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分量很重的成语

形容分量很重的成语


1一言九鼎 [ yī yán jiǔ dǐng ]

解释 一句话的分量就有九鼎那么重。形容能起决定作用的言论或意见。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2一诺千金 [ yī nuò qiān jīn ]

解释 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3重于泰山 [ zhòng yú tài shān ]

解释 像泰山一样重。比喻意义很大或分量很重。泰山:我国名山;五岳之首。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4缺斤短两 [ quē jīn duǎn liǎng ]

解释 做买卖时货物短缺分量。

出处 王朔《我是你爸爸》:“人家来转转,你们就吆喝着非拉着人家买,人家真买了就缺斤短两坑人家。”

5称斤掂两 [ chēng jīn diān liǎng ]

解释 称:衡量轻重;掂:掂量。计算轻重分量。比喻计较轻重得失。

出处 王愿坚《粮食的故事》:“一次搞购粮工作,找全县的干部来布置任务,有个别干部,称斤掂两的,怕任务重了完不成。”

6称斤约两 [ chēng jīn yuē liǎng ]

解释 称:衡量轻重。计算轻重分量。比喻权衡轻重得失。

出处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13回:“申耀宗也没睡着,他肚子里大大小小几杆秤,正在称斤约两的活动呢。”

7九鼎大吕 [ jiǔ dǐng dà lǚ ]

解释 比喻说得话力量大,分量重。

出处 《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8铢铢校量 [ zhū zhū jiào liàng ]

解释 铢铢:分量极轻。指斤斤计较。

出处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柳柳州》:“然荣辱得失之际,铢铢校量,而自矜其达,每诗不着此意,是岂能真忘之者哉!”

9言重九鼎 [ yán zhòng jiǔ dǐng ]

解释 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比来九鼎也不算重。

出处 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五:“昔之所以议进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权位,故其一言之出,则九鼎不足为重。”

10九鼎不足为重 [ jiǔ dǐng bù zú wéi zhòng ]

解释 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起来九鼎也不算重。

出处 宋·傅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五:“昔之所以议进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权位,故其一言之出,则九鼎不足为重。”

11举足轻重 [ jǔ zú qīng zhòng ]

解释 一挪动脚;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原指一个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会打破均势。比喻地位极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12雷霆万钧 [ léi tíng wàn yūn ]

解释 雷霆:暴雷;霹雳;钧: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钧合15公斤。形容威力极大;不可阻挡。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贾山传》:“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13斤斤计较 [ jīn jīn jì jiào ]

解释 斤斤:明察细微;引申为琐细。计较细小的事物。现比喻过分计较无关紧要的或琐细的小事。

出处 《诗经 周颂 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14如释重负 [ rú shì zhòng fù ]

解释 像放下重担那样。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

出处 《穀梁传 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15与众不同 [ yǔ zhòng bù tóng ]

解释 和大家不一样。

出处 东汉 王充《论衡》:“故富贵之家,役使奴童,育养牛马,必有与众不同者矣。”

16汗牛充栋 [ hàn niú chōng dòng ]

解释 栋:栋宇;房屋。指藏书太多;运输时可使牛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书籍极多。

出处 唐 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17千军万马 [ qiān jūn wàn mǎ ]

解释 有千军万马。形容人很多;势力强大。

出处 《梁书 陈庆之传》:“先是洛阳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18掷地有声 [ zhì dì yǒu shēng ]

解释 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

出处 《晋书 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19星罗棋布 [ xīng luó qí bù ]

解释 像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罗:罗列;布:分布。

出处 东汉 班固《西都赋》:“列卒周匝,星罗云布。”

20多如牛毛 [ duō rú niú máo ]

解释 多得像牛身上的毛。形容多得数不清。

出处 《北史 文苑传序》:“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21锱铢必较 [ zī zhū bì jiào ]

解释 一分一厘也一定要计较(锱:四分之一两;铢:二十四分之一两;二者是古代极小的计量单位)。

出处 《荀子 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

22摩肩接踵 [ mó jiān jiē zhǒng ]

解释 摩:接触;踵:脚跟。肩挨肩;脚尖连着脚跟。形容人多拥挤;或比喻事物接连不断的出现。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23人山人海 [ rén shān rén hǎi ]

解释 人多得像大山大海一样;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特别多。

出处 《西胡老人繁胜录》:“四山四海,三千三百,衣山衣海,卦山卦海,南山南海,人山人海。”

24权衡轻重 [ quán héng qīng zhòng ]

解释 权衡:衡量。衡量哪个轻,哪个重。比喻比较利害得失的大小。

出处 《周书 王褒庾信传论》:“权衡轻重,斟酌古今,和而能壮,丽而能典。”

25泰山压顶 [ tài shān yā dǐng ]

解释 比喻遭遇到极大的压力和打击。

出处 明 贾凫西《木皮词 正传》:“给了他个泰山压顶没有躲闪,把那助纣为虐的杀个净,直杀的血流漂杵堵了城门。”

26短斤缺两 [ duǎn jīn quē liǎng ]

解释 做买卖时货物短缺分量。

27力敌千钧 [ lì dí qiān jūn ]

解释 敌:抵挡;钧:古代重量单位,合当时三斤。形容力气大,能抵挡住几万斤。

出处 《汉书·叙传上》:“良乐轶能于相,驭乌获抗力于千钧。”

28季布一诺 [ jì bù yī nuò ]

解释 季布:人名,很讲信用,从不食言。季布的承诺。比喻极有信用,不食言。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29三寸之舌 [ sān cùn zhī shé ]

解释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30一字千钧 [ yī zì qiān jūn ]

解释 一个字有千钧重(钧:古代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形容文字很有分量。

出处 南朝 梁 钟嵘《诗品 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31恒河沙数 [ héng hé shā shù ]

解释 恒河:南亚的大河。象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法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出处 《金刚经 无为福胜分》:“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

32不爽累黍 [ bù shuǎng lèi shǔ ]

解释 犹言丝毫不差。絫、黍,微小的重量。

出处 清 王韬《淞隐漫录 姚云纤》:“女凿壁偷听,得其指授,无人时转喉学唱,音韵抑扬,不爽累黍。”

33不差累黍 [ bù chā lěi shǔ ]

解释 累黍:是古代两种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数量极小。形容丝毫不差。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律历志上》:“度长短者不失毫厘,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权轻重者不失黍累。”

34不失毫厘 [ bù shī háo lí ]

解释 失:差。毫厘:很小的重量或长度的单位。不差一毫一厘米。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儒效》:“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毫)厘。”

35擘两分星 [ bò liǎng fēn xīng ]

解释 指很小的重量都分辨得清清楚楚。比喻准确清楚。两,较小的重量单位;星,秤杆上标记斤两的小点子。

出处 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只我问他个擘两分星,说一段从头的至尾。”

36金口玉言 [ jīn kǒu yù yán ]

解释 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朝见天子,拜舞已毕,天子金口玉言。”

37铿锵有力 [ kēng qiāng yǒu lì ]

解释 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出处 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我们的总理,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不用语言,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

38云屯雾集 [ yún tún wù jí ]

解释 像云和雾那样聚集。形容数量多而集中。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却有诸路买卖,云屯雾集,只听放灯,都来赶趁。”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