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气消了的成语

形容气消了的成语


1烟消云散 [ yān xiāo yún sàn ]

解释 消:消失;散:散去。像烟雾和云气一样消散。比喻消失得无影无踪。也作“云消雾散”。

出处 元 张养浩《天净沙》曲:“烟消云散,一杯谁共歌欢。”

2化为乌有 [ huà wéi wū yǒu ]

解释 乌有:无有;不存在。变得什么都没有了。形容一下子丧失或全部落空。

出处 宋 苏轼《东坡诗 卷十五 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诗:“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

3如释重负 [ rú shì zhòng fù ]

解释 像放下重担那样。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

出处 《穀梁传 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4喜笑颜开 [ xǐ xiào yán kāi ]

解释 颜:脸色;开:舒展;开朗。形容心里高兴;满面笑容。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又行了两日,方到常山,径入府中,拜谒颜太守。故人相见,喜笑颜开。”

5言归于好 [ yán guī yú hǎo ]

解释 言:文言中用在句首的虚词;没有实际意义;归于:回到。指重新和好。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6风平浪静 [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

解释 风已平息;浪已安静。指江河湖海里没风浪;显出一时安闲宁静的景象。也比喻事情平息;恢复沉静。

出处 宋 杨万里《泊光口》:“风平浪静不生纹,水面浑如镜面新。”

7不可磨灭 [ bù kě mó miè ]

解释 磨灭:指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形容永远不会消失。

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 近体下》:“彼自有不可磨灭者,毋事更屑屑也。”

8怒发冲冠 [ nù fà chōng guān ]

解释 冠:帽子。愤怒得头发竖起;顶着帽子。形容愤怒到极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9怒气冲冲 [ nù qì chōng chōng ]

解释 形容愤怒得气呼呼的样子。

出处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二回:“[钱同秀]一手将烟灯砸在地下,说道:‘好好,你们做了一路!’就怒气冲冲的出来上车。”

10怒不可遏 [ nù bù kě è ]

解释 遏;止住。愤怒得难以抑制。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却说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11泪流满面 [ lèi liú mǎn miàn ]

解释 眼泪流了一脸。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言讫,以印绶付之,泪流满面。”

12怒气冲天 [ nù qì chōng tiān ]

解释 怒气直冲天际。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出处 元 杨显之《潇湘雨》四:“只落口嗔嗔忿忿,伤心切齿,怒气冲天。”

13身无立锥 [ shēn wú lì zhuī ]

解释 没有寸土可以容身。比喻极小的地方。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1回:“今日身无立锥,诚恐有误诸君。”

14握手言欢 [ wò shǒu yán huān ]

解释 握手谈笑。多形容发生不和,以后又和好。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李通传》:“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

15摧枯拉朽 [ cuī kū lā xiǔ ]

解释 摧:破坏;枯:枯草;拉:折断;朽:朽烂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原作“摧枯折腐”。

出处 《晋书 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顾虑乎?”

16迥然不同 [ jiǒng rán bù tóng ]

解释 迥然:差距很大的样子。大不相同;相差太远。形容彼此完全不同。

出处 宋 张戒《岁寒堂诗话》:“文章古今迥然不同。”

17重归于好 [ chóng guī yú hǎo ]

解释 归于:回到;好:和好。指彼此重新和好。

出处 余秋雨《霜冷长河·关于友情》:“为什么有的人使朋友损失巨大却能重归于好,有的人只因为说了短短两句话却使朋友终生无法原谅?”

18弃邪归正 [ qì xié guī zhèng ]

解释 指抛弃邪行,归向正道。

出处 清 钮琇《觚剩 舒氏义烈》:“今公已弃邪归正,承袭王封。”

19雨过天晴 [ yǔ guò tiān qíng ]

解释 大雨过后天转晴了。比喻情况由坏变好或政治从黑暗到光明。

出处 明 谢肇淛《文海披沙记》:“陶器,紫窑最古,世传柴世宗时烧造,所司请其色,御批云:'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20动荡不安 [ dòng dàng bù ān ]

解释 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出处 欧阳山《三家巷》第十八章:“他和陈文婷谈起,两人都觉得纵然社会上动荡不安,革命的前途还是光明的,乐观的。”

21木已成舟 [ mù yǐ chéng zhōu ]

解释 木头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不可挽回。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据你说来,则木已成舟,实难挽回了?”

22云消雾散 [ yún xiāo wù sàn ]

解释 云雾消失;天气转晴。比喻事情、心情等由隐晦、疑点、转为明朗、通畅。也比喻疑虑、怨气等消除得干干净净。

出处 唐 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诏》:“干戈所指,云消雾散。”

23冰消瓦解 [ bīng xiāo wǎ jiě ]

解释 冰消:像冰一样融化;瓦解:指事物的崩溃或分裂。像冰融化了;瓦分解一样。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

出处 晋 成公绥《云赋》:“于是玄风仰散,归云四旋,冰消瓦解,奕奕翩翩。”

24既往不咎 [ jì wǎng bù jiù ]

解释 既:已经;往:过去;咎:责备。已经过去的事不再追究责任。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5百念皆灰 [ bǎi niàn jiē huī ]

解释 种种念头都已消失成了灰。比喻心灰意冷。

出处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38回:“我如今百念皆灰,只求归见老母。”

26教导有方 [ jiào dǎo yǒu fāng ]

解释 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出处 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九回:“凡此种种,虽然是他叔祖教导有方,也是他福至心灵,官星透露,才得一变而为闻一知十的聪明人。”

27故步自画 [ gù bù zì huà ]

解释 犹故步自封。

出处 郭沫若《文艺论集·论中德文化书》:“我国自印度思想输入以后,几千年来溺佛者遁世无营,避佛者亦故步自画。”

28难于上天 [ nán yú shàng tiān ]

解释 比上天还难。形容极其困难,不易实现。

出处 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

29咒天骂地 [ zhòu tiān mà dì ]

解释 形容信口乱骂。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五卷:“金员外偶然察听了些风声,便去咒天骂地,夫妻反目,直聒得一个不耐烦方休。”

30九霄云外 [ jiǔ xiāo yún wài ]

解释 九霄:天的最高处。比喻无限高远的地方。

出处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太子也,你在这七宝盒中,我陈琳早魂飞九霄云外。”

31始终若一 [ shǐ zhōng ruò yī ]

解释 同“始终如一”。

出处 《周书·于谨传》:“故功臣之中,特见委信,始终若一,人臣间言。”

32少条失教 [ shǎo tiáo shī jiào ]

解释 谓没规矩,无教养。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0回:“好大胆的丫头!新来乍到,就恁少条失教的,大刺刺对着主子坐着。”

33废然而返 [ fèi rán ér fǎn ]

解释 废然:形容疑虑消除。原指怒气消失;恢复常态。现指败兴而归。

出处 庄周《庄子 德充符》:“我拂然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

34一不扭众 [ yī bù niǔ zhòng ]

解释 一个人难违反众人的意见。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细想了想,这事不但无法,而且有理;料是‘一不扭众’,只得点头依允。”

35更深人静 [ gēng shēn rén jìng ]

解释 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1卷:“更深夜静,共伊商量。”

36扫地俱尽 [ sǎo dì jù jìn ]

解释 谓彻底干净,毫无存留。《汉书 魏豹田儋等传赞》:“用于贬义。秦灭六国,而上古遗烈扫地俱尽矣。”《晋书 儒林传序》:“惟怀逮愍,丧乱弘多,衣冠礼乐,扫地俱尽。”《隋书 高祖纪下》:“圣人遗训,扫地俱尽,制礼作乐,今也其时。”

出处 《汉书·魏豹田儋等传赞》:“用于贬义。秦灭六国,而上古遗烈扫地俱尽矣。”《晋书·儒林传序》:“惟怀逮愍,丧乱弘多,衣冠礼乐,扫地俱尽。”

37质疑问难 [ zhì yí wèn nàn ]

解释 质疑:请人解答疑难;癌难:对于疑问反复讨论、分析或辩论。提出疑难,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

出处 清 徐枋《与曾青藜书》:“此既古人之所有取,亦友朋质疑问难之一乐也。”

38转忧为喜 [ zhuǎn yōu wéi xǐ ]

解释 由忧愁转为欢喜。

出处 明 陆采《怀香记 池塘唔语》:“解双眉转愁为喜,订芳期欢声和气。”

39静极思动 [ jìng jí sī dòng ]

解释 指生活平静到了极点,就希望有所改变。亦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便会向动的方向转化。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七回:“正是静极思动,阴尽生阳。”

40余音袅袅 [ yú yīn niǎo niǎo ]

解释 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出处 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41军临城下 [ jūn lín chéng xià ]

解释 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出处 《战国策 齐策二》:“齐必举兵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间伐韩。”

42阿弥陀佛 [ ē mí tuó fó ]

解释 佛教用语;梵语的译音;也译作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佛教用以指西方极乐世界最大的佛。信佛的人用作口头诵颂的佛号;表示祈祷祝福或感谢神灵的意思。

出处 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四折:“张寿友曰:'阿弥陀佛,这个是谁?'卜儿云:'这便是媳妇儿。'”

43天高地迥 [ tiān gāo dì jiǒng ]

解释 迥:远。形容极其高远。

出处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44安分守常 [ ān fèn shǒu cháng ]

解释 分:本分;守:保持;常:常规。规矩老实,安守本分,不惹是生非。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你可好生用心学习,再如不安分守常,你可仔细。”

45尽多尽少 [ jǐn duō jǐn shǎo ]

解释 指尽其所有。

出处 洪深《香稻米》第三幕:“黄二官:‘我是尽多尽少还你的。’”

46夺门而出 [ duó mén ér chū ]

解释 夺门:破门,奋力冲开门。猛然奋力冲开门出去。形容迫不及待。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1回:“轻轻拨去门闩,拏在手中,预备当作兵器,可以夺门而出。”

47转悲为喜 [ zhuǎn bēi wéi xǐ ]

解释 转悲哀为喜悦。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九回:“良箴听了,不觉转悲为喜,再三道谢。”

48常胜将军 [ cháng shèng jiāng jūn ]

解释 每战必胜的指挥官。

出处 《后汉书·藏宫传》:“常胜之家,难于虑敌。”

49喻之以理 [ yù zhī yǐ lǐ ]

解释 喻:晓喻,开导。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人。

出处 宋·洪迈《夷坚志·丙志》第14卷:“然此妇见鸷兽不怖悸,乃能言之有理,亦难能也。”

50佛眼相看 [ fó yǎn xiāng kàn ]

解释 比喻好意对待,不加伤害。

出处 元 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一折:“这村夫若下山去呵,我和他佛眼相看。”

51看人行事 [ kàn rén xíng shì ]

解释 根据对方与自己的关系及身分的高低来处理事情。

出处 老舍《离婚》:“大概他也看人行事,咱平日不招惹他,他怎好意思赶尽杀绝。”

52貌离神合 [ mào lí shén hé ]

解释 谓表面上不同而实质上一致。

出处 清·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纵送激射,同符《史》、《汉》,貌离神合,精彩夺人。”

53气消胆夺 [ qì xiāo dǎn duó ]

解释 形容畏惧到极点。

出处 《南史·贼臣传·侯景》:“初,景之围台城,援军三十万,兵士望青袍则气消胆夺。”

54下车之始 [ xià chē zhī shǐ ]

解释 指官吏刚到任所。同“下车伊始”。

出处 《隋书 刘行本传》:“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

55理不胜辞 [ lǐ bù shèng cí ]

解释 道理不能胜过文辞。指由于不善于推理立论,尽管文辞丰富多彩,道理并不充分。

56风驱电扫 [ fēng qū diàn sǎo ]

解释 形容像刮风、闪电那样迅速驰赴和扫除。

出处 《南齐书 裴叔业崔慧景等传论》:“征虏将军投袂以先国急,束马旅师,横江竞济,风驱电扫,制胜转丸。”

57面面相看 [ miàn miàn xiāng kàn ]

解释 见“面面相觑”。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零五回:“这一言不打紧,唬得贾政上下人等面面相看,喜得番役家人摩拳擦掌,就要往各处动手。”

58逸闻趣事 [ yì wén qù shì ]

解释 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

出处 语出《四库全书总目 地理三 武林旧事》:“此十卷本,乃从毛氏汲古阁元版传钞,首尾完具,其间逸闻轶事,皆可以备考稽。”

59辞严气正 [ cí yán qì zhèng ]

解释 犹言辞严义正。

出处 《宋史·孙长卿楚建中等传论》:“建中雅量却敌,辞严气正,尤为厅伟。”

60转愁为喜 [ zhuǎn chóu wéi xǐ ]

解释 由忧愁转为欢喜。

出处 明 陆采《怀香记 池塘唔语》:“解双眉转愁为喜,订芳期欢声和气。”

61气忍声吞 [ qì rěn shēng tūn ]

解释 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说什么话。形容窝囊。

出处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他一世儿为人,半世儿孤贫,气忍声吞,何日酬恩。”

62方正不阿 [ fāng zhèng bù ē ]

解释 方正:品行正直;阿:阿谀,诌媚。指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诌媚。

出处 《明史·王徽传》:“有方正不阿者,即以为不肖,而朝夕谗谤之,日加浸润,来免改疑。”

63日异月更 [ rì yì yuè gèng ]

解释 日日不同,月月改变。形容变化快。

出处 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文字之变,日异月更,不可穷诘。”

64吞声忍泪 [ tūn shēng rěn lèi ]

解释 形容强忍悲伤。

出处 《敦煌曲子词·破阵子》:“迢递可知闺阁,吞声忍泪孤眠。”

65出头之日 [ chū tóu zhī rì ]

解释 出头:摆脱困境等。指从困厄、冤屈、压抑的处境中摆脱出来的日子。

出处 元·无名氏《庞娟夜走马陵道》第三折:“如今佯推风疾举发,白日里与儿童作戏,到晚间共羊犬同眠。不知几时才得个出头之日。”

66冰消雾散 [ bīng xiāo wù sàn ]

解释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处 北周 庚信《周大将军琅邪定公司马裔墓志铭》:“都督始州诸军事,蛮夷恃险,狼顾鸱张,高山寻云,深谷无景,九地纵横,三门起伏,危峰马束,水险桥飞。遂得谷静山空,冰消雾散。”

67事过景迁 [ shì guò jǐng qiān ]

解释 同“事过境迁”。

出处 马南邨《燕山夜话·“放下即实地”》:“到了事实完全弄清楚的时候,有些问题又事过景迁了,心里感到十分懊恼。”

68锥刀之末 [ zhuī dāo zhī mò ]

解释 末:梢,尖端。比喻微小的利益。也比喻极小的事情。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六年》:“锥刀之末,将尽争之。”

69音容笑貌 [ yīn róng xiào mào ]

解释 音:说话的声音;容:容貌;笑起来的样子;指神态。指人的容貌和笑声。常用作怀念之词。

出处 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先生的音容笑貌,还在目前,而所讲的《说文解字》却一句也不记得了。”

70地崩山摧 [ dì bēng shān cuī ]

解释 土地崩裂,山岭倒塌。多形容巨大变故。

出处 唐 李白《蜀道难》:“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71士死知己 [ shì sǐ zhī jǐ ]

解释 士:有才识的人。为了报答知己,不惜牺牲生命。亦作“士为知己者死”。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

72靡然乡风 [ mí rán xiāng fēng ]

解释 见“靡然向风”。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下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73众喣飘山 [ zhòng xǔ piāo shān ]

解释 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出处 《后汉书 第五伦传》:“众喣飘山,聚蚊成雷,盖骄佚所从生也。”

74云涌风飞 [ yún yǒng fēng fēi ]

解释 见“云涌飙发”。

出处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七:“其年《瑞龙吟·春夜见壁间三弦子是云郎旧物感而填词》后半云:‘记得蛇皮弦子,当时妆就……’游丝落絮之情,云涌风飞之笔,亦一时之雄也。”

75冰解云散 [ bīng jiě yún sàn ]

解释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处 宋 叶适《纪纲三》:“虽分四总管以固捍御,委长安、建康之守以募勤王,天下冰解云散,一城之地,劫制于虏,而号令不能及矣。”

76黄钟毁弃 [ huáng zhōng huǐ qì ]

解释 毁:毁坏;弃:抛弃;黄钟:古乐器;音调最为洪亮。黄钟被毁坏被抛弃。比喻贤才得不到重用。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77鼓馁旗靡 [ gǔ něi qí mí ]

解释 鼓点无力,旗帜歪倒。形容军队士气不振。

出处 清·魏源《圣武记》卷一:“凡行阵参伍弥缝之际,略觉鼓馁旗靡处,得健锐兵数十屹立其间,则整而复进。”

78折节待士 [ zhé jié dài shì ]

解释 指屈己待人。

出处 《周书 邵广传》:“时晋公护诸子及广弟杞国公亮等,服玩侈靡,逾越制度,广独率由礼则,又折节待士,朝野以是称焉。”

79己饥己溺 [ jǐ jī jǐ nì ]

解释 别人挨饿、落水就象自己挨饿、落水一样。旧时形容在位者关心人民疾苦。也比喻对别人的痛苦深表同情,并将解除别人的痛苦为己任。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80甲第连云 [ jiǎ dì lián yún ]

解释 甲第:原指封侯者的住宅,后泛指贵显的宅第。连云:形容高耸入云。形容宅第的高大。形容富豪显贵的住宅非常之多。

出处 唐 崔颢《长安道》:“长安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霍将军。”

81山林隐逸 [ shān lín yǐn yì ]

解释 隐居山林的士人。即隐士。

出处 清·孔尚任《桃花扇·馀韵》:“听他说话,像几个山林隐逸。”

82迁于乔木 [ qiān yú qiáo mù ]

解释 迁:迁移。乔木:高树。原指鸟儿从幽深的山谷迁移到高树上去。比喻乔迁新居。

出处 《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83末大必折 [ mò dà bì shé ]

解释 谓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属权重,危及上级。

出处 《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84同胞共气 [ tóng bāo gòng qì ]

解释 喻指亲兄弟。

出处 《北齐书·孝昭帝纪》:“体道居宗,人雄之望,海内瞻仰,同胞共气,家国所凭。”

85溺心灭质 [ nì xīn miè zhì ]

解释 指淹没天然的心性,掩盖纯朴的本质。

出处 语出《庄子 缮性》:“文灭质,博溺心。”

86袅袅余音 [ niǎo niǎo yú yīn ]

解释 袅袅:宛转悠扬。余音:不绝之音。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同“余音袅袅”。

出处 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诸君听小子讲书,不必就散,尚有一回袅袅余音哩。”

87事不有余 [ shì bù yǒu yú ]

解释 谓达到极点。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娘儿俩先哭了个事不有余,大家劝住,他便忙着到祠堂行礼。”

88看碧成朱 [ kàn bì chéng zhū ]

解释 碧:青绿色;朱:大红色。把绿的看成红的。形容眼花不辨五色。

出处 宋·辛弃疾《水龙吟·寄题京口范南伯知县文官花》词:“倚阑看碧成朱,等闲褪了香袍粉。”

89楼船箫鼓 [ lóu chuán xiāo gǔ ]

解释 乘坐楼船,吹箫击鼓。楼船:有楼饰的游船。

90画符念咒 [ huà fú niàn zhòu ]

解释 道士画符箓、念咒语。比喻写字、念书今人难以索解。

出处 瞿秋白《乱弹 哑巴文学》两千多年中国绅士的画符念咒,保持象形文字,垄断着知识,这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绝妙工具。”

91飞苍走黄 [ fēi cāng zǒu huáng ]

解释 指打猎。苍,苍鹰。黄,黄狗。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金丹》:“其所营也,非荣即利,或飞苍走黄于中原,或留连杯觞以羹沸。”

92正色敢言 [ zhèng sè gǎn yán ]

解释 态度严肃,敢于直言。

出处 《明史 王竑传》:“十一年授户科给事中,豪迈负气节,正色敢言。”又《刘健传》:“健学问深粹,正色敢言,以身任天下之重。”

93舟水之喻 [ zhōu shuǐ zhī yù ]

解释 舟:船。对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载舟,也可覆舟。老百姓可以帮助君王建立朝廷,也可以起来反抗推翻朝廷。

出处 《三国志·魏志·王基传》:“愿陛下深察东野之弊,留意舟水之喻,息奔驷于未尽,节力役于未困。”

94言之有故 [ yán zhī yǒu gù ]

解释 所说的话有根据。

出处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六》:“其言之有故,其持之成理,上傅会乎经义,使人主中其腊毒而不自知,君子所深恶也。”

95合眼摸象 [ hé yǎn mō xiàng ]

解释 闭着眼睛摸象。比喻盲目行事。

出处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上》:“山谷云:‘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后来学诗者,虽时有妙句,譬如合眼摸象,随所触体得一处。’”

96朽戈钝甲 [ xiǔ gē dùn jiǎ ]

解释 喻装备极劣的军队。

出处 明·张煌言《答唐枚臣书》:“朽戈钝甲,与胡人相持者十有七年。”

97朱阁青楼 [ zhū gé qīng lóu ]

解释 指华美精致的建筑。

出处 宋 苏辙《黄楼赋》:“掁臂长啸,风动云兴;朱阁青楼,舞女歌童。”

98象齿焚身 [ xiàng chǐ fén shēn ]

解释 焚身:丧生。象因为有珍贵的牙齿而遭到捕杀。比喻人因为有钱财而招祸。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