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有势力的成语

形容有势力的成语


1卷土重来 [ juǎn tǔ chóng lái ]

解释 卷土:卷起尘土;形容人马奔跑。比喻失败之后重新集结力量反扑过来;或重新恢复势力。

出处 唐 杜牧《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色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2一手遮天 [ yì shǒu zhē tiān ]

解释 一只手把天遮住。形容依仗权势;玩弄手段;蒙蔽群众。

出处 唐 曹邺《读李斯传》诗:“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3呼风唤雨 [ hū fēng huàn yǔ ]

解释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广大;可以呼唤风雨。现多比喻人民群众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时也用以形容坏人的煽动。

出处 宋 孔觌《罨溪行》:“罨画溪头鸟鸟乐,呼风唤雨不能休。”

4孤立无援 [ gū lì wú yuán ]

解释 孤立:没有得到同情和援助。指单独行事;没有援助。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焉耆以中国大丧,遂功没都护陈睦。超孤立无援,而龟兹姑墨数发兵攻疏勒。”

5根深蒂固 [ gēn shēn dì gù ]

解释 蒂:瓜、果和茎、枝相连的部分;固:牢固。比喻基础牢固;不易动摇。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6狐假虎威 [ hú jiǎ hǔ wēi ]

解释 假:假借;凭借。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比喻凭借别人的威势来欺压人。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7翻云覆雨 [ fān yún fù yǔ ]

解释 翻覆:翻转。翻过去是云;翻过来是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权术和手段。

出处 唐 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8虎踞龙盘 [ hǔ jù lóng pán ]

解释 踞:蹲或坐;盘:盘绕。原指石头城(南京城)象猛虎蹲在西面;钟山象蛟龙盘绕在东面。形容地势险要。

出处 北周 庾信《庾子山集 卷一 哀江南赋》:“昔之虎踞龙盘,加以黄旗紫气。”

9群雄逐鹿 [ qún xióng zhú lù ]

解释 群雄:旧指许多有军事势力的人。逐鹿:比喻争夺帝王之位。形容各派势力争夺最高统治地位。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10手眼通天 [ shǒu yǎn tōng tiān ]

解释 比喻办法多,手段高明。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这并不是她相信丈夫的能力,而是相信她自己的手眼通天。”

11权倾天下 [ quán qīng tiān xià ]

解释 权势压倒天下。形容权势极大。

出处 宋·魏泰《东轩笔录·吕惠卿》:“熙宁八年,吕惠卿为参知政事,权倾天下。”

12百足不僵 [ bǎi zú bù jiāng ]

解释 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

出处 章炳麟《政闻社社员大会破坏状》:“即观今日缅甸,已并于英,而本邦土司,以弹丸黑子之地,犹足自保,非人自为首、百足不僵之势耶!”

13朝野侧目 [ cháo yě cè mù ]

解释 朝野:朝廷与民间;侧目:不敢正视。官吏和平民都不敢正眼相看。形容权势大令人生畏。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40卷:“权尊势忠,朝野侧目。”

14裂土分茅 [ liè tǔ fēn máo ]

解释 古代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

出处 《尚书 禹贡》:“厥贡惟土五色。”孔颖达疏:“王者封五色土以为社,若封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归国立社……四方各依其方色皆以黄土覆之,其割土与之时,苴以白茅,用白茅裹土与之。

15人多势众 [ rén duō shì zhòng ]

解释 人多势力大。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话说金荣因人多势众,又兼贾瑞勒令赔了不是,给秦钟磕了头,宝玉方才不吵闹了。”

16横行霸道 [ héng xíng bà dào ]

解释 横行:行动蛮横;仗势做坏事;霸道:蛮横不讲道理。形容蛮不讲理;胡作非为。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

17死灰复燃 [ sǐ huī fù rán ]

解释 熄灭的火灰又燃烧起来。比喻已停止或消失的东西又重新活动起来。复:又。

出处 宋 陈亮《谢曾察院启》:“劫火不烬,玉固如斯;死灰复燃,物有待尔。”

18飞扬跋扈 [ fēi yáng bá hù ]

解释 飞扬:放纵;跋扈:蛮横;霸道。原指骄横放肆;不受约束。现形容气焰嚣张;目中无人。

出处 《北史 齐纪上 高祖神武帝》:“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

19助纣为虐 [ zhù zhòu wéi nüè ]

解释 帮助坏人干坏事(纣:商朝末年的暴君商纣王;虐:暴行)。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20盘根错节 [ pán gēn cuò jié ]

解释 盘:弯曲;错:交错;节:枝节。树根弯曲;枝节交错。形容纵横交错;密密麻麻。也比喻事物关系错综繁杂;难以处理。

出处 晋 袁宏《后汉纪 安帝纪一》:“不遇盘根错节,无以别坚利,此乃吾立功之秋,怪吾子以此相劳也。”

21自取灭亡 [ zì qǔ miè wáng ]

解释 自己的所作所为导致自己的覆灭。

出处 《阴符经》下卷:“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22轻而易举 [ qīng ér yì jǔ ]

解释 轻:轻松;举:向上托。很轻松很容易地举起来。形容做事情毫不费力。

出处 《诗经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宋 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

23为非作歹 [ wéi fēi zuò dǎi ]

解释 做种种坏事。为:做;歹:指坏事。

出处 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我且拿起来,只一口将他吞于腹中,看道可还有本事为非作歹哩。”

24头面人物 [ tóu miàn rén wù ]

解释 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名声或势力的人(多含贬义)。

出处 王蒙《悠悠寸草心》:“小小的理发室也反映着人世的沧桑,何况到这里来整容的颇多头面人物。”

25富可敌国 [ fù kě dí guó ]

解释 敌:匹敌。私人拥有的财富可与国家的资财相匹敌。形容极为富有。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8卷:“母银越多,丹头越精。若炼得半合许丹头,富可敌国矣。”

26抛头露面 [ pāo tóu lù miàn ]

解释 抛:暴露。原指妇女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封建道德认为是不体面的事)。现泛指人公开露面。

出处 明 阮大铖《燕子笺 收女》第四十二卷:“人在乱离间,顾不得抛头露面。”

27暗无天日 [ àn wú tiān rì ]

解释 暗:黑暗;天日:天和太阳;比喻光明。黑暗得看不到一点光明。形容社会极端黑暗;无理可言;无法可依。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老龙舡户》:“剖腹沉石,惨冤已甚,而木雕之有司,绝不少关痛痒,岂特粤东之暗无天日哉!”

28安分守己 [ ān fèn shǒu jǐ ]

解释 分:本分;守:保持;己:指自己活动的范围或指自身所具有的品节。指谨慎老实;遵守合乎自己身分的规矩;不越轨外求;亦指安于现状。

出处 宋 袁文《瓮牖闲评》第八卷:“自以为一己之能,万一人主见喜,则超臘奋迅何事不可为,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自居,其肯如此侥幸乎?”

29尾大不掉 [ wěi dà bù diào ]

解释 掉:摇动。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30敲诈勒索 [ qiāo zhà lè suǒ ]

解释 依仗权势或抓住别人的把柄;采取威胁手段索取钱财。

出处 曲波《林海雪原》:“专门纠察库仑比的淘金工人和山林工人,为非作歹,敲诈勒索,无恶不作。”

31风吹雨打 [ fēng chuī yǔ dǎ ]

解释 风雨侵袭。原指风雨对花木的摧残或建筑物侵蚀。比喻某种力量的打击或锻炼考验。

出处 唐 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何忍醒时雨打稀。”

32仗势欺人 [ zhàng shì qī rén ]

解释 仗:倚仗;依靠。依仗某种权势欺压别人。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他凭师友,君子务本;你倚父兄,仗势欺人。”

33欺上瞒下 [ qī shàng mán xià ]

解释 对上欺骗,博取信任;对下隐瞒,掩盖真相。

出处 唐 元结《奏免科率状》:“忝官尸禄,欺上罔下,是臣之罪。”

34虚有其表 [ xū yǒu qí biǎo ]

解释 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实际上并不好。虚:空;表:外表。

出处 唐 郑处诲《明皇杂录》:“嵩既退,上掷其草于地:‘虚有其表耳!’”

35锐不可当 [ ruì bù kě dāng ]

解释 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1卷:“侯元领了千余人直突其阵,锐不可当。”

36如日中天 [ rú rì zhōng tiān ]

解释 如同太阳运行到太空正当中。

出处 清 丘逢甲《为潮人衍说孔孝于鮀浦,伯瑶见访有诗,次韵答之》:“重提孔子尊王义,如日中天万象看。”

37卖身投靠 [ mài shēn tóu kào ]

解释 投:投奔;靠:依靠。形容出卖自己的灵魂和躯体;为有权势地位的人效劳;从而求得靠山。

出处 鲁迅《后记》:“我见这富家儿的鹰犬,更深知明季的向权门卖身投靠之辈是怎样的阴险了。”

38摧枯拉朽 [ cuī kū lā xiǔ ]

解释 摧:破坏;枯:枯草;拉:折断;朽:朽烂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原作“摧枯折腐”。

出处 《晋书 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顾虑乎?”

39狗仗人势 [ gǒu zhàng rén shì ]

解释 仗:倚仗;仗恃。比喻坏人倚仗着有权有势的;为非作歹;欺压别人。

出处 明 李开先《宝剑记》第五回:“他怕你怎的?他怕我狗仗人势。”

40独断专行 [ dú duàn zhuān xíng ]

解释 断:决断;做决定。独自作出决定;自己想怎样做就怎样做。形容行事不民主。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在他却不免有点独断独行,不把督抚放在眼里。”

41蛮不讲理 [ mán bù jiǎng lǐ ]

解释 蛮:野蛮;粗暴。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出处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我们社会里,也有少数不顾公共利益,蛮不讲理,行凶犯法的人。”

42为虎傅翼 [ wèi hǔ fù yì ]

解释 傅:通“附”;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出处 《逸周书 寤敬》:“无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

43各霸一方 [ gè bà yī fāng ]

解释 各:各自;霸:强横占据。指凭借势力各自称霸一个地方。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3回:“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

44四面受敌 [ sì miàn shòu dí ]

解释 各个方面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或攻击。

出处 春秋·齐·管仲《管子·国蓄》:“四面受敌,谓之衢处之国。”

45狗眼看人 [ gǒu yǎn kàn rén ]

解释 比喻眼光势力。

出处 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七回:“这当儿店小二三脚并两脚赶了进来,一副狗眼看人低的神态拉着胡狲的手就要往外赶。”

46猖獗一时 [ chāng jué yī shí ]

解释 猖獗:凶猛而放肆。形容坏人或反动势力一时间显得特别凶猛放肆。

出处 周恩来《在延安欢迎会上的演说》:“曾经猖獗一时的法西斯党徒及其第五纵队的死期是一天一天逼近了。”

47诸子百家 [ zhū zǐ bǎi jiā ]

解释 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种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后用来对我国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48狂妄自大 [ kuáng wàng zì dà ]

解释 狂妄:极端的自高自大。狂妄傲慢;自以为了不起。

出处 《旧唐书 皇甫镈传》:“执谊,叔文乘时多僻,而欲斡运六合,斟酌万几;……何狂妄之甚也。”

49季孟之间 [ jì mèng zhī jiān ]

解释 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

50强本弱末 [ qiáng běn ruò mò ]

解释 犹强干弱枝。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此强本弱末之术也。”

51强本弱枝 [ qiáng běn ruò zhī ]

解释 强干弱枝。

出处 《梁书·张缵传》:“所以居宗振末,强本弱枝,闻古今之通制,历盛衰而不移。”

52强枝弱本 [ qiáng zhī ruò běn ]

解释 喻地方势力强于中央,成尾大不掉之势。

出处 明·李贽《史纲评要·唐玄宗》:“强枝弱本,千古同患。同姓犹然,况犬羊乎?”

53关门打狗 [ guān mén dǎ gǒu ]

解释 比喻将对方控制在自己势力范围内,然后进行有效打击。

出处 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就是这个意思。’赵航宇说,‘诱敌深入,关门打狗。’”

54去暗投明 [ qù àn tóu míng ]

解释 脱离黑暗势力,走向光明的道路。

出处 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今愚弟来归,实是去暗投明,脱鬼成人之幸。”

55树大根深 [ shù dà gēn shēn ]

解释 比喻势力强大,根基牢固。

出处 京剧《沙家浜》第四场:“参谋长树大根深,往后还求您多照应。”

56狗仗官势 [ gǒu zhàng guān shì ]

解释 比喻坏人倚仗官府势力欺压他人。

出处 茅盾《子夜》七:“哼!他妈的实力!不过狗仗官势!”

57狗傍人势 [ gǒu bàng rén shì ]

解释 见“狗仗人势”。

出处 清·蒋士铨《一片石·访墓》:“我把你这狗傍人势的奴才,我是服张天师管的,你那个老头儿,又不是道纪司,我怕他怎的。”

58沐猴而冠 [ mù hóu ér guàn ]

解释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猕猴装扮成人样。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59蜂窠蚁穴 [ fēng kē yǐ xué ]

解释 比喻占据的地方极为窄小,借以对偏安一隅的地方势力的蔑称。

出处 宋 曾慥《类说 见闻录 胡讷》:“开宝八年,王师围金陵。朝廷殿试《桥梁渡长江赋》、《习水战诗》;江南亦试《王德惟亲赋》、《谈笑却秦诗》。太祖笑曰:‘江南畜文臣武将,迨同飞走,岂不知中原有真主耶?’赵普曰:‘蜂窠蚁穴不足挂圣虑。’”

60泥足巨人 [ ní zú jù rén ]

解释 比喻实际非常虚弱的笨大东西。

出处 郭沫若《忆秦娥·歌剧白毛女>重上舞台》:“多威武,泥足巨人,过街老鼠。”

61不避强御 [ bù bì qiáng yù ]

解释 避:回避;强御:有权势的人。刚正无私,不怕有势力的人。

出处 唐·权德舆《唐西川节度副大使韦公先庙碑铭序》:“操持贵幸,不避强御,缮理宫室,得其时制。”

62大夜弥天 [ dà yè mí tiān ]

解释 弥天:满天。比喻黑暗势力弥漫长空,统治一切。

出处 鲁迅《序例》:“时大夜弥天,璧月澄照,饕蚊遥叹,余在广州。”

63拉枯折朽 [ lā kū shé xiǔ ]

解释 同“摧枯拉朽”。

出处 宋·文莹《玉壶清话》第七卷:“食罢,将战,伦举兵一鏖,如拉枯折朽。”

64推枯折腐 [ tuī kū shé fǔ ]

解释 犹言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极易打垮。

出处 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今我至京师,陈上谷、渔阳兵马之众,还出太原、代郡,反复数十日,归发突骑以奔乌合之众,如推枯折腐耳。”

65根结盘据 [ gēn jié pán jù ]

解释 形容基础牢固,势力强大。盘,通“盘”。

出处 《新唐书·文艺传下·李翰》:“有如贼因江淮之资,兵广而财积,根结盘据,西向以拒,虽终歼灭,其旷日持久必矣。”

66毒泷恶雾 [ dú lóng è wù ]

解释 恶劣的云雨雾气。比喻暴虐凶残的黑暗势力。

出处 郑泽《登楼叹》诗:“毒泷恶雾纷相乘,令我望望心惺惺。”

67狐藉虎威 [ hú jiè hǔ wēi ]

解释 比喻仰仗别人威势或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同“狐假虎威”。

出处 《宋书 恩幸传序》:“曾不知鼠凭社贵,狐藉虎威,外无逼主之嫌,内有专用之功。”

68百足之虫 [ bǎi zú zhī chóng ]

解释 百足:一种多节多足的爬虫,即马陆。比喻有实力基础的势力,虽一时败落,但不会很快彻底垮台。也指某一恶势力被摧垮后余孽尚存。

出处 明 徐学谟《归有园尘谈》:“吝者自能致富,然一有事则为过街老鼠;侠者或致破家,然一有事则为百足之虫。”

69神奸巨猾 [ shén jiān jù huá ]

解释 见“神奸巨蠹”。

出处 邹韬奋《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过去政府虽有所惩治,然仅窃钩者诛耳,神奸巨猾未损毫末。”

70称帝称王 [ chēng dì chēng wáng ]

解释 帝:帝王;王:君王。比喻凭借势力,飞扬跋扈,独断专行,狂妄自大。

出处 三国·魏·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71讨恶翦暴 [ tǎo è jiǎn bào ]

解释 征讨和剪除凶恶残暴的势力。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夫讨恶翦暴必声其罪,宜先分裂,夺其土地,使土民之心,各知所归。”

72谋臣如雨 [ móu chén rú yǔ ]

解释 形容智谋之士极多。

出处 西汉·李陵《答苏武书》:“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

73铁壁铜山 [ tiě bì tóng shān ]

解释 比喻坚强可靠的势力。

出处 清·感惺《游侠传·侠圆》:“有这两位豁刺刺的大头脑做我的铁壁铜山,难道这小小官儿,不让我自由做做么?”

74除恶务本 [ chú è wù běn ]

解释 铲除恶势力,必须杜绝根本。

出处 《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蔡沈集传:“去恶则务绝根本。”

75风行草靡 [ fēng xíng cǎo mí ]

解释 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

出处 《南齐书·高帝纪上》:“麾旆所临,风行草靡,神算所指,龙举云属。”

76风驰草靡 [ fēng chí cǎo mǐ ]

解释 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同“风行草靡”。

出处 唐 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敦煌公至盩厔,所过诸县及诸贼界,莫不风驰草靡,裹粮卷甲,唯命是从。”

77偏安一隅 [ piān ān yī yú ]

解释 偏安:偷安;隅:角落。在残存的一片土地上苟且偷安。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7回:“赖尔岳飞竭力勤王,尽心捍御,得以偏安一隅。”

78拉朽摧枯 [ lā xiǔ cuī kū ]

解释 同“摧枯拉朽”。

出处 《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以吾愤激之众,击彼骄惰之师,拉朽摧枯,未云其易,解围定霸,在此一役。”

79摧朽拉枯 [ cuī xiǔ lā kū ]

解释 见“摧枯拉朽”。

出处 清·昭槤《啸亭杂录·江阴口谈之诬》:“国初豫通王下江南时,所至摧朽拉枯,无不立下。”

80敲榨勒索 [ qiāo zhà lè suǒ ]

解释 见“敲诈勒索”。

出处 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这是大明大白的敲榨勒索,逼人上吊,把穷人往死路上推。”

81末大不掉 [ mò dà bù diào ]

解释 犹尾大不掉。比喻部属势力强大,难以驾驭。

出处 唐·柳宗元《封建论》:“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

82虎威狐假 [ hǔ wēi hú jiǎ ]

解释 假:假借,凭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去欺压别人。

出处 北周·庾信《哀江南诗》:“或以集翼鷃披,虎威狐假。”

83安于所习 [ ān yú suǒ xí ]

解释 安:习惯于。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指习惯对人的制约。

出处 明 袁宏道《叙梅子马王程稿》:“人情安于所习,故虽至美,亦以至恶掩也。”

84安其所习 [ ān qí suǒ xí ]

解释 安:习惯于。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指习惯对人的制约。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安其所习,毁所不见。”

85强干弱枝 [ qiáng gān ruò zhī ]

解释 加强树干,削弱枝叶。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汉兴以来诸侯年表序》:“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厄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86强本弱支 [ qiáng běn ruò zhī ]

解释 见“强本弱枝”。

出处 《新唐书·高季辅传》:“强本弱支,自古常事。”

87死灰复燎 [ sǐ huī fù liáo ]

解释 死灰:烧余的灰烬;复:又;燎:燃烧。冷灰重新烧了起来。比喻已经停止活动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出处 清·豚庐《童子军·逼狱》:“这个使不得,若非斩草除根,全消祸种,定要死灰复燎,自惹飞灾。”

88死而不僵 [ sǐ ér bù jiāng ]

解释 即使死了也不僵硬。形容坏势力等不容易被清除。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

89神奸巨蠹 [ shén jiān jù dù ]

解释 指有势力的奸狡恶人。

出处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监禁》:“有婪官利其赃利,致之死而灭口者;有神奸巨蠹,恐其幸脱而立取病呈者。”

90禁暴正乱 [ jìn bào zhèng luàn ]

解释 禁:制止。正:纠正。抑制强暴势力,治理混乱局面;或禁除暴行,根治叛乱。亦作“禁暴止乱”、“禁暴诛乱”、“禁乱除暴”、“救乱除暴”、“拨乱诛暴”、“止暴禁非”、“禁暴静乱”。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

91禁暴诛乱 [ jìn bào zhū luàn ]

解释 禁除暴行,诛杀叛乱。

出处 汉 贾谊《过秦论》:“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

92称王称伯 [ chēng wáng chēng bà ]

解释 王:君王;伯:通“霸”,霸主。比喻凭借势力,飞扬跋扈,独断专行,狂妄自大。

出处 清·吴乔《答万季崊诗问》:“今人拘于宋人之说诗,而不问唐人违合,莫不称王称伯,狐魅后学,使尊奉己学。”

93除残去秽 [ chú cán qù huì ]

解释 残:残暴。秽:污秽,比喻恶势力。清除社会上的残暴、腐朽势力。

出处 《后汉书·梁统传》:“仁者爱人,义者政理,爱人以除残为务,政理以去乱为心。” 汉·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待。”

94党坚势盛 [ dǎng jiān shì shèng ]

解释 谓团结紧、势力盛大。

95势焰熏天 [ shì yàn xūn tiān ]

解释 形容势力大,气焰高,很可怕。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见个败类,纵然势焰熏天,熏看着也同泥猪瓦狗。”

96弱本强末 [ ruò běn qiáng mò ]

解释 指中央权力削弱而地方势力强大。

出处 太平天国 洪仁玕《资政新篇》:“倘有结盟联党之事,是下有自固之术,私有倚倚之端,外为假公济私之举,内藏弱本强末之弊。”

97挟势弄权 [ jiā shì nòng quán ]

解释 倚仗势力,玩弄权术。

出处 清·洪昇《长生殿·情悔》:“况且弟兄姊妹,挟势弄权,罪恶滔天,总皆由我,如何忏悔的尽!”

98末大必折 [ mò dà bì shé ]

解释 谓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属权重,危及上级。

出处 《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99权豪势要 [ quán háo shì yào ]

解释 有权力的豪门;有势力的要人。

出处 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一折:“只随朝小小的职名,被这大官人家子弟都占去了,赤紧的又有权豪势要之家,三座衙门,把的水泄不通。”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