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头昏的成语

形容头昏的成语


1晕头转向 [ yūn tóu zhuàn xiàng ]

解释 晕:头脑发昏;转向:辨不清方向。形容头脑昏乱辨不清方向。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听得晕头转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儿子居然变了,而且变得这么快!”

2头重脚轻 [ tóu zhòng jiǎo qīng ]

解释 形容头脑发胀;脚下无力。比喻轻重倒置;基础不稳固或事物上下部分不协调;不平衡。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6回:“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

3天旋地转 [ tiān xuán dì zhuàn ]

解释 指天地转动。比喻时事变迁。也形容人头晕眼花的感觉。

出处 唐 元稹《望云雅马歌》:“天旋地转日再中,天子却坐明光宫。”

4昏头昏脑 [ hūn tóu hūn nǎo ]

解释 形容头脑发昏,糊里糊涂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72回:“却说八戒跌得昏头昏脑,猛抬头,见丝篷丝索俱无,他才一步一探,爬将起来,忍着疼,找回原路。”

5蒙头转向 [ mēng tóu zhuàn xiàng ]

解释 蒙:迷糊;昏迷;转向:迷失方向。形容头脑昏迷;不清晰。

出处 老舍《神拳》第一幕第二场:“刚一动手的时候,我有点蒙头转向的。”

6昏昏沉沉 [ hūn hūn chén chén ]

解释 形容头脑迷糊,神志不清。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

7头晕目眩 [ tóu yūn mù xuàn ]

解释 头发昏,眼发花。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满屋里的东西都是耀眼争光,使人头晕目眩。”

8头昏眼花 [ tóu hūn yǎn huā ]

解释 头脑昏晕,眼睛发花。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一气气得头昏眼花,饮食多绝了。”

9月晕而风 [ yuè yùn ér fēng ]

解释 月晕:月亮周围出现的光环。月亮出现光环,就是要刮风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

出处 宋 苏洵《辨奸论》:“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10头晕眼花 [ tóu yūn yǎn huā ]

解释 头发昏,眼发花。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八十七回:“方才外边的人,也都有些头晕眼花,闻了这香气,就清爽了许多。”

11昏头晕脑 [ hūn tóu yūn nǎo ]

解释 见“昏头昏脑”。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每日骑着这个驴上县下乡,跑得昏头晕脑。”

12头昏眼晕 [ tóu hūn yǎn yūn ]

解释 头脑晕乱,眼睛昏花。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5回:“李太师被张保背着飞跑,颠得头昏眼晕。”

13头昏目眩 [ tóu hūn mù xuàn ]

解释 见“头昏目晕”。

出处 乌兰巴干《草原上的驯马姑娘》:“我仿佛置身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有点头昏目眩。”

14目眩头晕 [ mù xuàn tóu yūn ]

解释 见“目眩头昏”。

出处 艾芜《都江堰的神话故事》:“仿佛石坡和楼阁,都会一下子冲倒似的,令人有些目眩头晕。”

15头昏目晕 [ tóu hūn mù yūn ]

解释 犹言头昏眼花。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3回:“贾政看了,气的头昏目晕。”

16头眩目昏 [ tóu xuàn mù hūn ]

解释 同“头昏眼花”。

出处 明·袁宏道《锦帆集·尺牍》:“连日头眩目昏,呕血数斗,恐逐不能起,未免以墓文累大笔也。”

17头昏眼暗 [ tóu hūn yǎn àn ]

解释 犹言头昏眼花。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3卷:“只见一伙人团团围住一个老者,你拉我扯,你问我问,缠得一个头昏眼暗。”

18晕晕沉沉 [ yūn yūn chén chén ]

解释 形容眩晕而神志不清。

19昏天黑地 [ hūn tiān hēi dì ]

解释 昏:黑暗。指天色漆黑;不能辨别方向。也形容昏昏沉沉;神志不清;糊里糊涂。

出处 元 关汉卿《调风月》第二折:“没人将我拘管收拾,打秋千,闲斗草,直到个昏天黑地。”

20糊里糊涂 [ hú lǐ hú tú ]

解释 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三回:“难道龚定庵就这么糊里糊涂的给他们药死了吗?”

21眼花缭乱 [ yǎn huā liáo luàn ]

解释 缭乱:纷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事物而发花、迷乱。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22日理万机 [ rì lǐ wàn jī ]

解释 理:处理;万机:纷繁的政务。指帝王宰相每天要处理许许多多的事务。现指国家领导人为国事日夜操劳。

出处 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第二卷:“朕日理万机,不敢斯须自逸,诚思天下大业以艰难得之,必当以艰难守之。”

23惊惶失措 [ jīng huáng shī cuò ]

解释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惶恐;举止失去常态。

出处 唐 李百药《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24意料之外 [ yì liào zhī wài ]

解释 没有想到的。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五回:“刚才唐兄说国王必是暂缓吉期,那知全出意料之外,并且大动干戈,用兵征剿。”

25头昏脑胀 [ tóu hūn nǎo zhàng ]

解释 头脑发昏。形容人的繁忙或事物毫无头绪;使人厌烦。

出处 叶圣陶《友谊》:“'她又不是发烧发得头昏脑胀的'。一个说,'只是那条腿不能走'。”

26晕晕乎乎 [ yūn yūn hū hū ]

解释 指头脑不清醒。

出处 陆文夫《壶中日月》:“虽然有点晕晕乎乎,但此种晕乎是酒意而非睡意。”

27懵头转向 [ měng tóu zhuàn xiàng ]

解释 形容头脑昏乱,糊里糊涂

出处 高玉宝《高玉宝》第12章:“玉宝那个孩子,在农村里那样伶俐,那样活泼,一进工厂就变得懵头转向了。”

28神志不清 [ shén zhì bù qīng ]

解释 神志错乱或精神错乱。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2回:“弟子方才被什么妖人迷住,弄得身不由己、神志不清。”

29头昏脑闷 [ tóu hūn nǎo mèn ]

解释 犹言头昏脑胀。

出处 元·赵明道《斗鹌鹑·题情》套曲:“困腾腾头昏脑闷。”

30头眩眼花 [ tóu xuàn yǎn huā ]

解释 头脑眩昏,眼睛昏花。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三卷:“半晌方上床,头眩眼花,倒在床上,四肢倦怠,百骨酸疼。”

31头昏脑眩 [ tóu hūn nǎo xuàn ]

解释 见“头昏脑胀”。

出处 鲁迅《呐喊·社戏》:“其中有一篇,大意仿佛说,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

32目眩头昏 [ mù xuàn tóu hūn ]

解释 犹头昏眼花。

出处 林语堂《机器与精神》:“这种的枪花,不但是外国人所无,就是中国的宝贝武人耍出来之后,还要弄得外国记者目眩头昏,眼花缭乱。”

33头晕眼昏 [ tóu yūn yǎn hūn ]

解释 头脑眩昏,眼睛昏花。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回:“在水面上团团转转,自然头晕眼昏,故此问而不答。”

34月晕础润 [ yuè yūn chǔ rùn ]

解释 比喻事情将会发生的先兆。

出处 梁启超《新民说》第十八节:“今日中国之现象,其月晕础润之几既动矣。若是乎,则智育将为德育之蠹;而名德育而实智育者,益且为德育之障也。”

35础润而雨 [ chǔ rùn ér yǔ ]

解释 柱子的基石润湿了,就是要下雨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方向。

出处 宋 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36月晕主风 [ yuè yùn zhǔ fēng ]

解释 晕:日光或月光通过云层时因折射作用而形成日、月周围的光圈。月亮周围出现晕圈,则是有风的预兆。

出处 《田家五行·杂占论月》:“月晕主风,何方有阙,即此方风来。”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