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词典 平衡
pínghéng

平衡



词语解释

平衡[ píng héng ]

1.衡器两端承受的重量相等

balance;

2.两物齐平如衡

平衡曰拜。——《荀子》

3.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或质量上相等或相抵

4.生理学中某种特定营养物合成与分解之间的关系

合成代谢大于分解代谢叫正平衡。

5.两种或几种相反的力或过程之间不产生任何加速度或净变化的平衡状态

equilibrium;

6.倾向于保持稳定的情况

体内平衡,心理状态稳定。

stasis;


引证解释

1.谓衡器两端承受的重量相等

《汉书·律历志上》:“準正,则平衡而钧权矣。”

唐 韩偓 《漫作》诗之二:“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水火称毒》:“称则以人、石平衡,视其轻重,虚则人低石举,实则石重人轻。”

2.谓两物齐平如衡

《礼记·曲礼下》:“执天子之器则上衡,国君则平衡。”

《荀子·大略》:“平衡曰拜。”

杨倞 注:“平衡谓磬折,头与腰如衡之平。”

3.谓保持平衡;同等

《世说新语·言语》“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 刘孝标 注引 晋 张隐 《文士传》:“时 孔融、王朗 等并前为掾,共书刺从 让,让 平衡与交接。”

4.谓权衡国政使得其平

唐 刘禹锡 《上中书李相公启》:“六轡在手,平衡在心。”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自负》:“今君坐青云之中,平衡天下,天下之士,皆欲附矣。”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虚己以求,览群心於止水;昌言而告,恃至信於平衡。”

5.指国务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华州榜,薛侍郎诸门生诗曰:‘时君过听委平衡,粉署华灯到晓明。’”

6.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上相等

产销平衡;收支平衡。

7.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各个力互相抵消,使物体成相对的静止状态。亦泛指平稳,稳定

老舍 《二马》第四段六:“保罗往后退了几步,一咬牙,又上来了,在他双手还替身体用力平衡的时候,马威稳当当的又给了他一拳。”

沈从文 《灯》:“正思索到这些琐碎人情,失去了心上的平衡。”

8.哲学名词。事物处在量变阶段所显现的面貌,是绝对的、永恒的运动中所表现的暂时的、相对的静止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所谓平衡,就是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的统一。”


国语辞典

1.一种仪礼。将上身与腰折成直角,使头与腰齐平

《荀子·大略》:“平衡曰拜,下衡曰稽首。”

2.各方面的数量或质量相互抵消,成为一种静止状态

均衡

不均

3.衡器两端承受的重量相等

《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权与物均而生衡,衡运生规,规圜生矩,矩方生绳,绳直生准,准正则平衡而钩权矣。”


网络解释

1.平衡 (汉语词语)

1.谓衡器两端承受的重量相等,不倾斜。

2.谓两物齐平如衡。

3.谓保持平衡;同等。

4.谓权衡国政使得其平。

5.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上相等。

6.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各个力互相抵消,使物体成相对的静止状态。亦泛指平稳,稳定。

7.哲学名词。事物处在量变阶段所显现的面貌,是绝对的、永恒的运动中所表现的暂时的、相对的静止。


英语翻译 balance, equilibrium

法语翻译 équilibre

德语翻译 Balance; ausgleichen, kompensieren (S)​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平衡造句

平衡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