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父母恩情的成语

形容父母恩情的成语


1感恩戴德 [ gǎn ēn dài dé ]

解释 感激别人的恩德。戴:尊敬;推崇。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2感激涕零 [ gǎn jī tì líng ]

解释 感激得掉下眼泪。来形容极为感动的样子。有时带有讽刺之意。涕:眼泪。零:落。

出处 宋 黄庭坚《谢黔州安置表》:“罪深责薄,感激涕零。”

3含辛茹苦 [ hán xīn rú kǔ ]

解释 茹:吃;辛:苦。形容备受艰难;忍受痛苦。也作“茹苦含辛”。

出处 宋 苏轼《中和胜相院记》:“无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

4恩重如山 [ ēn zhòng rú shān ]

解释 恩情像高山一样厚重;形容恩义极为深重。

出处 宋 陆游《删定官供职谢启》:“及瓜以往,曾无累月之淹。恩重如山,感深至骨。”

5舐犊情深 [ shì dú qíng shēn ]

解释 比喻对子女的慈爱。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彪传》:“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6千恩万谢 [ qiān ēn wàn xiè ]

解释 一再表示感恩和谢意。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四回:“李助是个星卜家,得了银子,千恩万谢的辞了范全、王庆,来到段家庄回复。”

7孟母三迁 [ mèng mǔ sān qiān ]

解释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出处 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8父母之邦 [ fù mǔ zhī bāng ]

解释 指祖国。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9恩深义重 [ ēn shēn yì zhòng ]

解释 恩惠、情义极为深重。

出处 唐·吕颂《代郭令公谢男尚公主表》:“事出非常,荣加望外,恩深义厚,何以克堪;糜躯粉骨,不知所报。”

10恩重泰山 [ ēn zhòng tài shān ]

解释 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出处 宋·刘攽《彭城集·次韵孙少述二首》:“君思重泰山,未有毫发酬。”

11哀哀父母 [ āi āi fù mǔ ]

解释 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出处 《诗经 小雅 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12谢天谢地 [ xiè tiān xiè dì ]

解释 迷信说法;天地神灵主宰着人的一切活动。因此;办事顺利应感谢天地的保佑。后广泛用来表示顺利达到目的或克服了困难时的庆幸或满意的心情。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方才听得棺中有声响,想古人中多有还魂之事,望你复活,所以用斧开棺,谢天谢地,果然重生。”

13千辛万苦 [ qiān xīn wàn kǔ ]

解释 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辛劳艰苦。

出处 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我受了些热血相喷,万苦千辛,恰便似翻滚滚的雪浪里逃生。”

14废寝忘食 [ fèi qǐn wàng shí ]

解释 废:停止。顾不上睡觉;忘掉了吃饭。形容学习或工作积极努力;用心专一。

出处 南朝 齐 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15寸草春晖 [ cùn cǎo chūn huī ]

解释 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的心意;难以报答春天的恩惠。比喻子女报答不尽父母养育之恩。

出处 唐 孟郊《游子吟》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6夜以继日 [ yè yǐ jì rì ]

解释 以:用;拿;继:继续连接。用晚上的时间接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地工作。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17信以为真 [ xìn yǐ wéi zhēn ]

解释 把假的当作真的。信:相信。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在人前夸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信以为真,把他十分敬重。”

18骨肉相连 [ gǔ ròu xiāng lián ]

解释 像骨头和肉一样互相连接着。比喻关系密切;不可分割。

出处 《北齐书 杨愔传》:“常山玉以砖叩头,进而言曰:‘臣与陛下骨肉相连。’”

19语重心长 [ yǔ zhòng xīn cháng ]

解释 重:郑重。恳切话说得诚恳;有分量;心意深长。

出处 清 洛日生《海国英雄记 回唐》:“叹别离苦况,转忘了母亲的语重心长。”

20汗流浃背 [ hàn liú jiā bèi ]

解释 浃:湿透。汗水流得湿透背衣。形容闷热或干活卖力气。也形容极度惶恐或羞愧。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下 献帝伏皇后》:“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21无微不至 [ wú wēi bù zhì ]

解释 微:细微;至: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出处 宋 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

22贤妻良母 [ xián qī liáng mǔ ]

解释 既是丈夫的贤慧的妻子;又是孩子的善良的母亲。旧时用以称赞女子贤淑。

出处 朱自清《房东太太》:“道地的贤妻良母,她是;这里可以看见中国那老味儿。”

23精疲力竭 [ jīng pí lì jié ]

解释 竭:尽。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净尽。形容极度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也作“精疲力尽”。

出处 宋 司马光《司马温公文集 卷二 道傍田家》诗:“筋疲力弊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促。”

24老牛舐犊 [ lǎo niú shì dú ]

解释 舐:舔;犊:小牛。老牛舔着小牛。比喻做父母的怜爱儿女。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彪传》:“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25望子成龙 [ wàng zǐ chéng lóng ]

解释 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德公望子成龙,一会想送他上英国,一会又想送他上美国。”

26坚苦卓绝 [ jiān kǔ zhuó jué ]

解释 卓绝:超越一切。坚韧刻苦的精神超越寻常。也作“艰苦卓绝”。

出处 清 朱琦《书欧阳永叔答尹师鲁书后》:“虽使古人坚苦卓绝之行,推彼其心,其视鼎钁,甘之如饴。”

27感激不尽 [ gǎn jī bù jìn ]

解释 感激的心情没有穷尽。形容非常感激。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八:“驿官传扬都督之命,将十千钱赠为路费,又备下一辆车儿,差人夫送至姚州普淜驿中居住,张氏心中感激不尽。”

28再生父母 [ zài shēng fù mǔ ]

解释 再次给予生命的人。多指救命恩人;也指对自己有重大恩德的人。

出处 宋 曾晞颜《贺新郎 贺耐轩周府尹》:“夹路香花迎拜了,见说家家举酒,道公是再生父母。”

29恩逾慈母 [ ēn yú cí mǔ ]

解释 逾:超过。比慈爱的母亲给予的恩情还要重。形容恩情深厚。

出处 唐 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陛下恩逾慈母。”

30三迁之教 [ sān qiān zhī jiào ]

解释 汉 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后人用“孟母三迁”、“三迁之教”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出处 汉·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

31大恩大德 [ dà ēn dà dé ]

解释 恩:恩惠;德:恩德,好处。巨大的恩德,形容恩泽深厚。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若非妹丈救我性命,必作异乡之鬼矣。大恩大德,将何补报!”

32力困筋乏 [ lì kùn jīn fá ]

解释 困:劳倦;乏:疲乏。用尽了全力。

出处 元·贾仲名《升仙梦》第三折:“如今容颜瘦,倒不如辛勤还家罢,我如今力困筋乏。”

33母以子贵 [ mǔ yǐ zǐ guì ]

解释 母亲因儿子的显贵而显贵。

出处 《公羊传 隐公元年》:“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34承欢膝下 [ chéng huān xī xià ]

解释 承欢:旧指侍奉父母;膝下:子女幼时依于父母膝下,故表示幼年。旧指侍奉父母。

出处 《孝经·圣治》:“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曰严。”

35备尝辛苦 [ bèi cháng xīn kǔ ]

解释 备:尽、全。尝:经历。受尽了艰难困苦。

出处 唐 韩愈《顺宗实录》:“上常亲执弓矢,率军后先导卫,备尝辛苦。”

36敬谢不敏 [ jìng xiè bù mǐn ]

解释 谢:推辞;敏:聪明。恭敬地表示不能接受或能力不够。表示推辞的客气话。

出处 左丘明《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使士文伯谢不敏焉。”

37衣食父母 [ yī shí fù mǔ ]

解释 穿的和吃的都靠父母提供;指赖以为生的人。

出处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你不知道,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

38恩同父母 [ ēn tóng fù mǔ ]

解释 恩:恩惠;同:如同。待人的好处、恩惠之大如同父母一样。

出处 唐·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伏惟神皇陛下,恩同父母,矜照恳诚,信其赤心,实有馨竭。”

39感极涕零 [ gǎn jí tì líng ]

解释 感激之极而流下眼泪。形容极为感激。

出处 宋·黄庭坚《谢黔州安置表》:“罪深责薄,感极涕零。”

40感恩怀德 [ gǎn ēn huái dé ]

解释 感激别人的恩德。

出处 《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南朝·宋·裴松之注:“古之舍生取义者,必有理存焉,或感恩怀德,投命无悔,或利害有机,奋发以应会,诏所称聂政、介子是也。”

41筋疲力竭 [ jīn pí lì jié ]

解释 筋:筋骨;疲:疲劳。形容非常疲乏。

出处 唐 元稹《有酒》诗:“精卫衔芦塞海溢,枯鱼喷沫救池燔。筋疲力竭波更大,鳍焦甲裂身已干。”

42曾参杀人 [ zēng shēn shā rén ]

解释 比喻流言可畏。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43彩衣娱亲 [ cǎi yī yú qīn ]

解释 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菜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出处 西汉·刘向《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彩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蹄,或美鸟鸟于亲侧。”

44昊天罔极 [ hào tiān wǎng jí ]

解释 苍天广大无边。比喻恩情深厚广大;要报答而无可报答。

出处 《诗经 小雅 蓼莪》:“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45春晖寸草 [ chūn huī cùn cǎo ]

解释 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

出处 唐·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6曾母投杼 [ zēng mǔ tóu zhù ]

解释 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而走,谓流言可畏。

出处 《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47慈乌反哺 [ cí wū fǎn bǔ ]

解释 慈:奉养;慈乌:乌鸦的一种,相传能反哺其母;反哺:乌雏长大,衔食哺其母。比喻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出处 元·无名氏《薛苞认母》第二折:“常言道马有垂缰,犬有那展草,踹踏街心,慈乌反哺。”

48父慈子孝 [ fù cí zǐ xiào ]

解释 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出处 《礼记 礼运》:“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49断杼择邻 [ duàn zhù zé lín ]

解释 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出处 汉 刘向《列女传 母仪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学,若吾断斯织也。'”

50咽苦吐甘 [ yàn kǔ tǔ gān ]

解释 指母亲自己吃粗劣食物,而以甘美之物哺育婴儿。形容母爱之深。

出处 《旧唐书 礼仪志七》:“子之于母,慈爱特深;非母不育;推燥居湿,咽苦吐甘,生养劳瘁,恩斯极矣。”

51生我劬劳 [ shēng wǒ qú láo ]

解释 劬劳:劳苦。父母生养子女非常辛苦。

出处 《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52望云之情 [ wàng yún zhī qíng ]

解释 比喻思念父母的心情。

出处 《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登奇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53孝思不匮 [ xiào sī bù kuì ]

解释 匮:缺乏。指对父母行孝道的心思时刻不忘。

出处 《诗经 大雅 既醉》:“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54顽父嚚母 [ wán fù yín mǔ ]

解释 指愚顽暴虐的家长。

出处 《尚书 尧典》:“父顽,母嚚,象傲。”

55父母恩勤 [ fù mǔ ēn qín ]

解释 指父母养育子女的恩惠和辛劳。

出处 《诗经 豳风 鸱鸮》:“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56努筋拔力 [ nǔ jīn bá lì ]

解释 努:用力伸出;拔:超过。凸出青筋,使尽力气。形容竭尽全力。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9回:“我拉不上,努筋拔力的替他做了衣服,不自家讨愧,还说长道短的哩。”

57升堂拜母 [ shēng táng bài mǔ ]

解释 升:登上;堂:古代指宫室的前屋。拜见对方的母亲。指互相结拜为友好人家。

出处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