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字典 拾的意思

拾
播放 shí ㄕˊ 播放 shè ㄕㄜˋ
笔画 9画 部外笔画 6画
部首 扌部 结构 左右结构
五笔 RWGK 仓颉 QOMR 郑码 DOAJ 五行 四角 58061 电码 2168 区位 1386 造字 形声字 统一码 U+62FE
类型 常用字一级字表现通表
笔顺编号 121341251
笔顺名称 横、竖钩、提、撇、捺、横、竖、横折、横
相关查询 拾的笔顺 拾组词 拾的成语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shí(ㄕˊ)

1捡,从地上拿起

~草。~粪。~零(捡取某方面的零碎材料,常用于文章标题)。~取。俯~皆是。~人牙慧。

2收,敛,整理

收~。~掇。

3“十”的大写

4旧称射箭人穿在左臂上的皮制护袖

shè(ㄕㄜˋ)

1古同“涉”,历,经由

~级而上。

反义字

异体字

详细解释

shí(ㄕˊ)

〈动词〉

(1) 形声。从手,合声。本义:捡取,从地上捡起来

(2) 同本义

pick up

拾,掇也。 —— 《说文》

犹拾遗于涂,摭弃于野。 —— 《论衡·逢遇》

故周之夺殷也,拾遗于庭。 —— 《韩非子·安危》

犹拾瀋也。 —— 《左传·哀公三年》

俯有拾,仰有取。 —— 《史记·货殖列传》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 《后汉书·列女传》

拾视之,非字而画。 —— 《聊斋志异·促织》

拾粪;拾麦穗儿;拾毛(拣界外球。毛:用毛充塞内部的球);拾芥(拾取地上的小草。比喻取之极易);拾石为砚(从地上拾起一块石头用作砚台);拾夺(拾掇;收拾);拾拣(拣取);拾翠(拾取翠鸟羽毛以为首饰);拾沈(拾取汁水)

(3) 收敛,收集

collect

妇人拾蚕。 —— 《韩非子·说林下》

拾发以将乘矢。 —— 《仪礼·大射仪》

请拾投。 —— 《礼设·投壶》

萧何入 秦,收拾文书。 —— 《论衡·别通》

拾骨(收拾遗骨改葬);拾菜(采撷野菜);拾尘(本指捡起饭中的灰尘,后借为引起误会而猜疑);拾集(收集);拾摭(收集);拾纂(收集编纂)

(4) 碰撞

collide

(5) 十,数目,九加一所得,汉字数目“十”的大写

ten

(6) 另见 shè

shè(ㄕㄜˋ)

〈动词〉

(1) 蹑足而上

tiptoe up

(2) 另见 shí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拾

卷别正文・卯集中

位置第428頁,第24字

部首手部

康熙筆画10画 部外 6画

《唐韻》、《韻會》:是執切;《集韻》:寔入切;《正韻》:寔執切,𡘋音十。《說文》:掇也。《廣韻》:收也、斂也。《左傳・昭三年》:無備而官辦者,猶拾瀋也。〔註〕猶拾汁,終不可得。《前漢・夏侯勝傳》:經術苟明,其取靑紫如俛拾地芥。又,〈汲黯傳〉:補過拾遺,臣之願也。

,拾遺,官名。《唐書・百官志》:補闕拾遺,掌供奉諷諫。

,不知而問曰拾沒。俗譌爲什麽。

一曰射韝也。著於左臂以遂弦。《詩・小雅》:決拾既佽。〔傳〕決,鉤弦也。拾,遂也。《儀禮・鄕射禮》:袒決遂。〔註〕遂,射韝也。以韋爲之,其非射時則謂之拾。拾,斂也,所以蔽膚斂衣也。

,今官文書借爲數目之十字。

,《集韻》、《正韻》𡘋極葉切,音笈──更也。《禮・投壷》:左右吿矢,具請拾投。〔疏〕賔主更遞而投也。《儀禮・鄕射禮》:取弓矢拾。〔疏〕遞取弓矢也。

,《集韻》、《韻會》𡘋極業切,音跲──義同。

,實攝切,音涉──躡足升也。《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註〕拾當爲涉聲之誤也。級,等也。

《正韻》:涉拾𡘋失涉切,音攝──義同。疑韻切有脫誤。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卷别卷十二上 位置第405頁,第15字

反切是執切

说文解字:拾掇也。从手合聲。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拾掇也。

段注《史記・貨殖傳》曰:俯有拾。仰有取。射有決拾。《毛傳》曰:決,所以鉤弦也。拾,遂也。拾韜左臂。卽俗所謂收拾也。《曲禮》。拾級聚足。鄭曰:拾讀爲涉。聲之誤也。

从手。合聲。

段注是執切。七部。

拾的字谜

谜面:人手一口(打字一)
谜底:拾

谜面:一人一口一只手(打字一)
谜底:拾

拾字组词

拾字开头组词

拾字中间组词

拾字结尾组词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