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一切刚刚好的成语

形容一切刚刚好的成语


1恰到好处 [ qià dào hǎo chù ]

解释 恰:正好。办事、说话正好达到最适当的地步。

出处 清 王士禛《带经常诗话》:“元倡如初写黄庭,恰到好处;诸名士和作皆不触及。”

2适可而止 [ shì kě ér zhǐ ]

解释 做到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比喻做事恰到好处。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乡党》:“不多食”宋 朱熹集注:“适可而止,无贪心也。”

3恰如其分 [ qià rú qí fèn ]

解释 恰:恰好;分:分寸。合适的界限。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108回:“赏分轻重,俱是阎仲端酌度,多寡恰如其分,无不欣喜。”

4毫发不爽 [ háo fà bù shuǎng ]

解释 毫发:细发和头发;爽:差错。形容一丝一毫都不差。也作“毫厘不爽”。

出处 明 李贽《观音问 答自信》:“悭贪者报以饿狗,毒害者报以虎狼,分厘不差,毫发不爽。”

5天造地设 [ tiān zào dì shè ]

解释 天建造的;地设置的。指自然的造就和安排。赞美事物自然形成;不用加工就十分完美。天地:指自然;造:制作;设:安排。

出处 唐 田颖《问道堂后园记》:“回思向所辟诸境,几若天造地设。”

6千载一时 [ qiān zǎi yī shí ]

解释 一千年才有这么一个机会。形容机会极其难得。

出处 晋 袁宏《后汉纪 桓帝纪下》:“为仁者博施兼爱,崇善济物,得其志而中心倾之,然忘已以为千载一时也。”

7适逢其时 [ shì féng qí shí ]

解释 见“适逢其会”。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11回:“虽然姬昌之数偶验,适逢其时,岂得骤赦归国!”

8实事求是 [ shí shì qiú shì ]

解释 实事:客观事物;求:研究。是:事物内部的规律性。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河间献王刘德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9千锤百炼 [ qiān chuí bǎi liàn ]

解释 锤:用锤子敲打;炼:用火烧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出处 唐 皮日休《刘枣强碑》:“百锻为字,千炼为句,虽不迫躅太白,亦后来之佳作业。”

10过犹不及 [ guò yóu bù jí ]

解释 事情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指做事要恰如其分。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11趁热打铁 [ chèn rè dǎ tiě ]

解释 趁铁烧红的时候锤打它;比喻不失时机抓紧去做。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34章:“是的,我们要趁热打铁,一举攻破南阳。”

12初出茅庐 [ chū chū máo lú ]

解释 茅庐:草屋。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13时来运转 [ shí lái yùn zhuǎn ]

解释 时代已成过去;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形容境况变好了。

出处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然后渐渐时来运转,建功立业,加官进爵,天下后世,无不赞他的功高一代,羡他的位极人臣,哪知全亏了昔日救他的这位君子。”

14初露锋芒 [ chū lù fēng máng ]

解释 锋芒:刀剑的刃口和尖端;多比喻事物的尖利部分;引申为人的棱角和锐气。比喻刚开始显露出自己的力量或才能。

出处 《人民日报》1984.2.25:“舒同的墨海生涯从他十四岁在乡间初露锋芒时算起,已有六十五个年头了。”

15大相径庭 [ dà xiāng jìng tíng ]

解释 径:门外的路;庭:门院里的地;径庭:喻相差还很远。两者大不相同;相差很远甚至完全相反。

出处 庄周《庄子 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16矫枉过正 [ jiǎo wǎng guò zhèng ]

解释 矫:纠正;枉:弯曲;过正:超过了限度。弯向另一方。把弯曲的东西扭直;超过了限度而弯向另一方。比喻纠正谬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

17精益求精 [ jīng yì qiú jīng ]

解释 精:完美;益:更加。已经十分美好了;还要求更加美好。指对某种技能或学术的追求很高;没有止境。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宋 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18光阴似箭 [ guāng yīn sì jiàn ]

解释 时光流逝像飞箭一样迅速。比喻时间消逝得极快。

出处 前蜀 韦庄《关河道中》诗:“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19尽心竭力 [ jìn xīn jié lì ]

解释 竭:用尽;尽:全部用出。费尽心思;用出全部力气。形容做事十分认真负责。

出处 《宋书 宗越传》:“诛戮群公及何迈等,莫不尽心竭力,故帝凭其爪牙,无所忌惮。”

20稍纵即逝 [ shāo zòng jí shì ]

解释 纵:放松;逝:失去。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出处 清 林则徐《林文忠公政书》:“若宽而生玩,则不惟未戒者不戒,即已戒者亦必复食,稍纵即逝,恐不可挽。”

21字斟句酌 [ zì zhēn jù zhuó ]

解释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说话、作文章严谨慎重。斟酌:考虑;推敲。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论语》、《孟子》,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22不失时机 [ bù shī shí jī ]

解释 失:耽误,错过。时机:具有时间性的机会。不错过当前的机会。指办事要抓住适宜的时间和有利的机会。

出处 周恩来《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这时离国共分裂还有两个月,如果……努力去做,还不失时机。”

23昙花一现 [ tán huā yī xiàn ]

解释 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昙花:一种花期极短的花;多在夜间开放;花美又香。

出处 《妙法莲华经 方便品》:“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24一丝不苟 [ yī sī bù gǒu ]

解释 苟:苟且。丝毫也不马虎。形容办事极为认真。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25歪打正着 [ wāi dǎ zhèng zháo ]

解释 比喻采取的方法本不恰当;却侥幸得到满意的结果。歪:不正;着:击中。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回:“将药煎中,打发晁大舍吃将下去,谁想歪打正着,又是杨太医运气好的时节,吃了药就安稳睡了一觉。”

26紧要关头 [ jǐn yào guān tóu ]

解释 关头:关口。比喻有关事情成败的关键或时机。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十三妹同安龙媒、张金凤,并张老夫妻,柳林话别——是这书的开场紧要关头。”

27添油加醋 [ tiān yóu jiā cù ]

解释 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为了夸大,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

出处 屈兴栋《血战剑门关》:“我们这些当通信兵的,常在首长身边转,把听来的一些话,添油加醋相互传说着。”

28敢作敢为 [ gǎn zuò gǎn wéi ]

解释 做事果敢,不怕风险,无所顾忌。

出处 明 王士性《广志绎 江南诸省》:“此自英雄大略之主,敢作敢为之事,意到即行。”

29适逢其会 [ shì féng qí huì ]

解释 会:时机。恰巧遇到那个时机。

出处 唐 薛用弱《集异记 李子牟》:“子牟客游荆门,适逢其会。”

30一时半刻 [ yī shí bàn kè ]

解释 指很短的时间。

出处 元 范居中《金殿喜重重 货郎儿》:“才离了一时半刻,恰便似三暑十霜。”

31平心静气 [ píng xīn jìng qì ]

解释 心情平稳;态度冷静;不鲁莽行事。

出处 宋 吕本中《官箴》:“又如监司郡守严刻过当者,须平心定气与之委曲详尽,使之相从而后已。”

32一时三刻 [ yī shí sān kè ]

解释 同“一时半刻”。

出处 清·李渔《凰求凤·夥媒》:“机缘凑,把愁肠暂丢,便难成,也一时三刻展眉头。”

33一时半霎 [ yī shí bàn shà ]

解释 犹一时半刻。

出处 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我觑这万水千山,都只在一时半霎。”

34初来乍到 [ chū lái zhà dào ]

解释 刚刚来到。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19章:“行走在大城市五光十色的街道上,少平倒不像初来乍到时那般缩手缩脚。”

35乘热打铁 [ chéng rè dǎ tiě ]

解释 比喻做事抓紧时机,加速进行。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他觉得老大实在有可爱的地方;于是,他决定乘热打铁,把话都说净。”

36初试锋芒 [ chū shì fēng máng ]

解释 见“初露锋芒”。

出处 魏巍《前进吧,祖国》:“他正支着腮微笑着,听参谋报告无座力炮初试锋芒的战果。”

37初露头角 [ chū lù tóu jiǎo ]

解释 比喻刚刚显示出能力或才干。

出处 周得京《花城洛阳赏牡丹》:“相传洛阳牡丹在隋前还是默默无闻的,到唐朝初露头角。”

38墨迹未干 [ mò jì wèi gān ]

解释 写字的墨迹还没有干。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4卷:“说犹未了,思温抬头一看,壁上留题墨迹未干。”

39初发芙蓉 [ chū fā fú róng ]

解释 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出处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

40过甚其词 [ guò shèn qí cí ]

解释 话说得太过分;与实际不相符。

出处 茅盾《子夜》:“市面上的消息也许过甚其词。”

41正中己怀 [ zhèng zhòng jǐ huái ]

解释 正合自己的心意。同“正中下怀”。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回:“夏婆子听了,正中己怀,忙问:‘因什么事?’”

42正中其怀 [ zhèng zhòng qí huái ]

解释 正:恰好;中:投合。正好符合自己的心意。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7回:“孝公闻‘伯术’二字,正中其怀。”

43良时吉日 [ liáng shí jí rì ]

解释 美好的时辰,吉利的日子。后常用以称宜于成亲的日子。同“良辰吉日”。

出处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新道台择了接印日期,颁了红谕出去,到了良时吉日,便具了朝衣朝冠,到衙门接印。”

44适当其时 [ shì dāng qí shí ]

解释 谓恰巧遇上那个时机。

出处 宋·蔡梦弼《草堂诗话》第一卷:“淮海秦少游论曰:杜子美之于诗,实积众流之长,适当其时而已。”

45安安合适 [ ān ān hé shì ]

解释 刚刚适合,恰好相合。

46日中必彗 [ rì zhōng bì huì ]

解释 彗:晒干。太阳到中午正好晒东西。比喻做事应该当机立断,不失时机。

出处 《六韬 守土》:“日中必彗,操刀必割。”

47初写黄庭 [ chū xiě huáng tíng ]

解释 恰到好处的意思。

出处 魏晋时人所写《黄庭经》帖,为后世学写小楷的范本,相传有“初写黄庭,恰到好处”之语。

48可丁可卯 [ kě dīng kě mǎo ]

解释 恰好,不多不少,程度正适合。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