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逃避现实的成语

形容逃避现实的成语


1临阵脱逃 [ lín zhèn tuō táo ]

解释 脱:离开。临到上阵打仗时却逃跑了。指贪生怕死;没有胆量。

出处 清 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不是半途溃散,便是临阵脱逃,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2避而不谈 [ bì ér bù tán ]

解释 有意回避;不去谈论。

出处 徐迟《一九五六年特写选>序言》:“尖锐的矛盾,避而不谈,或加水冲淡了。”

3躲躲闪闪 [ duǒ duǒ shǎn shǎn ]

解释 躲避闪开,以免遇到某些情况。亦形容遮遮盖盖,支支吾吾,不坦率,不直爽。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九回:“三人于是躲躲闪闪,联步而行。一面走著,看那国人都是端方大雅;再看自己,只觉无穷丑态。”

4不辞劳苦 [ bù cí láo kǔ ]

解释 辞:推辞。虽然劳累和辛苦也不推辞。形容工作勤奋努力。也作“不辞辛苦”。

出处 唐 牛肃《纪闻 吴保安》:“今日之事,请不辞劳苦。”

5不避斧钺 [ bù bì fǔ yuè ]

解释 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

6东躲西藏 [ dōng duǒ xī cáng ]

解释 指到处躲避藏匿。

出处 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

7东藏西躲 [ dōng cáng xī duǒ ]

解释 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

出处 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枪刀剑戟都潎样。”

8高飞远走 [ gāo fēi yuǎn zǒu ]

解释 形容离开某地,逃避到远处去。

出处 """《后汉书 卓茂传》:“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

9高飞远集 [ gāo fēi yuǎn jí ]

解释 制摆脱不利的环境,躲避到远防去。

出处 语出战国 楚 屈原《九章 惜诵》:“欲高飞而远集兮,君罔谓女何之?”汉 东方朔《七谏 怨世》:“欲高飞而远集兮,恐离罔而灭败。”

10高飞远遁 [ gāo fēi yuǎn dùn ]

解释 制摆脱不利的环境,躲避到远防去。同“高飞远走”。

出处 清 孔尚任《桃花扇 辞院》:“事不宜迟,趁早高飞远遁,不要连累别人。”

11遁俗无闷 [ dùn sú wú mèn ]

解释 见“遁世无闷”。

出处 唐·王勃《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遁俗无闷,因时有待。”

12避世金马 [ bì shì jīn mǎ ]

解释 避世:逃避世务;金马:借指宫殿。指身为高官而逃避世务。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嵩庐之下!”

13躲灾避难 [ duǒ zāi bì nàn ]

解释 躲:逃避;避:避开。闪躲与逃避灾难。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今日权且去沧州躲灾避难,早晚天可怜见,放你回来时,依旧夫妻完聚。”

14临难不避 [ lín nán bù bì ]

解释 避:回避。到了危难之时并不躲避。形容勇敢胆大。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4回:“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杀身救国,仁也。”

15不辟斧钺 [ bù bì fǔ yuè ]

解释 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出处 《汉书 赵充国传》:“不敢避斧钺之诛。”

16一雷二闪 [ yī léi èr shǎn ]

解释 形容躲避迅速。

17禽奔兽遁 [ qín bēn shòu dùn ]

解释 遁:逃跑。鸟兽奔逐逃避。比喻人奔波追逐。

出处 宋·苏洵《审势》:“及其后世失德,而诸侯禽奔兽遁,各固其国,以相侵扰。”

18避迹藏时 [ bì jì cáng shí ]

解释 指逃避时世。

出处 唐 贾至《微子庙碑颂》:“而君崎岖险阻,避迹藏时。”

19避之若浼 [ bì zhī ruò měi ]

解释 指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污了自身。

出处 《孟子 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也。”赵岐注:“与乡人立,见其冠不正,望望然,惭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污己也。”

20同流合污 [ tóng liú hé wū ]

解释 思想、言行与恶劣的风气、污浊的世道相合。多指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流:流俗。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21无可奈何 [ wú kě nài hé ]

解释 奈何:如何;怎么办。不得已;没有办法。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22看破红尘 [ kàn pò hóng chén ]

解释 红尘:佛家称人世间。看破人生事情;对一切持超脱态度。这是一种消极厌世态度。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43回:“看这话头,他明明看破红尘,贪图仙景,任俺寻找,总不出来。”

23避重就轻 [ bì zhòng jiù qīng ]

解释 避重:指避开要紧的事;就轻:指抓小事情。避开重要的而拣次要的来承担。也指回避要害问题;只谈无关重要的方面。

出处 宋 刘挚《忠肃集 侍御史黄君墓志铭》:“民始不以多男为患,父子始不以避重就轻相去。”

24在劫难逃 [ zài jié nán táo ]

解释 劫:劫数。佛教指大灾难。原指命中注定;后指不可避免的灾难。

出处 元 无名氏《冯玉兰夜月泣江舟》:“那两个是船家将钱觅到,也都在劫数里不能逃。”

25远走高飞 [ yuǎn zǒu gāo fēi ]

解释 向远处走;向高处飞。多指摆脱困境;寻找光明的前途。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卓茂传》:“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

26随波逐流 [ suí bō zhú liú ]

解释 随:跟着;逐:追赶;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是随着别人走。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27知足常乐 [ zhī zú cháng lè ]

解释 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等。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8与世无争 [ yǔ shì wú zhēng ]

解释 和社会上的人没有争执。多指一种消极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

出处 《战国策·楚策四》:“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29退避三舍 [ tuì bì sān shè ]

解释 后退九十里。比喻为避免冲突;向对方作出回避或让步。舍:古时行军;一舍为三十里。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30溜之大吉 [ liū zhī dà jí ]

解释 溜:趁人不注意偷偷地跑掉。吉:吉利;吉祥。偷偷地跑掉为妙。指溜掉了事。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8回:“帮他几个,其中一班势利小人,早已溜之大吉。”

31丢盔弃甲 [ diū kuī qì jiǎ ]

解释 盔:作战时用的金属防护帽;甲:作战时穿的金属防护衣。为了逃命;把盔和甲都丢掉了。形容打败仗时逃命的狼狈情形。

出处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他在办公室里被各种意外情况搞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的样子。”

32海市蜃楼 [ hǎi shì shèn lóu ]

解释 蜃:蛤蜊。古代传说蜃能吐气成楼台的形状。实际上是大气由于光线折射把远外的楼台等城市景物显现在空中或地面上。这种幻景多出现在夏天的海边或沙漠地带。现比喻虚无缥缈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

33抱头鼠窜 [ bào tóu shǔ cuàn ]

解释 窜:逃跑;乱跑。抱着头像老鼠一样迅速逃跑。多用来形容受到沉重打击狼狈逃跑的样子。

出处 宋 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夫陆贾,天下之辩士,吾前日遣之,智穷辞屈,抱头鼠窜,颠狈而归,仅以身免。”

34支支吾吾 [ zhī zhī wú wú ]

解释 亦作“支支梧梧”。谓说话吞吞吐吐,含混躲闪。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怎么问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35无所作为 [ wú suǒ zuò wéi ]

解释 作为:做出成绩。指工作中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然黄帝亦曾用兵战斗,亦不是全然无所作为也。”

36暗箭难防 [ àn jiàn nán fáng ]

解释 暗箭:从隐蔽的地方放出来的箭;防:防备。从隐蔽的地方放出来的箭很难防备。

出处 《古今杂剧 刘千病打独角牛》第二折:“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我暗算他,搬将过来,则一拳打倒那厮,救你父亲。”

37固步自封 [ gù bù zì fēng ]

解释 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

出处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2章:“只是陈陈相因,固步自封,丝毫没有改革求进步的意思。”

38逃之夭夭 [ táo zhī yāo yāo ]

解释 原形容桃树枝叶繁茂。后来借“桃”谐“逃”的音;用作逃跑的诙谐说法。

出处 《诗经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39疯疯癫癫 [ fēng fēng diān diān ]

解释 精神失常的样子。形容人言语行动轻狂或超出常态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6回:“成天家疯疯癫癫的,说的话人也不懂,干的事人也不知。”

40不露锋芒 [ bù lù fēng máng ]

解释 锋:兵刃;芒:植物的尖刺。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出处 宋 吕祖谦《吕东莱文集 杂说》第20卷:“语有力而不露锋芒者,善言也。”

41落荒而逃 [ luò huāng ér táo ]

解释 离开大路;逃向荒野。形容战败后狼狈地逃走。也比喻处于尴尬窘迫境地时狼狈而去。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玄德望见‘地公将军’旗号,飞马赶来,张宝落荒而走。”

42避君三舍 [ bì jūn sān shě ]

解释 舍:古代计量单位,1舍=30里。指退让和回避。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

43紧要关头 [ jǐn yào guān tóu ]

解释 关头:关口。比喻有关事情成败的关键或时机。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十三妹同安龙媒、张金凤,并张老夫妻,柳林话别——是这书的开场紧要关头。”

44望风而逃 [ wàng fēng ér táo ]

解释 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吓得逃跑了。风:风声;气势。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曹操以百万之众,闻吾之名,望风而逃,今汝何人,敢不投降!”

45乐天知命 [ lè tiān zhī mìng ]

解释 天:天命;天的意志;命:命运。以听任命运的安排为快乐;并安于自己的处境。这是古代宿命论的思想。

出处 《周易 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46自甘堕落 [ zì gān duò luò ]

解释 自己甘心思想行为向坏的方向发展。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2回:“你前程有在,但须澄心猛省,不可自甘堕落。”

47东逃西窜 [ dōng táo xī cuàn ]

解释 四处逃亡与逃避。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因那年避乱南奔,被官兵冲散了女儿瑶琴,夫妻两口,凄凄惶惶,东逃西窜,胡乱的过了几年。”

48功成身退 [ gōng chéng shēn tuì ]

解释 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49大败而逃 [ dà bài ér táo ]

解释 指吃了败仗慌张逃跑。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9回:“斗了多时,李孝逸被余承志一枪刺在腿上,大败而逃。”

50超然物外 [ chāo rán wù wài ]

解释 超然:脱离;不介入;物:客观世界。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意指对现实的一切都不感兴趣。也比喻置身事外。

出处 宋 叶梦得《石林诗话》:“渊明正以脱略世故,超然物外为适,顾区区在位者,何足概其心哉?”

51仓皇无措 [ cāng huáng wú cuò ]

解释 见“仓皇失措”。

出处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判土地》:“次日崇之至,值河泛涨,中流失楫,舟人仓皇无措。”

52乐天安命 [ lè tiān ān mìng ]

解释 见“乐天知命”

出处 巴金《春》:“连她这个乐天安命的年轻姑娘现在也说出这样的话来,这倒是觉新料想不到的。”

53东闪西躲 [ dōng shǎn xī duǒ ]

解释 闪:侧身急避;躲:躲避。形容四处躲避。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卢俊义挺着朴刀,随后赶去,李逵在林木丛中东闪西躲。”

54罪责难逃 [ zuì zé nán táo ]

解释 因为犯罪,在法律上应承担的责任是难以逃却的。

出处 明·王守仁《批右江道移置凤化县南丹卫事宜呈》:“若其因循玩愒,隳绩废事,非独自败坏,抑且罪责难逃。”

55遁入空门 [ dùn rù kōng mén ]

解释 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看破的,遁入空门,我听见,并不惊异。”

56逃灾躲难 [ táo zāi duǒ nàn ]

解释 逃脱灾害侵袭,避免罹难之祸。

出处 明·无名氏《四马投唐》第三折:“颇奈李密无礼,你逃灾躲难,到于此处,倒毁骂吾神。”

57逃灾避难 [ táo zāi bì nàn ]

解释 避:躲开。逃脱灾害侵袭,避免罹难之祸。

出处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似这等逃灾避难,倒不如奔井投河。”

58闻风而逃 [ wén fēng ér táo ]

解释 风:风声。听到风声,立即逃跑。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只要望见土匪的影子,早已闻风而逃。”

59命里注定 [ mìng lǐ zhù dìng ]

解释 旧时迷信说法,命运早已决定安排好了。亦作“命中注定”。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八回:“这都是命里注定的,你说灵不灵!”

60浑俗和光 [ hún sú hé guāng ]

解释 浑俗:与世俗混同;和光:混合所有光彩。比喻不露锋芒,与世无争。也比喻无能,不中用。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挫其锐,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尘。”

61与世偃仰 [ yǔ shì yǎn yǎng ]

解释 偃仰:俯仰。指没有一定的主张,随大流。

出处 《荀子 非相》:“与时迁徙,与世偃仰。”

62大杖则走 [ dà zhàng zé zǒu ]

解释 杖:木棍;走:逃跑。舜的父亲用大棍子打他时,他就逃走躲避,免陷父亲于不义。旧时宣扬的封建孝道。

出处 汉·刘向《说苑·建本》:“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箠则待,大箠则走,以逃暴怒也。”

63和光同尘 [ hé guāng tóng chén ]

解释 和;同:一起;混同;光:荣耀;尘:尘俗。指把光荣与尘浊同样看待。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和其光,同其尘。”

64不可避免 [ bù kě bì miǎn ]

解释 指不能使不发生的事情。

出处 毛泽东《矛盾论》:“而这些矛盾如何不可避免地会在各种不同的阶级社会中,引出各种不同的社会革命。”

65枪刀剑戟 [ qiāng dāo jiàn jǐ ]

解释 戟:古代一种兵器,合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古代四种常用兵器。泛指兵器。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回:“关前摆着枪刀剑戟,弓弩戈矛,四边都是檑木炮石。”

66遁世无闷 [ dùn shì wú mèn ]

解释 谓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

出处 《易·乾》:“不成乎名,遁世无闷。”孔颖达疏:“谓逃遁避世,虽逢无道,心无所闷。”

67与世俯仰 [ yǔ shì fǔ yǎng ]

解释 随波逐流,附和世俗。

出处 《宋史 文苑传六 米芾》:“[米芾]又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

68与世浮沉 [ yǔ shì fú chén ]

解释 见“与世沉浮”。

出处 宋·司马光《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然不能与世浮沉。平视贵要,若无人,故所至龃龉。”

69与物无竞 [ yǔ wù wú jìng ]

解释 谓与世人无所争竞。

出处 《北史·薛辩传》:“湖少有节操,笃志于学,专精讲习,不干时务,与物无竞,好以德义服人。”

70趋吉避凶 [ qū jí bì xiōng ]

解释 趋:奔向。吉:吉利,平安。走向吉利美好的方面,避开凶祸灾难。亦作“趋吉逃凶”、“避凶趋吉”。

出处 明·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趋吉避凶,儒者之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不然。圣人云: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吾等问于高明之人,当趋吉避凶。”

71趋吉逃凶 [ qū jí táo xiōng ]

解释 趋:趋向。趋向吉祥避开灾难。

出处 明·张凤翼《灌园记·田单铁笼》:“即墨近城东,不须忧恐,趋吉逃凶,仗剑当陪奉,管取平安保我宗。”

72东躲西逃 [ dōng duǒ xī táo ]

解释 躲:躲藏,避开。形容四处逃散,分头躲藏。形容极为惊慌。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2回:“这公子左冲右突,那番兵东躲西逃,直杀透番营。”

73丢盔抛甲 [ diū kuī pāo jiǎ ]

解释 见“丢盔卸甲”。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74仓皇出逃 [ cāng huáng chū táo ]

解释 仓皇:匆忙,慌张。慌慌张张地外出逃跑。

出处 南唐·李煜《破阵子》:“最是仓皇离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75罪不可逭 [ zuì bù kě huàn ]

解释 罪责不可逃避。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7回:“某等不能速来归顺,罪不可逭。”

76知命乐天 [ zhī mìng lè tiān ]

解释 命:命运;天:天意。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出处 《周易 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77守道安贫 [ shǒu dào ān pín ]

解释 坚守正道,安于贫穷。旧时用来颂扬贫困而有节操的士大夫。

出处 《旧唐书·王及善等人传赞》:“守道安贫,坏远当仁。”

78降志辱身 [ jiàng zhì rǔ shēn ]

解释 降:压抑;减损。压抑自己的意志;降低自己的身份;多指违心地混迹于世俗或委曲求全。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

79装痴做疯 [ zhuāng chī zuò fēng ]

解释 指故意装成疯疯癫癫以逃避或掩盖真相。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0卷:“吾故意装痴做疯,教他不识咱真相。”

80知足知止 [ zhī zú zhī zhǐ ]

解释 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

出处 《周书·萧大阛传》:“况乎智不逸群,行不高物,而欲辛苦一生,何其僻也。岂如知足知止,萧然无尽。”

81守分安常 [ shǒu fēn ān cháng ]

解释 信守本分,安于故常。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你可好生用心习学,再如不守分安常,你可仔细!”

82避难逃灾 [ bì nàn táo zāi ]

解释 避:躲开。逃脱灾害侵袭,避免罹难之祸。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5回:“争奈宋江出身微贱,郓城小吏,犯罪在逃,权居梁山水泊,避难逃灾。”

83逃避现实 [ táo bì xiàn shí ]

解释 指不敢正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出处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不能不顾现实,更不能逃避现实,也不能向丑恶的现实投降。”

84一瞑不视 [ yī míng bù shì ]

解释 瞑:闭眼。闭上眼睛,不再睁开。指死亡。也指逃避现实。也可形容不怕牺牲。

出处 《战国策·楚策一》:“有断头绝腹,一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

85避世金门 [ bì shì jīn mén ]

解释 以之比喻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

出处 见“避世金马”。

86避世离俗 [ bì shì lí sú ]

解释 逃避浊世,超脱凡俗。

出处 东汉 王充《论衡 定贤》:“以清节自守,不降志辱身为贤乎?是则避世离俗,长沮、桀溺之类也。”

87释知遗形 [ shì shì yí xíng ]

解释 犹言弃智忘身。指超然物外,与世无争。

出处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释知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

88风清月朗 [ fēng qīng yuè lǎng ]

解释 风凉爽,月明亮。

出处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 支诺皋下》:“时春季夜间,风清月朗。”

89遁逸无闷 [ dùn yì wú mèn ]

解释 见“遁世无闷”。

出处 南朝·梁·江淹《无为论》:“欲使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舒卷随取,进退自然,遁逸无闷,幽居永贞,亦何荣乎?”

90混俗和光 [ hùn sú hé guāng ]

解释 同于尘俗,不露锋芒。谓不求特异,与世无争。

出处 明·无名氏《李云卿》第一折:“贫僧混俗和光,常于闹市之中,口发狂言,串拖二八金钱,每与孩童嬉戏游玩,人皆见而恶之。”

91离世遁上 [ lí shì dùn shàng ]

解释 超脱世俗,回避君上。

出处 《韩非子·八说》:“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交争逆令,谓之‘刚材’。”

92指李推张 [ zhǐ lǐ tuī zhāng ]

解释 谓相互推委,逃避责任。

出处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谷·比较》:“临期听比,无指李推张之弊。”

93凿坏而遁 [ záo huài ér dùn ]

解释 见“凿坏以遁”。

出处 《淮南子·齐俗训》:“颜阖,鲁君欲相之而不肎,使人以币先焉,凿培而遁之。”

94逋逃之薮 [ bū táo zhī sǒu ]

解释 逋逃:逃亡者;薮:人或物集中的地方。一般指某处成为逃亡者的藏身之所。

出处 《尚书 武成》:“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

95寝丘之志 [ qǐn qiū zhī zhì ]

解释 相传楚令尹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其子勿受楚王所封肥美之地,而请受瘠薄的寝丘,以保长久不失。后因谓与世无争、知足知止之心为“寝丘之志”。

出处 南朝·齐·王俭《褚渊碑文》:“既秉辞梁之分,又怀寝丘之志。所受田邑,不盈百井。”

96远引深潜 [ yuǎn yǐn shēn qián ]

解释 引:离开。远远地离开,深深地潜沉。比喻逃离困境。

出处 宋·苏舜钦《答范资政书》:“某昨得罪后,都下沸腾未已,其谤皆出人情之外,而往往信而传之,自念非远引深潜,则不能快仇者之意。”

97深藏远遁 [ shēn cáng yuǎn dùn ]

解释 遁:隐去。藏身于深密之处,远远地离开人群。指避世隐居。

出处 宋·杨万里《论相上》:“古之君子之相其君,亦不敢犯天下之所不许,天下不许而君许之,君子有深藏远遁,以自脱天下之讥而已。”

98行财买免 [ xíng cái mǎi miǎn ]

解释 行:从事。花费钱财,买得免罪。指用金钱贿赂以逃避惩罚。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6回:“落得骗了些果子吃进肚里,且又得了行财买免的供招。”

99佯狂避世 [ yáng kuáng bì shì ]

解释 佯:假装。假装疯狂以回避世人。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41回:“少不得借鉴着佯狂避世,放浪形骸,以为遮饰地步。”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