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人刻苦努力的成语

形容人刻苦努力的成语


1专心致志 [ zhuān xīn zhì zhì ]

解释 心里很专一;注意力集中。致:极尽;志:心意;志趣。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2卧薪尝胆 [ wò xīn cháng dǎn ]

解释 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3埋头苦干 [ mái tóu kǔ gàn ]

解释 埋头:一直低着头;苦干:尽心尽力地干。形容工作勤奋、努力。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

4夜以继日 [ yè yǐ jì rì ]

解释 以:用;拿;继:继续连接。用晚上的时间接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地工作。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5废寝忘食 [ fèi qǐn wàng shí ]

解释 废:停止。顾不上睡觉;忘掉了吃饭。形容学习或工作积极努力;用心专一。

出处 南朝 齐 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6学而不厌 [ xué ér bù yàn ]

解释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厌:满足。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闻鸡起舞 [ wén jī qǐ wǔ ]

解释 一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形容有志报国之士奋发图强;也比喻抓紧时间不懈努力。鸡:鸡鸣报晓。

出处 《晋书 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8孜孜不倦 [ zī zī bù juàn ]

解释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出处 《尚书 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 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 蜀书 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9凿壁偷光 [ záo bì tōu guāng ]

解释 在墙上凿开一个小孔;偷借邻家的灯光读书。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学习。

出处 晋 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10手不释卷 [ shǒu bù shì juàn ]

解释 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处 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11争分夺秒 [ zhēng fēn duó miǎo ]

解释 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也作“分秒必争”。

出处 《晋书 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12勤学苦练 [ qín xué kǔ liàn ]

解释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出处 老舍《文艺学徒》:“在他的一幅作品里,四妙咸备,样样表现着他终生勤学苦练、奋斗不懈的精神。”

13焚膏继晷 [ fén gāo jì guǐ ]

解释 点起灯烛;接替日光照明。(焚:烧;点燃;膏:油脂;指灯油;继:接续;晷:日影;日光。)形容夜以继日地发愤读书或勤奋学习。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14悬梁刺股 [ xuán liáng cì gǔ ]

解释 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 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15映雪读书 [ yìng xuě dú shū ]

解释 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出处 《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16圆木警枕 [ yuán mù jǐng zhěn ]

解释 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

出处 宋·范祖禹《司马温公布衾铭记》:“以圆木为警枕,小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

17分秒必争 [ fēn miǎo bì zhēng ]

解释 一分一秒的时间都要争夺过来。形容做事的时间抓得很紧。

出处 柯岩《奇异的书简 船长》:“我们现在要搞四化,分秒必争哩!”

18坚持不懈 [ jiān chí bù xiè ]

解释 懈:放松。坚持到底;没有丝毫的松懈。

出处 《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19只争朝夕 [ zhǐ zhēng zhāo xī ]

解释 比喻抓紧时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

出处 毛泽东《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20全神贯注 [ quán shén guàn zhù ]

解释 贯注:集中在一点。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出处 钱钟书《围城》:“人事太忙,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专怀念一个人。”

21兢兢业业 [ jīng jīng yè yè ]

解释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业业:担心害怕的样子。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认真踏实。

出处 《诗经 大雅 云汉》:“早既大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22任劳任怨 [ rèn láo rèn yuàn ]

解释 任:担当、承担。做事既能承受劳苦;又能承受埋怨。

出处 清 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惟存一矢公矢慎之心,无愧屋漏,而闱中任劳任怨,种种非笔所能尽。”

23聚精会神 [ jù jīng huì shén ]

解释 集中全部精神。原有集思广益的意思;现常用以形容专心致志;精神高度集中。

出处 汉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24通宵达旦 [ tōng xiāo dá dàn ]

解释 整整一夜到天亮。通宵:整夜;达:到;旦:天亮。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独孤生归途闹梦》:“狮蛮社火,鼓乐笙箫,通宵达旦。”

25持之以恒 [ chí zhī yǐ héng ]

解释 持:保持;坚持;之:代词;指所要坚持的东西;恒:长久;指恒心。有恒心地坚持下去。也作“持之以久”。

出处 宋 楼钥《攻愧集 雷两应诏封事》:“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

26一心一意 [ yī xīn yī yì ]

解释 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27夙兴夜寐 [ sù xīng yè mèi ]

解释 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夙:早;兴:起来;寐:睡。

出处 《诗经 卫风 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28业精于勤 [ yè jīng yú qín ]

解释 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是由于勤奋。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9不辞劳苦 [ bù cí láo kǔ ]

解释 辞:推辞。虽然劳累和辛苦也不推辞。形容工作勤奋努力。也作“不辞辛苦”。

出处 唐 牛肃《纪闻 吴保安》:“今日之事,请不辞劳苦。”

30磨穿铁砚 [ mó chuān tiě yàn ]

解释 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出处 元 范康《竹叶舟》第一折:“坐破寒毡,磨穿铁砚。自夸经史如流,拾他青紫,唾手不须忧。”

31宵衣旰食 [ xiāo yī gàn shí ]

解释 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很晚了才吃饭。原形容帝王勤于政事;后泛指勤奋刻苦;从早到晚不懈怠。

出处 唐 陆贽《兴元论解姜公辅状》:“乃是陛下握发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

32忘餐废寝 [ wàng cān fèi qǐn ]

解释 见“忘寝废食”。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忘餐废寝舒心害,若不是真心耐,志诚捱,怎能勾这相思苦尽甘来。”

33将勤补拙 [ jiāng qín bǔ zhuō ]

解释 以勤奋弥补笨拙。

出处 唐 白居易《自到郡斋题二十四韵》:“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

34目不窥园 [ mù bù kuī yuán ]

解释 窥:瞥看。原指汉代董仲舒专心治学;几年中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后用以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书传》:“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35坐以待旦 [ zuò yǐ dài dàn ]

解释 旦:天亮。坐着等待天亮。比喻勤勉。

出处 《尚书 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旁求俊彦。”

36无冬无夏 [ wú dōng wú xià ]

解释 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出处 《诗经 陈风 宛丘》:“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37坐薪悬胆 [ zuò xīn xuán dǎn ]

解释 坐卧在柴草上,悬胆尝其味。比喻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出处 《金史 术虎筠寿传》:“中都食尽,远弃庙社,陛下当坐薪悬胆之日,奈何以球鞠细物动摇民间。”

38鸡鸣而起 [ jī míng ér qǐ ]

解释 鸡叫时就起床。形容勤奋不怠。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39发愤忘食 [ fā fèn wàng shí ]

解释 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0夙夜匪懈 [ sù yè fěi xiè ]

解释 日夜勤劳;不怠惰。夙夜:早晚;匪:不;懈:松懈;懈怠。

出处 晋 司马彪《续汉书》:“熹为卫尉,尽心事上,夙夜匪懈。”

41囊萤映雪 [ náng yíng yìng xuě ]

解释 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出处 元 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42韦编三绝 [ wéi biān sān jué ]

解释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43映月读书 [ yìng yuè dú shū ]

解释 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出处 《南史 江泌传》:“泌少贫,昼日斫屧为业,夜读书随月光,光斜则握卷升屋,睡极堕地则更登。”

44囊萤照读 [ náng yíng zhào shū ]

解释 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读书。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出处 《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45勇猛精进 [ yǒng měng jīng jìn ]

解释 原意是勤奋修行。现指勇敢有力地向前进。

出处 《无量寿经》上卷:“勇猛精进,志愿无惓。”

46孜孜不辍 [ zī zī bù chuò ]

解释 同“孜孜不已”。

出处 《东观汉记·邓弘传》:“师事刘述,常在师门,布衣徒行,讲诵孜孜不辍。”

47雪天萤席 [ xuě tiān yíng xí ]

解释 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出处 唐·罗隐《湖上岁暮感怀有寄友人》诗:“雪天萤席几辛勤,同志当时四五人。”

48仰屋著书 [ yǎng wū zhù shū ]

解释 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出处 《梁书·南平元襄王伟传》:“下官历观世人,多有不好欢乐,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书。千秋万岁,谁传此者。”

49穿壁引光 [ chuān bì yǐn guāng ]

解释 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出处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50折节读书 [ zhé jié dú shū ]

解释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出处 《后汉书·段颎传》:“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

51朝乾夕惕 [ zhāo qián xī tì ]

解释 乾:乾乾,即自强不息;惕:小心谨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出处 《周易 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52衔胆栖冰 [ xián dǎn qī bīng ]

解释 衔:嘴含;胆:苦胆;栖:栖息。嘴里含着苦胆,居住在冰上。形容刻苦自励。

出处 《晋书 刘元海载记》:“但以大耻未雪,社稷无主,衔胆栖冰,勉从群议。”

53铁面枪牙 [ tiě miàn qiāng yá ]

解释 比喻坚忍不拔,刻苦自励。

出处 明 李贽《咏古》之一:“卧薪尝胆为吞吴,铁面枪牙是丈夫。”

54攻苦食淡 [ gōng kǔ shí dàn ]

解释 攻:做;若:艰苦;淡:清淡。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淡),其可背哉。”

55牛角挂书 [ niú jiǎo guà shū ]

解释 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 《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56引锥刺股 [ yǐn zhuī cì gǔ ]

解释 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57幼学壮行 [ yòu xué zhuàng xíng ]

解释 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报负。

出处 《孟子 梁惠王二》:“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

58世上无难事 [ shì shàng wú nán shì ]

解释 天下没有难事。

出处 宋 陈元靓《事林广记》第九卷:“世上无难事,人心自不坚。”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