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目标不同的成语

形容目标不同的成语


1各奔前程 [ gè bèn qián chéng ]

解释 奔:奔向;程:道路;前程:前途。各走各的道;寻找自己的前途。比喻各人向自己确定的目标前进。

出处 元 无名氏《张协状元 贫女乞食回乡》:“方信相逢不下马,也须各自奔前程。”

2各自为政 [ gè zì wéi zhèng ]

解释 指各自在职权范围内按照自己的主张行事;不互相配合。比喻不考虑全局;各搞一套。

出处 左丘明《左传 宣公二年》:“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

3志大才疏 [ zhì dà cái shū ]

解释 志:抱负;疏:粗疏;薄弱。志向远大;才能不足。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4分道扬镳 [ fēn dào yáng biāo ]

解释 道:路;镳:马嚼子;借指为马;扬镳:驱马向前。分走不同的路。比喻人们分别发展和施展各自的聪明才智。比喻因志趣、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

出处 北齐 魏收《魏书 拓跋志传》:“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5分崩离析 [ fēn bēng lí xī ]

解释 崩:倒塌崩裂;析:散开;解体。分裂崩溃;离散解体。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6乘风破浪 [ chéng fēng pò làng ]

解释 乘:趁着。趁着顺风;破浪前进。比喻志向远大;气魄雄伟;不怕困难;奋勇前进;多含施展远大抱负之意。也作“乘长风破万里浪”、“长风破浪”。

出处 《宋书 宗悫传》:“悫少时,炳问其志。悫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7离经叛道 [ lí jīng pàn dào ]

解释 离:背离;叛:背叛;经:儒家经典著作;道:思想道德规范。背离、违反儒家经典和道德、教条。泛指背离占主流地位的思想、言论或学说的行为。

出处 元 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且本官志大言浮,离经畔道,见新法之行,往往行诸吟咏。”

8殊途同归 [ shū tú tóng guī ]

解释 殊:不同的。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出处 《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9风流云散 [ fēng liú yún sà ]

解释 轻风流动;云彩散开。比喻经常在一起的人;一时间四下分离;散走各方。也比喻作品的散轶。

出处 汉 王粲《赠蔡子笃》诗:“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10人穷志短 [ rén qióng zhì duǎn ]

解释 穷:困厄;短:短小。人的处境困厄,志向也就小了。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一回:“所谓人穷志短,我那里敢和他较量,只索避了。”

11天各一方 [ tiān gè yī fāng ]

解释 各在天底下的一边。形容离别后各居一地;相距遥远。

出处 汉 苏武《诗》:“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12壮志凌云 [ zhuàng zhì líng yún ]

解释 宏伟的志向直上云宵(凌:升上)。形容志向十分远大。

出处 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凌云之志。”

13豪情壮志 [ háo qíng zhuàng zhì ]

解释 豪迈的情怀;远大的志向。

出处 茅盾《温故以知新》:“他们大多数两鬓添霜,然而豪情壮志,更见坚强。”

14雄心壮志 [ xióng xīn zhuàng zhì ]

解释 伟大的理想;宏伟的志愿。

出处 宋 欧阳修《苏才翁挽诗二首》:“柳岸抚柩送归船,雄心壮志两峥嵘,谁谓中年志不成。”

15鸿鹄之志 [ hóng hú zhī zhì ]

解释 鸿鹄:天鹅。天鹅所有的志向。比喻远大志向。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6力所能及 [ lì suǒ néng jí ]

解释 及:达到。自己的力量能达到。

出处 唐 裴铏《传奇 韦自东》:“殿于宏壮,林泉甚佳,盖唐开元中万回师弟子之所建也;似驱役鬼工,非人力所能及。”

17各行其是 [ gè xíng qí shì ]

解释 行:做;是:对的;其是:他自己认为是对的。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形容思想、行动不一致。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两者俱贤,各行其是。”

18长风破浪 [ cháng fēng pò làng ]

解释 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出处 《宋书 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19老骥伏枥 [ lǎo jì fú lì ]

解释 骥:千里马;枥:马槽。伏枥:就着马槽吃食。老的千里马虽然趴在槽头吃食;但仍想奔驰千里。比喻人老了仍有雄心壮志。

出处 三国 魏 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0天下为公 [ tiān xià wéi gōng ]

解释 天下是大家公有的。原指不把君位当成一家的私有。后指国家的一切都属于人民。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1独往独来 [ dú wǎng dú lái ]

解释 指行动自由,没有阻碍。又指作文用字独具一格,后指单独往来。

出处 庄周《庄子 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22抱负不凡 [ bào fù bù fán ]

解释 抱负:远大的志向。指有远大的志向,不同一般。

出处 宋 楼钥《绩溪县尉楼君墓志铭》:“念吾兄抱负不凡,不见于用。”

23胸怀大志 [ xiōng huái dà zhì ]

解释 怀:怀藏。胸有远大志向。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24胸无大志 [ xiōng wú dà zhì ]

解释 心里没有远大志向。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6章:“至于回、革等人,实系凡庸之辈,胸无大志,三年来观望风色,动摇不前。”

25贪图安逸 [ tān tú ān yì ]

解释 追求个人享受。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9回:“你若是借口不肯前去,便是贪图安逸,在家恋着妻子,乃是不孝之子。”

26壮心不已 [ zhuàng xīn bù yǐ ]

解释 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壮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

出处 三国 魏 曹操《步出夏门行 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7大节不夺 [ dà jié bù duó ]

解释 大节:临难不苟的节操;夺:丧失。指面临生死关头,仍不改变其原来志向。

出处 《论语·泰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8求田问舍 [ qiú tián wèn shě ]

解释 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登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

29雄心勃勃 [ xióng xīn bó bó ]

解释 形容雄心很大;很有理想。勃勃:旺盛的样子。

出处 茅盾《子夜>新版后记》:“最初构思的时候,原也雄心勃勃,打算在我力所能及的广阔画面上把一些最典型的人物事态组织进去。”

30各从其志 [ gè cóng qí zhì ]

解释 从:听任;志:志向。各人执照各人的意志行事。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31万古千秋 [ wàn gǔ qiān qiū ]

解释 形容延续的时间极久。

出处 唐 周朴《望中怀古》:“齐心楼上望浮云,万古千秋空姓名。”

32各不相谋 [ gè bù xiāng móu ]

解释 谋:商量,计义。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

出处 《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33各有所职 [ gè yǒu suǒ zhí ]

解释 各人有各人负责的事。比喻分工明确。

出处 《周礼·天官·冢宰》高官分职注:“各有所职,而百事举。”

34各自为战 [ gè zì wéi zhàn ]

解释 指各自独立行战。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35奋勇前进 [ fèn yǒng qián jìn ]

解释 奋:发扬。鼓起勇气,一直向前。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左右二拒,一齐鸣鼓,鼓声如雷,各各奋勇前进。”

36生死关头 [ shēng sǐ guān tóu ]

解释 非生即死的紧急关头。

出处 明·高攀龙《讲义·仁远乎哉章》:“此一转念,是生死关头,千圣都从此做成。”

37凌云之志 [ líng yún zhī zhì ]

解释 凌云:高入云霄的志气。形容远大的志向。

出处 《汉书·扬雄传》:“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陵(凌)云之志。”

38驽马恋栈 [ nú mǎ liàn zhàn ]

解释 驽马:劣马,跑不快的马;栈:指马棚。劣马惦着的只是马棚里的饲料。比喻无能的人只贪图安逸,无远大志向。

出处 《晋书 宣帝纪》:“爽与范内疏而智不及,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

39改操易节 [ gǎi cāo yì jié ]

解释 改、易:改变。改变原来的操行和志向。

出处 《三国志·吴志·黄盖传》:“自春讫夏,寇乱尽平,诸幽邃巴、醴、由、诞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

40临难不苟 [ lín nàn bù gǒu ]

解释 苟:苟且。指遇到危难不苟且偷生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临难毋苟免。”

41贡禹弹冠 [ gòng yǔ tán guān ]

解释 比喻乐意辅佐志向相同的人。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

42生死不渝 [ shēng sǐ bù yú ]

解释 渝:改变。无论活着还是死去都不会改变。形容对理想、信念、友谊、盟约等忠贞不移。

出处 严复《论中国之阻力与离心力》:“然其先必有数十人或数百人,同一心志,生死不渝。”

43风云之志 [ fēng yún zhī zhì ]

解释 像风云那样雄大高远的志向。

出处 北周·庚信《周兖州剌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始游庠塾,不无儒者之荣;或见兵书,遂有风云之志。”

44奋发向上 [ fèn fā xiàng shàng ]

解释 精神振作,情绪高昂

出处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各条战线上形成你追我赶、争当先进、奋发向上的风气。”

45问舍求田 [ wèn shě qiú tián ]

解释 只知道置产业。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登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

46桑弧蓬矢 [ sāng hú péng shǐ ]

解释 古代男子出生,射人用桑木做的弓,蓬草做的箭,射天地四方,表示有远大志向的意思。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内则》:“吉者宿齐,朝服寝门外,诗负之,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47宏图大志 [ hóng tú dà zhì ]

解释 宏伟的计划,远大的志向。

48弘毅宽厚 [ hóng yì kuān hòu ]

解释 弘毅:意志坚强,志向远大。志向远大而待人宽大厚道。

出处 《三国志·蜀志·先主(刘备)传评》:“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疬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49鸿业远图 [ hóng yè yuǎn tú ]

解释 鸿:大。宏伟的事业,远大的志向或谋划。

出处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若国家不为体恤,不为保护,则小者无以觅蝇头微利,大者无以展鸿业远图。”

50蹈厉之志 [ dǎo lì zhī zhì ]

解释 蹈厉:踏地猛烈。本形容舞蹈的动作威武有力。比喻奋发向上的志向。

出处 明·刘基《齐侯袭莒》:“发扬蹈厉之志,以成从简尚功之俗。”

51离经辨志 [ lí jīng biàn zhì ]

解释 读断经书文句,明察圣贤志向。

出处 《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52求志达道 [ qiú zhì dá dào ]

解释 谓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语本《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出处 语本《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53姱容修态 [ kuā róng xiū tài ]

解释 姱:美好;修:长远;态:志向。美丽的容貌,长远的智慧。

出处 战国楚·宋玉《招魂》:“姱容修态,絙洞房些。”

54大璞不完 [ tài bú bù wán ]

解释 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

出处 《战国策·齐策四》:“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富贵矣,然大璞不完。”

55天下无难事 [ tiān xià wú nán shì ]

解释 只要有决心去做,世上再困难的事也能办成。

出处 宋·秦观《李训论》:“天下无难事,得其人则易于反掌。”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