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摔得很惨的成语

形容摔得很惨的成语


1头破血流 [ tóu pò xuè liú ]

解释 打破了头;血流出来了。形容受到严重打击或惨遭失败时的狼狈相。

出处 唐 吕道生《定命录 桓臣范》:“其如果偷两千而去,至徐州界,其婢与夫相打头破血流。”

2狼狈不堪 [ láng bèi bù kān ]

解释 狼狈:疲惫、窘迫的样子;堪:忍受。指困顿窘迫的样子。

出处 宋 朱熹《与政府札子》:“风痰大作,头目旋晕,几欲僵卧,今已累日,精神愈见昏慢,委是狼狈不堪。”

3粉身碎骨 [ fěn shēn suì gǔ ]

解释 全身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不惜牺牲生命。也比喻彻底遭到失败或遭遇极大的磨难。

出处 唐 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4四脚朝天 [ sì jiǎo cháo tiān ]

解释 四脚:指四肢。形容仰面跌倒。也比喻躺下不干。

出处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1回:“老和尚上前来争,被觉空一推,跌个四脚朝天。”

5屁滚尿流 [ pì gǔn niào liú ]

解释 形容极度恐惧、惊惶;失去自禁。有时也形容忙得不可开交。

出处 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你要问俺名姓,若说出来,直唬得你屁滚尿流。”

6惨不忍睹 [ cǎn bù rěn dǔ ]

解释 睹:看。情景凄惨;使人不忍看下去。

出处 清 黄小配《洪秀全演义》:“尸首堆积,惨不忍睹。”

7鼻青脸肿 [ bí qīng liǎn zhǒng ]

解释 鼻子发青,脸都肿起来,形容被打得很惨。

出处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4回:“这恶贼原想着是个暗算,趁着军官作下揖去,不能防备,这一脚定然鼻青脸肿。”

8分崩离析 [ fēn bēng lí xī ]

解释 崩:倒塌崩裂;析:散开;解体。分裂崩溃;离散解体。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9晕头转向 [ yūn tóu zhuàn xiàng ]

解释 晕:头脑发昏;转向:辨不清方向。形容头脑昏乱辨不清方向。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听得晕头转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儿子居然变了,而且变得这么快!”

10四分五裂 [ sì fēn wǔ liè ]

解释 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一》:“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11人仰马翻 [ rén yǎng mǎ fān ]

解释 人和马被打得翻倒在地。形容被打得惨败。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赵家一门大小,日夜忙碌,早已弄得筋疲力尽,人仰马翻。”

12遍体鳞伤 [ biàn tǐ lín shāng ]

解释 遍:普遍;全面;鳞:鱼鳞。全身受伤;伤痕 像鱼鳞一样密。形容伤势很重。

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第六回:“打的遍体鳞伤,着实走不动了。”

13苦不堪言 [ kǔ bù kān yán ]

解释 堪:能。苦痛至极;不能用言语来形容、表述。形容受苦极深。

出处 宋 李昌龄《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苦不可言。”

14皮开肉绽 [ pí kāi ròu zhàn ]

解释 绽:裂开。皮肉都裂开。形容被殴打得伤势极重。

出处 元 郑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打得皮开肉绽碎了骨头。”

15支离破碎 [ zhī lí pò suì ]

解释 支离:分散。形容散乱不整;残缺不全。

出处 元 许谦《白云集》:“近代以文辞取士,而不考其实,惟务雕镌镂刻,破碎支离,波淫邪遁之辞,靡所不至。”

16体无完肤 [ tǐ wú wán fū ]

解释 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形容遍体都是伤。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很厉害。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晋 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纂性急少恩,死之日体无完肤。”

17手足无措 [ shǒu zú wú cuò ]

解释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18千疮百孔 [ qiān chuāng bǎi kǒng ]

解释 形容漏洞、弊病很多,或破坏的程度严重。

出处 清 李渔《意中缘 毒饵》:“虽然得些润笔之资,以助薪水,究竟这千疮百孔,那里补救得来。”

19跌跌撞撞 [ diē diē zhuàng zhuàng ]

解释 形容走路不稳的样子。

出处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42回:“脚底下不晓得高低,跌跌撞撞,进了右首房间。”

20猝不及防 [ cù bù jí fáng ]

解释 猝:突然;出乎意料;防:防备。事情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既不炳烛,又不扬声,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生。”

21灰头土脸 [ huī tóu tǔ liǎn ]

解释 谓面容污秽。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4回:“晁大舍送了珍哥到监,自己讨了保,灰头土脸,瘸狼渴疾,走到家中。”

22仰面朝天 [ yǎng miàn cháo tiān ]

解释 脸朝上平卧或身向后摔倒的样子。

出处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四十九回:“江樊往后退了几步,身不由己的也就仰面朝天的躺下了。”

23昏迷不醒 [ hūn mí bù xǐng ]

解释 神志昏沉,不省人事。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闹阴司司马貌断狱》:“次日昏迷不醒,叫唤也不答应,正不知甚么病症。”

24颠簸不破 [ diān bò bù pò ]

解释 同“颠扑不破”。

出处 《朱子语类》卷五:“伊川(程颐)‘性即理也’,横(张载)‘心统性情’二句,颠簸不破!”

25不堪言状 [ bù kān yán zhuàng ]

解释 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2回:“然而我在南京住了几时,官场上面的举动,也见了许多,竟有不堪言状的。”

26进退狼狈 [ jìn tuì láng bèi ]

解释 进退两难;陷于困境。

出处 《三国志·蜀志·马超传》:“阜叙起于卤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27骤不及防 [ zhòu bù jí fáng ]

解释 谓事情来得突然,使人不及防备。

出处 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六章:“我海军亦于天明发炮,向丹水池一带清军射击,毁美孚洋油栈及火车五辆。清军骤不及防,退之二道桥。”

28有来无回 [ yǒu lái wú huí ]

解释 只要来了,就回不去。谓彻底被消灭。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三:“有这玩艺儿,慢说他‘种殃军’,他洋爸爸鬼子来,也给他有来无回。”

29血肉模糊 [ xuè ròu mó hu ]

解释 血流肉烂,无法辨认器官肢体。形容死亡或受伤的惨状。

出处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4章:“弟兄们让不开路,被火车碾的断腰折骨,血肉模糊。”

30头焦额烂 [ tóu jiāo é làn ]

解释 形容十分狼狈窘迫。

出处 《尺牍新抄》第七卷:“非苦非甜,人之头焦额烂,脱之无奈丝牵。”

31头破血淋 [ tóu pò xuè lín ]

解释 见“头破血流”。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常常打得皮开肉绽,头破血淋,也再无一点退悔之念,一名怨恨之言。”

32好骑者堕 [ hào qí zhě duò ]

解释 惯于骑马的人常常会从马上摔下来。比喻善长某一技艺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败。

出处 汉 袁康《越绝书 外传记吴王占梦》:“悲哉,夫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

33粉骨碎身 [ fěn gǔ suì shēn ]

解释 指身躯粉碎,牺牲生命。

出处 唐 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兰孙道:‘相公、夫人正是重生父母,虽粉骨碎身,无可报答。’”

34碎骨粉身 [ suì gǔ fěn shēn ]

解释 见“碎身粉骨”。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回:“崇黑虎大怒骂曰:‘好匹夫!苏护违犯天条,有碎骨粉身之祸;你皆是反贼逆党,敢如此大胆,妄出狂言。’”

35痛不堪忍 [ tòng bù kān rěn ]

解释 堪:可;忍:忍耐。疼痛或悲痛到极点,以至于忍受不了。

出处 宋·洪迈《夷坚丁志·陈通判女》:“过岭下,小石损我足,仆地移时,至今犹痛不堪忍。”

36摧身碎首 [ cuī shēn suì shǒu ]

解释 即粉身碎骨。

出处 三国·魏·曹植《谢封甄城王表》:“臣愚驽垢秽,才质疵下,过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