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风的的成语

形容风的的成语


1捕风捉影 [ bǔ fēng zhuō yǐng ]

解释 原指做事像风和影子一样难以捕捉。后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凿可靠的根据。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69卷:“若有一豪之不实,如捕风捉影,更无下功处,德何由进?”

2风流云散 [ fēng liú yún sà ]

解释 轻风流动;云彩散开。比喻经常在一起的人;一时间四下分离;散走各方。也比喻作品的散轶。

出处 汉 王粲《赠蔡子笃》诗:“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3八面威风 [ bā miàn wēi fēng ]

解释 八面:各方面。形容声势气派十足。

出处 元 郑德辉《三战吕布》第三折:“托赖着真天子百灵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

4风吹草动 [ fēng chuī cǎo dòng ]

解释 微风一吹;草就晃动。比喻轻微的动荡或变故。

出处 《敦煌变文集 伍子胥变文》:“偷踪窃道,饮气吞声。风吹草动,即便藏形。”

5风和日暖 [ fēng hé rì nuǎn ]

解释 风很平静,阳光暖人。

出处 宋 王楙《野客丛书 陈胡二公评诗》:“而牡丹开时,正风和日暖,又安得有月冷风清之气象邪!”

6风刀霜剑 [ fēng dāo shuāng jiàn ]

解释 冷风似刀寒霜如剑。形容气候寒冷恶劣。也比喻周围人际环境恶劣严酷。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7回:“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7风风雨雨 [ fēng fēng yǔ yǔ ]

解释 刮风下雨,比喻重重阻难或议论纷纷。

出处 元 张可久《普天乐 忆鉴湖》曲:“风风雨雨清明,莺莺燕燕关情。”

8风光旖旎 [ fēng guāng yǐ nǐ ]

解释 形容景色柔和美好。

出处 秦牧《花市》:“人们怎能不热爱这个风光旖旎的南国花市,怎能不从这个盛大的花市享受着生活的温馨呢!”

9风鬟雾鬓 [ fēng huán wù bìn ]

解释 形容女子头发美丽或头发蓬松散乱。

出处 宋 李清照《永遇乐》词:“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10风餐露宿 [ fēng cān lù sù ]

解释 餐:吃饭;露:露水;宿:住宿;过夜。在野外的风雨中吃饭;在露天的环境中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艰苦。

出处 宋 范成大《元日》诗:“饥饭困眠全体懒,风餐露宿半生痴。”

11耳后生风 [ ěr hòu shēng fēng ]

解释 像耳后刮风一样。形容激烈、迅速运动时耳后根产生的感觉。

出处 《梁书·曹景宗传》:“景宗谓所亲曰:‘我昔日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年少辈数十骑,……觉耳后生风,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将至。”

12八面驶风 [ bā miàn shǐ fēng ]

解释 驶:驾驭。形容善于见风使舵,各方面都兜得转,吃得开

出处 老舍《神拳》第三幕:“八面驶风,左右逢源,真乃诸葛亮也。”

13春风风人 [ chūn fēng fèng rén ]

解释 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帮助。

出处 汉 刘向《说苑 贵德》:“管仲上车曰:‘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14嘲风咏月 [ cháo fēng yǒng yuè ]

解释 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出处 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

15从风而服 [ cóng fēng ér fú ]

解释 从:顺从;服:服从。象顺风倒下一样就迅速服从了。

出处 《战国策 秦策一》:“山东之国,从风而服。

16毕雨箕风 [ bì yǔ jī fēng ]

解释 原指民性如星,星好风雨,比喻庶民喜好人主的恩泽。后为颂扬统治者普施仁政之词。

出处 《书 洪范》:“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孔传:“箕星好风,毕星好雨,亦民所好。”

17风清月朗 [ fēng qīng yuè lǎng ]

解释 风凉爽,月明亮。

出处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 支诺皋下》:“时春季夜间,风清月朗。”

18传风搧火 [ chuán fēng yǒu huǒ ]

解释 犹煽风点火。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多用于贬义。

19大煞风景 [ dà shā fēng jǐng ]

解释 煞:同“杀”;损伤;消减。大大损伤风景自然美。形容大大地损伤兴致。

出处 唐 李商隐《杂纂》:“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上晒禈,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20飞沙走石 [ fēi shā zǒu shí ]

解释 飞:使飞扬;走:使滚动。沙土飞扬;石子滚动。形容风力极大。

出处 唐 谷神子《博异志 吕乡筠》:“若人间吹之,飞沙走石,翔鸟坠地,走兽脑裂。”

21东倒西歪 [ dōng dǎo xī wāi ]

解释 歪歪倒倒的。形容站立不稳;或位置不正;倾斜欲倒的样子。也形容杂乱无章。

出处 元 萧德祥《杨氏女杀狗劝夫》:“他两个把盏儿吞,直喝得醉醺醺的,吃得东倒西歪。”

22乘风破浪 [ chéng fēng pò làng ]

解释 乘:趁着。趁着顺风;破浪前进。比喻志向远大;气魄雄伟;不怕困难;奋勇前进;多含施展远大抱负之意。也作“乘长风破万里浪”、“长风破浪”。

出处 《宋书 宗悫传》:“悫少时,炳问其志。悫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23春风得意 [ chūn fēng dé yì ]

解释 春风:春天和煦的风;得意:愿望得到满足时的高兴心情;和暖的春风使人觉得洋洋自得。①原指考中进士后洋洋自得的心情。②后用以称进士及第;功成名就。③形容因所谋求的事情成功而心情欢畅。

出处 唐 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4不正之风 [ bù zhèng zhī fēng ]

解释 不正当的社会风气。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辩问》:“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

25风云人物 [ fēng yún rén wù ]

解释 风云:比喻飞快发展变化的形势、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应运而生;言论或行动在社会生活中有很大影响的人。也指在一定环境中;大家注目的人。

出处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

26风和日丽 [ fēng hé rì lì ]

解释 和:柔合;温和。轻风柔和;阳光灿烂。形容天气晴和。

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是日风和日丽,众多官员,都来祭奠。”

27风平浪静 [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

解释 风已平息;浪已安静。指江河湖海里没风浪;显出一时安闲宁静的景象。也比喻事情平息;恢复沉静。

出处 宋 杨万里《泊光口》:“风平浪静不生纹,水面浑如镜面新。”

28风起云涌 [ fēng qǐ yún yǒng ]

解释 涌:水腾跃。大风刮起来;乌云涌上来。比喻新生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也用以形容自然景象不断变化;雄伟壮观。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诸侯作难,风起云蒸。”

29仙风道骨 [ xiān fēng dào gǔ ]

解释 骨:气概。仙人的风度,道长的气概。形容人的风骨神采与众不同。

出处 唐 李白《大鹏赋序》:“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30大家风范 [ dà jiā fēng fàn ]

解释 大家:旧指有声望地位的高门贵族。风范:风度、气派。出自高贵人家特有的气派。

出处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8回:“叙起话来,问答如流,气度从容,真是大家风范。”

31大风大浪 [ dà fēng dà làng ]

解释 指巨大的风浪。比喻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也比喻尖锐、复杂、激烈、艰苦的斗争。

出处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风大浪也不可怕。人类社会就是从大风大浪中发展起来的。”

32闻风丧胆 [ wén fēng sàng dǎn ]

解释 听到一些风声就吓破了胆。形容极度恐惧。丧胆:吓破胆。

出处 唐 李德裕《授张仲武东面招抚回鹘使制》:“故能望影揣情,已探致虏之术;岂止闻风破胆,益坚慕义之心。”

33风华正茂 [ fēng huá zhèng mào ]

解释 风:风采;华:才华;茂:茂盛;蓬勃。正是风采动人;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人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出处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恰同学年少,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34风吹雨打 [ fēng chuī yǔ dǎ ]

解释 风雨侵袭。原指风雨对花木的摧残或建筑物侵蚀。比喻某种力量的打击或锻炼考验。

出处 唐 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何忍醒时雨打稀。”

35风度翩翩 [ fēng dù piān piān ]

解释 风度: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36风流倜傥 [ fēng liú tì tǎng ]

解释 风流:洒脱不拘、富有才学;倜傥:超逸豪爽;不拘束。有才华、有学识、风度洒脱豪爽;不拘于世俗礼节法度。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五卷:“那卢生生得伟貌长髯,风流倜傥。”

37风烛残年 [ fēng zhú cán nián ]

解释 风烛:风中的烛火。风中的烛火随时都可能熄灭;人生垂暮之年的残余时日;随时都可能完结。比喻人到垂暮之年;活不长久了。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只这风烛残年,没的倒得眼泪倒回去,望肚子里流。”

38风靡一时 [ fēng mǐ yī shí ]

解释 靡:倒下;风靡:风行;随风一边倒。指时兴的风气。形容某种事物在一段时期内非常流行;像草木顺风倒向一边。

出处 明 沈德符《野获编》第15卷:“于是一时风靡,议论如出一口。”

39风驰电掣 [ fēng chí diàn chè ]

解释 弛:快跑;掣:闪过。像风奔驰;像电闪过。形容非常迅速;急闪而过。也作“风驰电赴”。

出处 《六韬 龙韬》:“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40大杀风景 [ dà shā fēng jǐng ]

解释 破坏兴致的意思

出处 唐·李商隐《杂纂》把“花间喝道”、“月下把火”等列为“杀风景”的事情。

41春风满面 [ chūn fēng mǎn miàn ]

解释 春风:比喻笑容。形容情绪愉快;满脸高兴的样子。也作“满面春风”。

出处 元 无名氏《九世同居》第四折:“春风满面乐醄醄,一声长笑海山高。”

42望风披靡 [ wàng fēng pī mǐ ]

解释 草木随风倒伏。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交锋就溃散了。披靡:草木随风倒伏。

出处 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应风披靡,吐芳扬烈。”

43望风而逃 [ wàng fēng ér táo ]

解释 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吓得逃跑了。风:风声;气势。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曹操以百万之众,闻吾之名,望风而逃,今汝何人,敢不投降!”

44电闪雷鸣 [ diàn shǎn léi míng ]

解释 闪电飞光,雷声轰鸣。比喻快速有力。也比喻轰轰烈烈。

出处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五章:“是英明的主意,这主意通过电话就电闪雷鸣一样传遍工地。”

45长风破浪 [ cháng fēng pò làng ]

解释 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出处 《宋书 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46风流人物 [ fēng liú rén wù ]

解释 风流:指英俊的;杰出的。通常指对一个时代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旧指好色或轻浮放荡的人。

出处 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47风花雪月 [ fēng huā xuě yuè ]

解释 泛指四时景色。原指封建文学里描写自然景物四种对象。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思想感情 不健康的诗文。也比喻风流场中男女间恋爱的风流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出处 宋 邵雍《伊川击壤集序》:“虽死生荣辱,转战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眼也。”

48风言风语 [ fēng yán fēng yǔ ]

解释 毫无根据的议论。指带有讽刺性或恶意中伤的言论。也指私下议论或暗中透露;散布某种说法。

出处 汉 焦赣《易林》:“华言风语,乱相狂误。”

49餐风露宿 [ cān fēng lù sù ]

解释 餐:吃;宿:睡觉。在风中吃饭;在露天过夜。形容旅途或野外的艰辛。也作“露宿风餐”、“风餐露宿”。

出处 宋 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50云淡风轻 [ yún dàn fēng qīng ]

解释 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亦作“风轻云淡”。

出处 宋 程灏《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51光风霁月 [ guāng fēng jì yuè ]

解释 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

出处 宋 黄庭坚《濂溪诗》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52弊绝风清 [ bì jué fēng qīng ]

解释 弊:弊病;弊端。营私舞弊、欺诈蒙骗的事情完全没有;风气十分良好。形容坏风气一扫而空。

出处 宋 周敦颐《拙赋》:“呜呼,天下拙,刑政彻;上安下顺,弊绝风清。”

53扯顺风旗 [ chě shǔn fēng qí ]

解释 形容随风摆动,顺势迎合,奉承别人。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每到一处先替他向人报告,说这位就是唐观察;有些扯顺风旗的,亦就一口一声的观察。”

54春风化雨 [ chūn fēng huà yǔ ]

解释 化雨:适时的雨。像用和暖的春风吹拂人;似及时的雨水滋润大地一样。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

55波涛汹涌 [ bō tāo xiōng yǒng ]

解释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5卷:“盖因波涛汹涌,水遂为其所激而动也。”

56风云突变 [ fēng yún tū biàn ]

解释 风云突然发生了变化。比喻局势突然发生了巨大变化。

出处 毛泽东《清平乐 蒋桂战争》词:“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57风流潇洒 [ fēng liú xiāo sǎ ]

解释 英俊有才华,气度超脱。

出处 明 徐复祚《红梨记 投雍》:“素娘,似你这般风流潇洒,如花似玉,向在东尘,知心有几。”

58风雨凄凄 [ fēng yǔ qī qī ]

解释 凄凄:寒冷。风雨交加,清冷凄凉。

出处 《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59风风火火 [ fēng fēng huǒ huǒ ]

解释 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

出处 徐光耀《平原烈火》:“忽然老曹一头撞进来,忽闪忽闪眨着两只眼,风风火火地连叫:‘大队长,大队长!’”

60当耳边风 [ dāng ěr biān fēng ]

解释 比喻对听到的话毫不在意。

出处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61春风夏雨 [ chūn fēng xià yǔ ]

解释 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出处 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62电掣风驰 [ diàn chè fēng chí ]

解释 形容像闪电刮风一样迅速。

出处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龙腾虎啸,不足比其雄;电掣风驰,不足喻其疾。”

63变风改俗 [ biàn fēng gǎi sú ]

解释 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

出处 汉 王符《潜力夫 论三式》:“故凡欲变风改俗者,其行赏罚者也,必使足惊心破胆,民乃易视。”

64变风易俗 [ biàn fēng yì sú ]

解释 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

出处 《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向使秦缓其刑罚,薄赋倒敛……变风易俗,化于海内,则世世必安矣。”

65当耳旁风 [ dāng ěr páng fēng ]

解释 见“当耳边风”。当做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对所听的话不放在心上。

出处 语出汉 赵晔《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富贵之於我,如秋风之过耳。”

66断线风筝 [ duàn xiàn fēng zhēng ]

解释 比喻一去不返的人或事物。

出处 清 骆绮兰《春闺》诗:“何处风筝吹断线,飘来落在杏花枝。”

67粗风暴雨 [ cū fēng bào yǔ ]

解释 指风雨之来势急骤狂猛。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88回:“莫讲粗风暴雨,不能招架,就是小小一阵凉飕,只怕也难支持了。”

68风华绝代 [ fēng huá jué dài ]

解释 风华:风采才华;绝代:冠绝当世。意思是风采才华为当世第一。

出处 《南史·谢晦传》:“时谢混风华为江左第一,尝与晦俱在武帝前,帝目之曰:‘一时顿有两玉人耳。’”

69风卷残云 [ fēng juǎn cán yún ]

解释 大风把残留下的浮云一下子刮走。比喻把残存的东西扫荡干净;也用来形容很快把食物吃光。

出处 唐 戎昱《霁雪》:“风卷残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70风口浪尖 [ fēng kǒu làng jiān ]

解释 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

出处 向春《煤城怒火》第21章:“现在到了风口浪尖,是咱挺身的时候了,为了党,为了人民,为了抗日,一定要干出个英雄样来!”

71风平波息 [ fēng píng bō xī ]

解释 风和波浪都没有。比喻平静无事。

出处 《四海记·祖师复下凡间救苦》:“武当山祖师大显威灵,逢难救难,遇危救危,四海风平波息,发感神威。”

72风清月皎 [ fēng qīng yuè jiāo ]

解释 轻风清凉,月光皎洁。形容夜景优美宜人。

出处 唐·无名氏《薛昭传》:“及夜风清月皎,见阶间有三美女,笑话而至。”

73风虎云龙 [ fēng hǔ yún lóng ]

解释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出处 宋 王安石《浪淘沙令》词:“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袛在笑谈中。”

74风趣横生 [ fēng qù héng shēng ]

解释 形容十分幽默、诙谐。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35回:“这样风趣横生的事,只有请笑庵自讲最妙。”

75风雨不改 [ fēng yǔ bù gǎi ]

解释 比喻处于恶劣环境中不变其节操。

出处 《诗经 郑风 风雨序》:“《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

76风雨无阻 [ fēng yǔ wú zǔ ]

解释 不受刮风下雨的阻碍。指预先约好的事情,一定按期进行。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黄秀才徼灵玉马坠》:“黄秀才从陆路短船,风雨无阻,所以赶着了。”

77风鬟雨鬓 [ fēng huán yǔ bìn ]

解释 形容妇女在外奔波劳碌,头发散乱。

出处 唐 李朝威《柳毅》:“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所不忍视。”

78飞蓬随风 [ fēi péng suí fēng ]

解释 枯蓬随风飞。比喻人没有主见,态度随着情势而转变。

出处 《后汉书·明帝纪》:“飞蓬随风,微子所叹。”

79餐风沐雨 [ cān fēng mù yǔ ]

解释 餐:吃;沐:洗。以风充饥,用雨水洗头。形容旅行或野外生活的艰辛。

出处 明 许三阶《节侠记 忠忤》:“却不念餐风沐雨先皇创业多辛苦,到做了个弃正趋邪没主张。”

80肺石风清 [ fèi shí fēng qīng ]

解释 百姓可以站在上面控诉地方官。比喻法庭裁判公正。

出处 《周礼·秋官·大司寇》:“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弗达者,立于肺石三日,士听其辞,以告于上而罪其长。”

81东风过耳 [ dōng fēng guò ěr ]

解释 见“东风射马耳”。

出处 清·容闳《西学东渐记》:“学生在美国……绝无敬师之礼,对于新监督之训,若东风之过耳。”

82乘风兴浪 [ chéng fēng xīng làng ]

解释 谓趁机挑起事端。

出处 清·容闳《西学东渐记》第十九章:“吴监督子登闻之,遂又乘风兴浪,思设法以破坏此留学事务所。”

83乘风转舵 [ chéng fēng zhuǎn duò ]

解释 谓顺随情势改变态度。

出处 邹韬奋《萍踪忆语》二一:“投机主义蜊是最善于乘风转舵的。”

84从风而靡 [ cóng fēng ér mí ]

解释 ①谓如风之吹草,草随风倾倒。比喻强弱悬殊,弱者不堪一击,即告瓦解。②谓如风之吹草,草随风倾倒。比喻仿效、风行之迅速。

出处 《汉书·韩信传》:“于是用广武君策,发使燕,燕从风而靡。”

85传风扇火 [ chuán fēng shān huǒ ]

解释 犹扇风点火。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多用于贬义。

出处 康濯《春种秋收 故事》:“这么传风扇火,直扇得玉翠她爹都受了传染——天天替女儿着急,时时埋怨女儿眼皮太高。”

86冲风冒雨 [ chōng fēng mào yǔ ]

解释 谓不避风雨之苦。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九:“‘头年给你干一整年活,冲风冒雨,起早贪黑的。’郭全海说,气急眼了。”

87冲风破浪 [ chōng fēng pò làng ]

解释 形容在水道中迅猛前进。

出处 郑观应《盛世危言·海防上》:“昔日之艟楼船,不敌今日之铁甲飞轮冲风破浪也。”

88叱嗟风云 [ chì jiē fēng yún ]

解释 同“叱咤风云”。

出处 宋·陆游《锺离真人赞》:“五季之乱,方酣于兵。叱嗟风云,卓乎人英。”

89大煞风趣 [ dà shà fēng qù ]

解释 同“大煞风景”。

出处 郭末若《故事补遗二》:“三十未嫁,不近情理,如作为再醮亦无根据,且觉大煞风趣,因此我仍照原似未改。”

90捱风缉缝 [ āi fēng jī fèng ]

解释 捱:同“挨”,挤入;缉:连接。多方钻营、找门路。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卢太学诗酒傲公侯》:“别个秀才要去结交县令,还要捱风缉缝,央人引见,拜在门下,认为老师。”

91栉风沐雨 [ zhì fēng mù yǔ ]

解释 栉:梳头发;沐:洗头发。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沐甚雨,栉急风。”

92趁风使柁 [ chèn fēng shǐ duò ]

解释 犹看风使舵。比喻随机应变或迎合别人行事。

出处 明 冯梦龙《万事足 筵中治妒》:“那没廉耻的,假哭佯啼;你呵卵脬的,不要趁风使柁。”

93跌荡风流 [ diē dàng fēng liú ]

解释 潇洒放逸而富有才华风情。同“跌宕风流”。

出处 清 余怀《板桥杂记 珠市名妓附见》:“白门娟娟静美,跌荡风流,能度曲,善画兰。”

94踔厉风发 [ chuō lì fēng fā ]

解释 踔厉:精神振奋,言论纵横;风发:象刮风一样迅猛。形容精神振作,意气奋发。

出处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常率屈其座人。”

95道骨仙风 [ dào gǔ xiān fēng ]

解释 谓有得道者及仙人的气质神采。

出处 宋·程珌《喜迁莺·寿薛枢密》词:“道骨仙风,安排顿著,须是人间紫府。”

96采风问俗 [ cǎi fēng wèn sú ]

解释 风:歌谣;俗:风俗。采集歌谣,访问风俗。

出处 清 俞蛟《梦厂杂著 潮嘉风月》:“采风问俗,纪载宜详;品翠题红,篇章争丽。”

97风尘之变 [ fēng chén zhī biàn ]

解释 风尘:比喻战乱。指战争的灾乱。

出处 《晋书·陶璜传》:“夫风尘之变,出于非常。”

98风木含悲 [ fēng mù hán bēi ]

解释 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养的悲伤。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99餐风咽露 [ cān fēng yàn lù ]

解释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出处 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 青天白日》:“餐风咽露,跋涉奔波。”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