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抢夺的成语

形容抢夺的成语


1先声夺人 [ xiān shēng duó rén ]

解释 声:声势;夺人:指动摇人心。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一年》:“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2巧取豪夺 [ qiǎo qǔ háo duó ]

解释 巧取:耍弄各种花招骗取;豪夺:仗势强占。耍花招骗取;用强硬手段夺得。指用各种不正当的办法夺取财物。

出处 宋 苏轼《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怪君何处得此本,上有桓玄寒具油;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3夺人所好 [ duó rén suǒ hào ]

解释 强夺别人所喜欢的人或物。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恁须不夺人所好。”

4打家劫舍 [ dǎ jiā jié shè ]

解释 舍:居住的房子。成群结伙地到别人家里;用暴力抢夺财物。

出处 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四折:“见俫子撅天扑地,不弱如打家劫舍杀人贼。”

5打家截道 [ dǎ jiā jié dào ]

解释 谓到人家里和在路上抢夺财物。

出处 元·关汉卿《四春园》第二折:“一生杀人放火,打家截道,偷东摸西。”

6豪夺巧取 [ háo duó qiǎo qǔ ]

解释 豪夺:强抢;巧取:软骗。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

出处 宋 苏轼《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7巧偷豪夺 [ qiǎo tōu háo duó ]

解释 诈取与强抢。常用以形容不择手段获取财物或权利。

出处 宋·苏轼《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诗:“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8虎口夺食 [ hǔ kǒu duó shí ]

解释 从老虎嘴里抢夺食物。比喻十分危险的事情或十分勇敢的行为。

出处 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只要国内出产,全国人民不吃,虎口夺食也要给你弄来。”

9打家劫盗 [ dǎ jiā jié dào ]

解释 劫:抢夺。指到人家里抢劫财物。

出处 元·无名氏《杏林庄》第二折:“但凡打家劫盗,杀人夺财,都是俺两个当先。”

10搀行夺市 [ chān háng duó shì ]

解释 跨行业抢生意。比喻越权夺职。

出处 明 无名氏《大战邳彤》第一折:“这先锋合当我做,你怎幺来搀行夺市的。”

11生夺硬抢 [ shēng duó yìng qiǎng ]

解释 夺:强取。形容强行抢夺。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8回:“还亏褚一官力大,把个公子生夺硬抢的救护下来,出了房门,一溜烟跑了。”

12五抢六夺 [ wǔ qiǎng liù duó ]

解释 竞相抢夺。

出处 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船一靠岸,他们便蜂拥上来,遇着街上有卖食的便五抢六夺地捞到口里。”

13生吞活夺 [ shēng tūn huó duó ]

解释 生:原封不动。形容粗暴地抢夺。

出处 郭沫若《洪波曲》第16章:“原先本打算田三厅直接办理的,梁寒操生吞活夺的抢夫,乃超和鹿地便只以顾问的名义留下。”

14横行霸道 [ héng xíng bà dào ]

解释 横行:行动蛮横;仗势做坏事;霸道:蛮横不讲道理。形容蛮不讲理;胡作非为。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

15人弃我取 [ rén qì wǒ qǔ ]

解释 别人抛弃的东西我拾起来。原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后用来表示不跟别人争,仍然有好处。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16穷凶极恶 [ qióng xiōng jí è ]

解释 穷:极端。形容非常的凶恶。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乃始恣睢,奋其威诈,滔天虐民,穷凶极恶。”

17趁火打劫 [ chèn huǒ dǎ jié ]

解释 趁:利用;乘机;劫:抢劫。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比喻趁别人处在危难时刻从中捞一把或趁机害人。也作“乘火打劫”。

出处 清 颐瑣《黄绣球》第三回:“这一天见来的很是不少,黄通理更代为踌躇,怕的是越来越多,容不下去,而且难免有趁火打劫,顺手牵羊的事。”

18图谋不轨 [ tú móu bù guǐ ]

解释 谋划超出常规或法度的事。图:谋;图谋:暗中谋划;轨:法度;准则。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王彬传》:“因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图谋不轨,祸及门户。”

19据为己有 [ jù wéi jǐ yǒu ]

解释 据:占据。以不正当的手段占据国家、集体或他人的钱、财、物品等。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我故倡为析居之仪,将大宅良田,强奴巧婢,悉据为己有。”

20寸土必争 [ cùn tǔ bì zhēng ]

解释 寸土:极小的一片土地。一点土地也不让敌方侵占;要进行争夺。形容斗争激烈尖锐和针锋相对。也作“尺寸必争”、“寸土不让”。

出处 《新唐书 李光弼传》:“两军相敌,尺寸必争。”

21仗势欺人 [ zhàng shì qī rén ]

解释 仗:倚仗;依靠。依仗某种权势欺压别人。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他凭师友,君子务本;你倚父兄,仗势欺人。”

22以强凌弱 [ jǐ qiáng líng ruò ]

解释 凌:侵犯;欺侮。依仗自己的强大或者人多去欺压弱小者。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自是之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23无恶不作 [ wú è bù zuò ]

解释 恶:坏事。没有哪样坏事不干的。指干尽了坏事。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3回:“程大姐自到周龙皋家,倚娇作势,折毒孩子,打骂丫头,无恶不作。”

24明火执杖 [ míng huǒ zhí zhàng ]

解释 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原指公开抢劫。后比喻公开地、毫不隐藏地干坏事。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那借金银人,身贫无计,结成凶党,明火执杖,白日杀上我门。”

25杀人放火 [ shā rén fàng huǒ ]

解释 指无法无天的强暴行为。

出处 元 无名氏《黄花峪》第二折:“听的道杀人放火偏精细,显出我些英雄神威。”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五回:“他本是杀人放火为生的主儿,被杨元帅收伏在麾下。”

26必争之地 [ bì zhēng zhī dì ]

解释 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出处 《周书 王悦传》:“白马要冲,是必争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图也。”

27暴取豪夺 [ bào qǔ háo duó ]

解释 豪:强横。用暴力劫夺。

出处 宋 苏轼《策断上》:“国用不足,则加赋于民,加赋而不已,则凡暴取豪夺之法,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

28攘权夺利 [ rǎng quán duó lì ]

解释 犹言争权夺利。

出处 白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坐是抢攘月余,势成坐困,老师匮财,攘权夺利,凡种种不良之现象,皆缘是以生。”

29蹊田夺牛 [ xī tián duó niú ]

解释 蹊:践踏;夺:强取。因牛践踏了田,抢走人家的牛。比喻罪轻罚重。

出处 《左传·宣公十一年》:“‘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

30你夺我争 [ nǐ duó wǒ zhēng ]

解释 指相互争夺。亦作“你争我斗”、“你争我夺”。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东扯西拽,你夺我争,纷纷乱嚷。”

31群雄逐鹿 [ qún xióng zhú lù ]

解释 群雄:旧指许多有军事势力的人。逐鹿:比喻争夺帝王之位。形容各派势力争夺最高统治地位。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32横抢硬夺 [ héng qiǎng yìng duó ]

解释 谓用强力夺取。

出处 《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你瞧他们爷儿们、娘儿们,这阵横抢硬夺的,还了得了。”

33横抢武夺 [ héng qiǎng wǔ duó ]

解释 见“横抢硬夺”。

出处 郭沫若《羽书集·我们失掉的只是奴隶的镣铐》:“敌人看到我们的觉醒,因而发生了恐慌。假面具剥掉了,露出了它们的狰狞的面孔来横抢武夺。”

34鸠占鹊巢 [ jiū zhàn què cháo ]

解释 鸠性拙;不善营巢;而占居鹊所成之巢。

出处 《诗经 召南 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35鸠夺鹊巢 [ jiū duó què cháo ]

解释 斑鸠占了喜鹊的窝。比喻强占别人的地方或位置。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今袁熙,袁尚兵败将亡,无处依栖,来此相投,是鸠夺鹊巢之意也。”

36乘机打劫 [ chéng jī dǎ jié ]

解释 谓利用机会掠夺钱财。

出处 清·张少南《临安旬制记》引明·王思任《诛马士英疏》:“以至文选职方,乘机打劫。”

37奸淫抢掠 [ jiān yín qiǎng lüè ]

解释 奸淫:奸污。奸污妇女,掠夺财物,比喻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出处 毛泽东《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奸淫抢掠,不要历史,不要文化,……不敬师长,共产公妻,人海战术,总之是一群青面獠牙,十恶不赦的人。”

38偷东摸西 [ tōu dōng mō xī ]

解释 指小偷小摸。

出处 元 无名氏《村乐堂》第二折:“那个弟子孩,不似好人,偷东摸西,打发他去了吧。”

39明抢暗偷 [ míng qiǎng àn tōu ]

解释 公开抢劫,暗中偷盗。

出处 碧野《大巴山人》:“最使她痛恨的是,有些坏人滥伐森林,把木材明抢暗偷运出山去贩卖。”

40豪干暴取 [ háo gàn bào qǔ ]

解释 谓恃强夺取。

出处 明·何景明《内篇》:“治储之事,散有聚无,士需将征,豪干暴取,凶不改敛,贫不减费,权利而府怨是难之也。”

41十鼠争穴 [ shí shǔ zhēng xué ]

解释 穴:动物的窠巢。比喻坏人聚集互相争斗。

出处 《梁书·元帝纪》:“侯景奔窜,十鼠争穴,郭默清夷,晋熙附义。”

42鸡鹜争食 [ jī wù zhēng shí ]

解释 鸡鹜:比喻平庸的人。旧指小人互争名利。

出处 战国·楚·屈原《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43龙口夺食 [ lóng kǒu duó shí ]

解释 指庄稼收获期内于连雨天抢收粮食

出处 胡正《汾水长流》第18章:“眼看到了这‘龙口夺食’的麦收季节,他的麦地又多,错一天,就怕把他们到口的麦子耽误了。”

44攻城掠地 [ gōng chéng lüě dì ]

解释 见“攻城略地”。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4回:“李密诸将士,当时攻城掠地,倚着金帛来得易,也用得易。”

45儿女英雄 [ ér nǚ yīng xióng ]

解释 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46不敢掠美 [ bù gǎn lüè měi ]

解释 掠:掠夺。不敢掠夺旁人之美。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十四年》:“己恶而掠美为昏。”

47打家截舍 [ dǎ jiā jié shě ]

解释 见“打家劫舍”。

出处 元·关汉卿《绯衣梦》第二折:“某裴炎的便是,一生好打家截舍。”

48恃强争霸 [ shì qiáng zhēng bà ]

解释 凭借自己的强大争夺霸权。

出处 丁寅生《孔子演义》第一回:“只为他生在恃强争霸、政出权门的春秋时代,和他所抱的王道主意,有些扞格不通,以致栖栖皇皇了一世。”

49鸟钞求饱 [ niǎo chāo qiú bǎo ]

解释 钞:强取,掠夺。如同飞鸟掠夺食物一样求饱腹。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陶传》:“群小竞起,进秉国之位,鹰扬天下,鸟钞求饱,吞肌及骨。”

50滕薛争长 [ téng xuē zhēng zhǎng ]

解释 滕侯与薛侯争夺席位。指争夺尊位或首位。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争长。”

51渔夺侵牟 [ yú duó qīn móu ]

解释 渔夺:掠夺;侵牟:侵夺。指掠夺、榨取百姓财物。

出处 《汉书·景帝纪》:“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

52摸金校尉 [ mō jīn xiào wèi ]

解释 校尉:古代军官职称。指掠夺财物的军官。

出处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