝恩绝义的人。”

28愚昧无知 [ yú mèi wú zhī ]

解释 非常愚笨;糊涂;又没有知识。

出处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自顾寡德,国人推尊,令袭大位,光父之业。愚昧无知,敢稀圣旨!”

29所剩无几 [ suǒ shèng wú jǐ ]

解释 剩:余留下来的。剩下的没有多少了。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好在所剩无几,待我念完,诸位才女再去慢慢参详,或者得其梗概,也未可知。”

30一点一滴 [ yī diǎn yī dī ]

解释 形容微少零星。

出处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清贫》:“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

31秋毫之末 [ qiū háo zhī mò ]

解释 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末:末梢;尖端。比喻十分细微的东西。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而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32绝无仅有 [ jué wú jǐn yǒu ]

解释 绝:绝对;仅:只。只有这一个;此外不会再有。形容极其少有。

出处 宋 苏轼《上皇帝书》:“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此尧、舜、禹、汤之所勉强而力行,秦汉以来之所绝无而仅有。”

33蝉不知雪 [ chán bù zhī xuě ]

解释 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出处 汉·桓宽《盐伯论·相刺》:“以所不睹不信人,若蝉之不知雪坚。”

34蠡酌管窥 [ lǐ zhuó guǎn kuī ]

解释 用瓢量海水,从竹管里看天。比喻见识浅薄,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片面。

出处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三卷:“蠡酌管窥,一至于此。”

35默默无言 [ mò mò wú yán ]

解释 不声不响,闭口无言。

出处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忧的我神思竭,默默无言;愁的我魂胆丧,兢兢打战。”

36历历可数 [ lì lì kě shǔ ]

解释 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清清楚楚;可以数得出来。

出处 《旧五代史 明宗纪十》:“濮州进重修河堤图,沿河地名,历历可数。”

37一无所知 [ yī wú suǒ zhī ]

解释 一:都;全。什么都不知道;不懂。

出处 唐 白居易《悲哉行》:“朝从博徒饮,暮有娼楼期……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

38量小力微 [ liàng xiǎo lì wēi ]

解释 数量很少,力量微薄。

出处 鲁迅《华盖集·通讯》:“现在的各种小周刊,虽然量小力微,却是小集团或单身的短兵战,在黑暗中,时见匕首的闪光。”

39匹夫匹妇 [ pǐ fū pǐ fù ]

解释 平民男女。泛指平民。

出处 《尚书 咸有一德》:“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

40井底蛤蟆 [ jǐng dǐ há má ]

解释 指井底的癞蛤蟆,比喻没有见识的人。

出处 明 陈汝元《金莲记 弹丝》:“妾阅人多矣,皆是井底蛤蟆,未有中原麟凤。”

41单见浅闻 [ dān jiàn qiǎn wén ]

解释 见识短浅。

出处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二四:“其末年所以为天下后世虑者,未易为单见浅闻者道也。”

42不足齿数 [ bù zú chǐ shǔ ]

解释 足:值得。表示数不上,不值得一提。

出处 鲁迅《坟 未有天才之前》:“泥土和天才比,当然是不足齿数的。”

43调查研究 [ diào chá yán jiū ]

解释 了解情况,考察分析。

出处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调查研究,我们从前做得比较好。”

44蜀犬吠日 [ shǔ quǎn fèi rì ]

解释 蜀:四川省的简称;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就要叫。比喻少见多怪。

出处 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45冶容诲淫 [ yě róng huì yín ]

解释 冶容:打扮得容貌妖艳;诲:诱导,招致;淫:淫邪。指女子装饰妖艳,容易招致奸淫的事。

出处 《周易 系辞上》:“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46略知一二 [ lüè zhī yī èr ]

解释 指稍微知道一些。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5回:“我同骆府虽非本家,向有亲谊,他家之事,也略知一二。”

47杯水粒粟 [ bēi shuǐ lì sù ]

解释 一杯水,一粒粟。指极少量的饮食。

出处 宋 洪迈《夷坚丙志 张拱遇仙》:“虽逾旬涉月,杯水粒粟无所须。喜饮酒,好作诗,行年六十,而颜色如壮者。”

48暗室逢灯 [ àn shì féng dēng ]

解释 比喻在危难或困惑中,忽然遇人援救或指点引导。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十回:“天幸遇著相公,如暗室逢灯,绝渡逢舟,从此读书作文,俱可望有门径矣!”

49积小成大 [ jī xiǎo chéng dà ]

解释 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数量。

出处 《汉书 董仲舒传》:“聚少成多,积小致巨。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十:“为小恶者,如积小以成大;从微至着,为一恶以至于万恶,一一而皆有祸应。”

50驴鸣狗吠 [ lǘ míng gǒu fèi ]

解释 见“驴鸣犬吠”。

出处 唐·张鷟《朝野佥载》第六卷:“唯有韩陵山一片石堪共语,薛道衡、卢思道少解把笔,自余驴鸣犬吠,聒耳而已。”

51寡闻少见 [ guǎ wén shǎo jiàn ]

解释 听的少,见的少。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匡衡传》:“盖聪明疏通者戒于大察,寡闻少见者戒于雍蔽。”

52管窥筐举 [ guǎn kuī kuāng jǔ ]

解释 比喻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郤正传》:“夫人心不同,实若其面,子虽光丽,既美且艳,管窥筐举,守厥所见。”

53寡见鲜闻 [ guǎ jiàn xiǎn wén ]

解释 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知识贫乏。

出处 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俚人不知,寡见鲜闻。”

54聚少成多 [ jù shǎo chéng duō ]

解释 聚:集合,会合。一点一滴的积累,就会由少变多。

出处 《汉书 董仲传》:“众少成多,积小致巨。”

55粥少僧多 [ zhōu shǎo sēng duō ]

解释 比喻东西少而人多,不够分配。

出处 邹韬奋《学校与商场》:“小学教员比较是刻苦耐劳一点,可是各地因为粥少僧多,常常为争夺饭碗而闹得乌烟瘴气。”

56分寸之末 [ fēn cùn zhī mò ]

解释 比喻微少、细小。

出处 南朝 梁 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宁当争分寸之末,竞锥刀之利哉?”

57肉眼愚眉 [ ròu yǎn yú méi ]

解释 比喻见识浅陋。

出处 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三折:“畅道天理难欺,人心怎昧,则他这肉眼愚眉,把一个黑旋风爹爹敢来也认不得。”

58礼先壹饭 [ lǐ xiān yī fàn ]

解释 指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壹饭,犹言一顿饭,喻指极短的时间。也指在礼节上先有恩惠与人。

出处 《国语·越语上》:“句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矣。’”亦作“礼先一饭”。

59以卵敌石 [ yǐ luǎn dí shí ]

解释 用蛋去抵挡石头,比喻不自量力。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周瑜小子,偏怀浅戆,自负其能,辄欲以卵敌石;兼之擅作威福,无罪受刑,有功不赏。盖系旧臣,无端为所摧辱,心实恨之!”

60用管窥天 [ yòng guǎn kuī tiān ]

解释 从管子里看天。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出处 《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成玄英疏:“譬犹以管窥天,讵知天之阔狭。”

61匹夫小谅 [ pǐ fū xiǎo liàng ]

解释 语本《论语·宪问》:“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后以“匹夫小谅”指普通老百姓所抱守的小节小信。

出处 语出《论语·宪问》:“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后汉书·皇甫嵩硃俊传论》:“故梁衍献规,山东连盟,而舍格天之大业,蹈匹夫之小谅,卒狼狈虎口,为智士笑。”

62擘两分星 [ bò liǎng fēn xīng ]

解释 指很小的重量都分辨得清清楚楚。比喻准确清楚。两,较小的重量单位;星,秤杆上标记斤两的小点子。

出处 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只我问他个擘两分星,说一段从头的至尾。”

63有增无已 [ yǒu zēng wú yǐ ]

解释 不断增加或不断扩展。

出处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八章:“首先是美国教士向驻京美使发电报告说‘抢劫纵火及暗杀之事,有增无已……’”

64滴水成河 [ dī shuǐ chéng hé ]

解释 比喻积少成多。

出处 周立波《山乡世变》上一:“几年过去,聚少成多,滴水成河,手里以有几块花边了。”

65有增无损 [ yǒu zēng wú sǔn ]

解释 损:损害,减少。仍在增加,不见减少。指事物向着某个方面不断深化。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臣寝疾病,有增无损,常惧奄忽,忠款不昭。”

66牖中窥日 [ yǒu zhōng kuī rì ]

解释 牖:窗户。隔着窗子看太阳。比喻见识不广。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

67凭虚公子 [ píng xū gōng zǐ ]

解释 凭:依托。比喻假设的人或事。

出处 汉·张衡《西京赋》:“有凭虚公子者,心奓体忲。”

68飘茵落溷 [ piāo yīn luò hùn ]

解释 随风而落,有的飘在茵席上,有的落在粪坑里。比喻由于偶然的机缘而有富贵贫贱的不同命运。也指女子堕落风尘。

出处 《梁书 儒林传 范缜》:“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

69铢两分寸 [ zhū liǎng fēn cùn ]

解释 指极少的数量。

出处 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不使有铢两分寸之加焉。”

70分毫析厘 [ fēn háo xī lí ]

解释 毫、厘:都是细小的单位名称;析:剖析。分析一毫一厘。形容分析细微。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世之作者,或好烦文博採,深沉其旨者;或好离言辨白,分毫析厘者。”

71一牛鸣地 [ yī niú míng dì ]

解释 见“一牛吼地”。

出处 清·钱谦益《山庄八景诗·锦峰晴晓》序:“其旁有锦峰书院,去山庄一牛鸣地。”

72区闻陬见 [ qū wén zōu jiàn ]

解释 见闻不广,学识浅陋。

出处 清·江藩《汉学师承记·朱笥河》:“后学小生,区闻陬见,不得而妄议已。”

73阳九之厄 [ yáng jiǔ zhī è ]

解释 阳九:古代以4617年为一元,初入元的106年中有九个灾难。道家以3300年为小百六;厄:灾难。阳九有天灾,百六有地灾。指灾厄之年。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予遭阳九之厄,百六之会,枯旱霜蝗,饥馑荐臻。”

74匹夫沟渎 [ pǐ fū gōu dú ]

解释 《论语·宪问》:“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后因以“匹夫沟渎”谓拘守普通人的小信小节。

出处 《论语·宪问》:“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75片石韩陵 [ piàn shí hán líng ]

解释 片石:石碑;韩陵:韩陵山,在河南安阳东,北魏温子升撰写寺碑文。比喻少见的好文章。

出处 柳亚子《题南明昭宗三王圹志铭拓本后》:“更怜点画浑难据,片石韩陵字赤讹。”

76蠡测管窥 [ lǐ cè guǎn kuī ]

解释 蠡:瓢;管:竹管;窥:人小孔缝隙里观看。用瓢来量大海,从竹管的小孔看天空。比喻见识片面狭窄,看不到事物的整体。

出处 《汉书·东方朔传》:“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77多许少与 [ duō xǔ shǎo yǔ ]

解释 答应人家的多,给予人家的少。

出处 宋·张商英《素书》:“多许少与者怨。”

78琵琶旧语 [ pí pá jiù yǔ ]

解释 《宋书·乐志一》:“傅玄《琵琶赋》曰:‘汉遣乌孙公主嫁昆弥,念其行路思慕,故使工人裁筝、筑,为马上之乐。欲从方俗语,故名曰琵琶。’”后以“琵琶胡语”、“琵琶旧语”,表示对外屈辱求和之意。

出处 《宋书·乐志一》:“傅玄《琵琶赋》曰:‘汉遣乌孙公主嫁昆弥,念其行路思慕,故使工人裁筝、筑,为马上之乐。欲从方俗语,故名曰琵琶。’”

79枇杷门巷 [ pí pá mén xiàng ]

解释 旧时指妓女居住的地方。

出处 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门里闭门居。”

80一牛吼地 [ yī niú hǒu dì ]

解释 谓牛鸣声可及之地。喻距离较近。

出处 《翻译名义集·数量》:“拘卢舍,此云五百弓,亦云一牛吼地,谓大牛鸣声所极闻。或云一鼓声。《俱舍》云二里,《杂宝藏》云五里。”

81雏凤清声 [ chú fèng qīng shēng ]

解释 雏凤:比喻优秀子弟;清声:清越的鸣声。比喻后代子孙更有才华。

出处 唐 李商隐《寄韩冬郎兼长之员外》:“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82擅作威福 [ shàn zuò wēi fú ]

解释 擅:自作主张。滥用职权,作威作福。

出处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方今汉朝献帝在位,被那董卓专权,擅作威福,生杀由己。”

83自负其能 [ zì fù qí néng ]

解释 自负:自恃,自许。自恃而又自信自己的才能。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84皮相之士 [ pí xiàng zhī shì ]

解释 皮相:从表面看。指仅看外表不察内情、见识肤浅的人。

出处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一卷:“牧者曰:‘子乃皮相之士,何足语姓字哉!’”

85离娄之明 [ lí lóu zhī míng ]

解释 离娄:古代人名,视力很好。比喻视力极好。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86偏怀浅戆 [ piān huái qiǎn gàng ]

解释 偏怀:胸怀狭窄;戆:愚拙。胸怀狭窄,见识浅陋愚拙。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7回:“周瑜小子偏怀浅戆,自负其能,辄欲以卵投石。”

87披霄决汉 [ pī xiāo jué hàn ]

解释 冲出霄汉。

出处 唐·柳宗元《行路难》诗:“披霄决汉出沆漭,瞥裂左右遗星辰。”

88心奓体忲 [ xīn chǐ tǐ tài ]

解释 奓:通“侈”,奢侈;忲:通“泰”,过度。心志放逸,身体骄纵。

出处 汉·张衡《西京赋》:“有凭虚公子者,心奓体忲,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

89三下五除二 [ sān xià wǔ chú èr ]

解释 珠算口诀。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6回:“偶然在家闲一刻,便见他姊妹两个‘三下五除二’的不离手,‘五亩七分半’的不离口。”

90二一添作五 [ èr yī tiān zuò wǔ ]

解释 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是二分之一等于零点五的意思。比喻双方平分。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二回:“好好儿的‘二一添作五’的家当,如今弄成‘三一三十一’了。”

91十年九不遇 [ shí nián jiǔ bù yù ]

解释 比喻很少有,多年也难遇到一次。

92三百六十行 [ sān bǎi liù shí háng ]

解释 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

出处 明 无名氏《白兔记 投军》:“左右的,与我扯起招军旗,叫街坊上民庶,三百六十行做买卖的,愿投军者,旗下报名。”

93一百二十行 [ yī bǎi èr shí háng ]

解释 犹三百六十行。指各种行业。

出处 《宣和遗事》前集:“[微宗等]无日歌欢作乐,遂于宫中内列为市肆,令其宫女卖茶卖酒及一百二十行经纪买卖皆全。”

94板板六十四 [ bǎn bǎn liù shí sì ]

解释 宋时官铸铜钱,每板六十四文,不得增减。比喻刻板不知变通。板:即“版”,铸钱的模子。

出处 清 范寅《越谚 数目之谚》:“板板六十四,铸钱定例也,喻不活。”

95过五关斩六将 [ guò wǔ guān zhǎn liù jiàng ]

解释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这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的故事。

出处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76回:“这如今万世之下,那一个不说道过五关斩六将、掀天揭地的好大丈夫?”

96三拳不敌四手 [ sān quán bù dí sì shǒu ]

解释 比喻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

出处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29回:“人家人多势众,有洋枪洋炮,就凭你们这几个民兵还能顶住?三拳敌不过四手呀!”

97二者必取其一 [ èr zhě bì qǔ qí yī ]

解释 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

出处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两种方针:放还是收呢?二者必取其一。”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