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十二生肖的贬义的成语

形容十二生肖的贬义的成语


1得心应手 [ dé xīn yìng shǒu ]

解释 心里怎样想;手上就能相应地怎样做。形容功夫到家;技艺纯熟;做起来很顺手。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2花言巧语 [ huā yán qiǎo yǔ ]

解释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0卷:“巧言,即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3虎头蛇尾 [ hǔ tóu shé wěi ]

解释 头大像老虎一样;尾巴像蛇一样细。比喻做事有始无终;起初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

出处 元 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狗行狼心,虎头蛇尾。”

4不伦不类 [ bù lún bù lèi ]

解释 伦:类。既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正派或不规范。也指将互不相关的事物拿来作比拟。

出处 明 吴炳《疗妒羹 絮影》:“眼中人不伦不类,阱中人不伶不俐。”

5兵荒马乱 [ bīng huāng mǎ luàn ]

解释 兵、马:指战争;荒:荒乱。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混乱的情景。

出处 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6单枪匹马 [ dān qiāng pǐ mǎ ]

解释 ①作战时单身上阵;冒险直进。②比喻做事单独行动;没有人帮助。也作“匹马单枪”、“单兵独马”、“单人匹马”。

出处 唐 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7呆若木鸡 [ dāi ruò mù jī ]

解释 愣着不动;像只木头鸡。形容人痴或因惊恐而发愣的神态。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8大材小用 [ dà cái xiǎo yòng ]

解释 大器物派小用场;表示使用不当。比喻才能很高的人屈就于下职位。不能充分发挥其才智。亦指人事安排不恰当而屈才。

出处 宋 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诗:“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9对牛弹琴 [ duì niú tán qín ]

解释 ①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主要讥笑听话的人听不出所以)。②比喻说话时不看对象(主要讥讽说话的人);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

出处 汉 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10打草惊蛇 [ dǎ cǎo jīng shé ]

解释 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

出处 宋 郑文宝《南唐近事》:“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11放虎归山 [ fàng hǔ guī shān ]

解释 归:返回。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把敌人放走;留下后患。也作“纵虎归山”。

出处 晋 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12汗马功劳 [ hàn mǎ gōng láo ]

解释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将士立下战功。后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

出处 韩非《韩非子 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

13鹤立鸡群 [ hè lì jī qún ]

解释 像仙鹤立在鸡群之中。比喻才能或仪表出众。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14兵强马壮 [ bīng qiáng mǎ zhuàng ]

解释 兵力强盛;马匹肥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有时也比喻其他的队伍力量强大。

出处 《新五代史 杂传十三 安重荣传》:“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15汗牛充栋 [ hàn niú chōng dòng ]

解释 栋:栋宇;房屋。指藏书太多;运输时可使牛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书籍极多。

出处 唐 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16狐假虎威 [ hú jiǎ hǔ wēi ]

解释 假:假借;凭借。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比喻凭借别人的威势来欺压人。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7狐朋狗友 [ hú péng gǒu yǒu ]

解释 将狐狗引为朋友。比喻品行不端的朋友。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回:“恼的是那狐朋狗友,搬弄是非,调三窝四。”

18答非所问 [ dá fēi suǒ wèn ]

解释 回答的并不是人家所问的事情。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老爷正觉得他答非所问,程相公那里就打听说:‘什么叫作稀罕儿?’”

19胆小如鼠 [ dǎn xiǎo rú shǔ ]

解释 胆子小得像老鼠一般。形容人胆小怕事。

出处 北齐 魏收《魏书 汝阴王天赐传》:“言同百舌,胆若鼷鼠。”

20颠倒是非 [ diān dǎo shì fēi ]

解释 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指善恶不明或故意歪曲事实。

出处 唐 韩愈《唐太学博士施先生墓志铭》:“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21鼠目寸光 [ shǔ mù cùn guāng ]

解释 老鼠的眼睛只能看到一寸远的地方。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出处 清 蒋士铨《临川梦》:“寻章摘句,别类分门,凑成各样新书,刻板出卖。吓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时文朋友,拜到辕门,盲称吓赞。”

22害群之马 [ hài qún zhī mǎ ]

解释 危害马群的坏马。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出处 宋 刘安世《尽言集 应诏言集》:“恣其毁誉;如害群之马,岂宜轻议哉!”

23初生之犊 [ chū shēng zhī dú ]

解释 刚出生的小牛,比喻单纯或勇猛的青年人。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知北游》:“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

24狗尾续貂 [ gǒu wěi xù diāo ]

解释 貂尾不够;就用狗尾来补充。貂:指古代皇帝侍从官员用作帽饰的貂尾。原讽刺所封官爵太滥;后比喻用次品续在珍品之后。多指后来续写的文学作品不如原来的好。

出处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8卷:“乱离以来,官爵过滥,封王作辅,狗尾续貂。”

25虎头虎脑 [ hǔ tóu hǔ nǎo ]

解释 形容长得壮健憨厚的样子。

出处 老舍《赵子曰》:“是个年壮力足虎头虎脑的英雄。”

26调虎离山 [ diào hǔ lí shān ]

解释 设计让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头。比喻用计谋引诱对方离开原来有利的地势。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3回:“我是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出来争战。”

27车水马龙 [ chē shuǐ mǎ lóng ]

解释 车络绎不绝;有如流水;马首尾相接;好像游龙。形容沿途车马很多;成群结队;繁华热闹的场面。也作“马龙车水”。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上 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28非驴非马 [ fēi lǘ fēi mǎ ]

解释 不是驴;也不是马。形容走了样;什么也不像;不伦不类。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西域传下 渠犁》:“驴非驴,马非马,若龟兹王,所谓骡也。”

29动如脱兔 [ dòng rú tuō tù ]

解释 比喻行动敏捷。

出处 《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30城狐社鼠 [ chéng hú shè shǔ ]

解释 社:古时指土地神及其庙宇。以城墙为凭借的狐狸;以土地庙为依托的老鼠。比喻仗势作恶的小人。

出处 《晋书 谢鲲传》:“对曰:‘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31狐群狗党 [ hú qún gǒu dǎng ]

解释 与狐;狗结群为党。比喻勾结在一起的坏人。

出处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四折:“咱若不是扶刘锄项,逐着那狐群狗党,兀良怎显得咱这黥面当王!”

32狗仗人势 [ gǒu zhàng rén shì ]

解释 仗:倚仗;仗恃。比喻坏人倚仗着有权有势的;为非作歹;欺压别人。

出处 明 李开先《宝剑记》第五回:“他怕你怎的?他怕我狗仗人势。”

33白云苍狗 [ bái yún cāng gǒu ]

解释 苍狗:黑狗。天上的白云顷刻间变成乌云;像黑狗一样。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出处 唐 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34虎口拔牙 [ hǔ kǒu bá yá ]

解释 在老虎嘴里拔牙。比喻冒着极大危险去做某一事情。

出处 元 弦济《一山国师语录》:“苍龙头上拶折角,猛虎口中拔得牙。”

35佛口蛇心 [ fó kǒu shé xīn ]

解释 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出处 明 梅鼎祚《玉合记 焚修》:“师父不要骂,动了嗔心,要变白蟒哩。好两个佛口蛇心。”

36固执成见 [ gù zhí chéng jiàn ]

解释 见“固执己见”。

出处 茅盾《子夜》九:“如果荪甫一定要固执成见,那就拉倒。”

37成龙配套 [ chéng lóng pèi tào ]

解释 搭配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

出处 老舍《正红旗下》:“姑母有成龙配套的衣裳与首饰,可就是不愿出借!”

38本同末异 [ běn tóng mò yì ]

解释 本:本原。末:末流。比喻事物同一本原,而派生出来的末流则有所不同。

出处 晋 卢湛《赠刘琨书》:“盖本同末异,杨朱兴哀。”

39狗眼看人 [ gǒu yǎn kàn rén ]

解释 比喻眼光势力。

出处 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七回:“这当儿店小二三脚并两脚赶了进来,一副狗眼看人低的神态拉着胡狲的手就要往外赶。”

40狗血喷头 [ gǒu xuè pēn tóu ]

解释 被狗的血喷了一头。形容骂得很凶。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64回:“一清早辰,吃他骂的狗血喷了头。”

41缚鸡之力 [ fù jī zhī lì ]

解释 缚:捆、绑。捆绑一只鸡的力量。形容体力很弱。

出处 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平日只会读书写字,刺绣描花,手无缚鸡之力。”

42虎视眈眈 [ hǔ shì dān dān ]

解释 眈眈:注视的样子。像老虎一样凶狠地注视着。形容心怀不良;伺机攫取。

出处 《周易 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43饿虎扑食 [ è hǔ pū shí ]

解释 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比喻迅速地猛烈地向前冲去。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双手使降妖杖丢一个丹凤朝阳饿虎扑食。”

44卑不足道 [ bēi bù zú dào ]

解释 道:说,讲。指卑下得不值一提。

出处 绍剧《龙虎斗》第三场:“此身卑不足道,惟恐奸贼心存异志,宋室难安。”

45打狗看主 [ dǎ gǒu kàn zhǔ ]

解释 狗有主人,打不打它,要看给其主人留不留情面。比喻处理坏人下事要顾全其后台的情面。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十九回:“不知原来家中大小姐这等暴躁性子,就是打狗也看主人面。”

46乘龙佳婿 [ chéng lóng jiā xù ]

解释 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佳婿:称意的女婿。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誉称别人的女婿。

出处 唐·徐坚《初学记·鳞介部》:“黄尚为司徒,与李元礼俱娶太尉桓温女,时人谓桓叔元两女俱乘龙,言得婿如龙也。”

47乘龙快婿 [ chéng lóng kuài xù ]

解释 乘龙:好比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快婿:称意的女婿。旧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称誉别人的女婿。

出处 晋 张方《楚国先贤传》:“时人谓桓叔元两女俱乘龙,言得婿如龙也。”

48伯乐相马 [ bó lè xiàng mǎ ]

解释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出处 《十月》1981年第6期:“她带上多年写下的社会科学论文和空前的决心去接受伯乐相马的考验了。”

49虎踞龙盘 [ hǔ jù lóng pán ]

解释 踞:蹲或坐;盘:盘绕。原指石头城(南京城)象猛虎蹲在西面;钟山象蛟龙盘绕在东面。形容地势险要。

出处 北周 庾信《庾子山集 卷一 哀江南赋》:“昔之虎踞龙盘,加以黄旗紫气。”

50封豕长蛇 [ fēng shǐ cháng shé ]

解释 封:大。豕:猪。大猪和长蛇。比喻凶暴恶毒的大坏蛋。

出处 左丘明《左传 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楚。”

51关门打狗 [ guān mén dǎ gǒu ]

解释 比喻将对方控制在自己势力范围内,然后进行有效打击。

出处 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就是这个意思。’赵航宇说,‘诱敌深入,关门打狗。’”

52狗血淋头 [ gǒu xuè lín tóu ]

解释 旧时迷信说法,谓狗血淋在妖人头上,就可使其妖法失灵。后形容骂得很凶,使被骂者如淋了狗血的妖人一样,无言以对,无计可施。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三回:“马知府道:‘必然是个妖人!’教去取些法物来。牢子、节级将李逵捆翻,驱下厅前草地里,一个虞候掇一盆狗血没头一淋。”

53虎不食儿 [ hǔ bù shí ér ]

解释 老虎凶猛残忍,但并不吃自己的孩子。比喻人皆有爱子之心,都有骨肉之情。

出处 明·杨珽《龙膏记·藏春》:“你爹爹既往洛阳,一时未归,待异日我自慢慢劝他,虎毒不食儿,孩儿切莫短见。”

54虎入羊群 [ hǔ rù yáng qún ]

解释 老虎进入羊群。形容强者在肆意欺凌弱者。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张赶杀贼众,如虎入羊群,纵横莫当,便驱兵出城。”

55虎口逃生 [ hǔ kǒu táo shēng ]

解释 从老虎嘴里逃脱出来。比喻从险境中逃出来。也作“虎口余生”。

出处 元 无名氏《朱砂担滴水浮沤记》第一折:“我如今在虎口逃生,急腾腾再不消停。”

56虎头燕颔 [ hǔ tóu yàn hàn ]

解释 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出处 元 揭傒斯《妻齐国夫人宋氏进封济南王夫人制》:“尚服异恩于永世;虎头燕颔,从怀旧将于当年。”

57鞍马劳顿 [ ān mǎ láo dùn ]

解释 骑马赶路过久,劳累疲困。形容旅途劳累。

出处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兴儿,我一路上鞍马劳顿,我权且歇息。”

58风虎云龙 [ fēng hǔ yún lóng ]

解释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出处 宋 王安石《浪淘沙令》词:“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袛在笑谈中。”

59龟毛兔角 [ guī máo tù jiǎo ]

解释 乌龟身上生毛,兔子头上长角。比喻不可能存在或有名无实的东西。

出处 晋 干宝《搜神记》第六卷:“商纣之时,大龟生毛,兔生角,兵甲将兴之象也。”

60奉头鼠窜 [ fèng tóu shǔ cuàn ]

解释 奉:捧。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出处 《汉书·蒯通传》:“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释之事,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

61放牛归马 [ fàng niú guī mǎ ]

解释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出处 《尚书 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62斗鸡走狗 [ dòu jī zǒu gǒu ]

解释 斗:使相斗;走狗:唆使狗跑。做公鸡打架、使狗赛跑的游戏。指旧时纨绔子弟、游手好闲的人的无耻游戏。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袁盎病免居家,与闾里浮沉,相随行,斗鸡走狗。”

63沐猴而冠 [ mù hóu ér guàn ]

解释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猕猴装扮成人样。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64车马盈门 [ chē mǎ yíng mén ]

解释 车子充满门庭,比喻宾客很多。

出处 明·谢谠《四喜记·乡荐荣欢》:“看连翩车马盈门,总不比旧是庭院。”

65乖嘴蜜舌 [ guāi zuǐ mì shé ]

解释 形容口齿伶俐,惯于说讨好人的甜言蜜语。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00回:“素姐那乖嘴蜜舌,又拿着没疼热的东西交结童奶奶这伙子人,不惟不把他可恶。”

66各有所好 [ gè yǒu suǒ hào ]

解释 好:爱好。各人有各人的爱好。指人的爱好出自人的本性,只应听其自然。

出处 唐·萧颖士《仰答韦司业垂访五首》:“缅怀云岩路,欲往无由缘;物各有所好,违之伤自然。”

67虎落平川 [ hǔ luò píng chuān ]

解释 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老虎离开自己称王称霸的深山老林,落到了平地上。比喻有权有势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四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68拨草寻蛇 [ bō cǎo xún shé ]

解释 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出处 明 汤显祖《牡丹亭 回生》:“咳,柳郎真信人也。亏杀你拨草寻蛇,亏杀你守株待兔。”

69狗党狐朋 [ gǒu dǎng hú péng ]

解释 见“狐朋狗党”。

出处 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我是个诗坛酒社文章士,不比那狗党狐朋恶少年。”

70狗头军师 [ gǒu tóu jūn shī ]

解释 比喻爱给人出主意而主意又不高明的人。也比喻专门出坏主意的人。

出处 《何典》第十回:“次日,又宣众鬼入朝,论功行赏;便封活死人为蓬头大将,地里鬼为狗头军师。”

71钉嘴铁舌 [ dīng zuǐ tiě shé ]

解释 形容嘴硬,不认错,不服输。

出处 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四折:“法座下有甚么不能了达。钉嘴铁舌,铜头铁额,火眼金睛,都来问禅。”

72鞍马劳困 [ ān mǎ láo kùn ]

解释 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

出处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不觉的一阵昏沉上来,皆因老夫年纪高大,鞍马劳困之故。”

73鼓舌摇唇 [ gǔ shé yáo chún ]

解释 同“鼓唇摇舌”。

出处 元·高文秀《谇范叔》第二折:“几时行通利方,凭着咱鼓舌摇唇,立取他封侯拜将。”

74龟龙鳞凤 [ guī lóng lín fèng ]

解释 传统上用来象征高寿、尊贵、吉祥的四种动物。比喻身处高位德盖四海的人。

出处 《汉书·翟方进传》:“太皇太后临政,有龟龙鳞凤之应。”

75北叟失马 [ běi sǒu shī mǎ ]

解释 比喻祸福没有一定。

出处 《旧唐书 萧瑀传》:“太宗尝从容谓房玄龄曰:‘萧瑀大业之日,进谏隋主,出为河池郡守。应遭剖心之祸,翻见太平之日,北叟失马,事亦难常。”

76孤雏腐鼠 [ gū chú fǔ shǔ ]

解释 孤独的鸟雏,腐烂的老鼠。比喻微贱而不值得一说的人或事物。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宪传》:“今贵主尚见枉夺,何况小人哉!国家弃宪如孤雏腐鼠耳。”

77白龙鱼服 [ bái lóng yú fú ]

解释 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

出处 西汉 刘向《说苑 正谏》:“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

78官仓老鼠 [ guān cāng lǎo shǔ ]

解释 官仓:放公粮的地方。比喻有所依恃的恶人。

出处 唐·曹邺《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也不走。”

79藏弓烹狗 [ cáng gōng pēng gǒu ]

解释 飞鸟射尽了就把良弓收起,狡兔被捉就把捕兔的猎狗煮了吃肉。旧时比喻统治者得势后,废弃、杀害有功之臣。

出处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80鞍前马后 [ ān qián mǎ hòu ]

解释 马前马后。指追随左右。

出处 王树元《杜鹃山》第五场:“鞍前马后跟你跑,出生入死为你干。”

81告朔饩羊 [ gù shuò xì yáng ]

解释 原指鲁国自文公起不亲到祖庙告祭,只杀一只羊应付一下。后比喻照例应付,敷衍了事。

出处 《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忾羊。”

82呼牛呼马 [ hū niú hū mǎ ]

解释 呼:称呼。称我牛也好,称我马也好。比喻别人骂也好,称赞也好,决不计较。

出处 庄周《庄子 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

83大贤虎变 [ dà xián hǔ biàn ]

解释 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

出处 《周易·革》:“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84寒蝉仗马 [ hán chán zhàng mǎ ]

解释 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

出处 《新唐书·李林甫传》:“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

85弊车羸马 [ bì chē léi mǎ ]

解释 破车瘦马。比喻处境贫穷。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书 刘繇传》:“繇伯父宠为汉太尉。”裴松之注引晋 司马彪《续汉书》:“八居九列,四登三事。家不藏贿,无重宝器,恒菲饮食,薄衣服,弊车羸马,号为窭陋。”

86打凤捞龙 [ dǎ fèng lāo lóng ]

解释 凤、龙:这里指人才。比喻搜索、物色难得的人才。

出处 元·朱凯《昊天塔》第一折:“也不须打凤捞龙,别选元戎。”

87掉头鼠窜 [ diào tóu shǔ cuàn ]

解释 转过头来像老鼠一样逃窜。形容狼狈逃窜。

出处 明·许自昌《水浒记·纵骑》:“他怎肯网开三面漫相遮,教我掉头鼠窜无宁贴。”

88斗酒只鸡 [ dǒu jiǔ zhī jī ]

解释 一斗酒一只鸡,指简便酒食。以鸡和酒祭奠亡友。

出处 三国 魏 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

89春冰虎尾 [ chūn bīng hǔ wěi ]

解释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出处 《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90春蚓秋蛇 [ chūn yǐn qiū shé ]

解释 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出处 《晋书 王羲之传论》:“(萧子云)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91横戈跃马 [ héng gē yuè mǎ ]

解释 横持戈矛,策马腾跃。形容将士威风凛凛,准备冲杀作战的英勇姿态。

出处 元·陈以仁《雁门关存孝打虎》:“见一人雄赳赳披袍擐甲,嗔忿忿横枪跃马。”

92狐凭鼠伏 [ hú píng shǔ fú ]

解释 象狐狸、老鼠那样潜伏在里面。

出处 《三元里平夷录》:“逆夷各狐凭鼠伏,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

93狐死兔泣 [ hú sǐ tù qì ]

解释 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出处 《宋史 叛臣传下 李全传下》:“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得独存?愿将军垂盼。”

94独鹤鸡群 [ dú hè jī qún ]

解释 一只鹤站在鸡群中。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超群出众。

出处 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南朝梁·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95虎啸风生 [ hǔ xiào fēng shēng ]

解释 啸:长鸣。猛虎长鸣,则大风四起。比喻英雄人物顺应时代潮流而出现,并且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亦指豪杰奋起,大展宏图。

出处 《北史·张定和传论》:“虎啸生风,龙腾云起,英贤奋发,亦各因时。”

96车殆马烦 [ chē dài mǎ fán ]

解释 殆:通“怠”,疲乏;烦:烦躁。形容旅途劳顿。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97风樯阵马 [ fēng qiáng zhèn mǎ ]

解释 樯:船上用的桅杆。风中的樯帆,阵上的战马。比喻气势雄壮,行动迅速。

出处 唐 杜牧《序》:“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

98飞鸟惊蛇 [ fēi niǎo jīng shé ]

解释 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出处 《法书苑》:“唐时一僧释亚楼善草书,曾自题一联:‘飞鸟入林,惊蛇入草。’”

99高车驷马 [ gāo chē sì mǎ ]

解释 四匹马驾驶的、车盖很高的车。旧时形容高官显贵的阔绰。

出处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范睢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