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人无私的成语

形容人无私的成语


1见义勇为 [ jiàn yì yǒng wéi ]

解释 义:正义;勇:勇敢;为;做。见到正义的事情勇于去做。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2刚正不阿 [ gāng zhèng bù ē ]

解释 刚:刚直;直:正直;不阿:不逢迎。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合。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一员官》:“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

3精忠报国 [ jīng zhōng bào guó ]

解释 精心忠诚;报效祖国。

出处 《北史 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4大公无私 [ dà gōng wú sī ]

解释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 清 龚自珍《论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5废寝忘食 [ fèi qǐn wàng shí ]

解释 废:停止。顾不上睡觉;忘掉了吃饭。形容学习或工作积极努力;用心专一。

出处 南朝 齐 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6任劳任怨 [ rèn láo rèn yuàn ]

解释 任:担当、承担。做事既能承受劳苦;又能承受埋怨。

出处 清 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惟存一矢公矢慎之心,无愧屋漏,而闱中任劳任怨,种种非笔所能尽。”

7舍生取义 [ shě shēng qǔ yì ]

解释 为了正义而牺牲生命。舍生:舍弃生命。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8视死如归 [ shì sǐ rú guī ]

解释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

出处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 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9铁面无私 [ tiě miàn wú sī ]

解释 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铁面:比喻刚直无私。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我想必得你去作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10廉洁奉公 [ lián jié fèng gōng ]

解释 廉洁:清白;奉公:奉行公事。指人不贪污;不受贿;一心为公。

出处 孙力《都市风流》第12章:“你廉洁奉公,不就是个大公务员吗?”

11死而后已 [ sǐ ér hòu yǐ ]

解释 已:停止;完毕。死了以后方才停止。指一生努力奋斗;一直到死为止。奉献了一切。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2克己奉公 [ kè jǐ fèng gōng ]

解释 克己:克制自己的私欲;奉公:以公事为重。指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13慷慨解囊 [ kāng kǎi jiě náng ]

解释 慷慨:大方;不吝惜;囊:口袋;指钱袋。非常豪爽地打开钱袋;拿出钱来。指十分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鲁智深见李忠、周通不是慷慨之人,做事悭吝,只要下山。”

14仗义疏财 [ zhàng yì shū cái ]

解释 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帮助别人。

出处 元 无名氏《看钱奴》:“他父亲在日,人都叫他做钱舍,如今那小的仗义疏财,比老员外甚是不同。”

15助人为乐 [ zhù rén wéi lè ]

解释 把帮助别人作为一种快乐。

出处 冰心《咱们的五个孩子》:“在我们的新社会里,这种助人为乐的新风尚,可以说是天天在发生,处处在发生。”

16知难而进 [ zhī nán ér jìn ]

解释 指不怕困难;敢于迎着困难上。

出处 左丘明《左传 定公六年》:“陈寅曰:‘子立后而行,吾室亦不亡,唯居亦以我为知难而行也。’”

17舍己救人 [ shě jǐ jiù rén ]

解释 舍己:牺牲自己。不惜牺牲自己去救别人。

出处 老舍《老张的哲学》:“舍己救人也要凑好了机会,不然,你把肉割下来给别人吃,人们还许说你的肉中含有传染病的细菌。”

18忧公忘私 [ yōu gōng wàng sī ]

解释 关心公益,不顾私利。

出处 《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

19奉公克己 [ fèng gōng kè jǐ ]

解释 谓严以律己,一心为公。

出处 《东观汉记·周泽传》:“[泽]为渑池令,奉公克己。”

20砥节奉公 [ dǐ jié fèng gōng ]

解释 磨砺名节,奉行公事。

出处 《明史·周延传》:“延颜面寒峭,砥节奉公。权臣用事,政以贿成,延未尝有染。”《明史·梁材传》:“砥节守公如一日,帝眷亦甚厚。”

21雪胎梅骨 [ xuě tāi méi gǔ ]

解释 喻高洁。

出处 清·李渔《怜香伴·香咏》:“小姐这等诗真有雪胎梅骨,冷韵幽香。”

22忧国奉公 [ yōu guó fèng gōng ]

解释 心怀国家,努力做好工作。

出处 《后汉书·祭遵传》:“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乎。”

23啬己奉公 [ sè jǐ fèng gōng ]

解释 啬:节俭。自己节俭,尽力办好公共的事业。

24开诚布公 [ kāi chéng bù gōng ]

解释 开诚:敞开胸怀;表示诚意;布公: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坦白无私、诚恳公正地亮出自己的见解。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评论》:“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25任人唯贤 [ rèn rén wéi xián ]

解释 任用人只选择德才兼备的人。

出处 《尚书 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

26救死扶伤 [ jiù sǐ fú shāng ]

解释 扶:扶助。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半当,虏救死扶伤不给。”

27奋不顾身 [ fèn bù gù shēn ]

解释 奋:振作精神;鼓起干劲。指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28两袖清风 [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

解释 原指两袖迎风而起;飘飘扬扬的姿态。后比喻做官的时候;十分清廉;除 衣袖中的清风之外;别无所有。现也指清贫;没有财产。也作“清风两袖”。

出处 元 魏初《送杨季梅》诗:“父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

29出生入死 [ chū shēng rù sǐ ]

解释 原指人从出生到死亡。后形容冒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也作“出死入生”。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第50章:“出生入死,生之徒(途)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30赴汤蹈火 [ fù tāng dǎo huǒ ]

解释 赴:去;走向;汤:开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出处 晋 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31一清二白 [ yī qīng èr bái ]

解释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指非常清白;没有污点。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贾李魁道:‘王紫泥,张绳祖他俩个,现在二门外看审官司哩。老爷只叫这二个到案,便一清二白。”

32为民除害 [ wèi mín chú hài ]

解释 替老百姓铲除祸害。为:替;给。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秦宓传》:“禹疏江决河,东注于海,为民除害,生民已来功莫先者。”

33堂堂正正 [ táng táng zhèng zhèng ]

解释 原指军队阵容盛大。后形容光明正大。堂堂:强大威武;正正:整齐。

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军争》:“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34呕心沥血 [ ǒu xīn lì xuè ]

解释 呕:吐;沥:滴。比喻极度劳心苦思。多用于文艺创作或研究。亦指倾吐真情或怀抱真诚。

出处 唐 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35光明磊落 [ guāng míng lěi luò ]

解释 磊落:错落分明;引申指人洒脱不拘;直率开朗。指心地光明正大;胸怀坦白。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74卷:“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36兢兢业业 [ jīng jīng yè yè ]

解释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业业:担心害怕的样子。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认真踏实。

出处 《诗经 大雅 云汉》:“早既大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37表里如一 [ biǎo lǐ rú yī ]

解释 表:外表;里:内心。外表和内心一个样。外表与内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行之以忠者,是事实要着实。”宋 朱熹集注:“以忠,则表里如一。”

38忠心耿耿 [ zhōng xīn gěng gěng ]

解释 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当日令尊伯伯为国捐躯,虽大事未成,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

39毫不犹豫 [ háo bù yóu yù ]

解释 毫:一点儿;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一点儿也不迟疑。

出处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第二次杜修经、杨开明来,主张红军毫不犹豫地向湘南发展。”

40全心全意 [ quán xīn quán yì ]

解释 投入全部精力;一点没保留。

出处 茅盾《鼓吹集》:“体验生活的时候,就应该全心全意生活,把找题材的心思完全搁起来。”

41为国捐躯 [ wèi guó juān qū ]

解释 捐:献;躯:身体,指生命。为国家牺牲生命。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39回:“为国捐躯赴战场,丹心可并日争光。”

42高风亮节 [ gāo fēng liàng jié ]

解释 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形容人的品行高尚。

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43鞠躬尽瘁 [ jū gōng jìn cuì ]

解释 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出处 明 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44不徇私情 [ bù xún sī qíng ]

解释 徇:曲从。不曲从私人交情。指为人公正,秉公处事。

出处 王朔《你不是一个俗人》:“我们是好朋友,可是你能不徇私情,这才说明你是真正爱护我。”

45舍己为人 [ shě jǐ wèi rén ]

解释 舍弃自己的利益而去帮助别人。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吾与点也。”朱熹集注:“初无舍己为人意,而其胸次悠然。”

46先人后己 [ xiān rén hòu jǐ ]

解释 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出处 《礼记·坊记》:“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47舍死忘生 [ shě sǐ wàng shēng ]

解释 舍死:舍得牺牲;忘生:忘掉性命。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出处 元 无名氏《锁魔镜》第二折:“你须索舍死忘生,建立功勋。”

48天下为公 [ tiān xià wéi gōng ]

解释 天下是大家公有的。原指不把君位当成一家的私有。后指国家的一切都属于人民。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9舍生忘死 [ shě shēng wàng sǐ ]

解释 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舍:舍弃。

出处 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说与俺能争好斗的番官,舍生忘死家将。”

50奉公守法 [ fèng gōng shǒu fǎ ]

解释 奉:奉行;遵守;公:公务。奉行公事;遵守国家规定的法令制度;不违法徇私。形容行为端庄、规矩。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51万死不辞 [ wàn sǐ bù cí ]

解释 即使死一万次也决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辞:推辞。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52一心为公 [ yī xīn wéi gōng ]

解释 一心:专心,全心全意。专心一意为公益着想。

53涓滴归公 [ juān dī guī gōng ]

解释 涓滴: 小水点; 比喻极小或极少的东西。 非所应得的东西; 虽然极少极微; 都要缴公; 自己绝不侵占。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3回:“真正是涓滴归公,一丝一毫不敢乱用。”

54襟怀坦白 [ jīn huái tǎn bái ]

解释 襟怀:胸怀;坦白:坦率。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出处 清 陈文述《放牛行同前韵》:“董君性仁慈,襟怀亦坦白。”

55正直无私 [ zhèng zhí wú sī ]

解释 为人做事很正直,没有任何私心。

出处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孔颖达疏:“襄七年传曰:‘正直为正,正曲为直。’言正者能自正,直者能正人曲,而壹者言其一心不二也。”

56黄羊任人 [ huáng yáng rèn rén ]

解释 比喻大公无私、任人唯贤。

出处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57公正廉明 [ gōng zhèng lián míng ]

解释 公平正直,廉洁严明。

出处 清·许奉恩《里乘》第六卷:“公正廉明,爱才如命。”

58公而忘私 [ gōng ér wàng sī ]

解释 为了公事而不考虑自己的私利。

出处 汉 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59公平无私 [ gōng píng wú sī ]

解释 办事公平,没有私心。

出处 《战国策·秦策》:“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60光明正大 [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

解释 心地光明;言行正派。正大:公正无私。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 易九》第73卷:“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61功高盖世 [ gōng gāo gài shì ]

解释 功劳极大,当代没人能比。

出处 唐浩明《曾国藩》第二部第二章:“小人在江湖上,到处听说将军功高盖世。”

62执法不阿 [ zhí fǎ bù ē ]

解释 阿:迎合。执行法律公正无私,不屈从权势。

63至公无我 [ zhì gōng wú wǒ ]

解释 至:极,最;公:无私。公正到极点,丝毫没有私心。

出处 元·刘祁《归潜志》第七卷:“士大夫为吏者,当以至公无我处之,事自理,民自服。”

64秉正无私 [ bǐng zhèng wú sī ]

解释 主持正义,没有私念。

出处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二回:“闻得包公秉正无私,不畏权势。”

65奋勇直前 [ fèn yǒng zhí qián ]

解释 奋:振起。勇气十足地直往前冲。形容在艰巨的任务或困难前不畏缩。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若有驱使,奋勇直前,水火不避。”

66胸怀坦白 [ xiōng huái tǎn bái ]

解释 坦白:坦率。形容心地纯洁,待人诚恳,光明正大。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8回:“到任之后,会见大先生胸怀坦白,言语爽利,这些秀才们,本不来会的,也要来会会,人人自以为得明师。”

67秉公无私 [ bǐng gōng wú sī ]

解释 秉:掌握,主持。指做事公道不搀杂私念。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73回:“以明天地鬼神,秉公无私,但有报应轻重远近之别耳。”

68无私无畏 [ wú sī wú wèi ]

解释 因为不自私而无所畏惧。

69无私有弊 [ wú sī yǒu bì ]

解释 私:私心;弊:欺骗、蒙混的事情。因处在嫌疑之地,虽然没有私弊,但容易被人猜疑。

出处 清 李宝嘉《活地狱》第26回:“可是这个风声出去,人家一定说是无私有弊。”

70义正词严 [ yì zhèng cí yán ]

解释 义:道理。词:言辞。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正”、“正义严辞”。

出处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子玄之论,义正词严,圣人复起,弗能易矣。”

71没偏没向 [ méi piān méi xiàng ]

解释 指为人公正无私

出处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9回:“我就怕你挑眼,先把话说明,没偏没向。”

72替天行道 [ tì tiān xíng dào ]

解释 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多以此作为动员、组织群众的口号。

出处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你山上头领,都是替天行道的好汉。”

73天道无亲 [ tiān dào wú qīn ]

解释 谓天道公正,无偏无私。

出处 《老子》第七十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74铁面御史 [ tiě miàn yù shǐ ]

解释 宋赵抃为殿中侍御史,弹劾权贵,刚直无私,人称“铁面御史”。后泛称不畏权贵,不徇私情,公正严明的官员。

出处 《宋史·赵抃传》:“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荐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目为‘铁面御史’。”

75祁奚之举 [ qí xī zhī jǔ ]

解释 祁奚举荐贤人,不避亲仇,公正无私。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可也。’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

76公明正大 [ gōng míng zhèng dà ]

解释 公正无私,光明磊落。

出处 清·陈确《翠薄山房帖》:“若一本于公明正大之心,则岂直如此而已。”

77天道无私 [ tiān dào wú sī ]

解释 天道:天理。指上天公正,不偏袒亲旧。

出处 宋·王禹偁《谢历日表》:“臣闻天道无私,所以运行寒暑;圣人有作,所以恭授民时。”

78聪明正直 [ cōng míng zhèng zhí ]

解释 头脑聪明,行为正直无私。形容词人的品质优秀。

出处 《左传 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

79洗手奉公 [ xǐ shǒu fèng gōng ]

解释 见“洗手奉职”。

出处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11卷:“宫闱日用之数,视前代不过什二三,而内务府堂郎中皆视为脂膏窟泽,相沿积习,几无一洗手奉公之人。”

80洗手奉职 [ xǐ shǒu fèng zhí ]

解释 洗手:使手干净,比喻廉洁;奉职:担任职务。比喻忠于职守,廉洁奉公。

出处 唐·韩愈《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建中四年,侍郎赵赞为度支使,荐公为监察御史,主馈给渭桥以东军,洗手奉职,不以一钱假人。”

81洁己奉公 [ jié jǐ fèng gōng ]

解释 保持自身廉洁,一心奉行公事。

出处 《宋书·林邑传》:“法命肃齐,文武毕力,洁己奉公,以身率下。”

82兼爱无私 [ jiān ài wú sī ]

解释 泛爱大众,对人没有私心。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道》:“中心物恺,兼爱无私,此仁义之情也。”

83正直无邪 [ zhèng zhí wú xié ]

解释 公正而无私心。

出处 汉顺帝《会葬宋汉策》:“太中大夫宋汉清修雪白,正直无邪。”

84铁笔无私 [ tiě bǐ wú sī ]

解释 谓执笔判案不徇私情。

出处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八篇:“五个鬼齐齐的走上前去,照手一抢,把管笔夺将下来,说道,‘铁笔无私。’”

85一秉至公 [ yī bǐng zhì gōng ]

解释 秉:掌握、主持;至:极、最。办事一切都出于公心。形容大公无私。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然而平中丞却不以此为轻重,委差委缺,仍旧是一秉至公。”

86破家为国 [ pò jiā wéi guó ]

解释 为了国家大业,不惜毁坏自己的家庭。比喻无私奉献。

出处 汉·侯霸《李通辞位议》:“扶助神灵,辅成圣德,破家为国,忘身奉主。”

87无私有意 [ wú sī yǒu yì ]

解释 自己虽无私心,别人则将认为有意。意为要避嫌疑。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8回:“他是梁山泊造反的人,我如何与他厮见!无私有意,你可回他话道,只说我卧病在床,动止不得,难以相见。”

88无私之光 [ wú sī zhī guāng ]

解释 语本《礼记·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后以“无私之光”喻帝王的德泽。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89直道事人 [ zhí dào shì rén ]

解释 事:侍奉,服侍。正直无私地对待别人。

出处 《隋书·冯慈明传》:“慈明直道事人,有死而已。不义之言,非所敢对。”

90以直抱怨 [ yǐ zhí bào yuàn ]

解释 别人对自己有仇怨,自己以大公无私的态度对待之。

91正法直度 [ zhèng fǎ zhí dù ]

解释 度:标准。严正法律,统一标准。

出处 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正法直度,罪杀不赦。杀僇必信,民畏而惧。”

92正气之歌 [ zhèng qì zhī gē ]

解释 形容无私无畏、刚正不屈的精神。

出处 宋·文天样《正气歌》诗:“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诃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93正己守道 [ zhèng jǐ shǒu dào ]

解释 道:道德。端正自己,严格遵守道德标准。

出处 宋·庄季裕《鸡肋编》上卷:“以此知阴阳不足深泥,唯正己守道为可恃耳。”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