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仄声的意思 仄声造句

仄声造句


10字左右

  • 1、现在连用三个仄声字,就成为拗句。
  • 2、不搓麻将不跳舞,爱品诗中平仄声
  • 3、尾联与首联不粘,而且用了仄声韵。
  • 4、释义浮声:平声;切响:仄声

20字左右

  • 1、关于仄声韵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学界迄今很少有人专题论及。
  • 2、外,其余入声字均可并到仄声中用,因为在格律诗中,入声都。
  • 3、可转韵,或邻韵通押;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
  • 4、如不根据平仄声就要形成倒字,很难谱曲和演唱。
  • 5、平仄声里,如杜鹃啼血,秋雨打萍,溅得宋词好婉约。
  • 6、仄声:上声二十六寝去声二十七沁通用。
  • 7、平声悠扬,仄声短促,然后还一句一句地示范给我们听。

30字左右

  • 1、辛词共用四十四个字,共用四个韵,其中两个仄声韵,两个平声韵,并且平仄。
  • 2、洎乎魏晋,上入声多转而为去声、平声多转而为仄声,于是乎四声大备而与古不侔。
  • 3、对联也一样,上联末字是仄声,下联末字是平声,按这个规律去贴就不会错。
  • 4、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
  • 5、联律较工稳,“春”字位宜为仄声,但“春秋”系固定搭配词语,不便更易,因此未可以辞害意。
  • 6、语法变调主要包括:轻声化、轻音化、仄声支配式首字变调和代词所有格变调。
  • 7、刘老师继续耐心地教我们如何去吟诵,她还用手势来比划平声、仄声、入声。
  • 8、为了方便辨别,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而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则是平声。
  • 9、接着刘老师又讲了什么是平声字、仄声字、入声字,我们听不太懂,觉得很难。

40字左右

  • 1、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
  • 2、现在又知道了喝字也是仄声,撷字和您字没有查到,同喝改为同擎,最后一句改为惟呈一束剑兰花。
  • 3、玉皇大帝闻听此言不禁大吃一惊,在场所有神仙俱是脸色大变,登时整座灵霄宝殿上仄声四起,一片议论之声。

50字左右

  • 1、颔联和颈联的写作要求最为严格,连一句之中哪几个字用平声、哪几个字用仄声都有明确的规定,如有的句子应“平起仄收”。
  • 2、无论怎样的平仄声韵,无论怎样的横折弯钩,还是南方的喃喃细语,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汉语这一优美的语言的魅力所在。
  • 3、作诗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60字左右

  • 1、而少小离家老大回中第五个字应当为仄声,但是因为诗歌中太过严格要求声律会以辞害意,于是人们又规定七律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 2、在没有器乐伴奏的金钱板演唱中,唱词的韵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末一句押上同韵的字,并分清平仄声,唱起来才顺口,不倒字,听起来才悦耳。
  • 3、天啊,连哪一句是上联都不知道,怎么贴呀?爸爸说:古诗绝句的第三、四句是对偶句,讲究平仄对仗,第三句最末一字是仄声,第四句最末一字是平声。
  • 4、它们特别强调平仄声韵、排比对仗,巧妙地运用汉字同时表达发音和词义的特点,使诗词不仅读起来好听,而且还借用描写景色来抒发内心的感情。

70字左右

  • 1、每一路口诀虽然只有十二句八十四个字,但非常拗口,接连七个平声字后,跟着是七个仄声字,这首歌诀的字句与声韵呼吸之理全然相反,实则是调匀真气的法门。
  • 2、对联中最后一个字念仄声的是上联,年年顺景皆如意,中的意字,就是仄声,所以是上联;对联中最后一个字念平声的是下联,岁岁平安永吉祥中的祥字是平声,便是下联。

80字左右

  • 1、你知道对联怎么贴吗?我来告诉你吧!先仔细观察对联,然后看对联最后一个字,如果是平声贴在左边,如果是仄声贴在右边。千万别贴反了啊,要不然别人会笑话你的,我们的祖先也会很伤心的!
  • 2、如果买了春联,但是把上下联搞混了,还有一个简单的分辨方法:按照规矩,春联中上联的最后一个字的发音都是仄声,也就是3声或者4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音,也就是1声或者2声。

100字左右

  • 1、于是我打开电脑,上网查了资料,原来春联不能乱贴,上联贴右边,下联贴左边,区分上联和下联主要看上联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也就是普通话里的第三声和第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字,即普通话的第一声和第二声。

词语解释

仄声[ zè shēng ]

1.汉语中区别于平声的上声、去声、入声的总称

仄声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