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屯兵的意思 屯兵造句

屯兵造句


10字左右

  • 1、挞懒屯兵冲要,以镇抚之。
  • 2、其罢车骑将军、右将军屯兵
  • 3、留回疆驻守,训练屯兵
  • 4、又解州屯兵数多,粮储仅及一月。

20字左右

  • 1、清军一直屯兵虎视,等我内斗方酣之时,很可能突然进击。
  • 2、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
  • 3、董卓屯兵虎牢,截诸侯中路,今可勒兵一半迎敌。
  • 4、隔开三百多米时就有一座城台,是屯兵用来休息的。
  • 5、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 6、城墙顶上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每隔三百米,就有一座。
  • 7、城墙上顶,每隔三百多米就会有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 8、每隔300米有一座城台,这就是屯兵的堡垒。
  • 9、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个方形的烽火台,是屯兵的堡垒。
  • 10、关山,因三国名将关羽战长沙时在此屯兵而得名。

30字左右

  • 1、山巅平坦,有插旗顶、饮马湾、西校场、龙墩、绣墩等景点和古代屯兵足迹。
  • 2、奤夿屯村源于元朝,元朝在北京建都时,在此屯兵屯粮,后被人称为奤夿屯。
  • 3、常听爷爷谈起:我们这儿啊,因为地理优越,自古就为兵家必争之地,历朝屯兵于此。
  • 4、在古代打仗的时候,士兵在烽火台上放狼烟作为联络的信号,烽火台还有屯兵的作用。
  • 5、而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会有一座方形的城台,那是屯兵的堡垒。
  • 6、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那是烽火台,也是屯兵的堡垒。
  • 7、这天,我们全校师生有幸来到了宁乡关山古镇,这里因三国时朞蜀将关羽屯兵而得名。
  • 8、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那是屯兵的堡垒。
  • 9、看着前面每隔三百米的方形城台,那是屯兵的堡垒,同时也是打仗最惊险的地方。
  • 10、就是空城计,他屯兵于阳平,部队都去攻打魏军去了,少数老弱病残留在城中。

40字左右

  • 1、开言崇圣典,用武若通神。三国英雄士,四朝经济臣。屯兵驱虎豹,养子得麒麟。诸葛常谈羡,能回天地春!
  • 2、在商洛这块土地上,曾经演绎着夏禹治水、仓颉造字、商鞅封邑、四晧隐居、闯王屯兵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故事。
  • 3、塞外官吏士卒,本来就不是什么孝子顺孙,都是因为有罪过才被迁徙去补充边疆的屯兵
  • 4、文摘:明朝在修筑万里长城的同时修筑了大量的屯兵“军堡”,按一定军事级别分布于长城沿线,守卫边疆。
  • 5、派20万屯兵入黔戍守边疆制约刚统一的云南,称为“屯军”;另发配百万移民协助开发贵州,称为“填南”。
  • 6、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堡垒,是屯兵用的,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 7、那为何他要命令王基领兵前往呢?因为南顿极好屯兵,可提兵星夜取之,若迟则毋丘俭必先至矣。
  • 8、垛子上有方形的了望台和射口,是屯兵使用的,每隔300多米就有一个城台,打仗时,屯兵就可以互相呼应了。
  • 9、长城还有许多烽火台以及城台,这些城台是屯兵的堡垒,高大坚固使屯兵大大减少了伤亡。
  • 10、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用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相互呼应。

50字左右

  • 1、南面精灵森林虽无大动作,但也是屯兵百万驻扎关外,其心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只等待时机成熟便将发起狂涛骇浪的攻击。
  • 2、艾伦能够变成巨人的事情,要是被城墙内部的驻屯兵团知道,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甚至会把艾伦以及他们三人当做巨人同伙。
  • 3、第一次北伐的高梁河之战,宋军以疲惫之师伐辽,屯兵以坚城之下,又不作打援的准备,结果被辽国骑兵以逸待劳予以击败。
  • 4、九龙江,亦名漳州河,是福建省仅次于闽江的第二大河流,最早名"柳营江",因六朝以来"戍闽者屯兵于龙溪,阻江为界,插柳为营"故名。
  • 5、第无以难,乃撤锦州、右屯、大、小凌河及松山、杏山、塔山守具,尽驱屯兵入关,委弃米粟十余万,而死亡载途,哭声震野,民怨而军益不振。
  • 6、很快樊哙在宣汉境内将军坪大败楚兵,然后屯兵今樊哙店,南坝的鹿走山,七里的峨城山和宣汉与万源交界的霸王城等地。
  • 7、献忠伪降后,名义上归明朝节制,实际惟向熊文灿催索饷银,屯兵数万于谷城,打造武器,训练士卒,为再举义旗进行准备。
  • 8、大家看,长城跌宕起伏,在崇山峻岭之问蜿蜓盘旋,非常壮观而且还有膝望口与射口,每隔30多米,就会有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 9、马谡恃才自傲听不进部将王平的劝告。屯兵山上而被魏军断了汲水道,结果街亭失守,蜀军败退,马谡的脑袋也搬了家。
  • 10、所以当司马懿一发现马谡屯兵山上,便派人围兵山下切断蜀军粮草供应,使得马谡的军队兵败如山倒,重要据点街亭失守。

60字左右

  • 1、屯兵营田,地主的庄园、漕运的驿栈、仓库,以至皇帝游览的湖淀和行宫,供应皇家的果园、菜庄和牛羊牧场等等,无不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 2、相传博饼起源于鼓浪屿,郑成功屯兵鼓浪屿时为解士兵的中秋思乡之情并激励鼓舞气士而发明的。后来渐渐地成了闽南特有的一种中秋传统民俗活动了。
  • 3、大家再看看城墙顶上有那么宽啊!铺着一块块方砖,五六匹马都可以并着前进,而且每隔300多米就会有一个城台,是屯兵的堡垒,也叫烽火台。
  • 4、或许大家会有一个疑问:那个方形的城台是干什么用的呢?那就是屯兵的堡垒,每隔三百米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每个堡垒之间可以放火互相呼应。
  • 5、在城上,每相隔三百米就有一座塔台,那是屯兵的堡垒,堡垒墙上也有一些射口和了望口,比城墙上的少,好处是减少箭从洞口飞入堡垒的可能。
  • 6、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了望口、射口,供了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 7、在长城上,大约每隔二三百米,就有一座方形的敌楼,一般分为两层,据说底下一层是屯兵之处,而上一层则在有敌情的时候用火把传递信号。
  • 8、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供了望和射击用的,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里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 9、崇祯十一年五月,文灿仍行前策招抚张献忠、刘国能投降,而张献忠名义上是归顺明朝,实际是向熊文灿催索饷银,屯兵数万于谷城,伺机而动。
  • 10、中秋博饼,是郑成功屯兵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所发明的,经过代代相传,现如今成了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70字左右

  • 1、大家看,城墙上凸出来的地方,就是垛子,凹进去的地方就是了望口,另外,还有射口。每隔一百多米就有一个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 2、沿着青石砖路往上爬,每隔300米左右,就可以看到一个烽火台,烽火台一般为两层底下一层是屯兵之处,而上一层则是士兵们在发现敌情的时候,使用火把传递信号用的。
  • 3、游客们,抬头看看那巨大的烽火台,它是当年屯兵的堡垒。它们两两之间相距100多米,上面的狼烟是士兵们的专属信号,当时没有手机这种通讯工具,就靠放狼烟来通知其他士兵。
  • 4、博饼的来历:郑成功屯兵在厦门时,在八月十五那天士兵们都很思念亲人,为了解士兵们的乡愁,一个名叫洪旭的人发明了博饼这个游戏,博饼的等级分为: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
  • 5、据说长城是当年秦始皇打仗用的,城墙上有方形的眺望口,供眺望和射击用的,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墙,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 6、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个碉堡就是烽火台,长城上每隔几十米就有这样一座烽火台。这里可以屯兵,最重要的是这里可以传递信号,如果有情况就透过燃放烽火发射信号,请求增援。
  • 7、张邈受陈宫之言,决定请吕布入主本为曹操所有的兖州,当时曹操东征徐州陶谦,听到消息后立即回师,与吕布数次征战,最终,吕布不敌,东投刘备,刘备让他屯兵小沛。
  • 8、长城是公元前1046年开始建造的,请大家看!上面有很多了望台和射击口,用于了望和射击,长城上每隔三百米就会有一个城台,那是屯兵的堡垒,打仗时,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 9、登上第二层屯兵房可以居高临下观看,可观看呈苍老形无边无际的长城;可仰望那碧蓝的天空和变化多端的白云,使人心旷神怡;也可以看看那一片片绿草,让人感觉神清气爽。
  • 10、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是用来观察敌人的一举一动的,射口是供射击用的,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80字左右

  • 1、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天下三分。曹操屯兵百万,战将千员,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虎踞江东,依江而立,窥视天下;你,诸葛孔明不图名利辅佐刘备屯兵徐州,招贤纳士,只为匡扶汉室。你的一生给了我力量。
  • 2、各位,我们的正前方是烽火台,用来传递信息。城墙外有两米多高的垛子,垛子上方有了望口和射击口。每隔三百多欧阳就有一座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游客们,我们游览就到这了,谢谢大家欣赏!
  • 3、我们继续前行,前面的是一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宽大、方正,四周有了望口、射击口等,随时可以向敌人射击。它的下面是城池,可以屯兵几百人。看着这些烽火台,我的脑海中闪现的是一场场激烈的战斗。
  • 4、你去过美丽的鼓浪屿吗?今年,带我游玩了那个美丽的地方。鼓浪屿位于厦门市西南角,与厦门市隔海相望,那里景色宜人,如春。导游说,民族英雄郑成功曾经屯兵于此,更使得鼓浪屿名声远扬了。
  • 5、让我们看一下城墙的外沿,外沿上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长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供了望和射击用。我们边走边看,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90字左右

  • 1、但是长城的设计还是不错的,下面就让我来一一介绍吧。长城凸起来的是垛子,可用来防御敌人;凹进去的部分是了望口,旁边的小口是射击用的;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个屯兵的堡垒,这个可以让战士们在长城上面互相呼应。
  • 2、初听到老牛湾这三个字的时候,我不禁皱起了眉,老牛湾?多俗的名字呀!上网查了查资料才知道,老牛湾位于内蒙古与山西省的交界处,在明朝时是一座屯兵的城堡,是大峡谷和古相交的地方,因与在这里握手而闻名天下。
  • 3、五女山位于我美丽的辽宁,传说有五女屯兵而上得名。这五女山可谓是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处处可见,山险美。泉水叮咚、春意盎然,树换上新衣,探出头来,燕子从南飞回到告别已久的家……一时间,大地上生机勃勃。
  • 4、瞧,大家爱看见了那些城台了吗?那些城台就是屯兵的堡垒,也是那时候的烽火台。如果发现敌人入侵时,就通过烽火台来传递消息,派兵前来支援,如果前线士兵打败了,也可以退到堡垒里和援兵一起再去迎接敌人。
  • 5、说到博饼的来历,那值得让人们一提郑成功爷爷,当年屯兵厦门,为了排解士兵思乡之情而发明了这个有趣的游戏。直至如今每当中秋节前后的这几天里,大街小巷,左邻右舍都能听到清脆的骰子在碗中里叮当响着。
  • 6、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到了城关内,关内有将军府,将军府真气阔呀!府内有专门供将军和士兵们训练的平台。关内城楼上设有炮火仓和必要的主城楼和屯兵扎守的城台,还有专门的马道,马道是用来运送物资和调动军队的。

100字左右

  • 1、每当中秋节到来时,你会发现,厦门街道上空无一人,但是家家户户都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原来是人们窝在家里博饼呢,博饼是厦门中秋节的独有的特色,传说,中秋博饼是郑成功屯兵鼓浪屿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而发明的游戏。
  • 2、俗话说,不登长城非好汉,现在,我们就站在长城上,有当了好汉的感觉吧!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想很宽的马路,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词语解释

屯兵[ tún bīng ]

1.聚集军队

屯兵边陲。

屯兵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