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看得远的成语

形容看得远的成语


1东张西望 [ dōng zhāng xī wàng ]

解释 这里那里地到处看。形容寻找东西或心神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夫回来,此时经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

2面面相觑 [ miàn miàn xiāng qù ]

解释 面面:脸对着脸;相:互相;觑:看;瞧。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对着。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出处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第六卷:“僧问:‘如何是大疑府人?’师曰:‘毕钵岩中面面相觑。’”

3一望无际 [ yí wàng wú jì ]

解释 一眼看不到边(际:边)。形容极其辽阔。

出处 宋 秦观《蝶恋花》:“舟泊浔阳城下住,杳霭昏鸦,点点云边树。九派江分从此去,烟浓一望空无际。”

4走马观花 [ zǒu mǎ guān huā ]

解释 骑在跑着的马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观察了解。走:跑。

出处 唐 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5高瞻远瞩 [ gāo zhān yuǎn zhǔ ]

解释 站得高;看得远。多形容目光远大。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遂把这粉白黛绿,莺声燕语,都付之不见不闻,一路高瞻远瞩,要领略湖山真景。”

6全神贯注 [ quán shén guàn zhù ]

解释 贯注:集中在一点。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出处 钱钟书《围城》:“人事太忙,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专怀念一个人。”

7坐井观天 [ zuò jǐng guān tiān ]

解释 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狭小;见识有限。

出处 唐 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8左顾右盼 [ zuǒ gù yòu pàn ]

解释 向左看看;向右望望。形容得意或警戒的神态。顾、盼:看;望。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与吴季重书》:“左顾右盼,谓若无人,岂非吾子壮志哉!”

9目不转睛 [ mù bù zhuǎn jīng ]

解释 睛:眼珠。眼睛不眨;眼珠不转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看得出神。

出处 晋 杨泉《物理论》:“子义燃烛危坐通晓,目不转睛,膝不移处。”

10鼠目寸光 [ shǔ mù cùn guāng ]

解释 老鼠的眼睛只能看到一寸远的地方。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出处 清 蒋士铨《临川梦》:“寻章摘句,别类分门,凑成各样新书,刻板出卖。吓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时文朋友,拜到辕门,盲称吓赞。”

11另眼相看 [ lìng yǎn xiāng kàn ]

解释 用另一种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形容对某个人特别重视;不同于寻常。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不想一见大王,查问来历,我等一实对,便把我们另眼相看。”

12极目远眺 [ jí mù yuǎn tiào ]

解释 极:尽;眺:望。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

出处 三国·魏·王朗《与许靖书》:“子虽在裔土,想亦极目而迥望,侧耳而遐听,延颈而鹤立。”

13登高望远 [ dēng gāo wàng yuǎn ]

解释 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出处 《荀子 劝学》:“我尝跂高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吕氏春秋 顺说》:“顺风而呼,声不加疾也,际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

14极目迥望 [ jí mù jiǒng wàng ]

解释 极:尽;迥:远。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

出处 三国·魏·王朗《与许靖书》:“子虽在裔土,想亦极目而迥望,侧耳而遐听,延颈而鹤立。”

15不着边际 [ bù zhuó biān jì ]

解释 着:接触;挨上;边际:边缘;界限。挨不着边儿。原指无所依靠。现多形容言论空话;不切实际或离题太远;不切主旨。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何涛思想:在此不着边际,怎生奈何!我须用自去走一遭。”

16望尘莫及 [ wàng chén mò jí ]

解释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尘:尘土;莫:不;及:赶上。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咨传》:“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17独当一面 [ dú dāng yī miàn ]

解释 单独承担或负责一个方面的重要工作。形容精神强干;有本事能力。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张良传》:“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18雷厉风行 [ léi lì fēng xíng ]

解释 厉:猛烈;行:奔跑;引申为迅速。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对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也用来形容工作极度紧张;办事果断;行动迅速。

出处 宋 曾巩《亳州谢到任表》:“运独断之明,则天清水止;昭不杀之戒,则雷厉风行。”

19先见之明 [ xiān jiàn zhī míng ]

解释 先见:预见;明:指能力。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彪传》:“后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20历历在目 [ lì lì zài mù ]

解释 历历:清楚、分明。指事物和景象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一座青州城正临在北窗之下,见州里人家,历历在目。”

21因势利导 [ yīn shì lì dǎo ]

解释 因:循;顺着;势:趋势;利导:引导。顺着事物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推动。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22天府之国 [ tiān fǔ zhī guó ]

解释 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后专指四川。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23晕头转向 [ yūn tóu zhuàn xiàng ]

解释 晕:头脑发昏;转向:辨不清方向。形容头脑昏乱辨不清方向。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听得晕头转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儿子居然变了,而且变得这么快!”

24雄才大略 [ xióng cái dà lüè ]

解释 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才:才能;略:计谋。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武帝纪赞》:“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25一览无余 [ yī lǎn wú yú ]

解释 览:看。余:剩余。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26呼风唤雨 [ hū fēng huàn yǔ ]

解释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广大;可以呼唤风雨。现多比喻人民群众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时也用以形容坏人的煽动。

出处 宋 孔觌《罨溪行》:“罨画溪头鸟鸟乐,呼风唤雨不能休。”

27好高骛远 [ hào gāo wù yuǎn ]

解释 好:喜欢;骛:从事;追求。喜欢高的;追求远的。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出处 《宋史 道学传一 程灏》:“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

28居高临下 [ jū gāo lín xià ]

解释 居:处在;临:面对。处于高处;俯视下方。形容处于有利的地势、地位。也比喻高高在上。

出处 北齐 魏收《魏书 财安王》:“缴山立栅,分为数处,居高临下,隔水为营。”

29无边无际 [ wú biān wú jì ]

解释 际: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白茫茫一片无边无际,原来是太湖边上。”

30明察秋毫 [ míng chá qiū háo ]

解释 明:明晰;察:看;观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目光犀利;能敏锐地看清极细小微末的东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31望眼欲穿 [ wàng yǎn yù chuān ]

解释 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望:向远处看;眼:眼睛;欲:将要;穿:破。

出处 明 西湖居士《明月环 诘环》:“小姐望眼欲穿,老身去回覆小姐去也。”

32融会贯通 [ róng huì guàn tōng ]

解释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

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 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33远见卓识 [ yuǎn jiàn zhuó shí ]

解释 卓:高超;识:见识。远大的目标和卓越的见识。

出处 明 焦靖《玉堂丛话 调护》:“解缙之才,有类东方朔,然远见卓识,朔不及也。”

34重温旧梦 [ chóng wēn jiù mèng ]

解释 重:再一次;温:复习。重新经历旧日的梦境。比喻再次经历或回忆以前美好的事情或情境。也作“旧梦重温”。

出处 明 汤显祖《牡丹亭 寻梦》:“天呵,昨日所梦,池亭俨然,只图旧梦重来,其奈新愁一段。”

35沃野千里 [ wò yě qiān lǐ ]

解释 形容肥沃的土地极为宽广。

出处 《汉书·张良传》:“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

36海阔天空 [ hǎi kuò tiān kōng ]

解释 阔:辽阔。像海一样辽阔;像天空一样没有边际。指天地宽广无边。原比喻人心胸开阔;无拘无束。现常用来形容漫无边际的议论或随意漫谈;没有中心。

出处 唐 刘氏瑶《暗别离》:“朱弦暗断不见人,风动花枝月中影;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空不知处。”

37白发苍苍 [ bái fà cāng cāng ]

解释 苍苍:灰白色。形容年迈而头发花白。

出处 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白发苍苍,而齿牙摇动。”

38目光如炬 [ mù guāng rú jù ]

解释 目光发亮象火炬。形容愤怒地注视着。也形容见识远大。

出处 《南史 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

39手到擒来 [ shǒu dào qín lái ]

解释 擒:捉拿。一上手就把敌人捉了来。形容办事情一举成功。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2回:“八戒忍不住高声叫道:‘那里用甚么人马!又那里管甚么时辰!趁如今酒醉饭饱,我共师兄去,手到擒来!’”

40来者不善 [ lái zhě bù shàn ]

解释 强调来人不怀好意,要警惕防范。

出处 清 赵翼《陔余丛考 成语》:“‘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亦本《老子》‘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句。”

41离题万里 [ lí tí wàn lǐ ]

解释 离:离开;题:题目;主题;题旨;万里:泛指很远。指说话或写文章同原先要表达的主题离得很远。

出处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

42马到成功 [ mǎ dào chéng gōng ]

解释 战马一到阵前就取得胜利。形容迅速取得成就。

出处 元 张国宾《薛仁贵》楔子:“凭着您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

43下车伊始 [ xià chē yī shǐ ]

解释 下车:旧指新官刚到任。伊始:开始。旧指新官刚到任;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刚到一个地方。

出处 《隋书 刘行本传》:“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此吏故违,请加徒一年。”

44近在咫尺 [ jìn zài zhǐ chǐ ]

解释 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现在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很近的距离。指近在眼前;很近。

出处 宋 苏轼《杭州谢上表》:“臣猥以末技,日奉讲帷,凛然威光,近在咫尺。”

45一马平川 [ yī mǎ píng chuān ]

解释 能纵马奔驰的广阔平坦的地面。

出处 宋 苏轼《东坡诗 卷二十三 游径山》:“势若骏马奔平川。”

46罚不当罪 [ fá bù dāng zuì ]

解释 罚:处罚;当:相当;相称。所作的处罚与所犯的罪行不相称。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47一望无边 [ yī wàng wú biān ]

解释 见“一望无际”。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在鄱阳湖旁边的一座大山上,太阳刚刚出来,把一望无边的湖水照得金光闪闪。”

48乖唇蜜舌 [ guāi chún mì shé ]

解释 形容口齿伶俐,惯于说讨人喜欢的甜言蜜语。

出处 《醒世姻缘传》第一百回:“素姐那乖唇蜜舌,又拿着没疼热的东西交结童奶奶这伙子人,不惟把他可恶,且都说起他的好处。”

49大有可观 [ dà yǒu kě guān ]

解释 很值得一看。形容事物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出处 元 无名氏《李师师传》:“殊不知美成文笔,大有可观,作《汴都赋》,如笺奏杂著,皆是杰作。”

50心有灵犀 [ xīn yǒu líng xī ]

解释 灵犀:灵兽犀牛。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比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出处 唐·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51摧眉折腰 [ cuī méi zhé yāo ]

解释 低眉弯腰。形容没有骨气,巴结奉承。

出处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2昂首望天 [ áng shǒu wàng tiān ]

解释 昂首:抬起头。仰着头看天。形容态度十分傲慢;眼光向上;不深入基层或做事脱离实际;也作“昂首天外”。

出处 清 归庄《王大痴像赞》:“昂其首,睅其目,举觞而望青天者,是为王大痴。”

53深思熟虑 [ shēn sī shú lǜ ]

解释 熟:细致。反复细致地思索考虑。

出处 《魏书 程骏传》:“且攻难守易,则力悬百倍,不可不深思,不可不熟虑。”

54深谋远虑 [ shēn móu yuǎn lǜ ]

解释 深:深入;周详;谋:谋划;计划;远:长远;虑:考虑;打算。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出处 汉 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55目光如豆 [ mù guāng rú dòu ]

解释 眼光象豆子那样小。形容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出处 孙中山《行易知难》第六章:“不图彼国政府目光如豆,深忌中国之强,尤畏民党得志而碍其蚕食之谋。”

56荆天棘地 [ jīng tiān jí dì ]

解释 荆、棘:带刺的灌木。天地间到处是荆棘。比喻处境艰险;障碍重重。

出处 清 壮者《扫迷帚》:“一事不能做,寸步不能行,荆天刺地,生气索然。”

57阿猫阿狗 [ ā māo ā gǒu ]

解释 旧时人们常用的小名。引申为任何轻贱的,不值得重视的人或著作。

出处 鲁迅《我的第一个师父》:“这和名孩子为阿猫阿狗,完全是一样的意思:容易养大。”

58高屋建瓴 [ gāo wū jiàn líng ]

解释 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59漫无边际 [ màn wú biān jì ]

解释 漫:不受约束;随便;边际:边缘;界限。大水广阔;一望无际。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或指谈话、写文章等没有中心;离题很远。也作“茫无边际、渺无边际。”

出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4章:“只向黎说了一些海阔天空、漫无边际的话。”

60独具只眼 [ dú jù zhī yǎn ]

解释 具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眼力。形容看待问题目光敏锐;见解新颖、深刻。

出处 宋 杨万里《送彭元忠县丞北归》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61怨天怨地 [ yuàn tiān yuàn dì ]

解释 抱怨天又抱怨地。后指埋怨不休。

出处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到今日,悔,悔,悔。也是我前世前缘,自作自受,怨天怨地。”

62时乖运乖 [ shí guāi yùn guāi ]

解释 时运不顺,命运不佳。指处境不顺利。

出处 明 范受益《寻亲记 告借》:“念奴家时乖运乖,告求人出于无奈。”

63深思远虑 [ shēn sī yuǎn lǜ ]

解释 谋划周密,老虎长远。指计划周到,具有远见。

出处 《后汉书·孝和孝殇帝纪》:“先帝即位,务休力役,然犹深思远虑,安不忘危,探观旧典,复收盐铁,欲以防备不虞,宁安边境。”

64散马休牛 [ sàn mǎ xiū niú ]

解释 《书 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传引《乐记》:“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后称不兴战事为“散马休牛”。

出处 《书·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传引《乐记》:“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

65举目千里 [ jǔ mù qiān lǐ ]

解释 放眼远眺,可以见到很远之处。形容视野广阔辽远。

出处 宋·刘学箕《松江哨遍》:“松江太湖,举目千里,风涛不作,水面砥平。”

66凡胎浊骨 [ fán tāi zhuó gǔ ]

解释 指人间普通的,平庸的人。

出处 元·无名氏《村乐堂》第一折:“我和这等愚眉肉眼难相瞅,凡胎浊骨难相守。”

67抚景伤情 [ fǔ jǐng shāng qíng ]

解释 接触到面前的景物而引起感情上的伤痛。

出处 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三折:“登高望远,人人怀故国之悲抚景伤情,处处洒穷途之泣。”

68据高临下 [ jù gāo lín xià ]

解释 凭借高处俯控低处,指凭仗优势地位足以控制别人。

出处 清 郑观应《盛世危言 边防一》:“盖有土垒,则据高临下,敌必不克骤攻。”

69摸不着边 [ mō bù zháo biān ]

解释 不着边际,接触不到实际问题。

出处 林予《雁飞塞北》第16章:“这也不是十多年前于团长讲给俺老头子听的、摸不着边的事情,这就是出现在老头子眼前的真情实景啊!”

70放眼世界 [ fàng yǎn shì jiè ]

解释 放眼:放开眼界,目光不局限在狭小范围内。放开眼界,纵观天下。也作“放眼乾坤”。

出处 元 张养浩《过李溉之天心亭之二》:“放眼乾坤独倚栏,古今如梦水云间。”

71极目四望 [ jí mù sì wàng ]

解释 极:尽;极目:用尽目力远望。指尽眼力所及眺望四方。

出处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人在室中,极目四望,则见城堡。”

72极目远望 [ jí mù yuǎn wàng ]

解释 极:尽。用尽目力向远处眺望。

出处 三国 魏 王朗《与许靖书》:“子虽在裔土,想亦极目而迥望,侧耳而遐听,延颈而鹤立也。”

73梦魂颠倒 [ mèng hún diān dǎo ]

解释 比喻心神恍惚,失去常态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9卷:“只因财利迷心,身家念重,时时防贼发火起,自然梦魂颠倒。”

74由浅入深 [ yóu qiǎn rù shēn ]

解释 从浅到深。

出处 清 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四:“夫诗之章法起句,必切本题,且由纲及目,由浅入深。”

75目光远大 [ mù guāng yuǎn dà ]

解释 指一个人的见解及处世观高远而伟大。

出处 柳建伟《英雄时代》第四章:“我为自己有这么一个目光远大的姐而骄傲。”

76莺声燕语 [ yīng shēng yàn yǔ ]

解释 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

出处 元 关汉卿《金线池》楔子:“袅娜复轻盈,都是宜描上翠屏,语若流莺声似燕,丹青,燕语莺声怎画成?”

77顺风而呼 [ shǔn fēng ér hū ]

解释 顺着风向呼喊,声音传得远,使人听得清。比喻凭借外力可有较好效果。

出处 《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78信赏必罚 [ xìn shǎng bì fá ]

解释 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形容赏罚严明。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右上》:“信赏必罚,其足以战。”

79牛蹄中鱼 [ niú tí zhōng yú ]

解释 牛蹄:是指牛蹄印里的积水。牛蹄印坑里的鱼。比喻死期迫近。

出处 三国(魏) 应璩《与韦仲将书》:“诚恐将为牛蹄中鱼,卒鲍氏之肆矣。”

80紫气东来 [ zǐ qì dōng lái ]

解释 传说老子过函谷关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比喻吉祥的征兆。

出处 汉 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81长算远略 [ cháng suàn yuǎn lüè ]

解释 犹言深谋远虑。

出处 宋 洪迈《容斋续笔 名将晚谬》:“搴旗陷阵,将军事也,长算远略,老夫事也。”

82马角乌白 [ mǎ jiǎo wū bái ]

解释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出处 《燕丹子》卷上:“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

83始末原由 [ shǐ mò yuán yóu ]

解释 始末: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原由:缘由;来由。事情的经过和原因。同“始末缘由”。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直到午后,史湘云才来,宝玉方放了心,见面时就把始末原由告诉他,又要与他诗看。”

84一望无垠 [ yī wàng wú yín ]

解释 辽远广阔,看不到边际。

出处 冯德英《苦菜花》第十章:“一轮火红的太阳升起来,普照着一望无垠的原野。”

85主圣臣良 [ zhǔ shèng chén liáng ]

解释 君主圣明,臣下忠良。比喻上行下效。亦作“主明臣直”、“主圣臣直”、“主贤臣良”。

出处 《北史·仲方传》:“况主圣臣良,兵强国富,陈既主昏于上,人讟于下,险无百二之固,众非九国之师,独此岛夷,而稽天讨!”

86人极计生 [ rén jí jì shēng ]

解释 谓人到绝境就会产生计谋。

出处 《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那人急了,正好没出豁,却见明晃晃一把劈柴斧头,正在手边,也是人极计生,被他绰起,一斧正中刘官人面门。”

87地主之仪 [ dì zhǔ zhī yí ]

解释 见“地主之谊”。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三仙》:“未修地主之仪,忽叨盛馔,于理不当。”

88头昏眼晕 [ tóu hūn yǎn yūn ]

解释 头脑晕乱,眼睛昏花。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5回:“李太师被张保背着飞跑,颠得头昏眼晕。”

89无边无涯 [ wú biān wú yá ]

解释 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出处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三章:“是收工回家的时候了,妇女们的无边无涯的‘闲条’这会儿自然收了场。”

90海阔天高 [ hǎi kuò tiān gāo ]

解释 喻天地广阔,征程遥远。

出处 唐·刘氏瑶《杂曲歌辞·暗别离》:“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高不知处。”

91深仇宿怨 [ shēn chóu xiǔ yuàn ]

解释 犹深仇大恨。

出处 董必武《反侵略声中纪念钱亦石先生》:“甚至彼此之间深仇宿怨的人也在‘抗日第一’的前提下,一致携手。”

92深计远虑 [ shēn jì yuǎn lǜ ]

解释 犹深思远虑。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田畴传》:“窃恐未得其志,而轻薄之徒自相侵侮,偷快一时,无深计远虑。”

93生不遇时 [ shēng bù yù shí ]

解释 生下来没有遇到好时候。旧时指命运不好。

出处 《诗经 大雅 桑柔》:“我生不辰,逢天僤怒。”汉 袁康《越绝书 越绝德序外传记》:“吾先得荣后僇者,非智衰也;先遇明后遭险,君之易移也已矣,生不遇时,复何言哉。”

94远瞩高瞻 [ yuǎn zhǔ gāo zhān ]

解释 犹言高瞻远瞩。

出处 清·黄钧宰《金壶浪墨·平山堂》:“既而惮其劳也,携筇散步,随意所之,远瞩高瞻,不复造极。”

95远虑深思 [ yuǎn lǜ shēn sī ]

解释 深远的思虑。

出处 汉·崔寔《政论》:“昔圣王远虑深思,患民情之难防,忧奢淫之害政。”

96造因结果 [ zào yīn jié guǒ ]

解释 谓无论制造何种因缘,必得相应之后果。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世人造因结果的这场公案,原是上天给众生开得一个公共道场。”

97际会风云 [ jì huì fēng yún ]

解释 遭逢到好的际遇。

出处 《旧五代史·晋书·赵莹传论》:“赵莹际会风云,优游藩辅。”

98靡坚不摧 [ mí jiān bù cuī ]

解释 谓能摧毁任何坚固的东西。形容力量强大。

出处 郑藻如《危言>序》:“陶斋之书之切直,洞中夫时局之隐微,斯不啻李将军射虎之矢,靡坚不摧。”

99骨鲠之臣 [ gǔ gěng zhī chén ]

解释 骨鲠:比喻刚直。刚正忠直的官员。

出处 《史记·刺客列传》:“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