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宝剑锋利的成语

形容宝剑锋利的成语


1兵不血刃 [ bīng bù xuè rèn ]

解释 兵:兵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血。指未经激烈的流血战斗就取得了胜利。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义,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2锋芒逼人 [ fēng máng bī rén ]

解释 锋芒:刀剑之类武器的刀口和尖端;比喻人的锐气;才干等。形容言词话语尖锐犀利;给人以威胁。

出处 华而实《汉衣冠》第二回:“想借着师友渊源、故旧情谊来笼络这位锋芒毕露的身居要位的武将。”

3削铁如泥 [ xuē tiě rú ní ]

解释 削铁就像削泥巴似的。形容刀器极其锋利。

出处 明 范受益《寻亲记》:“纯钢打就,久炼成之;斩人无血,削铁如泥。”

4唇枪舌剑 [ chún qiāng shé jiàn ]

解释 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能言善辩;言词犀利;针锋相对。也作“舌剑唇枪。”

出处 元 高文秀《渑池会》一折:“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

5坚甲利兵 [ jiān jiǎ lì bīng ]

解释 坚甲:坚固的铠甲;兵:兵器。坚固的盔甲;锐利的兵器。也指装备精良的部队。

出处 墨翟《墨子 非攻下》:“于此为坚甲利兵,以往攻伐无无罪之国。”

6舌剑唇枪 [ shé jiàn chún qiāng ]

解释 舌如剑,唇象枪。形容争辩激烈,言词锋利,针锋相对,各不相让。

出处 元 刘唐卿《降桑椹》第一折:“平日之间,别无甚么买卖,全凭着舌剑唇枪,说嘴儿哄人的钱使。”

7新发于硎 [ xīn fā yú xíng ]

解释 刀刚在磨刀石上磨过。形容非常锋利。新发:刚磨过;硎:磨刀石。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8新硎初试 [ xīn xíng chū shì ]

解释 形容很锋利。多比喻经过长期准备或训练后刚上任做某事;初露锋芒。

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这五百和尚,都是侠禅亲自教出来的,操练了几年,今日新硎初试,勇气百倍。”

9干将莫邪 [ gān jiàng mò yé ]

解释 干将、莫邪:古代宝剑名。锋利的宝剑的代称。

出处 《战国策·齐策五》:“(苏秦说齐闵王曰)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

10摧锋陷坚 [ cuī fēng xiàn jiān ]

解释 摧:摧毁;锋:锋利;陷:攻陷;坚:坚锐。破敌深入。

出处 《新唐书 文苑传下 李翰》:“城孤粮尽,外救不至,犹奋羸起病,摧锋陷坚。”

11削铁无声 [ xuē tiě wú shēng ]

解释 形容刀剑锋利。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刃儿薄,尖儿长,靶儿短,削铁无声,吹毛过刃。”

12吹毛利刃 [ chuī máo lì rèn ]

解释 将毛、发置于刀或剑刃上,用力一吹即可削断毛发。形容刀剑极为锋利。

13陵劲淬砺 [ líng jìn cuì lì ]

解释 强劲锋利。

出处 郭沫若《洪波曲》第12章:“小说平易近人,杂文则陵劲淬砺。我们是应该抓紧那种精神,而分别学习。”

14一刀两断 [ yī dāo liǎng duàn ]

解释 比喻坚决断绝一切关系。

出处 唐 寒山《诗三百三首》:“男儿大丈夫,一刀两断截;人面禽兽心,造作何时歇!”

15针锋相对 [ zhēn fēng xiāng duì ]

解释 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的意见、观点、策略、行动等尖锐的对立。也比喻在斗争中针对对方的言论、行动等采取相应的行动、措施。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25卷:“夫一切问答,如针锋相投,无纤毫参差。”

16初露锋芒 [ chū lù fēng máng ]

解释 锋芒:刀剑的刃口和尖端;多比喻事物的尖利部分;引申为人的棱角和锐气。比喻刚开始显露出自己的力量或才能。

出处 《人民日报》1984.2.25:“舒同的墨海生涯从他十四岁在乡间初露锋芒时算起,已有六十五个年头了。”

17刻舟求剑 [ kè zhōu qiú jiàn ]

解释 舟:船;求:寻找;寻求。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失落水中的剑。比喻办事方法不对头;死守教条;拘泥固执;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8剑拔弩张 [ jiàn bá nǔ zhāng ]

解释 弩:古代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张:弓上弦。剑拔出来了;弓拉开了。比喻形势紧张;一触即发。也引申形容文艺作品的气势遒劲。

出处 南朝 梁 袁昂《古今书评》:“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驽张。”

19锋芒不露 [ fēng máng bù lù ]

解释 锋芒:刀剑的尖端,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干或心机;露:显露。有才干或心机却不外露。形容满腹才干或心机,表面上看不出来。

出处 宋 沉括《梦溪笔谈补》:“宋寇准拜相时,朝廷所下诏书有:'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之器,不露锋芒,怀照物之明,而能包纳。”

20无坚不摧 [ wú jiān bù cuī ]

解释 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能摧毁。

出处 《旧唐书 孔巢文传》:“(田)乃就宴,悦酒酣,自矜其骑射之艺,拳略之勇,因曰:‘若蒙见用,无坚不摧。’”

21各不相让 [ gè bù xiāng ràng ]

解释 让:歉让。互不谦让、让步。

出处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3章:“于是两方明争暗斗,各不相让,一天利(历)害一天。”

22刀光剑影 [ dāo guāng jiàn yǐng ]

解释 刀的闪光;剑的投影。表示拿刀持剑的人将要动手;显出杀气腾腾的样子。现用于坏人就要行凶;干坏事。也形容激烈斗争的场面。

出处 南朝 梁 吴筠《战城南囚首》:“剑光挥夜电,马汗昼成泥。”又《边城将》:“刀含四尺影,剑抱七星文。”

23短兵相接 [ duǎn bīng xiāng jiē ]

解释 兵:武器。短兵:指刀、剑等一类短小武器。用刀、剑等一类短小武器近距离地面对面搏斗。形容敌我相近;战斗激烈。也比喻进行针锋相对的激烈斗争。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歌 国殇》:“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24上方宝剑 [ shàng fāng bǎo jiàn ]

解释 见“上方剑”。

出处 刘心武《钟鼓楼》第一章:“乃至坐着小轿车来‘御驾亲征’、拿着‘上方宝剑’(某大人物开的条子)来当场‘宣谕’。”

25风刀霜剑 [ fēng dāo shuāng jiàn ]

解释 冷风似刀寒霜如剑。形容气候寒冷恶劣。也比喻周围人际环境恶劣严酷。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7回:“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26舌尖口快 [ shé jiān kǒu kuài ]

解释 尖:尖锐,锋利。快:锐利,爽快。形容口舌伶俐,说话爽快。也指说话尖刻,不肯让人。

出处 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二折:“山海也似冤仇,我和他劈什么排,不是我舌尖口快。”

27成败利钝 [ chéng bài lì dùn ]

解释 利:锋利;顺利;钝:不锋利;不顺利。指事业的成功或失败;顺利或挫折。泛指处事的各种情况和结果。也作“成败得失”。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28巧言利口 [ qiǎo yán lì kǒu ]

解释 巧妙的言辞,锋利的口辩。

出处 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三人皆诈伪,巧言利口以进其身。”

29勉为其难 [ miǎn wéi qí nán ]

解释 勉:勉强;为:做;干。勉强去做力所不及或不愿意去做的事情。

出处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六章:“只要大家同意,我就勉为其难。”

30发硎新试 [ fā xíng xīn shì ]

解释 硎:磨刀石。象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

出处 《庄子·养生主》:“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31故剑情深 [ gù jiàn qíng shēn ]

解释 故剑:比喻结发之妻。结发夫妻情意浓厚。指不喜新厌旧。

出处 《汉书·外戚传上》:“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指,白立许倢伃为皇后。”

32及锋而试 [ jí fēng ér shì ]

解释 及:乘;锋:锋利,比喻士气高昂;试:试用。趁锋利的时候用它。原指乘士气高涨的时候使用军队,后比喻乘有利的时机行动。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企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33倒持太阿 [ dǎo chí tai ā ]

解释 见“倒持泰阿”。

出处 《旧唐书·陈夷行传》:“自三数年来,奸臣窃权,陛下不可倒持太阿,授人鳟柄。”

34拔剑论功 [ bá jiàn lùn gōng ]

解释 指争论功劳激烈到几乎动武。

出处 语出《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35执锐披坚 [ zhí ruì pī jiān ]

解释 执:拿着;锐:锐利,锋利,指兵器;坚:指铠甲,古代军人护身的战衣。身穿铠甲,手持武器。形容投身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

出处 明 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执锐披坚领大兵,排兵布阵任非轻,身怀举鼎拔山力,独占东吴数百城。”

36短兵接战 [ duǎn bīng jiē zhàn ]

解释 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出处 《三国志 魏志 典韦传》:“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

37大马金刀 [ dà mǎ jīn dāo ]

解释 ①形容豪爽,气派大。②形容说话直率锋利,不留情面。

出处 《儿女英雄传》第八回:“那姑娘大马金刀的坐在上面,反眉一皱,说:‘你怎么这么俗啊?起来!’”

38策驽砺钝 [ cè nú lì dùn ]

解释 驱策劣马,磨砺钝刀。指勉为其难,努力从事。驽,低能的马;钝,不锋利的刀。

出处 宋 岳飞《御书屯田三事跋》:“伏蒙陛下亲洒宸翰,铺述三子屯田足食之事,俯以赐臣,臣敢不策驽砺钝,仰副圣意万一。”

39锋不可当 [ fēng bù kě dāng ]

解释 锋:锋芒,指刀剑的刃和尖;当:阻挡、承受。锋芒纯利,没有东西可以承受。形容气势极盛,不可阻挡。

出处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当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间,锋不可当。”

40登锋履刃 [ dēng fēng lǚ rèn ]

解释 踩踏刀剑的锋刃。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

出处 《后汉书 袁绍传》:“又臣所上将校,率皆清英宿德,令名显达,登锋履刃,死者过半。”

41钩爪锯牙 [ gōu zhǎo jù yá ]

解释 指鸟兽尖曲、锋利的爪、牙。比喻人的凶恶残暴。也比喻武装军队。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凤皇不下,句爪、居牙、戴角、出距之兽于是鸷矣。”

42轻卒锐兵 [ qīng zú ruì bīng ]

解释 轻卒:轻装的士兵。锐兵:锐利的武器。轻装勇猛的士兵,手拿锋利的武器。形容部队战斗力很强。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

43铅刀一割 [ qiān dāo yī gē ]

解释 铅刀虽不锋利,偶尔用得得当,也能割断东西。比喻才能平常的人有时也能有点用处。多作请求任用的谦词。

出处 《后汉书·班超传》:“况臣奉大汉之威,而无铅刀一割之用呼?”

44匣里龙吟 [ xiá lǐ lóng yín ]

解释 宝剑在匣中发出龙吟般的声响。原指剑的神通,后比喻有大材的人希望见用。

出处 晋 王嘉《拾遗记》:“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

45劚玉如泥 [ míng yù rú ní ]

解释 形容刀刃极其锋利。

出处 南朝·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董卓少时耕野,得一刀,无文字,四面隐起作山云文,劚玉如泥。”

46驰马试剑 [ chí mǎ shì jiàn ]

解释 跑马舞剑。指讲习武事。驰:快跑。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上》:“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

47船坚炮利 [ chuán jiān pào lì ]

解释 利:锋利。指战舰坚固,大炮猛烈。形容海军强盛。

出处 清 林则徐等《会奏穿鼻尖沙嘴迭次轰击夷船情形折》:“此次士密等前来寻衅……无非恃其般坚炮利,以悍济贪。

48匣剑帷灯 [ xiá jiàn wéi dēng ]

解释 帷:帐幕。匣里的宝剑,帐里的明灯,剑气灯光,若隐若现。比喻事情无法掩藏,或故意露出消息引人注意。

出处 晋 葛洪《西京杂记》第一卷:“高帝斩白蛇剑,剑上有七采珠、九华玉以为饰,杂厕五色琉璃为剑匣,剑在室中,光景犹照于外,与挺剑不殊。”

49弹剑作歌 [ tán jiàn zuò gē ]

解释 比喻怀才不遇。

出处 唐·李白《行路难·其二》:“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50弃书捐剑 [ qì shū juān jiàn ]

解释 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51带牛佩犊 [ dài niú pèi dú ]

解释 原指汉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诱使持刀剑起义的农民放弃武装斗争而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归农。

出处 《汉书·龚遂传》:“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