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解放军威武的成语

形容解放军威武的成语


1威武不屈 [ wēi wǔ bù qū ]

解释 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坚贞顽强。威武:权势;武力。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英姿焕发 [ yīng zī huàn fā ]

解释 英姿:英勇威武姿态;焕发:光彩四射。形容英俊威武的样子。

出处 宋·苏轼《念妈娇·赤壁怀古》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3顶天立地 [ dǐng tiān lì dì ]

解释 头顶云天;脚踩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也形容敢作敢为;光明磊落。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育王裕禅师法嗣 道场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肩横榔栗,到处行脚。”

4雄才大略 [ xióng cái dà lüè ]

解释 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才:才能;略:计谋。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武帝纪赞》:“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5奋不顾身 [ fèn bù gù shēn ]

解释 奋:振作精神;鼓起干劲。指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6临危不惧 [ lín wēi bù jù ]

解释 临:碰到;面临;惧:害怕;畏惧。面对危难;丝毫也不畏惧。

出处 《邓析子 无厚》:“死生有命,贫富有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7九死一生 [ jiǔ sǐ yī shēng ]

解释 九:表示次数或多数。形容多次经历生死危险而幸存。比喻情况极其危险。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唐 刘良注:“虽九死无一生,未足悔恨。”

8赴汤蹈火 [ fù tāng dǎo huǒ ]

解释 赴:去;走向;汤:开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出处 晋 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9冲锋陷阵 [ chōng fēng xiàn zhèn ]

解释 陷阵:攻破;深入敌阵。冲向敌人的防线;攻破敌人的阵地。形容作战英勇。

出处 《北齐书 崔暹传》:“冲锋陷阵,大有其人。”

10挺身而出 [ tǐng shēn ér chū ]

解释 形容遇到危难时;勇敢地站出来;担当其任。挺:挺起身来;勇敢刚毅的样子。

出处 《旧五代史 周 唐景思传》:“后数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于邻郡,得援军数百,逐其草冠,复有其城,毫民赖是以济。”

11气吞山河 [ qì tūn shān hé ]

解释 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气势、气魄很大。

出处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12堂堂正正 [ táng táng zhèng zhèng ]

解释 原指军队阵容盛大。后形容光明正大。堂堂:强大威武;正正:整齐。

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军争》:“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13舍生取义 [ shě shēng qǔ yì ]

解释 为了正义而牺牲生命。舍生:舍弃生命。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4身先士卒 [ shēn xiān shì zú ]

解释 指作战时将帅亲自冲在士兵的前面;奋勇杀敌。现多用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的前面。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

15视死如归 [ shì sǐ rú guī ]

解释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

出处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 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16前仆后继 [ qián pū hòu jì ]

解释 仆:倒下;继:跟上。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出处 唐 孙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马愠仆,前仆后踣。”

17勇冠三军 [ yǒng guàn sān jūn ]

解释 冠:位居第一;三军:春秋时大国分中、上、下或中、左、右三军;这里是军队的总称。指全军。英勇过人;全军第一。

出处 汉 李陵《答苏武书》:“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

18勇往直前 [ yǒng wǎng zhí qián ]

解释 勇敢地一直向前。形容毫无畏惧地迎着困难上;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从俱摩拳擦掌,个个勇往直前。”

19英姿飒爽 [ yīng zī sà shuǎng ]

解释 英姿:英俊的风姿;飒爽:豪迈;矫健;精神焕发。形容矫健威武;精神焕发的姿态。

出处 唐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20为国捐躯 [ wèi guó juān qū ]

解释 捐:献;躯:身体,指生命。为国家牺牲生命。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39回:“为国捐躯赴战场,丹心可并日争光。”

21镇定自若 [ zhèn dìng zì ruò ]

解释 指面对灾难时冷静的表现。

出处 王朔《过把瘾就死》:“当时女主人公的厄运刚露萌芽,同看电影准备了手帕的女人们还都镇定自若,她便抢先一步哭了。”

22昂首挺胸 [ áng shǒu tǐng xiōng ]

解释 昂:仰;抬起;挺胸:挺起胸膛。仰着头;挺起胸膛。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

出处 《上饶集中营 浩气长存》:“个个视死如归,坚贞不屈,昂首挺胸站在那里。”

23死而后已 [ sǐ ér hòu yǐ ]

解释 已:停止;完毕。死了以后方才停止。指一生努力奋斗;一直到死为止。奉献了一切。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4一马当先 [ yī mǎ dāng xiān ]

解释 策马走在最前头。比喻走在领先位置;起带头作用。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6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雷震等将簇拥左右。”

25以一当十 [ yǐ yī dāng shí ]

解释 一个人可抵挡十个人。形容以少胜多;英勇善战。

出处 《战国策 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 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26不屈不挠 [ bù qū bù náo ]

解释 屈、挠:弯曲。不屈服。形容不畏强暴和困难;十分顽强;决不屈服。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诎(屈)。”

27所向披靡 [ suǒ xiàng pī mí ]

解释 风所吹到的地方;草木全被吹倒。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所向:指风吹到的地方;靡:音米;披靡:草木被吹倒。

出处 《梁书 萧确传》:“钟山之役,确苦战,所向披靡,群虏憚之。”

28宁死不屈 [ nìng sǐ bù qū ]

解释 宁:宁可;宁肯;屈:屈服。宁愿一死;决不屈服。

出处 明 赵弼《效颦集 宋进士袁镛忠义传》:“以大义拒敌,宁死不屈,竟燎身于烈焰中。”

29万死不辞 [ wàn sǐ bù cí ]

解释 即使死一万次也决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辞:推辞。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30气壮山河 [ qì zhuàng shān hé ]

解释 气:气概;壮:雄壮;宏伟。形容气势之大;比山河还要雄壮。

出处 唐 张说《孔补阙集市》:“族高辰象,气壮山河,神作铜钩,天开金印。”

31一往无前 [ yì wǎng wú qián ]

解释 形容勇猛地、无畏地一直向前进(一往:一直向前进;无前:前面没有东西能阻挡)。

出处 明 孙传庭《官兵苦战斩获疏》:“曹变蛟遵臣指画,与北兵转战冲突,臣之步兵莫不一往无前。”

32马革裹尸 [ mǎ gé guǒ shī ]

解释 革:皮;皮革;裹:包。用马皮将尸体包起来。形容英雄战死杀场的决心和无畏气概。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33奋勇当先 [ fèn yǒng dāng xiān ]

解释 精神奋发;勇敢地冲在最前面;战斗在最前列。

出处 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要有俺五百义兵家将,都要的奋勇当先,相持对垒。”

34光明正大 [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

解释 心地光明;言行正派。正大:公正无私。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 易九》第73卷:“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35坚强不屈 [ jiān qiáng bù qū ]

解释 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出处 荀况《荀子 法行》:“坚刚而不屈,义也。”

36精神焕发 [ jīng shén huàn fā ]

解释 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精神振作;情绪饱满。

出处 宋 周密《癸辛杂识后集 太学文变》:“江东李谨思、熊瑞诸人,倡为变体,奇诡浮艳,精神焕发,多用《庄》《列》之语,时人谓之换字文章。”

37百万雄师 [ bǎi wàn xióng shī ]

解释 雄:威武雄壮;师:军队。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

出处 宋 张载《庆州大顺城记》:“百万雄师,莫可以前。”

38百万雄兵 [ bǎi wàn xióng bīng ]

解释 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同“百万雄师”。

出处 宋 赵葵《南乡子》词:“束发领西藩。百万雄兵掌握间,召到庙堂无一事,遭弹。”

39慷慨就义 [ kāng kǎi jiù yì ]

解释 慷慨:意气昂扬。勇敢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出处 明 朱鼎《玉镜台记 王敦反》:“大丈夫当慷慨赴义,何用悲为!”

40雄姿英发 [ xióng zī yīng fā ]

解释 姿容威武雄壮。

出处 宋·苏轼《念妈娇·赤壁怀古》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41骁勇善战 [ xiāo yǒng shàn zhàn ]

解释 勇猛;善于战斗。骁勇:勇猛矫健;善:善长。

出处 《南齐书 戴僧静传》:“其党辅国将军孙昙瓘骁勇善战,每荡一合,辄大杀伤,官军死者百于人。”

42战无不胜 [ zhàn wú bù shèng ]

解释 每次打仗没有不获胜的。形容军队每战必胜;战斗力极强。也指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43大义凛然 [ dà yì lǐn rán ]

解释 临难不苟的节操令人敬畏;不可侵犯。形容为了正义而坚强不屈。大义:正义、正气;凛然:严肃使人敬畏的样子。

出处 清 顾炎武《日知录 孙氏西斋录》:“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44大智大勇 [ dà zhì dà yǒng ]

解释 指非凡的才智和勇气。

出处 陈立德《前驱》:“他们需要探求真理的大智大勇,需要百折不回的坚韧毅力。”

45仰不愧天 [ yǎng bú kuì tiān ]

解释 仰:抬头;愧:惭愧。抬头没有对不起天的地方。指自省没有做过不好的事;问心无愧。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46英姿勃发 [ yīng zī bó fā ]

解释 英勇威武,神采四溢。

出处 赖少其《钱松喦画集>序》:“现在的画面上舍弃了两棵大黄桷树,把柏树从小改大,使其英姿勃发,昂首挺立。”

47飒爽英姿 [ sà shuǎng yīng zī ]

解释 飒爽:豪迈矫健;英姿:英勇威武的姿态。形容英俊威武、精神焕发的样子。

出处 清 黄遵宪《题黄佐廷赠尉遗像》诗:“不将褒鄂画凌烟,飒爽英姿尚凛然。”

48虎头燕颔 [ hǔ tóu yàn hàn ]

解释 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出处 元 揭傒斯《妻齐国夫人宋氏进封济南王夫人制》:“尚服异恩于永世;虎头燕颔,从怀旧将于当年。”

49威武雄壮 [ wēi wǔ xióng zhuàng ]

解释 威力强大,壮盛有气势。

出处 毛泽东《论持久战》:“然而他们凭借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戏剧来。”

50虎头燕额 [ hǔ tóu yàn é ]

解释 形容王侯的贵相或相貌的威武。

出处 明·无心子《金雀记·掷果》:“我虎头燕额,羞杀他脸似桃花。”

51铁马金戈 [ tiě mǎ jīn gē ]

解释 ①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②谓战事,兵事。

出处 宋·李纲《以旧赐战袍等赠韩少帅》诗之二:“铁马金戈睢水上,碧油红旆海山滨。”元·关汉卿《双赴梦》第三折:“忆当年铁马金戈,自桃园初结义,把尊兄辅佐。”

52燕颔虎头 [ yàn hàn hǔ tóu ]

解释 ①形容相貌威武。②借指武将、勇士。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四回:“轩轩云霞气色,凛凛霜雪威棱。熊腰虎背势嶙纈,燕颔虎头雄俊。”

53奋发向上 [ fèn fā xiàng shàng ]

解释 精神振作,情绪高昂

出处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各条战线上形成你追我赶、争当先进、奋发向上的风气。”

54正正堂堂 [ zhèng zhèng táng táng ]

解释 形容正大光明。

出处 《孙子·军争》:“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人家的话正正堂堂,料着一时驳不倒。”

55龙骧虎步 [ lóng xiāng hǔ bù ]

解释 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慨威武雄壮。

出处 三国 魏 嵇康《卜疑》:“将如毛公蔺生之龙骧虎步,慕为壮士乎?”

56英姿迈往 [ yīng zī mài wǎng ]

解释 迈往:超越前人。英俊威武的姿态超越前人。

出处 宋·陆游《乡士请妙相讲主疏》:“某人英姿迈往,隽辩绝伦,早集布金之园,久造笑云之室。”

57燕颔虬须 [ yàn hàn qiú xū ]

解释 见“燕颔虎头”。

出处 唐·白居易《赠李兵马使》诗:“江南别有楼船将,燕颔虬须不姓扬。”

58燕颔虎颈 [ yàn hàn hǔ jǐng ]

解释 颔:下巴颏。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59燕颔虎须 [ yàn hàn hǔ xū ]

解释 形容相貌威武。

出处 《三国演义》第一回:“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60匪匪翼翼 [ fěi fěi yì yì ]

解释 匪匪:马行走不停的样子;翼翼:有次序的样子。形容车马行走时阵容整齐、威武。

出处 《诗经·小雅·四牡》:“四牡匪匪。”《诗经·小雅·采芑》:“四骐翼翼。”《礼记·少仪》:“车马之美,匪匪翼翼。”

61昂然直入 [ áng rán zhí rù ]

解释 昂首挺胸地径直走进去。形容态度傲慢。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何进昂然直入;至嘉德殿门,张让、段珪迎出,左右围住。”

62英特迈往 [ yīng tè mài wǎng ]

解释 迈往:超越前人。英俊威武的姿态超越前人。

出处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中》:“至东坡则云:‘平生万事足,所欠惟一死。’英特迈往之气可畏而仰哉!”

63龙骧虎视 [ lóng xiāng hǔ shì ]

解释 象龙马高昂着头,象老虎注视着猎物。形容人的气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出处 汉 潘勖《册魏公九锡文》:“君龙骧虎视,旁眺八维,掩讨逆节,折冲四海。”

64赫斯之威 [ hè sī zhī wēi ]

解释 赫:显耀。斯:语气助词。威:威严。指帝王或显耀人物威武奋发貌。

出处 《晋书·应詹传》:“陛下宜奋赫斯之威,臣等当得负戈前驱,庶凭宗庙之灵,有征无战。”

65蹈厉之志 [ dǎo lì zhī zhì ]

解释 蹈厉:踏地猛烈。本形容舞蹈的动作威武有力。比喻奋发向上的志向。

出处 明·刘基《齐侯袭莒》:“发扬蹈厉之志,以成从简尚功之俗。”

66我武惟扬 [ wǒ wǔ wéi yáng ]

解释 形容威武凌厉,奋发向上的样子。

出处 《尚书·泰誓中》:“今朕必往,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取彼凶残,我伐用张,于汤有光。”

67鹰扬虎视 [ yīng yáng hǔ shì ]

解释 象鹰那样飞翔,如虎一般雄视。形容十分威武。

出处 《诗经·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周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三国魏·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王肃以宿德显授,何曾以后进见拔,皆鹰扬虎视,有万里之望。”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