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极其危险的成语

形容极其危险的成语


1一触即发 [ yī chù jí fā ]

解释 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出处 宋 张咏《乖崖集》:“鯸鯣愤悱,迎流独逝,偶物一触,厥怒四起。”

2刻不容缓 [ kè bù róng huǎn ]

解释 刻:片刻;容:容许;缓:延缓;耽搁。一刻也不容许延缓。形容形势十分紧迫。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胎前产后以及难产各症,不独刻不容缓,并且两命攸关。”

3千钧一发 [ qiān jūn yī fà ]

解释 钧:古时的计量单位;以三十斤为一钧。一根头发上拴着千钧重物。形容万分危急的情形。

出处 宋 程珌《程端明公洛水集 丙子轮对札子》第11卷:“肆我祖宗得请于上帝,假手鞑靼,连岁屏除,岌岌之千钧一发矣。”

4四面楚歌 [ sì miàn chǔ gē ]

解释 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后用来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

出处 《史记 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示例〗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5九死一生 [ jiǔ sǐ yī shēng ]

解释 九:表示次数或多数。形容多次经历生死危险而幸存。比喻情况极其危险。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唐 刘良注:“虽九死无一生,未足悔恨。”

6迫在眉睫 [ pò zài méi jié ]

解释 迫:紧迫;睫:眉毛和眼睫毛。已经逼近眉毛和眼睫毛之间。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7燃眉之急 [ rán méi zhī jí ]

解释 燃眉:火烧眉毛。火烧眉毛那样地紧急。比喻事情非常急迫。

出处 《文献通考 市籴二》:“元祐初,温公入相,诸贤并进用,革新法之病民者,如救眉燃,青苗、助役其尤也。”

8十万火急 [ shí wàn huǒ jí ]

解释 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

出处 老舍《赵子曰》:“赵子曰的脑府连发十万火急的电报警告全国。”

9危在旦夕 [ wēi zài dàn xī ]

解释 形容危险就在眼前。旦夕:早晨和晚上;指很短时间之内。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10险象环生 [ xiǎn xiàng huán shēng ]

解释 险:危险。危险的局面不断产生。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4回:“乃险象环生,祸机迫切。”

11一发千钧 [ yī fà qiān jūn ]

解释 钧:古代重量单位;约等于现在三十斤。千万斤的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12迫不及待 [ pò bù jí dài ]

解释 迫:急迫;待:等待。急迫得不再等待。形容心情非常着急。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不奏闻请旨。”

13百战不殆 [ bǎi zhàn bù dài ]

解释 殆:危险。作战百次也不失败。形容每战必胜。

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14朝不保夕 [ zhāo bù bǎo xī ]

解释 早晨不能保证晚上的情况。形容生活困难;也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元年》:“吾侪偷食,朝不保夕,何其长也。”

15岌岌可危 [ jí jí kě wēi ]

解释 岌岌: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形容形势极其危险。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天下殆哉,岌岌乎!”

16危如累卵 [ wēi rú lěi luǎn ]

解释 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累:堆;卵:蛋。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四》:“当是时,魏危于累卵,天下之士相从谋。”

17人命关天 [ rén mìng guān tiān ]

解释 关天:比喻关系重大。事关人命;关系重大。

出处 元 关汉卿《拜月亭》:“召新郎更拣选,忒姻眷不得可将人怨。可须因缘数定,则这人命关天。”

18事不宜迟 [ shù bù yí chí ]

解释 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不宜拖延。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杨春道:‘好计!我和你便去,事不宜迟!’”

19暗藏杀机 [ àn cáng shā jī ]

解释 隐藏杀人的念头。比喻潜在危险。

20如履薄冰 [ rú lǚ bó bīng ]

解释 好像踩着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

出处 《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21急如星火 [ jí rú xīng huǒ ]

解释 星火:流星。急迫得像一闪而过的流星一样。形容非常紧急。

出处 晋 李密《陈情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2生死存亡 [ shēng sǐ cún wáng ]

解释 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势或斗争的发展已到最后关头。

出处 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我婿离家不归,数岁蔑有音耗,生死存亡,弗可知也。”

23百死一生 [ bǎi sǐ yī shēng ]

解释 形容生命极其危险,处于死亡的边缘。

出处 《北齐书 杜弼传》:“诸勋人身触锋刃,百死一生,纵其贪鄙,所取处大,不可同之循常例也。”

24危机四伏 [ wēi jī sì fú ]

解释 到处隐藏着危险的祸根。

出处 茅盾《子夜》九:“不要太乐观。上海此时也是危机四伏。”

25暗礁险滩 [ àn jiāo xiǎn tān ]

解释 暗礁:隐没在水中的岩石;险滩:水流湍急的地方。比喻隐藏的祸患和危险。

26生死关头 [ shēng sǐ guān tóu ]

解释 非生即死的紧急关头。

出处 明·高攀龙《讲义·仁远乎哉章》:“此一转念,是生死关头,千圣都从此做成。”

27矢在弦上 [ shǐ zài xián shàng ]

解释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出处 三国 魏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28兵已在颈 [ bīng yǐ zài jǐng ]

解释 颈:颈项。刀已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5回:“夷吾曰:‘此辈兵已在颈,尚欲累人耶?’”

29兵在其颈 [ bīng zài qí jǐng ]

解释 刀已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

出处 《国语 周语中》:“兵在其颈,不可久矣。”

30不测之渊 [ bù cè zhī yuān ]

解释 测:测量,估计;渊:深潭。不可测量的深渊。比喻危险的境地。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31后患无穷 [ hòu huàn wú qióng ]

解释 患:灾难、忧患;穷:尽。指今后的忧患是没有穷尽的。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武帝纪》:“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

32与虎谋皮 [ yǔ hǔ móu pí ]

解释 和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去商量损害他人利益的事;绝对办不到。后多指要恶人放弃自己的利益;纯属幻想。

出处 《太平御览》第208卷引《符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

33绝处逢生 [ jué chù féng shēng ]

解释 绝处:死路。在陷入绝望的困境中遇到了生路。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喜得绝处逢生,遇着一个老者携杖而来。”

34转危为安 [ zhuǎn wēi wéi ān ]

解释 由危险转为平安。危:危险。

出处 汉 刘向《战国策>书录》:“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亦可观。”

35祸在旦夕 [ huò zài dàn xī ]

解释 灾难在很短时间内就要降临。形容处境非常危险。

出处 宋 周煇《清波杂志》第一卷:“舍人、观察亦保终吉,但资政气貌甚恶,祸只在旦夕。”

36出生入死 [ chū shēng rù sǐ ]

解释 原指人从出生到死亡。后形容冒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也作“出死入生”。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第50章:“出生入死,生之徒(途)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37患难与共 [ huàn nàn yǔ gòng ]

解释 患难:危险艰苦的环境;与共:在一起。指在不利处境中共同承担灾难和困苦。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38忘恩负义 [ wàng ēn fù yì ]

解释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恩:恩惠;负:违背;义:情义。

出处 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他怎生忘恩负义?你雪堆儿里扶起他来那。”

39刚愎自用 [ gāng bì zì yòng ]

解释 刚:强硬。愎:固执;任性。刚愎:倔强固执;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自用:自以为是。固执任性;自以为是。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40粉身碎骨 [ fěn shēn suì gǔ ]

解释 全身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不惜牺牲生命。也比喻彻底遭到失败或遭遇极大的磨难。

出处 唐 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41化险为夷 [ huà xiǎn wéi yí ]

解释 原指将险阻化为平坦;后多指使危险转变为平安。夷:平坦;平安。

出处 唐 韩天卿《平蛮颂序》:“变氛沴为阳煦,化险阻为夷途。”

42如临深渊 [ rú lín shēn yuān ]

解释 临:靠近;渊:深水坑。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

出处 《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43不可终日 [ bù kě zhōng rì ]

解释 终日:从早到晚;整天。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局势危急或心中惶恐不安。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终日。”

44弹尽粮绝 [ dàn jìn liáng jué ]

解释 打仗时弹药用完;粮食也吃完了。形容情况困窘;处境危急。

出处 宋 魏了翁《故太府寺丞兼知兴元府利州路安抚郭公墓志铭》:“血战三日夜,矢尽援绝,遂死之。”

45悬崖勒马 [ xuán yá lè mǎ ]

解释 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勒:收住缰绳。

出处 元 郑德辉《智勇定齐》:“呀,你如今船到江心补漏迟,抵多少临崖勒马才收骑。”

46朝不虑夕 [ zhāo bù lǜ xī ]

解释 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出处 晋 李密《陈情事表》:“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47生死攸关 [ shēng sǐ yōu guān ]

解释 攸:所。关系到生和死。指生死存亡的关键。

出处 《龙虎风云记》:“这是千百名难友生死攸关的大事体啊!”

48甘冒虎口 [ gān mào hǔ kǒu ]

解释 谓甘愿冒着生命危险。

出处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曰:“丰知绍将败,败则己必死,甘冒虎口以尽忠规,烈士之于所事,虑不存己。”

49艰难险阻 [ jiān nán xiǎn zǔ ]

解释 险阻:险恶阻塞的地方。指前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危险和阻碍。

出处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50居安思危 [ jū ān sī wēi ]

解释 居:处在。处于安全的环境;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51知彼知己 [ zhī bǐ zhī jǐ ]

解释 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谋攻》:“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52刀山火海 [ dāo shān huǒ hǎi ]

解释 比喻极其艰险的地方。也作“火海刀山”。

出处 汉 高安世译《佛说鬼问目连经》:“我一生已来,或登刀山剑树地狱,或堕火坑……”

53处安思危 [ chǔ ān sī wēi ]

解释 处:居于;思:想,考虑。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要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

出处 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皇复》:“居高念下,处安思危,照临有度,纪律无亏。”

54虎口余生 [ hǔ kǒu yú shēng ]

解释 从老虎嘴里逃出的生命。比喻经历极大的危险;侥幸保全了性命。

出处 唐 刘长卿《按复后归睦州赠苗侍御》诗:“羊肠留覆辙,虎口脱余生。”

55漂浮不定 [ piāo fú bù dìng ]

解释 漂浮:停留在流体表面或悬浮在流体中。指人飘泊不定。

出处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13章:“像云影一样这里、那里,一明、一暗,漂浮不定。”

56厝火积薪 [ cuò huǒ jī xīn ]

解释 厝:同“措”;放置;薪:柴草。把火置放在堆积的柴草下面。比喻潜隐着极大的祸患。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57箭在弦上 [ jiàn zài xián shàng ]

解释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情况紧急;采取某种行动已成为必然之势。

出处 三国 魏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58奔车朽索 [ bēn chē xiǔ suǒ ]

解释 朽:腐烂;索:绳子。用朽烂的绳索去套奔驰的马车。形容事情非常危险,应十分警惕。

出处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59燕巢幕上 [ yàn cháo mù shàng ]

解释 燕子把窝做在帷幕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

60火烧眉毛 [ huǒ shāo méi máo ]

解释 火烧到眉毛了。比喻情势非常紧迫。也作“火烧眉睫”。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蒋山法泉禅师》:“问:‘如何是急,切一句?’师曰:‘火烧眉毛。’”

61盲人瞎马 [ máng rén xiā mǎ ]

解释 失明的人骑着瞎了眼的马。比喻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况中。也比喻乱闯瞎撞;非常危险。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62积薪厝火 [ jī xīn cuò huǒ ]

解释 薪:柴草;厝:同:“措”,放置。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隐藏着很大的危险,后患无穷。

出处 《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63虎口拔牙 [ hǔ kǒu bá yá ]

解释 在老虎嘴里拔牙。比喻冒着极大危险去做某一事情。

出处 元 弦济《一山国师语录》:“苍龙头上拶折角,猛虎口中拔得牙。”

64如箭在弦 [ rú jiàn zài xián ]

解释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势在必行。

出处 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65虎尾春冰 [ hǔ wěi chūn bīng ]

解释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出处 《尚书 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66累卵之危 [ lěi luǎn zhī wēi ]

解释 好比堆叠起来的蛋,极容易打碎。比喻情况极危险。

出处 汉 刘向《极谏用外戚封事》:“王氏与刘氏亦且不并立,如下有泰山之安,则上有累卵之危。”

67虎口逃生 [ hǔ kǒu táo shēng ]

解释 从老虎嘴里逃脱出来。比喻从险境中逃出来。也作“虎口余生”。

出处 元 无名氏《朱砂担滴水浮沤记》第一折:“我如今在虎口逃生,急腾腾再不消停。”

68虎口夺食 [ hǔ kǒu duó shí ]

解释 从老虎嘴里抢夺食物。比喻十分危险的事情或十分勇敢的行为。

出处 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只要国内出产,全国人民不吃,虎口夺食也要给你弄来。”

69九死不悔 [ jiǔ sǐ bù huǐ ]

解释 九:表示极多。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70火海刀山 [ huǒ hǎi dāo shān ]

解释 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出处 京剧《智取威虎山》:“哪怕是火海刀山,也冲上前。”

71存亡安危 [ cún wáng ān wēi ]

解释 使将要灭亡的保存下来,使极其危险的安定下来。形容在关键时刻起了决定作用。

出处 《荀子·王制》:“功名之所就,存亡安危之所堕,必将于愉殷赤心之所。”

72祸迫眉睫 [ huò pò méi jié ]

解释 犹言祸在旦夕。

出处 梁启超《罗兰夫人传》:“至是内外之形势益急,祸迫眉睫。”

73鱼游釜中 [ yú yóu fǔ zhōng ]

解释 釜:古代锅类的器物。鱼在锅里游动。比喻身临险境、绝境。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纲传》:“相聚偷生,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

74不避艰险 [ bù bì jiān xiǎn ]

解释 不畏惧艰难险阻。

出处 《三国志 蜀志 关羽传》:“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75火山汤海 [ huǒ shān tāng hǎi ]

解释 喻艰难危险。

出处 《晋书·张骏传》:“虽有火山汤海,无所辞难,岂寒暑之足避哉!”

76勒马悬崖 [ lè mǎ xuán yá ]

解释 勒:收住缰绳;悬崖:高悬的山崖。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幸道力原深,故忽迷忽悟,能勒马悬崖耳。”

77刀头剑首 [ dāo tóu jiàn shǒu ]

解释 极喻危险的境遇。

出处 清·钱谦益《苕上吴子德舆作丁丑纪闻诗六首盖悲余之逮系而喜其狱之渐解也感而和之》之五:“刀头剑首度冬春,欲杀何当有百身。”

78倒悬之患 [ dào xuán zhī huàn ]

解释 倒悬: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全琮传》:“而士大夫方有倒悬之患。”

79池鱼幕燕 [ shi yú mù yàn ]

解释 比喻处境危险极易遭殃的人。

出处 明·刘基《驿传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诗见寄次韵奉和并寓悲感》之一:“池鱼幕燕依栖浅,轩鹤冠猴宠渥新。”

80感戴二天 [ gǎ dài èr tiān ]

解释 形容那些把人从危险、艰难、疾病当中挽救出来的人。

81解衣抱火 [ jiě yī bào huǒ ]

解释 见“解衣包火”。

出处 《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关中华戎杂错,风俗劲悍;裕欲以荆扬之化,施之函秦,此无异解衣包火,张罗捕虎。”清·唐训方《里语征实》卷下引作“解衣抱火”。

82粉身灰骨 [ fěn shēn huī gǔ ]

解释 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同“粉身碎骨”。

出处 唐 张鷟《游仙窟》:“玉馔珍奇,非常厚重,粉身灰骨,不能酬谢。”

83解衣包火 [ jiě yī bāo huǒ ]

解释 比喻不解决问题,只招致危险。

出处 《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关中华戎杂错,风俗劲悍;裕欲以荆扬之化,施之函秦,此无异解衣包火,张罗捕虎。”

84虎窟狼窝 [ hǔ kū láng wō ]

解释 窟:洞穴。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不是宋江来和这人厮见,有分教,江州城里,翻为虎窟狼窝。”

85刀山血海 [ dāo shān xuè hǎi ]

解释 比喻极其危险和艰难的地方。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7卷:“有等恶人,受罪如刀山血海,拔舌油锅……诸般罪孽。”

86国将不国 [ guó jiāng bù guó ]

解释 国家将无法维持下去了。指国家的局势很坏,有亡国的危险。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32回:“国将不国,这才是糊涂到底呢!”

87倒悬之急 [ dào xuán zhī jí ]

解释 倒悬: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当今之世,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也。”

88赴险如夷 [ fù xiǎn rú yí ]

解释 赴:投身进去;险:危险;如:像;夷:平坦。走向危险的道路,看作像平坦的大道。形容不避艰险。

出处 《魏书·于什门等传论》:“史臣曰:‘于什门等或临危不挠,视死如归;或赴险如夷,惟义所在。’”

89蝮螫解腕 [ fù shì jiě wàn ]

解释 螫:蜂螫;解:放弃。手腕被蝮蛇咬伤,应立即截断,以免危及生命。比喻面临危险,必须弃小求大。

出处 元·王恽《双庙怀古》诗:“二公明此机,死守誓不变。虽危所保大,如腹螫解腕。”

90灰躯糜骨 [ huī qū mí gǔ ]

解释 犹言粉身碎骨。

出处 唐·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补过酬恩,灰躯糜骨,以甘心愿。”

91鼎鱼幕燕 [ dǐng yú mù yàn ]

解释 宛如鼎中游动的鱼,帷幕上筑巢的燕子。比喻处于极危险境地的人或事物。

出处 南朝 梁 萧统《文选 丘迟〈与陈伯之书〉》:“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92春冰虎尾 [ chūn bīng hǔ wěi ]

解释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出处 《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93救火扬沸 [ jiù huǒ yáng fèi ]

解释 沸:开水。比喻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形容情况危急。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序》:“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

94缧绁之忧 [ léi xiè zhī yōu ]

解释 缧绁:捆绑犯人的绳子。引申为囚禁。被囚禁的忧虑。指有坐牢的危险。

出处 鲁迅《通信》:“逃掉了五色旗下的‘铁窗斧钺风味’,而在青天白日之下又有‘缧绁之忧’了。”

95急于星火 [ jí yú xīng huǒ ]

解释 星火:流星。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促紧迫。

出处 晋·李密《陈情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96老虎屁股 [ lǎo hǔ pì gǔ ]

解释 形容十分棘手的事情或危险的处境。

出处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许人讲话,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采取这种态度的人,十个就有十个要失败。”

97财多命殆 [ cái duō mìng dài ]

解释 殆:危险。钱财多了,生命会有危险。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况今位尊身危,财多命殆,鄙人知之,何疑君子?”

98蹈刃不旋 [ dǎo rèn bù xuán ]

解释 蹈:踩;刃:刀刃;旋:回旋。面临危险而不返回。

出处 《孙膑兵法 善者》:“故民见进而不见退,蹈白刃而不旋踵。

99轩鹤冠猴 [ xuān hè guàn hóu ]

解释 乘轩之鹤,戴帽之猴。比喻滥厕禄位、虚有其表的人。

出处 明·刘基《驿传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诗见寄次韵奉和并寓悲感》之一:“池鱼幕燕依栖浅,轩鹤冠猴宠渥新。”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