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特别佩服的成语

形容特别佩服的成语


1甘拜下风 [ gān bài xià fēng ]

解释 甘心情愿拜倒在下方。自认不如对方;表示真心佩服。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如此议论,才见读书人自有卓见,真是家学渊源,妹子甘拜下风。”

2望洋兴叹 [ wàng yáng xīng tàn ]

解释 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样子;兴:产生;发出。

出处 元 刘壎《隐居通议 诗歌五》:“千古吟人,望洋兴叹。”

3五体投地 [ wǔ tǐ tóu dì ]

解释 五体:头和四肢;投地:着地。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原为古代印度最恭敬的一种致敬仪式。后比喻心悦诚服或敬佩到了极点。

出处 《梁书 中天竺国传》:“今以此国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

4叹为观止 [ tàn wéi guān zhǐ ]

解释 看到这里就够了;不必再看别的。指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极点。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5肃然起敬 [ sù rán qǐ jìng ]

解释 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尊敬的心情。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规箴》:“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暢,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6心悦诚服 [ xīn yuè chéng fú ]

解释 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诚地服气或服从。悦:愉快;诚:真心。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7心服口服 [ xīn fú kǒu fú ]

解释 心里和嘴上都信服。形容真心服气或认输。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寓言》:“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8顶礼膜拜 [ dǐng lǐ mó bài ]

解释 顶礼:头、手、足五体俯伏在菩萨足下叩拜;膜拜:举手加额;长跪而拜。原是佛教最高的敬礼方式;表示恭敬和畏服。后来形容对人崇拜恭敬到了极点。

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第20回:“这句话传扬开去,一时哄动了吉州百姓,扶老携幼,都来顶礼膜拜。”

9自愧不如 [ zì kuì bù rú ]

解释 自己惭愧;比不上别人。形容因自觉不如别人或有缺点而感到惭愧。

出处 唐 元结《七不如篇序》:“元子常自愧不如孩孺。”

10俯首帖耳 [ fǔ shǒu tiē ěr ]

解释 象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

出处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11口服心服 [ kǒu fú xīn fú ]

解释 指从内心及口头都表示信服。

出处 《人民文学》1977年第9期:“毛主席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启发我们顾全大局,使我口服心服。”

12拜倒辕门 [ bài dǎo yuán mén ]

解释 辕门:将帅行辕或军营的大门。形容对别人佩服之至,自愿认输。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3回:“若非一部全史了然于中,何能如此。妹子唯有拜倒辕门了。”

13程门立雪 [ chéng mén lì xuě ]

解释 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出处 《宋史 道学传二 杨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4心醉神迷 [ xīn zuì shén mí ]

解释 见“心醉魂迷”。

出处 刘心武《钟鼓楼》第一章:“这眼光对她来说真是勾魂摄魄,令她心醉神迷。”

15心醉魂迷 [ xīn zuì hún mí ]

解释 形容佩服爱幕到极点。

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慕贤》:“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神迷,向慕之也。”

16一见倾倒 [ yī jiàn qīng dǎo ]

解释 初次见面就产生爱慕的情感

出处 清·西岷山樵《野叟曝言>序》:“先祖五世以官事过禾中,邂逅水次,一见倾倒。”

17推崇备至 [ tuī chóng bèi zhì ]

解释 推崇:推重,敬佩。极其推重和敬佩。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八回:“所谈西国政治、艺术,石破天惊,推崇备至,私心窃以为过当。”

18甘败下风 [ gān bài xià fēng ]

解释 甘:情愿,乐意;下风:风向的下方。对人自认不如,真心佩服。

出处 《左传·僖公十五年》:“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19阿平绝倒 [ ā píng jué dǎo ]

解释 以之比喻对对方的言论极为佩服。亦用为讥讽言论极为乖谬,常贻笑大方。

出处 据《晋书 卫玠传》及《王澄传》载:玠好言玄理。琅玡王澄字平子,兄昵称之曰:“阿平”。有高名,少所推许,每闻玠言,辄叹息绝倒。故时为之语曰:“卫玠谈道,平子绝倒。”

20五体投诚 [ wǔ tǐ tóu chéng ]

解释 同“五体投地”。

21高山仰止 [ gāo shān yǎng zhǐ ]

解释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出处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22葵藿之心 [ kuí huò zhī xīn ]

解释 葵:葵花;藿:藿香。葵花和藿香倾向太阳。比喻心向仰慕的人或下级对上级的忠心。

出处 唐·白居易《谢清明日赐新火状》:“仰之如日,空倾葵藿之心。”

23诚心诚意 [ chéng xīn chéng yì ]

解释 诚:真实的心意。真心诚意。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也作“诚心实意”。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姥姥你放心。大远的诚心诚意来了,岂有个不教你见个真佛去的呢。”

24刮目相看 [ guā mù xiāng kàn ]

解释 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5大惊小怪 [ dà jīng xiǎo guài ]

解释 指对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惊讶、奇怪。

出处 宋 朱熹《答林择之书》:“要须把此事来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

26目瞪口呆 [ mù dèng kǒu dāi ]

解释 瞪:睁大眼睛直视;呆:发愣。眼睛大睁;眼珠发直;张嘴说不出话来。形容因恐惧而失神发愣的样子。

出处 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27一五一十 [ yī wǔ yī shí ]

解释 五个;十个地计数。指原原本本;清清楚楚;毫无遗漏。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这妇人听了这话,也不回言,却踅过来,一五一十,都对王婆和西门庆说了。”

28瞠目结舌 [ chēng mù jié shé ]

解释 瞠:瞪着眼睛;结舌:翘起舌头落不下。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而一时无法对付的样子。也作“结舌瞠目”。

出处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29贻笑大方 [ yí xiào dà fāng ]

解释 贻:遗留;大方:大方之家;泛指有某种专长的人。留下笑柄给内行人;让内行人笑话。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0皇天后土 [ huáng tiān hòu tǔ ]

解释 皇天:古代称天;后土:古代称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出处 《尚书 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31心折首肯 [ xīn zhé shǒu kěn ]

解释 心折:佩服;首肯:点头同意。心中信服,并点头同意。形容钦佩赞许到了极点。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四回:“便一五一十,把谭孝移品行端方,素来的好处,说个不啻口出。东宿闻之心折首肯。”

32膝行而进 [ xī xíng ér jìn ]

解释 跪着用膝盖向前进。形容卑躬敬畏的表现。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在宥》:“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

33负弩前驱 [ fù nǔ qián qū ]

解释 弩:弓箭。背着弓箭走在前面。表示极为尊敬。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前驱,蜀人以为宠。”

34失惊打怪 [ shī jīng dǎ guài ]

解释 形容神色慌张或动作忙乱。也指大惊小怪。

出处 宋 洪迈《夷坚三志已 善谑诗词》:“后人多少继遗踪,到我便失惊打怪。”

35惊愕失色 [ jīng è shī sè ]

解释 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惊恐得改变了神色。形容十分吃惊。

出处 《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卷》:“契丹以马军万人拒之于前,将士皆惊愕失色。”

36敬若神明 [ jìng ruò shén míng ]

解释 神明:神的泛称。像敬重神一样尊敬对方。

出处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四年》:“民率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

37舌桥不下 [ shé qiáo bù xià ]

解释 形容惊讶的神态。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