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楚汉的成语

形容楚汉的成语


1取而代之 [ qǔ ér dài zhī ]

解释 夺取别人的地位、权利而代替他。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2短兵相接 [ duǎn bīng xiāng jiē ]

解释 兵:武器。短兵:指刀、剑等一类短小武器。用刀、剑等一类短小武器近距离地面对面搏斗。形容敌我相近;战斗激烈。也比喻进行针锋相对的激烈斗争。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歌 国殇》:“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3披坚执锐 [ pī jiān zhí ruì ]

解释 披:穿戴;坚:指铠甲;执:拿着;锐:指兵器。穿上坚固的铠甲;拿起锋利的武器。指全副武装或身先士卒之意。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此犹一卒也,不若奔诸侯。”

4养虎遗患 [ yǎng hǔ yí huàn ]

解释 遗;留下;患:祸患。养着老虎;留下祸患。比喻纵容坏人;给自己留下后患。也作“养虎留患。”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5项庄舞剑 [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 ]

解释 见“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出处 清·刘坤一《致张香涛书》:“[定兴]乃于署督篆任内,奏参银元局及淮山盐务,牵涉敝署,不无激射之词,论者谓为项庄舞剑,而弟因未尝稍存芥蒂也。”

6判若鸿沟 [ pàn ruò hóng gōu ]

解释 判:区别;鸿沟:古代运河,在今河南省,秦末是楚汉分界的一条河,比喻事物的界线。形容界限很清楚,区别很明显。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7沐猴衣冠 [ mù hóu yī guàn ]

解释 同“沐猴而冠”。

出处 元·无名氏《十探子》第二折:“你这等人,乃沐猴衣冠之辈,马牛襟裾之材。”

8独当一面 [ dú dāng yī miàn ]

解释 单独承担或负责一个方面的重要工作。形容精神强干;有本事能力。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张良传》:“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9一决雌雄 [ yī jué cí xióng ]

解释 雌雄:比喻胜负;高下。决定胜败高低。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10多多益善 [ duō duō yì shàn ]

解释 益:更加;善:好。越多越好;不厌其多。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11四面楚歌 [ sì miàn chǔ gē ]

解释 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后用来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

出处 《史记 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示例〗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12汗马功劳 [ hàn mǎ gōng láo ]

解释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将士立下战功。后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

出处 韩非《韩非子 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

13刚愎自用 [ gāng bì zì yòng ]

解释 刚:强硬。愎:固执;任性。刚愎:倔强固执;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自用:自以为是。固执任性;自以为是。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14先发制人 [ xiān fā zhì rén ]

解释 发:开始行动;制:制服。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现泛指先下手争取主动。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15作壁上观 [ zuò bì shàng guān ]

解释 壁:壁垒;营寨周围的高墙。在壁垒上观看别人交战。比喻从旁观望;置身事外。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16背水一战 [ bèi shuǐ yī zhàn ]

解释 背:背向;水:指江河;背水:背后是水;表示没有退路。原作“背水阵”;背后临近河水摆阵;或布下的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

出处 宋 秦观《将帅》:“韩信之击赵,非素拊循士大夫也,背水一战而擒赵王歇,斩成安君,是不在乎任之久近也。”

17运筹帷幄 [ yùn chóu wéi wò ]

解释 运筹:筹划;策划。帷幄:军中营帐。原指在营帐中谋划制定作战的方法策略。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18针锋相对 [ zhēn fēng xiāng duì ]

解释 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的意见、观点、策略、行动等尖锐的对立。也比喻在斗争中针对对方的言论、行动等采取相应的行动、措施。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25卷:“夫一切问答,如针锋相投,无纤毫参差。”

19破釜沉舟 [ pò fǔ chén zhōu ]

解释 釜:古代的一种锅;舟:船。砸碎锅子;凿沉船只。比喻战斗到底。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20独一无二 [ dú yī wú èr ]

解释 只有这一个;而没有别的可与其相比。形容非常突出。

出处 宋 延寿《宗镜录》第31卷:“独一无二,即真解脱。”

21枪林弹雨 [ qiāng lín dàn yǔ ]

解释 枪杆像树林;子弹像下雨。形容战斗激烈;炮火密集的战场。

出处 清 孙雨林《皖江血》:“此时人心一半改,结局真难测。且画策,枪林弹雨,木坏山颓,江城付劫灰。”

22捷足先登 [ jié zú xiān dēng ]

解释 登:方言“得来”的合音。脚步快的先得到。比喻行动敏捷的人优先达到目的。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23决一死战 [ jué yī sǐ zhàn ]

解释 拼死一战以决胜负。

出处 《清史稿 文宗本纪》:“周天爵素称勇敢,所保臧纡青练勇可当一面,独不能与贼决一死战耶。”

24后发制人 [ hòu fā zhì rén ]

解释 发:发动;制:控制、制服。指先让对方动手;抓住其弱点之后;再一举反击以战胜对方。指后发动制服人的措施。

出处 荀况《荀子 议兵》:“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25以一当十 [ yǐ yī dāng shí ]

解释 一个人可抵挡十个人。形容以少胜多;英勇善战。

出处 《战国策 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 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26约法三章 [ yuē fǎ sān zhāng ]

解释 约:商议确定;法:法律。订立法律三条。原指订立法律;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大家监督遵守。

出处 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27所向无敌 [ suǒ xiàng wú dí ]

解释 没有能敌得住的对手。指谁也抵挡不住。多形容军威极壮;锐不可当。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心书》:“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28孺子可教 [ rú zǐ kě jiào ]

解释 指年轻人可培养。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29一日千里 [ yí rì qiān lǐ ]

解释 一天前进一千里。形容发展极快。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骐骥骅骝,—日而驰千里。”

30暗渡陈仓 [ àn dù chén cāng ]

解释 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宝鸡市东;为关中通向汉中的交通要道。①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战略;亦比喻军事或其它方面的秘密活动。②也比喻男女私通。

出处 《群音类选 》:“就是韩信暗渡陈仓道,有贼兵来犯着,杀得他怎生逃。”

31秋毫无犯 [ qiū háo wú fàn ]

解释 秋毫:动物秋后新换的绒毛。比喻十分纤细之物。形容军纪严明;对百姓无丝毫侵犯;也形容为人清正廉洁。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32大逆不道 [ dà nì bù dào ]

解释 逆:背叛;不道:违背当时的道德标准。旧指不符合封建统治者的道德标准和宗法观念的极端叛逆行为;给起来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现也用来指不合某种观念和道德标准的行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33千虑一得 [ qiān lǜ yī dé ]

解释 虑:思考;得:收获。在千百次的考虑中;总会有正确的时候。

出处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34十面埋伏 [ shí miàn mái fú ]

解释 意思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出处 《前汉书平话》中卷:“会天下诸侯,困羽九重山前,信定十面埋伏。”

35扬长避短 [ yáng cháng bì duǎn ]

解释 扬;发挥;避:回避;避开。发扬长处;避开短处。

出处 秦牧《漫记端木蕻良》:“选择这样一个题材来写作,既扬长避短,也施展了抱负。”

36时不再来 [ shí bù zài lái ]

解释 时:时机。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

出处 《国语 越语下》:“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

37突然袭击 [ tū rán xí jī ]

解释 原指军事上出其不意地攻击,现多比喻突然加于别人的行动使人感到意外而难应付。

出处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这个突然袭击使大林大感狼狈,面红着。”

38霸王别姬 [ bà wáng bié jī ]

解释 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

出处 毛泽东《在中央扩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是有一出戏叫‘霸王别姬’吗?这些同志如果总是不改,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

39拔帜易帜 [ bá zhì yì zhì ]

解释 帜:旗帜;易:换。比喻推翻别人,自己占有。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候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40一饭千金 [ yī fàn qiān jīn ]

解释 比喻重重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41分我杯羹 [ fēn wǒ bēi gēng ]

解释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42不可胜计 [ bù kě shèng jì ]

解释 胜:尽;计:计算。不能全部计算完。形容数量很多。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

43楚界汉河 [ chǔ jiè hàn hé ]

解释 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6回:“霎时间烟焰冲霄……仿佛枪林弹雨,依稀楚界汉河。”

44盖世之才 [ gài shì zhī cái ]

解释 盖世:压倒当世,超出世上所有的;才:才能。形容超出当代、无与伦比的才能。

出处 宋·苏轼《留侯论》:“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45功高震主 [ gōng gāo zhèn zhǔ ]

解释 功:功劳,功勋;震:震动、威震;主:君主。功劳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动而心有疑虑。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46头足异处 [ tóu zú yì chǔ ]

解释 谓被斩。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借兵而东下,杀成安君泯水之南,头足异处,卒为天下笑。”

47解衣推食 [ jiě yī tuī shí ]

解释 推:让。把衣服脱给别人穿;把食物让给别人吃。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48情见力屈 [ qíng xiàn lì qū ]

解释 情:真实情况;见:通“现”,暴露。指在军事上情况暴露而又处在劣势的地位。

出处 《汉书 韩信传》:“今足下举倦敝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情见力屈,欲战不拔,旷日持久,粮食单竭。”

49国士无双 [ guó shì wú shuāng ]

解释 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国中独一无二的人才。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50不赏之功 [ bù shǎng zhī gōng ]

解释 形容功劳极大。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51秦失其鹿 [ qín shī qí lù ]

解释 鹿:喻指帝位。比喻失去帝位。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52昌亭旅食 [ chāng tíng lǚ shí ]

解释 寄食南昌长亭处,借指寄人篱下。

出处 唐 王勃《白下驿饯别唐少府》诗:“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53借箸代筹 [ jiè zhù dài chóu ]

解释 原意是借你前面的的筷子来指画当前的形势。后比喻从旁为人出主意,计划事情。

出处 《史记·留侯世家》:“请借前箸以筹之。”

54同功一体 [ tóng gōng yī tǐ ]

解释 指功绩和地位相同。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黥布列传》:“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

55乡利倍义 [ xiāng lì bèi yì ]

解释 趋向私利,违背正义。乡,通“向”。倍,通“背”。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乡利倍义乎!”

56兼人之勇 [ jiān rén zhī yǒng ]

解释 兼人:一人抵多人;勇:勇敢。抵得上几个人的勇气。形容十分勇敢。

出处 《汉书 韩信传》:“受辱于胯下,无兼人之勇,不足畏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