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懂得礼仪的成语

形容懂得礼仪的成语


1以礼相待 [ yǐ lǐ xiāng dài ]

解释 礼:仪礼;应有的礼节;待:对待;接待。用应有的礼节来对待别人。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宋江以礼相待,用好言抚慰。”

2彬彬有礼 [ bīn bīn yǒu lǐ ]

解释 彬彬:原为文采与质朴兼备貌。形容文雅而有礼貌。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83回:“唤出他两个儿子,兄先弟后,彬彬有礼。”

3知书达礼 [ zhī shū dá lǐ ]

解释 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出处 《群音类选 牧羊记 卫律说降》:“奈何所见不同,更不知书达礼。”

4礼尚往来 [ lǐ shàng wǎng lái ]

解释 尚:注重。在礼节上要注重有来有往。后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对你就怎么样。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5自知之明 [ zì zhī zhī míng ]

解释 自己了解自己这样的明智。指对自己的(优)缺点了解得透彻。明:明智。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

6平易近人 [ píng yì jìn rén ]

解释 平易:原指道路平坦宽广;后比喻态度平和;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7温文尔雅 [ wēn wén ěr yǎ ]

解释 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尔雅:文雅。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陈锡九》:“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8洗耳恭听 [ xǐ ěr gōng tīng ]

解释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出处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9文质彬彬 [ wén zhì bīn bīn ]

解释 原义为人的文采和本质都很适宜。后形容言谈举止斯文闲雅。彬彬:配合谐调。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0不骄不躁 [ bù jiāo bù zào ]

解释 骄:骄傲;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

出处 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行动和作战)和团结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错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完全有办法的。”

11谦虚谨慎 [ qiān xū jǐn shèn ]

解释 谦虚:虚心;不自满;谨慎:慎重小心。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

出处 《晋书 张宾载记》:“封濮阳侯,任遇优显,宠冠当时,而谦虚敬慎,开襟下士。”

12虚怀若谷 [ xū huái ruò gǔ ]

解释 谦虚的胸怀像深广的山谷。形容非常谦虚。谷:山谷。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13落落大方 [ luò luò dà fāng ]

解释 落落:坦率开朗;举止潇洒自然。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不拘谨。

出处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9回:“杜雍却不推辞,将通身换了,更觉落落大方。”

14戒骄戒躁 [ jiè jiāo jiè zào ]

解释 戒:警惕;防备;躁:性急;警惕骄傲;防备急躁。

出处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

15必恭必敬 [ bì gōng bì jìng ]

解释 必:一定;十分;恭:有礼貌;敬:尊敬;有礼貌地对待。形容态度神情十分恭敬谦逊;也作“毕恭毕敬”。

出处 《诗经 小雅 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16相敬如宾 [ xiāng jìng rú bīn ]

解释 宾:贵客。互相敬重就像与宾客相处一样。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庞公》:“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

17礼贤下士 [ lǐ xián xià shì ]

解释 礼:以礼相待;对待有礼貌;贤:指贤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下:谦居于别人之下;以示对人尊敬;士:旧指有知识学问的人。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旧时形容封建君主或官员尊敬和  重视人才。

出处 《新唐书 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谦介,为宗臣表,礼贤下士有终始,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18温柔敦厚 [ wēn róu dūn hòu ]

解释 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温柔:温和柔顺;敦:诚恳。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经解》:“入其国,其教不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19礼仪之邦 [ lǐ yí zhī bāng ]

解释 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

出处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现在却连同城而居的好朋友都不能见面,还美其名曰文化大革命,一点文化也没有。”

20不矜不伐 [ bù jīn bù fá ]

解释 矜:自夸;自大;伐:自我夸耀。不骄傲自大;不夸耀自己。

出处 《尚书 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21雅人深致 [ yǎ rén shēn zhì ]

解释 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远。原是赞赏《诗经·大雅》的作者有深刻的见解。后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訏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22竭诚相待 [ jié chéng xiāng dài ]

解释 竭诚:竭尽诚意。待:对待。竭尽诚意地对待别人。

出处 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23谦恭下士 [ qiān gōng xià shì ]

解释 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出处 《陈书 始兴王伯茂传》:“伯茂性聪敏,好学,谦恭下士。”

24善气迎人 [ shàn qì yíng rén ]

解释 善气:和蔼可亲的态度。形容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人。

出处 《管子·心术下》:“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25屈高就下 [ qū gāo jiù xià ]

解释 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迁就地位低的人。

出处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猥劳君侯屈高就下,降尊临卑。”

26识礼知书 [ shí lǐ zhī shū ]

解释 懂得礼仪,熟知诗书。

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8回:“此乃罪臣家属,寂没入官,姓木名难儿,温柔贤淑,识礼知书,兼通数学。”

27通文达礼 [ tōng wén dá lǐ ]

解释 谓有学问懂礼仪。

出处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七回:“况甥女虽系一小小村女,然读书识字,通文达礼,有才有德,不减古之列女,岂有上以白壁之姿,下就青衣之列?”

28虚左以待 [ xū zuǒ yǐ dài ]

解释 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为尊;待:等待。空着尊位恭候别人。

出处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29谦谦君子 [ qiān qiān jūn zǐ ]

解释 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出处 《周易 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30敬贤礼士 [ jìng xián lǐ shì ]

解释 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出处 《晋书·张轨传》:“实子安逊,学尚明察,敬贤爱士,以秀才为郎中。”

31虚己以听 [ xū jǐ yǐ tīng ]

解释 形容接受意见的态度诚恳。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二卷:“君子盛德而卑,虚己以受人。”

32门不停宾 [ mén bù tíng bīn ]

解释 宾:宾客。门外不停留客人。形容勤于待客。

出处 《晋书 王浑传》:“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

33通书达礼 [ tōng shū dá lǐ ]

解释 谓通诗书,懂礼仪。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卷:“原来田氏是东村田贡元的女儿,倒有十分颜色,又且通书达礼。”

34轻薄无礼 [ qīng báo wú lǐ ]

解释 指轻佻浮薄,不知礼仪。

出处 明·叶宪祖《鸾鎞记》:“那温庭筠这等轻薄无礼,小人也为着一事,丞相爷差去见他,倒被他呵叱了一场。”

35屈尊就卑 [ qū zūn jiù bēi ]

解释 原指降低尊贵的身份以就低下的礼仪。现用来形容委屈自己去屈就比自己低下的职位或人。

36缛礼烦仪 [ rù lǐ fán yí ]

解释 指烦琐的礼仪。

出处 明 唐顺之《与王尧衢书》:“其于尘俗奔走、缛礼烦仪之事,既以其溷扰而独避之。”

37泣血稽颡 [ qì xuè jī sǎng ]

解释 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仪,屈膝下跪,以额触地。指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向前来致哀的宾客哭拜并致以谢忱。

出处 巴金《家》:“虽然讣闻上说过‘寝苫枕块’,‘泣血稽颡’的话,但是他们整天躲在灵帏里,既不需要哭,又不必出来答礼。”

38忠信乐易 [ zhōng xìn lè yì ]

解释 忠信:忠诚信实;乐易:和乐,平易。待人诚实、和蔼,平易近人。

出处 《周易·乾》:“忠信,所以进德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