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学习过程的成语

形容学习过程的成语


1负笈担簦 [ fù jí dān dēng ]

解释 笈:书箱;簦:古代有柄的笠类的伞。背着书箱,扛着伞奔走求学。

出处 南朝·梁·任昉《求为刘献立馆启》:“有朋自远,无用栖凭,皆负笈担簦,栉风沐露。”

2单步负笈 [ dān bù fù jí ]

解释 单步:徒步;笈:书箱。形容不怕辛苦个人独自背着书箱去求学。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邴原传》:“单步负笈,苦身持力。”

3循序渐进 [ xún xù jiàn jìn ]

解释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循:按照;序:次序;渐:逐渐。

出处 《论语 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4废寝忘食 [ fèi qǐn wàng shí ]

解释 废:停止。顾不上睡觉;忘掉了吃饭。形容学习或工作积极努力;用心专一。

出处 南朝 齐 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5埋头苦干 [ mái tóu kǔ gàn ]

解释 埋头:一直低着头;苦干:尽心尽力地干。形容工作勤奋、努力。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

6百折不挠 [ bǎi zhé bù náo ]

解释 折:挫折。挠:弯曲;引伸为屈服。无论遭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

出处 汉 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7分秒必争 [ fēn miǎo bì zhēng ]

解释 一分一秒的时间都要争夺过来。形容做事的时间抓得很紧。

出处 柯岩《奇异的书简 船长》:“我们现在要搞四化,分秒必争哩!”

8一知半解 [ yī zhī bàn jiě ]

解释 很贫乏的知识;很肤浅的理解。形容知道得不多;理解得不深。

出处 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辨》:“有分限之悟,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9急于求成 [ jí yú qiú chéng ]

解释 急:急切地。急着要取得成功。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

10学而不厌 [ xué ér bù yàn ]

解释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厌:满足。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1坚持不懈 [ jiān chí bù xiè ]

解释 懈:放松。坚持到底;没有丝毫的松懈。

出处 《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12只争朝夕 [ zhǐ zhēng zhāo xī ]

解释 比喻抓紧时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

出处 毛泽东《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13一视同仁 [ yī shì tóng rén ]

解释 视:看待;仁:仁爱。用博大的仁爱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兽。比喻平等待人;不分厚薄亲疏。

出处 唐 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14学无止境 [ xué wú zhǐ jìng ]

解释 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出处 清·刘开《问说》:“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15厚此薄彼 [ hòu cǐ bó bǐ ]

解释 厚:优待;重视;薄:怠慢;轻视。重视或优待这一方;轻视或冷淡那一方。也作“薄此厚彼”。指不平等地对待两个方面或两个人。

出处 明 袁宏道《广庄 养生主》:“皆吾生即皆吾养,不宜厚此薄彼。”

16持之以恒 [ chí zhī yǐ héng ]

解释 持:保持;坚持;之:代词;指所要坚持的东西;恒:长久;指恒心。有恒心地坚持下去。也作“持之以久”。

出处 宋 楼钥《攻愧集 雷两应诏封事》:“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

17不偏不倚 [ bù piān bù yǐ ]

解释 偏、倚:不正;歪。原指儒家的中庸之道。现指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 宋 朱熹《中庸集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18按部就班 [ àn bù jiù bān ]

解释 按:按照;部:类别;班:次序。原意是指按照文章分段布局的需要;而安排好层次;选择、组织好词句。后来表示按照一定的条理、步骤做事。

出处 西晋 陆机《文赋》:“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19夙兴夜寐 [ sù xīng yè mèi ]

解释 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夙:早;兴:起来;寐:睡。

出处 《诗经 卫风 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20孜孜不倦 [ zī zī bù juàn ]

解释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出处 《尚书 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 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 蜀书 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21凿壁偷光 [ záo bì tōu guāng ]

解释 在墙上凿开一个小孔;偷借邻家的灯光读书。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学习。

出处 晋 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22手不释卷 [ shǒu bù shì juàn ]

解释 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处 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23一步登天 [ yī bù dēng tiān ]

解释 登:上。一步登上青天。一下子达到极高的境界或程度。也比喻突然得志;爬上高位。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万望口角春风,我就一步登天,点了买办差,就过好日子。”

24不耻下问 [ bù chǐ xià wèn ]

解释 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

25另眼相看 [ lìng yǎn xiāng kàn ]

解释 用另一种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形容对某个人特别重视;不同于寻常。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不想一见大王,查问来历,我等一实对,便把我们另眼相看。”

26天公地道 [ tiān gōng dì dào ]

解释 像天地一样公道。形容非常公平合理。

出处 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如今人人的脑袋里头既都有了一个社会平等,政治自由,是个天公地道的思想。”

27争分夺秒 [ zhēng fēn duó miǎo ]

解释 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也作“分秒必争”。

出处 《晋书 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28焚膏继晷 [ fén gāo jì guǐ ]

解释 点起灯烛;接替日光照明。(焚:烧;点燃;膏:油脂;指灯油;继:接续;晷:日影;日光。)形容夜以继日地发愤读书或勤奋学习。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29勤学苦练 [ qín xué kǔ liàn ]

解释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出处 老舍《文艺学徒》:“在他的一幅作品里,四妙咸备,样样表现着他终生勤学苦练、奋斗不懈的精神。”

30磨穿铁砚 [ mó chuān tiě yàn ]

解释 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出处 元 范康《竹叶舟》第一折:“坐破寒毡,磨穿铁砚。自夸经史如流,拾他青紫,唾手不须忧。”

31宵衣旰食 [ xiāo yī gàn shí ]

解释 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很晚了才吃饭。原形容帝王勤于政事;后泛指勤奋刻苦;从早到晚不懈怠。

出处 唐 陆贽《兴元论解姜公辅状》:“乃是陛下握发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

32按步就班 [ àn bù jiù bān ]

解释 指按照条理或遵循一定的程序。参见“按部就班”。

出处 语出晋 陆机《文赋》:“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然后选义案部,考辞就班。”

33孟母三迁 [ mèng mǔ sān qiān ]

解释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出处 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34昼耕夜诵 [ zhòu gēng yè sòng ]

解释 白天耕种;夜晚读书。形容在艰苦的环境中抓紧时间学习。诵:读书。

出处 北齐 魏收《魏书 崔光传》:“家贫好学,昼耕夜诵,佣书以养父母。”

35悬梁刺股 [ xuán liáng cì gǔ ]

解释 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 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36无冬无夏 [ wú dōng wú xià ]

解释 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出处 《诗经 陈风 宛丘》:“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37坐以待旦 [ zuò yǐ dài dàn ]

解释 旦:天亮。坐着等待天亮。比喻勤勉。

出处 《尚书 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旁求俊彦。”

38由浅入深 [ yóu qiǎn rù shēn ]

解释 从浅到深。

出处 清 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四:“夫诗之章法起句,必切本题,且由纲及目,由浅入深。”

39鸡鸣而起 [ jī míng ér qǐ ]

解释 鸡叫时就起床。形容勤奋不怠。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40程门立雪 [ chéng mén lì xuě ]

解释 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出处 《宋史 道学传二 杨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41发愤忘食 [ fā fèn wàng shí ]

解释 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2学如穿井 [ xué rú chuān jǐng ]

解释 穿:凿通。求学如同凿井。比喻在学习当中,学到的知识越深也就越难,因此为了获得更深的学问,必须要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学道当如穿井,井愈深,土愈难出。”

43夙夜匪懈 [ sù yè fěi xiè ]

解释 日夜勤劳;不怠惰。夙夜:早晚;匪:不;懈:松懈;懈怠。

出处 晋 司马彪《续汉书》:“熹为卫尉,尽心事上,夙夜匪懈。”

44映月读书 [ yìng yuè dú shū ]

解释 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出处 《南史 江泌传》:“泌少贫,昼日斫屧为业,夜读书随月光,光斜则握卷升屋,睡极堕地则更登。”

45囊萤映雪 [ náng yíng yìng xuě ]

解释 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出处 元 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46韦编三绝 [ wéi biān sān jué ]

解释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47圆木警枕 [ yuán mù jǐng zhěn ]

解释 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

出处 宋·范祖禹《司马温公布衾铭记》:“以圆木为警枕,小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

48亦趋亦步 [ yì qū yì bù ]

解释 见“亦步亦趋”。

出处 《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49攻苦食淡 [ gōng kǔ shí dàn ]

解释 攻:做;若:艰苦;淡:清淡。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淡),其可背哉。”

50朝乾夕惕 [ zhāo qián xī tì ]

解释 乾:乾乾,即自强不息;惕:小心谨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出处 《周易 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51博学审问 [ bó xué shěn wèn ]

解释 博:广;审:详尽细密。广泛学习,详细询问。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52幼学壮行 [ yòu xué zhuàng xíng ]

解释 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报负。

出处 《孟子 梁惠王二》:“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

53朝斯夕斯 [ zhāo sī xī sī ]

解释 早上这样,晚上也这样。形容求学勤奋而有恒心。

出处 《三字经》:“朝于斯,夕于斯。”

54一碗水端平 [ yī wǎn shuǐ duān píng ]

解释 比喻处理事情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我一碗水往平处端。论情理,人家可也真委屈些儿。”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