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晚年得子的成语

形容晚年得子的成语


1老当益壮 [ lǎo dāng yì zhuàng ]

解释 老:老年;当:应当;应该;益:更加;壮:强壮;壮盛;虽然年纪很大了;但志气和身体更壮。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2老态龙钟 [ lǎo tài lóng zhōng ]

解释 老态:老年人的体态;龙钟:行动不灵活。形容年老体衰;动作迟缓。

出处 宋 陆游《听雨》:“老态龙钟疾未平,更堪俗事败幽情。”

3鹤发童颜 [ hè fà tóng yán ]

解释 鹤发:白白的头发;童颜:红红的面色。满头白发;面色像孩童一样红润。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

出处 唐 田颖《玉山堂诗文集 梦游罗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

4风烛残年 [ fēng zhú cán nián ]

解释 风烛:风中的烛火。风中的烛火随时都可能熄灭;人生垂暮之年的残余时日;随时都可能完结。比喻人到垂暮之年;活不长久了。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只这风烛残年,没的倒得眼泪倒回去,望肚子里流。”

5天伦之乐 [ tiān lún zhī lè ]

解释 家人欢聚一堂;亲密友爱的乐趣。天伦:指父子、兄弟、夫妻等亲属关系。

出处 唐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6老骥伏枥 [ lǎo jì fú lì ]

解释 骥:千里马;枥:马槽。伏枥:就着马槽吃食。老的千里马虽然趴在槽头吃食;但仍想奔驰千里。比喻人老了仍有雄心壮志。

出处 三国 魏 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7宝刀未老 [ bǎo dāo wèi lǎo ]

解释 比喻虽然年龄大了;但精神、体力或本领仍不减当年。

出处 《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8白发红颜 [ bái fà hóng yán ]

解释 颜:脸色。头发斑白而脸色红润。形容老年人容光焕发的样子。

出处 《宣和画谱 道释四》:“旧尝有痼疾,遇异人得修炼之术,却药谢医,以至引年,白发红颜,真有所得。”

9残年暮景 [ cán nián mù jǐng ]

解释 指人到了晚年。

出处 清 无名氏《说唐》第十回:“秦母见叔宝又要出门,眼中流泪道:“我儿,我残年暮景,喜的是相逢,怕的是别离。””

10老蚌生珠 [ lǎo bàng shēng zhū ]

解释 原比喻年老有贤子。后指老年得子。

出处 《北齐书·陆印传》:“吾以卿老蚌遂出明珠。”

11含饴弄孙 [ hán yí nòng sūn ]

解释 饴:饴糖;即麦芽糖。指含着饴糖;逗弄孙儿。形容老年人晚年生活悠闲;充满家庭乐趣。

出处 《东观汉记 明德马皇后纪》:“吾但当含饴弄孙,不能复知政事。”

12颐养天年 [ yí yǎng tiān nián ]

解释 谓保养年寿。

出处 京剧《杨门女将》:“老太君年过百年,就该颐养天年,何必身履险地?”

13迟暮之年 [ chí mù zhī nián ]

解释 迟暮:黄昏,比喻晚年。指人至老年。

出处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三回:“年兄之论固正,但只是年兄迟暮之年,当此严冷之际,塞外驱驰,良不容易。”

14白首之心 [ bái shǒu zhī xīn ]

解释 老年时的壮志。

出处 唐 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5垂暮之年 [ chuí mù zhī nián ]

解释 垂:将,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

出处 宋 张元干《庐川词 醉落魄》:“年华垂暮犹离索。

16风前残烛 [ fēng qián cán zhú ]

解释 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

出处 梁遇春《致石民书六通》:“良心(交与Nurse)已如风前残烛,一片冰心,将付之东流矣。”

17反老成童 [ fǎn lǎo chéng tóng ]

解释 反:同“返”,归,还。道教语,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出处 《旧唐书·王守澄传》:“服一刀圭,可愈痿弱重膇之疾,复能反老成童。”

18皓首苍颜 [ hào shǒu cāng yán ]

解释 皓:白色的样子;首:头发;颜:面孔。雪白的头发,灰暗的面孔。形容老年人的容貌。

出处 明·无名氏《午时牌》第一折:“相当初太公垂钓,伊尹耕锄,垂钓的皓首苍颜安社稷,耕锄的尽心竭力定寰区。”

19饴含抱孙 [ yí hán bào sūn ]

解释 同“含饴弄孙”。

出处 清·龚玉晨《紫姬小传》:“饴含抱孙,亦止孝先一人。”

20黄发垂髫 [ huáng fà chuí tiáo ]

解释 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垂髫:古时单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指老人与儿童。

出处 《诗经·鲁颂·閟宫》:“黄发台背。”晋·潘岳《藉田赋》:“垂髫总发。”

21年华垂暮 [ nián huá chuí mù ]

解释 垂:将,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

出处 宋 张元干《庐川词 醉落魄》:“年华垂暮犹离索。”

22老谋深算 [ lǎo móu shēn suàn ]

解释 老:老练;谋:计谋;深:很;算:打算。指周密地筹划;深远地打算。形容人老练精细;很有谋略。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29回:“沉毅哉!老谋深算,革命军之革命家。”

23返老还童 [ fǎn lǎo huán tóng ]

解释 反:扭转;还:回复原来的状态。扭转衰老;回复童年。形容衰老的人恢复了青春的健康或精神。

出处 《云笈七签》第60卷:“日服千咽,不足为多,返老还童,渐从此矣。”

24容光焕发 [ róng guāng huàn fā ]

解释 容光:脸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身体健康。面容有神采。形容精神饱满。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阿绣》:“母亦喜,为女盥濯,竟妆,容光焕发。”

25大器晚成 [ dà qì wǎn chéng ]

解释 大器:大的材料;比喻人才。原指大的材料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后指能担当大事的人要经过长期锻炼;成名往往较晚;也用作对长期不得意的人的一种安慰。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26仙风道骨 [ xiān fēng dào gǔ ]

解释 骨:气概。仙人的风度,道长的气概。形容人的风骨神采与众不同。

出处 唐 李白《大鹏赋序》:“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27白发苍苍 [ bái fà cāng cāng ]

解释 苍苍:灰白色。形容年迈而头发花白。

出处 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白发苍苍,而齿牙摇动。”

28步履蹒跚 [ bù lǚ pán shān ]

解释 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

出处 宋 龚熙正《释常谈 步履蹒跚》:“患脚谓之步履蹒跚。”

29日薄西山 [ rì bó xī shān ]

解释 薄:迫近;西山:泛指西边的高山。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临汨罗而自损兮,恐日薄于西山。”

30年轻力壮 [ nián qīng lì zhuàng ]

解释 壮:健壮。年纪轻;身体好;力气大。

出处 骆宾基《千人塔下的声音》:“我立即走过去,因为我年轻力壮。”

31好学不倦 [ hào xué bù juàn ]

解释 倦;厌倦。爱好学习;从不厌倦。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楚世家》:“昔我文公,狐季姬之子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倦。”

32反老还童 [ fǎn lǎo huán tóng ]

解释 反:回。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出处 清 翟灏《通俗编 识馀》:“《急就章》‘长乐无极老复丁’即《参同契》所云老翁复丁壮也,今变之曰反老还童。”

33人丁兴旺 [ rén dīng xīng wàng ]

解释 形容子孙后代人很多。

出处 欧阳山《苦斗》:“周家原本是人丁兴旺的,这会儿死的死,逃的逃,嫁的嫁,出门的出门,坐牢的坐牢。”

34奋发图强 [ fèn fā tú qiáng ]

解释 奋发:精神振作;情绪饱满;图:谋求。振作精神;谋求强盛。

出处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科学高峰。”

35从心所欲 [ cóng xīn suǒ yù ]

解释 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6精神焕发 [ jīng shén huàn fā ]

解释 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精神振作;情绪饱满。

出处 宋 周密《癸辛杂识后集 太学文变》:“江东李谨思、熊瑞诸人,倡为变体,奇诡浮艳,精神焕发,多用《庄》《列》之语,时人谓之换字文章。”

37养儿防老 [ yǎng ér fáng lǎo ]

解释 父母养育儿子;防备年老时无人照顾。

出处 宋 陈元靓《事林广记》:“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38风中之烛 [ fēng zhōng zhī zhú ]

解释 在风里晃动的烛光。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

出处 明 李贽《覆邓石阳书》:“犹闻拜疾趋,全不念风中之烛,灭在俄顷。”

39弄璋之喜 [ nòng zhāng zhī xǐ ]

解释 弄璋:古人把璋给男孩玩,希望他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男孩。

出处 《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40慈眉善目 [ cí méi shàn mù ]

解释 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

出处 老舍《老张的哲学》:“圆圆的脸,长满银灰的胡子,慈眉善目的。”

41日落西山 [ rì luò xī shān ]

解释 太阳迫近西山;快要落下。也比喻人到老年将死或事物接近衰亡。

出处 《上唐书 音乐志》:“'栖鸟夜飞',沉攸之元微五年所作也。攸之未败前,思归京师,故歌和云:'日落西山还去来。'”

42老妪能解 [ lǎo yù néng jiě ]

解释 老妪:老年妇女;解:解读;明白。老年妇女都听得懂。后用以形容诗文通俗明白;浅显易懂。

出处 宋 释惠洪《冷斋夜话》第一卷:“白乐天每作诗,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43西山日薄 [ xī shān rì bó ]

解释 薄:逼近。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亦作“日薄西山”、“西山日迫”。

出处 宋·洪咨夔《风流子》词:“世事几番新局面,看底欲高三著。况转首,西山日薄。”

44童颜鹤发 [ tóng yán hè fà ]

解释 颜:脸色。仙鹤羽毛似雪白的头发,孩子似的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5回:“策见其人,童颜鹤发,飘然有出世之姿。”

45积谷防饥 [ jī gǔ fáng jī ]

解释 储存粮食,防备饥荒。

出处 《敦煌变文集 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人家积谷本防饥,养子还徒被老时。”

46古稀之年 [ gǔ xī zhī nián ]

解释 稀:少。指人到七十岁。

出处 唐 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47告老还家 [ gào lǎo huán jiā ]

解释 告老:因年老而告退;还:回,返;家:故乡、故里。因年老而辞职回归故乡安度晚年。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4回:“名唤王忠,曾做过宰辅,如今告老还家。”

48风烛之年 [ fēng zhú zhī nián ]

解释 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出处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

49老大徒伤 [ lǎo dà tú shāng ]

解释 老大:年纪大;徒:徒然。年老了还一事无成只好悲伤而已。

出处 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0桑榆暮景 [ sāng yú mù jǐng ]

解释 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时光。

出处 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一折:“教子读书志未酬,桑榆暮景且淹留。”

51弄瓦之喜 [ nòng wǎ zhī xǐ ]

解释 弄瓦:古人把瓦给女孩玩,希望她将来能胜任女工。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女孩。

出处 《诗·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52花甲之年 [ huā jiǎ zhī nián ]

解释 花甲:用天干和地支互相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也叫做一个甲子;花甲;指干支名号错综参差。指六十岁。

出处 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对酒曰:‘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53返老归童 [ fǎn lǎo guī tóng ]

解释 见“返老还童”。

出处 《云笈七签》卷六九:“第二返砂,服之一两,即体和神清,返老归童。”

54悬车之年 [ xuán jū zhī nián ]

解释 指七十岁。

出处 《晋书·刘毅传》:“昔郑武公年过八十,入为周司徒,虽过悬车之年,必有可用。”唐·许浑《贺少师相公致政》诗序:“少师相公未及悬车之年,二表乞罢将相。”

55雪鬓霜毛 [ xuě bìn shuāng máo ]

解释 同“雪鬓霜鬟”。

出处 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四折:“只要他休泄漏俺这萍跟浪脚,那知道翻断送他雪鬓霜毛。”

56雪鬓霜鬟 [ xuě bìn shuāng huán ]

解释 白发。借指老年人。

出处 元·高明《琵琶记·伯喈夫妻分别》:“云情雨意,虽可抛两月之夫妻;雪鬓霜鬟,更不念八旬之父母。”

57朱颜鹤发 [ zhū yán hè fā ]

解释 朱颜:红润的脸。红润的脸和像鹤羽毛一样白的头发。形容老年人精神焕发的样子。

出处 明·陶宗仪《辍耕录·道士寿函》:“一老道士者,朱颜鹤发,延至其室。”

58日薄桑榆 [ rì báo sāng yú ]

解释 犹日薄西山。比喻老年的时光。

出处 《隋书·李穆传》:“臣日薄桑榆,位高轩冕,经邦论道,自顾缺然。”

59暮景桑榆 [ mù jǐng sāng yú ]

解释 夕阳斜照在桑树和榆树顶端,一派黄昏景象。比喻晚年的时光。桑榆,古人以为是日所入处。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南朝 梁 萧统《文选 刘铄〈拟古二首〉》:“愿垂薄暮景,照妾桑榆时。”

60西山日迫 [ xī shān rì pò ]

解释 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出处 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堪叹的是西山日迫桑榆暮,喜的是高堂月旦芝兰聚。”

61棺材瓤子 [ guān cái ráng zǐ ]

解释 指快死的老年人。

出处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九回:“谁问你去年的事儿?这个老棺材瓤子!”

62钟鸣漏尽 [ zhōng míng lòu jìn ]

解释 漏:滴漏,古代计时器。晨钟已经敲呼,漏壶的水也将滴完。比喻年老力衰,已到晚年。也指深夜。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田豫传》:“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

63黄发台背 [ huáng fā tái bèi ]

解释 指长寿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黄发,指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台背,指老年人背上生斑如鲐鱼背。台,通“鲐”。

出处 《诗经·鲁颂》:“黄发台背,寿胥与诚。”

64黄发骀背 [ huáng fā dài bèi ]

解释 见“黄发台背”。

出处 唐·李德裕《上尊号玉册文(会昌二年奉敕撰)》:“于是服冕之士,戴鹖之伦,暨藩侯邦伯,黄发骀背,不谋而进曰……”

65黄发鲐背 [ huáng fā tái bèi ]

解释 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后常指老年人。鲐背;鲐鱼背上有黑斑,老人背上也有,因常借指老人。指长寿老人,也泛指老年人。亦作“黄发台背”、“黄耈台背”、“鲐背苍耈”。

出处 南朝·宋·宗炳《明佛论》:“虽复黄发鲐背,犹自觉所经俄顷,况其短者乎?”

66矜贫恤独 [ jīn pín xù dú ]

解释 矜:怜悯;恤:周济;独:老年无子的人。怜悯救助贫苦和孤独的人。

出处 《魏书 高闾传》:“甄忠明孝,矜贫恤独,开纳谠言,抑绝谗佞。”

67告老在家 [ gào lǎo zài jiā ]

解释 告老:因年老而告退;家:故乡、故里。指因年老而辞职在故乡安度晚年。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3回:“一位杨乡宦到了宫保尚书,赐了全俸,告老在家。”

68老马恋栈 [ lǎo mǎ liàn zhàn ]

解释 恋:留恋。栈:马栈。老马不妒忌离开马栈。比喻老年人恋念旧情。也指年老还贪恋官位。

出处 《晋书·宣帝纪》:“驽马恋栈豆。”

69老天拔地 [ lǎo tiān bá dì ]

解释 形容老年人动作不灵活。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你老人家老天拔地的,跑什么呢?”

70炳烛之明 [ bǐng zhú zhī míng ]

解释 炳烛:点燃蜡烛。指不能持久的光亮。

出处 汉·刘向《说苑·建本》:“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71老之将至 [ lǎo zhī jiāng zhì ]

解释 多用作自称衰老之语。

出处 宋·陈亮《谢胡参政启》:“少不如人,所向墙壁;老之将至,乃罣网罗。”

72君子三戒 [ jūn zǐ sān jiè ]

解释 戒:戒规。君子有三条戒规:少年时戒美色;壮年时戒殴斗;老年时戒贪图。

73白首相知 [ bái shǒu xiāng zhī ]

解释 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

出处 明 孙仁儒《东郭记 顽夫廉》:“君家朋友何须道,翻腾云雨都常套,抵多少白发相知,按剑同袍。”

74尊年尚齿 [ zūn nián shàng chǐ ]

解释 年:年龄。尚:崇尚。齿:岁数。指尊重老年人。

出处 唐·令狐德棻等《周书·武帝上》:“尊年尚齿,列代弘规,序旧酬劳,哲王明范。”

75骀背鹤发 [ dài bèi hè fā ]

解释 鲐背白发。形容年老高寿。

出处 明·陈继儒《读书镜》第四卷:“自竹马游戏,以至骀背鹤发,其相与周旋。”

76老大徒伤悲 [ lǎo dà tú shāng bēi ]

解释 老大:年纪大;徒:徒然。年老了还一事无成只好悲伤而已。

出处 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7不知老之将至 [ bù zhī lǎo zhī jiāng zhì ]

解释 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出处 《论语 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