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看的含近义词的成语

形容看的含近义词的成语


1道听途说 [ dào tīng tú shuō ]

解释 道、途:路。路上听说来的;又在路上传播。指随便传说不可靠的消息;或指没有根据的消息。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2山穷水尽 [ shān qióng shuǐ jìn ]

解释 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已没有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李八缸》:“苟不至山穷水尽时,勿望给与也。”

3望洋兴叹 [ wàng yáng xīng tàn ]

解释 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样子;兴:产生;发出。

出处 元 刘壎《隐居通议 诗歌五》:“千古吟人,望洋兴叹。”

4虎头蛇尾 [ hǔ tóu shé wěi ]

解释 头大像老虎一样;尾巴像蛇一样细。比喻做事有始无终;起初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

出处 元 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狗行狼心,虎头蛇尾。”

5面面相觑 [ miàn miàn xiāng qù ]

解释 面面:脸对着脸;相:互相;觑:看;瞧。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对着。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出处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第六卷:“僧问:‘如何是大疑府人?’师曰:‘毕钵岩中面面相觑。’”

6一望无际 [ yí wàng wú jì ]

解释 一眼看不到边(际:边)。形容极其辽阔。

出处 宋 秦观《蝶恋花》:“舟泊浔阳城下住,杳霭昏鸦,点点云边树。九派江分从此去,烟浓一望空无际。”

7一目了然 [ yī mù liǎo rán ]

解释 目:看。了然:明明白白的样子。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7卷:“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了然。”

8万紫千红 [ wàn zǐ qiān hóng ]

解释 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的景象。现多比喻事物丰富多彩或景象繁荣兴旺。

出处 宋 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9东倒西歪 [ dōng dǎo xī wāi ]

解释 歪歪倒倒的。形容站立不稳;或位置不正;倾斜欲倒的样子。也形容杂乱无章。

出处 元 萧德祥《杨氏女杀狗劝夫》:“他两个把盏儿吞,直喝得醉醺醺的,吃得东倒西歪。”

10代人受过 [ dài rén shòu guò ]

解释 受:承受,担待;过:过失,过错。替别人承担过错的责任。

出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各省系军阀慑于人民的巨大力量,都不肯代人受过,曹辊也就不敢一意孤行。”

11作壁上观 [ zuò bì shàng guān ]

解释 壁:壁垒;营寨周围的高墙。在壁垒上观看别人交战。比喻从旁观望;置身事外。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12侧目而视 [ cè mù ér shì ]

解释 侧目:斜着眼睛;视:看。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去看。形容拘谨畏惧或愤怒的样子。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13刮目相看 [ guā mù xiāng kàn ]

解释 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4千变万化 [ qiān biàn wàn huà ]

解释 形容变化非常多;没有穷尽。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独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门。公即召而问以国事,千变万化而不穷。”

15千锤百炼 [ qiān chuí bǎi liàn ]

解释 锤:用锤子敲打;炼:用火烧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出处 唐 皮日休《刘枣强碑》:“百锻为字,千炼为句,虽不迫躅太白,亦后来之佳作业。”

16单枪匹马 [ dān qiāng pǐ mǎ ]

解释 ①作战时单身上阵;冒险直进。②比喻做事单独行动;没有人帮助。也作“匹马单枪”、“单兵独马”、“单人匹马”。

出处 唐 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17历历在目 [ lì lì zài mù ]

解释 历历:清楚、分明。指事物和景象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一座青州城正临在北窗之下,见州里人家,历历在目。”

18另起炉灶 [ lìng qǐ lú zào ]

解释 另:另外。另外重支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必至闹到‘出而哇之’,饭羹莫辨,这才‘另起炉灶’。”

19叹为观止 [ tàn wéi guān zhǐ ]

解释 看到这里就够了;不必再看别的。指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极点。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20四分五裂 [ sì fēn wǔ liè ]

解释 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一》:“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21大刀阔斧 [ dà dāo kuò fǔ ]

解释 大刀和阔斧都是古代的武器。原来形容军队声势浩大;杀气腾腾;充满战斗气氛。现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7回:“摇旗呐喊,擂鼓鸣锣,大刀阔斧,杀奔祝家庄来。”

22巧取豪夺 [ qiǎo qǔ háo duó ]

解释 巧取:耍弄各种花招骗取;豪夺:仗势强占。耍花招骗取;用强硬手段夺得。指用各种不正当的办法夺取财物。

出处 宋 苏轼《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怪君何处得此本,上有桓玄寒具油;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23强词夺理 [ qiǎng cí duó lǐ ]

解释 指无理强辩;想说成有理的。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24得陇望蜀 [ dé lǒng wàng shǔ ]

解释 陇:古代地名;相当于今甘肃东部;蜀:古代地名;相当于四川中西部。得到了陇地后;又希望取得蜀地。比喻得到了这个;还想要那个;贪心不足。

出处 《东观汉记 隗嚣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25惊天动地 [ jīng tān dòng dì ]

解释 惊:惊动;动:震撼。惊动上天;震动大地。形容声音极大或声势影响极大。

出处 唐 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26救死扶伤 [ jiù sǐ fú shāng ]

解释 扶:扶助。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半当,虏救死扶伤不给。”

27旁观者清 [ páng guān zhě qīng ]

解释 在旁边看的人比当事人清楚。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陈多寿生死夫妻》:“常言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28日积月累 [ rì jī yuè lěi ]

解释 一天一天、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

出处 《宋史 乔行简传》:“借纳忠效勤之意,而售其阴险巧佞之奸,日积月累,气势盖张;人主之威权,将为所窃弄而不自知矣。”

29痴心妄想 [ chī xīn wàng xiǎng ]

解释 痴:呆;傻;痴心:心思沉迷于某人或某种事物;妄:荒唐;胡乱;不切实际。失去理智的心思;想法荒唐。指一心想着根本无法实现的事情。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大凡人不做指望,到也不在心上;一做指望,便痴心妄想,时刻难过。”

30百发百中 [ bǎi fā bǎi zhòng ]

解释 百:形容多;发:发射;也指射箭;中:正对上;恰恰合上。①指射箭技术高明;每次都能命中目标。②比喻料事准确;算计高明或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落空。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西周策》:“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以善息。”

31看破红尘 [ kàn pò hóng chén ]

解释 红尘:佛家称人世间。看破人生事情;对一切持超脱态度。这是一种消极厌世态度。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43回:“看这话头,他明明看破红尘,贪图仙景,任俺寻找,总不出来。”

32瞻前顾后 [ zhān qián gù hòu ]

解释 瞻:向前望;顾:回头看。原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现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33背井离乡 [ bèi jǐng lí xiāng ]

解释 背:离开;井:古制八家为井;引申为乡里、家宅。离开乡里。常指被迫远离家乡;到外地谋生。

出处 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背井离乡,卧雪眠霜。”

34言听计从 [ yán tīng jì cóng ]

解释 听:听从;从:依从。说的话都相信;出的主意、计谋都采纳。形容对某个人十分信任。也作“言听计用”。

出处 《魏书 崔浩传》:“属太宗为政之秋,值世祖经营之日,言听计从,宁廓区夏。”

35走马观花 [ zǒu mǎ guān huā ]

解释 骑在跑着的马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观察了解。走:跑。

出处 唐 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6青梅竹马 [ qīng méi zhú mǎ ]

解释 青梅:青的梅子;竹马:指小孩将竹竿骑在裆下做马。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出处 唐 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37顾影自怜 [ gù yǐng zì lián ]

解释 看着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原形容孤独失意;现有自我欣赏的意思。

出处 晋 陆机《赴洛道中作》诗:“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

38高瞻远瞩 [ gāo zhān yuǎn zhǔ ]

解释 站得高;看得远。多形容目光远大。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遂把这粉白黛绿,莺声燕语,都付之不见不闻,一路高瞻远瞩,要领略湖山真景。”

39鸟语花香 [ niǎo yǔ huā xiāng ]

解释 鸟儿啼叫;花儿喷香;形容美好的景色。

出处 宋 吕本中《庵居》诗:“鸟语花香变夕阴,稍闲复恐病相寻。”

40鸡鸣狗盗 [ jī míng gǒu dào ]

解释 指微不足道的技能;也指具有这类技能的人。常形容偷偷摸摸等不正当的行为。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游侠传》:“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

41一目十行 [ yī mù shí háng ]

解释 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出处 宋 刘克庄《杂记六言诗》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42一视同仁 [ yī shì tóng rén ]

解释 视:看待;仁:仁爱。用博大的仁爱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兽。比喻平等待人;不分厚薄亲疏。

出处 唐 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43一览无余 [ yī lǎn wú yú ]

解释 览:看。余:剩余。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44七零八落 [ qī líng bā luò ]

解释 零:零碎。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出处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有文禅师》第42卷:“无味之谈,七零八落。”

45不屑一顾 [ bù xiè yī gù ]

解释 不屑:认为不值得;不愿意做或不愿意接受;一顾:看一下。不值得一看。指对某些事物或人看不起。

出处 明 方孝儒《送吏部外郎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

46不求甚解 [ bù qiú shèn jiě ]

解释 甚:很;解:了解;理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多指学习、办事等不认真;不求深入了解。

出处 晋 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47不知不觉 [ bù zhī bù jué ]

解释 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20卷:“圣贤之学是掯掯定定做,不知不觉自然做得彻。”

48人寿年丰 [ rén shòu nián fēng ]

解释 人长寿;年成也好。形容太平兴旺的景象。

出处 南朝 梁 萧统《文选 潘岳》:“宜其民和年登。”李善注引作“人和年丰。”

49全神贯注 [ quán shén guàn zhù ]

解释 贯注:集中在一点。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出处 钱钟书《围城》:“人事太忙,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专怀念一个人。”

50兵强马壮 [ bīng qiáng mǎ zhuàng ]

解释 兵力强盛;马匹肥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有时也比喻其他的队伍力量强大。

出处 《新五代史 杂传十三 安重荣传》:“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51兼收并蓄 [ jiān shōu bìng xù ]

解释 兼收:多方面吸收;并蓄:一并保存。多方面吸收并保留下来。指吸收、招拢多方面的人才或事物。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52千丝万缕 [ qiān sī wàn lǚ ]

解释 缕:线。千根丝;万条线。形容两者之间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出处 宋 辛弃疾《蝶恋花》:“会少离多看两鬓。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

53千头万绪 [ qiān tóu wàn xù ]

解释 形容事情头绪很多;复杂纷繁。

出处 宋 朱熹《朱子类语》:“人只是此仁义礼智四种心,如春夏秋冬,千头万绪,只是此四种心发出来。”

54千奇百怪 [ qiān qí bǎi guài ]

解释 许许多多奇特怪异的事物。

出处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如人在州县住,或闻或见,千奇百怪,他总将作寻常。”

55南征北战 [ nán zhēng běi zhàn ]

解释 征:征伐。转战南北;打了许多仗。

出处 唐 柳宗元《封建论》:“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

56发号施令 [ fā hào shī lìng ]

解释 发、施:发布;下达;号:号令、命令。发布命令;下达指示;进行指挥。

出处 《尚书 冏命》:“发号施令,罔有不臧。”

57和颜悦色 [ hé yán yuè sè ]

解释 颜:面容;悦色:高兴的脸色。指温和高兴的脸色。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汉 郑玄注:“言和颜悦色为难也。”

58坐井观天 [ zuò jǐng guān tiān ]

解释 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狭小;见识有限。

出处 唐 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59天翻地覆 [ tiān fān dì fù ]

解释 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覆:翻过来。

出处 唐 刘商《胡笳十八拍》六:“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60左顾右盼 [ zuǒ gù yòu pàn ]

解释 向左看看;向右望望。形容得意或警戒的神态。顾、盼:看;望。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与吴季重书》:“左顾右盼,谓若无人,岂非吾子壮志哉!”

61急于求成 [ jí yú qiú chéng ]

解释 急:急切地。急着要取得成功。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

62成群结队 [ chéng qún jié duì ]

解释 结成一群群;一队队。形容很多;自然给合在一起。也作“成群结伙”、“成群结伴”。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忽然山中居民,成群结队,飞奔而来,报说魏兵已到。”

63扶老携幼 [ fú lǎo xié yòu ]

解释 扶:挽着;携:带着。搀着老人;领着小孩儿。形容男女老少成群结队欢迎、观看或逃难。后也用来形容关心照顾老人和孩子。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64披头散发 [ pī tóu sàn fà ]

解释 披:散开;一头长发凌乱地披着。形容慌乱、狼狈或懒散。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2回:“那张三又挑唆阎婆去厅上披头散发告道:‘宋江实是宋清隐藏在家,不令出官。’”

65无穷无尽 [ wú qióng wú jìn ]

解释 穷、尽:完。没有尽头;没有限度。

出处 宋 晏殊《踏莎行》:“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66明察秋毫 [ míng chá qiū háo ]

解释 明:明晰;察:看;观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目光犀利;能敏锐地看清极细小微末的东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67望眼欲穿 [ wàng yǎn yù chuān ]

解释 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望:向远处看;眼:眼睛;欲:将要;穿:破。

出处 明 西湖居士《明月环 诘环》:“小姐望眼欲穿,老身去回覆小姐去也。”

68望而却步 [ wàng ér què bù ]

解释 看到困难或危险就往后退缩。形容遇到强敌或困难时就退缩不前。却步:向后退却。

出处 明 徐光启《复周无逸学宪》:“且以裕蛊所为,思之痛心,望之却步。”

69望而生畏 [ wàng ér shēng wèi ]

解释 看着就害怕。生畏:害怕。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70欢天喜地 [ huān tiān xǐ dì ]

解释 形容非常高兴、快乐。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则见他欢天喜地,谨依来命。”

71洗耳恭听 [ xǐ ěr gōng tīng ]

解释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出处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72火树银花 [ huǒ shù yín huā ]

解释 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闪亮;绚丽灿烂。

出处 唐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73熟视无睹 [ shú shì wú dǔ ]

解释 熟视:细看;睹:看见。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

出处 晋 刘伶《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

74琳琅满目 [ lín láng mǎn mù ]

解释 琳琅:美玉。满眼都是美好而珍贵的东西。比喻精美、珍贵的物品很多。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75登堂入室 [ dēng táng rù shì ]

解释 堂:古代宫室的前厅;室:古代宫里的后屋。登上厅堂;再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也作“升堂入室”。

出处 宋 吴坰《五总志》:“如徐师川、余荀龙、洪玉父昆弟、欧阳元老,皆黄门登堂入室者,实自足以名家。”

76白日做梦 [ bái rì zuò mèng ]

解释 大白天做起梦来。比喻脱离实际的幻想;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出处 明 豫章醉月子《精选雅笑 送匾》:“以为必中而遍问星相者,亦是白日做梦。”

77百依百顺 [ bǎi yī bǎi shùn ]

解释 依:依从;顺:顺从。事事都依从别人。形容一味顺从而不问是非。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做爷娘的百依百顺,没一事违拗了他。”

78目不转睛 [ mù bù zhuǎn jīng ]

解释 睛:眼珠。眼睛不眨;眼珠不转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看得出神。

出处 晋 杨泉《物理论》:“子义燃烛危坐通晓,目不转睛,膝不移处。”

79眼花缭乱 [ yǎn huā liáo luàn ]

解释 缭乱:纷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事物而发花、迷乱。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80等量齐观 [ děng liàng qí guān ]

解释 等:相同;量:估量;评价;齐:一样。不顾事物的区别;作同等看待。

出处 清 况周颐《蕙风词话》:“或带烟月而益韵,托雨露而成润,意境可以稍变,然而乌可等量齐观也。”

81粉身碎骨 [ fěn shēn suì gǔ ]

解释 全身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不惜牺牲生命。也比喻彻底遭到失败或遭遇极大的磨难。

出处 唐 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82耳听八方 [ ěr tīng bā fāng ]

解释 八是四方(东西南北)和四隅(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总称。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灵敏机警。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83聚精会神 [ jù jīng huì shén ]

解释 集中全部精神。原有集思广益的意思;现常用以形容专心致志;精神高度集中。

出处 汉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84触目惊心 [ chù mù jīng xīn ]

解释 触目:眼睛看到;惊:震惊。眼睛看到;内心感到吃惊。形容事态严重;令人震惊。也作“怵目惊心”、“惊心怵目”。

出处 清 林则徐《颁发禁烟治罪新例告示》:“尔等更当触目惊心,如再观望迁延,以身试法,则是孽由自作,死有余辜,毋谓言之不早也。”

85调兵遣将 [ diào bīng qiǎn jiàng ]

解释 调动军队;派遣将领;或是调动、安排人力。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写书教太师知道,早早调兵遣将,剿除贼寇报仇。”

86豪言壮语 [ háo yán zhuàng yǔ ]

解释 豪:豪迈;壮:雄壮。指言语豪迈雄壮。

出处 茅盾《老兵的希望》:“即使他的作品有革命乐观主义的豪言壮语,那么未必有大气磅礴,感人极深。”

87金枝玉叶 [ jīn zhī yù yè ]

解释 原形容花枝叶的美好。后借称帝王子孙。比喻人的身份及其尊贵。

出处 唐 王建《宫中调笑》词:“胡蝶、胡蝶,飞上金枝玉叶。”

88铜墙铁壁 [ tóng qiáng tiě bì ]

解释 铜做的城墙;铁打的营垒。比喻坚固而不可摧毁的事物。也比喻坚固严密的防御。

出处 元 无名氏《谢金吾》楔子:“孩儿此一去,随他铜墙铁壁,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

89防微杜渐 [ fáng wēi dù jiàn ]

解释 防:提防;防止;微:微小;指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起始、发展。在错误、坏事、不良风气等刚刚露苗头时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90隔岸观火 [ gé àn guān huǒ ]

解释 站在对岸观看失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见而不救。也比喻没有切身利害关系而不去过问。

出处 唐 乾康《投谒齐己》:“隔岸红尘忙似火,当斩青嶂冷如冰。”

91风起云涌 [ fēng qǐ yún yǒng ]

解释 涌:水腾跃。大风刮起来;乌云涌上来。比喻新生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也用以形容自然景象不断变化;雄伟壮观。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诸侯作难,风起云蒸。”

92鸡毛蒜皮 [ jī máo suàn pí ]

解释 比喻无关紧要的小事或毫无价值的东西。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8章:“目前大敌当前,同心协力还怕迟误,谁还记着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93鹤发童颜 [ hè fà tóng yán ]

解释 鹤发:白白的头发;童颜:红红的面色。满头白发;面色像孩童一样红润。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

出处 唐 田颖《玉山堂诗文集 梦游罗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

94一孔之见 [ yī kǒng zhī jiàn ]

解释 孔:小窟窿。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出处 汉 桓宽《盐铁论 相刺》:“持规而非矩,执准而非绳,通一孔,晓一理,而不知权衡。”

95见异思迁 [ jiàn yì sī qiān ]

解释 异:另外的;别的;迁:改变;变动。看到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出处 先秦 管仲《管子 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96见风使舵 [ jiàn fēng shǐ duò ]

解释 看风向掌舵。比喻随机应变看形势办事。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别事见风使帆,再作道理。”

97不偏不倚 [ bù piān bù yǐ ]

解释 偏、倚:不正;歪。原指儒家的中庸之道。现指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 宋 朱熹《中庸集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98乐善好施 [ lè shàn hào shī ]

解释 乐、好:喜欢;愿意;善:做好事;施:施舍。乐意做好事;喜欢施舍。形容慷慨解囊;乐于助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乐书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99五颜六色 [ wǔ yán liù sè ]

解释 色彩鲜艳繁多;非常美丽。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