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多言多语的成语

形容多言多语的成语


1千言万语 [ qiān yán wàn yǔ ]

解释 千句话万句话;形容话很多。

出处 《鹖冠子 世兵》:“千言万语,卒赏谓何?”

2口若悬河 [ kǒu ruò xuán hé ]

解释 若:像;悬河:瀑布;激流奔泻。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辩。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3多言多语 [ duō yán duō yǔ ]

解释 谓不该说而说。

出处 《水浒传》第六一回:“卢俊义道:‘你妇人家省得什么!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自古祸出师人口,必主吉凶。我既主意定了,你都不得多言多语。’”

4捕风捉影 [ bǔ fēng zhuō yǐng ]

解释 原指做事像风和影子一样难以捕捉。后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凿可靠的根据。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69卷:“若有一豪之不实,如捕风捉影,更无下功处,德何由进?”

5滔滔不绝 [ tāo tāo bù jué ]

解释 滔滔:水流滚滚;连续不断的样子。像水流一样不间断。比喻话多而又流畅。

出处 五代 后唐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6花言巧语 [ huā yán qiǎo yǔ ]

解释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0卷:“巧言,即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7万众一心 [ wàn zhòng yī xīn ]

解释 千万人一条心。形容齐心协力团结一致。

出处 清 金安清《洋务宜遵祖训,安内攘外,自有成效说》:“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上下联络,万众一心。”

8万紫千红 [ wàn zǐ qiān hóng ]

解释 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的景象。现多比喻事物丰富多彩或景象繁荣兴旺。

出处 宋 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9不怀好意 [ bù huái hào yì ]

解释 怀:包藏。没安好心。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武松听了这话,自家肚里寻思道:‘这妇人不怀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

10人才济济 [ rén cái jǐ jǐ ]

解释 人才:指德才兼备的人或有某种特长的人。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济济:众多样子。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2回:“闰臣见人才济济,十分欢悦。”

11凤毛麟角 [ fèng máo lín jiǎo ]

解释 凤;麟:凤凰、麒麟;是传说中珍禽异兽。凤凰身上的羽毛;麒麟头上的犄角。比喻珍贵、稀少的人或事物。

出处 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文》:“康对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凤毛麟角。”

12千变万化 [ qiān biàn wàn huà ]

解释 形容变化非常多;没有穷尽。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独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门。公即召而问以国事,千变万化而不穷。”

13喋喋不休 [ dié dié bù xiū ]

解释 喋喋:形容说话的声音。唠唠叨叨;说个不停。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一俗士言词猥鄙,喋喋不休,殊败人意。”

14数不胜数 [ shǔ bù shèng shǔ ]

解释 数:计算;胜:尽。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出处 《方岩记静》:“类似这样的奇迹灵异,还数不胜数,所以一年四季,方岩香火不绝,而尤以春秋为盛。”

15能说会道 [ néng shuō huì dào ]

解释 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出处 元 无名氏《渔樵闲话》:“但甜瓜软处偏捏。蜡枪头会道能说。”

16自言自语 [ zì yán zì yǔ ]

解释 言、语:说。自己跟自己说话。

出处 元 王晔《桃花女》第四折:“你这般鬼促促的,在这里自言自语,莫不要出城去砍那桃树吗?”

17虚张声势 [ xū zhāng shēng shì ]

解释 假装出强大的气势。虚:虚假;张:张扬。

出处 唐 韩愈《论淮西事宜状》:“淄青、恒冀两道,与蔡州气类略同,今闻讨伐元济,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自保无暇,虚张声势,则必有之。”

18轻而易举 [ qīng ér yì jǔ ]

解释 轻:轻松;举:向上托。很轻松很容易地举起来。形容做事情毫不费力。

出处 《诗经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宋 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

19颠三倒四 [ diān sān dǎo sì ]

解释 指错乱没有次序。形容思路、言语、做事等条理不清、颠倒混乱;毫无次序。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4回:“连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坐卧不安。”

20高朋满座 [ gāo péng mǎn zuò ]

解释 高:高贵。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出处 唐 王勃《滕王阁序》:“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21一扫而光 [ yī sǎo ér guāng ]

解释 一下子就扫除干净。也指一下子把食物吃个精光。

出处 宋 苏轼《题王逸少帖》诗:“出林飞鸟一扫空。”

22七嘴八舌 [ qī zuǐ bā shé ]

解释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也比喻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

出处 《好逑传》第五回:“众人正跑得有兴头上,忽被铁公子拦住,便七嘴八舌地乱嚷。”

23不动声色 [ bù dòng shēng sè ]

解释 动:变动;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也作“声色不动”、“不露声色”。

出处 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

24不言而喻 [ bù yán ér yù ]

解释 言:说明;喻:了解;明白。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25不计其数 [ bù jì qí shù ]

解释 计:计算。没法子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出处 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 襄阳始末》:“火炮、药箭射死北兵及坠水者,不计其数。”

26不足为奇 [ bù zú wéi qí ]

解释 不足:不值得。不值得认为奇怪。多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新奇之处。也作“不足为怪”。

出处 宋 毕仲游《祭范德孺文》:“人乐其大而忘其私,不然则公不足为奇。”

27五彩缤纷 [ wǔ cǎi bīn fēn ]

解释 五彩:原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泛指多种颜色;缤纷:繁多交杂的样子。各种颜色错杂繁复。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铺设得五彩缤纷,当中摆了姊姊画的那一堂寿屏,两旁点着五六对青烛。”

28五花八门 [ wǔ huā bā mén ]

解释 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2回:“那小戏子一个个戴了貂裘,簪了雉羽,穿极新鲜的靠子,跑上场来,串了一个五花八门。”

29侃侃而谈 [ kǎn kǎn ér tán ]

解释 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指理直气壮、不慌不忙地讲话。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

30千军万马 [ qiān jūn wàn mǎ ]

解释 有千军万马。形容人很多;势力强大。

出处 《梁书 陈庆之传》:“先是洛阳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31变化多端 [ biàn huà duō duān ]

解释 端:头绪;方面。形容变化很多、很大;没有头绪。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陈从善梅岭失浑家》:“这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变化多端。”

32夸夸其谈 [ kuā kuā qí tán ]

解释 夸夸:说大话。言辞浮夸;大谈特谈。形容说话、写文章时浮夸;不切实际而又滔滔不绝。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夸夸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坐下。”

33座无虚席 [ zuò wú xū xí ]

解释 虚:空;席:座席;座位。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出处 《晋书 王浑传》:“时吴人新附,颇怀畏惧。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于是江东之士莫不悦附。”

34成千上万 [ chéng qiān shàng wàn ]

解释 成:达到一定数量;上:达到一定程度或数量。累计成千;达到万数。形容数量极多。也作“成千成万”、“成千累万”。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他看着那乌克斋、邓和公这班人,一帮动辄就是成千累万,未免就把世路人情看得容易了。”

35豪言壮语 [ háo yán zhuàng yǔ ]

解释 豪:豪迈;壮:雄壮。指言语豪迈雄壮。

出处 茅盾《老兵的希望》:“即使他的作品有革命乐观主义的豪言壮语,那么未必有大气磅礴,感人极深。”

36长篇大论 [ cháng piān dà lùn ]

解释 冗长的篇幅;大而无当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讲话过长;内容空泛。也作“长篇大章”、“长谈阔论”。

出处 元 朱士凯《录鬼簿序》:“乐府小曲,大篇长什,传之于人,每不遗藁,故未以有就编焉。”

37不堪入耳 [ bù kān rù ěr ]

解释 堪:忍受;入耳:听进耳里。难以听下去。形容声音或语言非常难听;令人听着不舒服或起反感。

出处 明 李开先《市井艳词序》:“哗于市井,虽儿女子初学言者,亦知歌之。但淫艳亵狎,不堪入耳。”

38不胜枚举 [ bù shèng méi jǔ ]

解释 胜:尽;枚:个。无法一个一个全部列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

出处 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而宋人撰述不见于志者,又复不胜枚举。”

39五颜六色 [ wǔ yán liù sè ]

解释 色彩鲜艳繁多;非常美丽。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40兵多将广 [ bīng duō jiàng guǎng ]

解释 兵将众多。形容军队人员多,兵力强大。

出处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凭着俺这里兵多将广,马壮人强,量吴国姬光到的那里,就怕着他哩?”

41千差万别 [ qiān chā wàn bié ]

解释 形容事物各不相同;有许多差别。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文遂导师》:“僧问:‘如何是无异底事?’师曰:‘千差万别。’”

42博览群书 [ bó lǎn qún shū ]

解释 览:观看;阅读。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形容学识渊博。也作“博览群籍”。

出处 《周书 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43各式各样 [ gè shì gè yàng ]

解释 谓多种不同的式样、种类或方式。

出处 茅盾《子夜》十二:“毒太阳晒得马路上的柏油发软,汽车轮辗过,就印成了各式各样的花纹。”

44尾大不掉 [ wěi dà bù diào ]

解释 掉:摇动。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45津津乐道 [ jīn jīn lè dào ]

解释 津津:兴趣浓厚。乐道:乐于谈论。形容很有味地谈论感兴趣的事。

出处 清 钱学纶《语新》下卷:“风流贤宰,疾恶怜才,俱假文字为劝惩,邑人士咸津津乐道之。”

46絮絮叨叨 [ xù xù dāo dāo ]

解释 形容说话罗嗦,唠叨。

出处 明 汤显祖《紫箫记 胜游》:“自成了人后,夜里和李郎絮叨叨到四五更鼓,番来覆去,那里睡来?”

47繁荣富强 [ fán róng fù qiáng ]

解释 繁荣:(经济或事业)蓬勃发展;兴盛;富强:(国家)生产丰富;力量强大。形容国家兴旺发达;富足强大。

出处 峻青《壮志录》:“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48聊胜于无 [ liáo shèng yú wú ]

解释 聊:稍稍;稍微。比完全没有稍微好一些。

出处 晋 陶潜《和刘柴桑》诗:“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

49不可胜数 [ bù kě shèng shǔ ]

解释 胜:尽。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极多。也作“不可胜计”。

出处 春秋 鲁 墨翟《墨子 非攻中》:“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50以强凌弱 [ jǐ qiáng líng ruò ]

解释 凌:侵犯;欺侮。依仗自己的强大或者人多去欺压弱小者。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自是之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51冷言冷语 [ lěng yán lěng yǔ ]

解释 冷:不热;冷淡;不温和。不直接表达其意;从侧面或反面说辛辣嘲讽的话。

出处 宋 宝林《宝林禅师语录》:“山门疏,关着门,尽是自家屋里,何须冷言冷语,暗地敲人?”

52空洞无物 [ kōng dòng wú wù ]

解释 空虚;没有什么内容。形容言谈、文章等极其空泛;没有什么内容。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

53羊质虎皮 [ yáng zhì hǔ pí ]

解释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出处 西汉 扬雄《法言 吾子》:“羊质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54人山人海 [ rén shān rén hǎi ]

解释 人多得像大山大海一样;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特别多。

出处 《西胡老人繁胜录》:“四山四海,三千三百,衣山衣海,卦山卦海,南山南海,人山人海。”

55不言不语 [ bù yán bù yǔ ]

解释 言:讲,说。不说话,闷声不响。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秀娥一心忆着吴衙内,坐在旁边,不言不语,如醉如痴,酒也不沾一滴,箸也不动一动。”

56唠唠叨叨 [ lāo lāo dāo dāo ]

解释 说话啰嗦;一说起来没个完。

出处 宋 郑思肖《答吴山人问远游观地理书》:“古人胸中高明,一见便了……未若后世唠唠叨叨,支支离离,弃本逐末,侈为乖谬。”

57奋发图强 [ fèn fā tú qiáng ]

解释 奋发:精神振作;情绪饱满;图:谋求。振作精神;谋求强盛。

出处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科学高峰。”

58学富五车 [ xué fù wǔ jū ]

解释 学问很多;有五车书。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富:丰富;五车:指五车书;形容书很多。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59摧枯拉朽 [ cuī kū lā xiǔ ]

解释 摧:破坏;枯:枯草;拉:折断;朽:朽烂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原作“摧枯折腐”。

出处 《晋书 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顾虑乎?”

60片言只语 [ piàn yán zhī yǔ ]

解释 片言:简单短少的几句话;只语:单个的字、词。短而小的几句话或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出处 明 袁宗道《李卓吾》:“读翁片言只语,辄精神百倍。”

61隐约其辞 [ yǐn yuē qí cí ]

解释 隐约:时隐时现;辞:言辞;说话。说话隐隐约约;躲躲闪闪;不明确;不清楚。

出处 清 平步青《霞外捃屑 倪文正公与弟献汝二书》:“使白太夫人,谓欲礼佛行也者,迎抵会城卒岁,无功为亲者讳,故隐约其辞不尽也。”

62风言风语 [ fēng yán fēng yǔ ]

解释 毫无根据的议论。指带有讽刺性或恶意中伤的言论。也指私下议论或暗中透露;散布某种说法。

出处 汉 焦赣《易林》:“华言风语,乱相狂误。”

63七言八语 [ qī yán bā yǔ ]

解释 形容人多语杂。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三回:“妹子一心想笑话,你们七言八语,那里还敢理会,实实不曾听得。”

64不知高低 [ bù zhī gāo dī ]

解释 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洞宾见了,叫声好,不知高低。”

65众口纷纭 [ zhòng kǒu fēn yún ]

解释 纷纭:多而姑乱。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纤》:“君无二心,妾岂不知?但众口纷纭,恐不免秋扇之捐。”

66光明正大 [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

解释 心地光明;言行正派。正大:公正无私。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 易九》第73卷:“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67口不择言 [ kǒu bù zé yán ]

解释 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

出处 《北史 魏艾陵伯子华传》:“性甚褊急,当其急也,口不择言,手自捶击。”

68只言片语 [ zhī yán piàn yǔ ]

解释 个别词句或片断的话。

出处 张洁《沉重的翅膀》:“让谁听了只言片语,给你来个断章取义,你受得了吗?”

69多嘴多舌 [ duō zuǐ duō shé ]

解释 指嘴多,不该说而说。

出处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你休要多嘴多舌,如今秋雨淋漓,一日难走一日,快与我行动些。”

70宾客如云 [ bīn kè rú yún ]

解释 来客多得如聚集的云层。形容客人多。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月明和尚度柳翠》:“穿著布素,闭门念佛;虽宾客如云,此日断不接见,以此为常。”

71少言寡语 [ shǎo yán guǎ yǔ ]

解释 谓平时说话不多。

出处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一章:“少言寡语的赵庆田,是和他一起参的军,一起入的党。”

72席卷天下 [ xí juǎn tiān xià ]

解释 形容力量强大,控制了全国。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73恃强凌弱 [ shì qiáng líng ruò ]

解释 凌:欺凌。依仗强大,欺侮弱小。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那桀纣有何罪过?也无非倚贵欺贱,恃强凌弱,总来不过是使势而已。”

74恶意中伤 [ è yì zhòng shāng ]

解释 出自恶毒用心去攻击诽谤诬陷伤害别人。中伤:说坏话攻击陷害别人。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

75战无不胜 [ zhàn wú bù shèng ]

解释 每次打仗没有不获胜的。形容军队每战必胜;战斗力极强。也指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76攻无不克 [ gōng wú bù kè ]

解释 克:攻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出处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古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端赖吾能用兵之将,求之于今,邈不可得。”

77无往不胜 [ wú wǎng bù shèng ]

解释 往:到。所到之处;没有不胜利的。指在各处都行得通;办得好;能取得成功。

出处 京剧《红色娘子军》第二场:“连长,我们军民一心,就无往不胜!”

78欺大压小 [ qī dà yā xiǎo ]

解释 欺骗强大的,压迫弱小的。

出处 元 马致远《汉宫秋》楔子:“为人雕心雁爪,做事欺大压小,全凭谄佞奸贪。”

79能言善辩 [ néng yán shàn biàn ]

解释 善:擅长;辩:辩论。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

出处 元 尚仲贤《气英布》:“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

80贫嘴薄舌 [ pín zuǐ bó shé ]

解释 贫:唠叨令人厌烦;贫嘴:絮絮叨叨;使人厌烦;薄舌;不忠厚;老实。形容人爱说话;言语又尖酸刻薄;惹人生厌。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五卷:“叵耐邻里有一班荡子弟,平日见王媪是个俏丽孤孀,闲常时倚门靠壁,不三不四,轻嘴薄舌的狂言挑拨。”

81走南闯北 [ zǒu nán chuǎng běi ]

解释 指走过南方北方不少地方。也泛指闯荡。

出处 老舍《龙须沟》第二幕:“这年月呀,女人尊贵啦,跟男人一样可以走南闯北的。”

82轻言细语 [ qīng yán xì yǔ ]

解释 形容说话轻而柔和。

出处 丁玲《风雪人间》上卷:“我们好像是久别重逢,彼此有说不完的话和藏在这些轻言细语后边的无限的担心。”

83轻言轻语 [ qīng yán qīng yǔ ]

解释 形容说话声音极轻微。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3回:“不许你在汉子跟前弄鬼,轻言轻语的。”

84两虎相斗 [ liǎng hǔ xiāng dòu ]

解释 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二》:“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85兵强将勇 [ bīng qiáng àng yǒng ]

解释 兵力强盛,将领勇猛。形容军力强大。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七回:“宋江等将勇兵强,打破了宛州、山南两座城池。

86挥汗成雨 [ huī hàn chéng yǔ ]

解释 挥:洒,泼。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形容人多。

出处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下九》:“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87林林总总 [ lín lín zǒng zǒng ]

解释 林林:树木聚集成片的样子;总总:全部汇集状。形容人或事物繁多。

出处 唐 柳宗元《贞符》:“惟人之初,总总而生,林林而群。”

88秽言污语 [ huì yán wū yǔ ]

解释 指粗俗下流、不堪入耳的话。

出处 唐·宋若华、宋若昭《女语论·和柔章》:“莫学愚妇,不问根源,秽言污语,触突尊贤。”

89能言快语 [ néng yán kuài yǔ ]

解释 能说会道,言词敏捷爽利。

出处 元·高文秀《谇范叔》楔子:“欲遣一文武全备能言快语之士,往聘齐国。”

90长篇大套 [ cháng piān dà tào ]

解释 大段的议论、言论或长篇的文章。

出处 《红楼梦》第七回:“见王夫人正和薛姨妈长篇大套的说些家务人情话。”

91不识高低 [ bù shí gāo dī ]

解释 识:知道,认识。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1回:“你这小畜生,不识高低!看棍!”

92冷言热语 [ lěng yán rè yǔ ]

解释 犹冷言冷语。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三官说:‘欲待回家,难见父母兄嫂;待不去,又受不得亡八冷言热语。’”

93好言好语 [ hǎo yán hǎo yǔ ]

解释 好:美;善。指友善和中听的言语。

出处 洪深《香稻米》第三幕:“我晓得乡下人是刁恶不过,好言好语不肯听的!”

94娇声娇气 [ jiāo shēng jiāo qì ]

解释 形容说话娇滴滴的声气。

出处 鲁迅《热风 随感录二十五》:“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的在街上转,阔人的孩子妖形妖势娇声娇气的在家里转。”

95富国强兵 [ fù guó qiáng bīng ]

解释 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

出处 先秦 商鞅《商君书 壹言》:“故治国者,其抟力也,以富国强兵也。”

96尖言冷语 [ jiān yán lěng yǔ ]

解释 谓言语尖刻。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廷秀见丈人声势凶狠,赵昂又从旁尖言冷语帮扶,心中明白是他撺掇。”

97树大根深 [ shù dà gēn shēn ]

解释 比喻势力强大,根基牢固。

出处 京剧《沙家浜》第四场:“参谋长树大根深,往后还求您多照应。”

98甜言美语 [ tián yán měi yǔ ]

解释 ①犹言说好听的话。②指好言好语。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别人行甜言美语三冬暖,我根前恶语伤人六月寒。”

99罕言寡语 [ hǎn yán guǎ yǔ ]

解释 罕、寡:少。很少开口说话。形容沉默寡言。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