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重视过程的成语

形容重视过程的成语


1专心致志 [ zhuān xīn zhì zhì ]

解释 心里很专一;注意力集中。致:极尽;志:心意;志趣。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2不着边际 [ bù zhuó biān jì ]

解释 着:接触;挨上;边际:边缘;界限。挨不着边儿。原指无所依靠。现多形容言论空话;不切实际或离题太远;不切主旨。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何涛思想:在此不着边际,怎生奈何!我须用自去走一遭。”

3锲而不舍 [ qiè ér bù shě ]

解释 锲: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满不在乎 [ mǎn bù zài hū ]

解释 满:全;在乎:在意。完全不放在心上。形容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

出处 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区区一条生命,在他们眼里,正和一根草,一堆马粪一般,是满不在乎的!”

5一意孤行 [ yī yì gū xíng ]

解释 不接受人家的劝告;顽固地坚持自己的主观意见去做(行:行动;做)。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无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6坚持不懈 [ jiān chí bù xiè ]

解释 懈:放松。坚持到底;没有丝毫的松懈。

出处 《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7精益求精 [ jīng yì qiú jīng ]

解释 精:完美;益:更加。已经十分美好了;还要求更加美好。指对某种技能或学术的追求很高;没有止境。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宋 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8红得发紫 [ hóng dé fā zǐ ]

解释 形容一个人走红,受重视到了过分的程度。

出处 靳凡《公开的情书》:“她仗着出身好,业务好,红得发紫。”

9舍近求远 [ shě jìn qiú yuǎn ]

解释 舍:放弃;求:追求。舍弃近便的;追求遥远的。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臧宫传》:“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10郑重其事 [ zhèng zhòng qí shì ]

解释 对事物的态度认真严肃(郑重:严肃认真)。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

11遥遥无期 [ yáo yáo wú qī ]

解释 遥遥:很远。指日期遥远得很。说不定要到何年何月。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看看前头存在黄胖姑那里银子渐渐花完,只剩得千把两银子,而放缺又遥遥无期。”

12全力以赴 [ quán lì yǐ fù ]

解释 赴法;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进去。

出处 清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故凡可以得名者,必全力以赴,好为苟难,遂成风俗。”

13不择手段 [ bù zé shǒu duàn ]

解释 择:挑选;选择。不选什么手段。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

出处 清 梁启超《袁世凯之解剖》:“为目的而不择手段,虽目的甚正,犹且不可。”

14厚此薄彼 [ hòu cǐ bó bǐ ]

解释 厚:优待;重视;薄:怠慢;轻视。重视或优待这一方;轻视或冷淡那一方。也作“薄此厚彼”。指不平等地对待两个方面或两个人。

出处 明 袁宏道《广庄 养生主》:“皆吾生即皆吾养,不宜厚此薄彼。”

15无关紧要 [ wú guān jǐn yào ]

解释 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七回:“可见字音一道,乃读书人不可忽略的。大贤学问渊博,故视为无关紧要;我们后学,却是不可少的。”

16持之以恒 [ chí zhī yǐ héng ]

解释 持:保持;坚持;之:代词;指所要坚持的东西;恒:长久;指恒心。有恒心地坚持下去。也作“持之以久”。

出处 宋 楼钥《攻愧集 雷两应诏封事》:“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

17孜孜不倦 [ zī zī bù juàn ]

解释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出处 《尚书 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 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 蜀书 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18人微言轻 [ rén wēi yán qīng ]

解释 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孟尝传》:“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

19一丝不苟 [ yī sī bù gǒu ]

解释 苟:苟且。丝毫也不马虎。形容办事极为认真。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20另眼相看 [ lìng yǎn xiāng kàn ]

解释 用另一种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形容对某个人特别重视;不同于寻常。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不想一见大王,查问来历,我等一实对,便把我们另眼相看。”

21大是大非 [ dà shì dà fēi ]

解释 是:正确;非:错误。原则性的重大是非问题;多指政治方面的。

出处 徐迟《歌德巴赫猜想》:“一页一页的历史写出来了,大是大非,终于有了无私的公论。”

22不了了之 [ bù liǎo liǎo zhī ]

解释 了:完结;了结;不了:不结束;不过问。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它。指对没办完的或需解决的问题、事情不过问;拖延敷衍过去就算完事。

出处 宋 叶少蕴《避暑录语》上卷:“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之语,故有‘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是鲁公’之言,人以为是戏谈。”

23竭尽全力 [ jié jìn quán lì ]

解释 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

出处 《宋书 宗越传》:“诛戮群公及何迈等,莫不尽心竭力,故帝凭其爪牙,无所忌惮。”

24明珠暗投 [ míng zhū àn tóu ]

解释 原意是明亮的珍珠,暗里投在路上,使人看了都很惊奇。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也比喻好东西落入不识货人的手里。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

25等闲视之 [ děng xián shì zhī ]

解释 等闲:无关紧要;之:它。把它看得无关紧要;不加重视。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此乃大任也,何为安闲乎?汝勿以等闲视之,失吾大事。”

26不可偏废 [ bù kě piān fèi ]

解释 偏废:偏重这个放弃了那个。指对相互关联的事物不能偏重一个方面;废弃或忽视另一个方面;而应同时并重。

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山谷下》:“读《庄子》,令人意宽思大,敢作;读《左传》,便使人入法度,不敢容易。二书不可偏废也。”

27剥茧抽丝 [ bō jiǎn chōu sī ]

解释 剥:去掉外层。比喻根据顺序寻求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出处 朱光潜《艺文杂谈 谈对话体》:“疑难是思想的起点与核心,思想由此出发,根据有关事实资料,寻求关系条理,逐渐剥茧抽丝,披沙拣金。”

28千叮万嘱 [ qiān dīng wàn zhǔ ]

解释 叮:叮咛。反复叮嘱;再三吩咐。

出处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将你千叮万嘱,你偏放人长号短哭。”

29街头巷尾 [ jiē tóu xiàng wěi ]

解释 指大街小巷。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太子道一禅师》:“曰:‘如何是学人转身处?’师日:‘街头巷尾。’”

30大有可观 [ dà yǒu kě guān ]

解释 很值得一看。形容事物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出处 元 无名氏《李师师传》:“殊不知美成文笔,大有可观,作《汴都赋》,如笺奏杂著,皆是杰作。”

31贱目贵耳 [ jiàn mù guì ěr ]

解释 指轻视眼前所见,重视远道传闻。比喻舍近求远。

出处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 草三 蛇床》:“世人舍此而求补药于远域,岂非贱目贵耳乎?”

32另眼相待 [ lìng yǎn xiāng dài ]

解释 以不同于一般的态度对待,指特殊照顾、优待。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不过仗着这些功劳情分,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如今谁肯难为他?”

33毫不在意 [ háo bù zài yì ]

解释 丝毫不在乎或不介意。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一回:“我佛原是个大慈大悲之主,毫不在意。”

34开足马力 [ kāi zú mǎ lì ]

解释 比喻为一个人或一个单位尽最大的努力,拿出全部力量去工作。

35人微言贱 [ rén wēi yán jiàn ]

解释 犹言人微言轻。

出处 宋·曾巩《泰山祈雨文》:“吏思其繇,奔走群望,而人微言贱,不能上动。”

36轻财仗义 [ qīng cái zhàng yì ]

解释 犹轻财重义。

出处 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三回:“父母双亡,轻财仗义,颇有孟尝君好友之名。”

37尊师重道 [ zūn shī zhòng dào ]

解释 尊:尊敬;重:重视;道:道理。尊敬师长;重视应该遵循的道理。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敬道。”

38进本退末 [ jìn běn tuì mò ]

解释 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出处 西汉 桓宽《盐铁论 本议》:“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39不惜代价 [ bù xī dài jià ]

解释 为得到某种东西或实现某个目标而不吝惜付出钱物、精力等。

出处 林斤澜《山深海阔》:“如若过于勉强,甚至到了不惜代价的地步,我一定是劝他淡薄些。”

40兹事体大 [ zī shì tǐ dà ]

解释 这件事性质重要,关系重大。

出处 东汉 班固《典引》:“兹事体大而允,寤寐次于圣心。”

41打入冷宫 [ dǎ rù lěng gōng ]

解释 打:与某些动词结合成为一个词,表示进行的意思;冷宫:古代皇帝把失宠的后妃软禁于冷僻宫内。比喻人不被重视或把事情搁置一边。

出处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73回:“因问道:‘尔为宸濠打入冷宫几年了?’”

42竞今疏古 [ jìng jīn shū gǔ ]

解释 指厚今薄古。

出处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通变》:“何则?竞今疏古,风味气衰也。”

43千斤重担 [ qiān jīn zhòng dàn ]

解释 比喻重要的工作与任务。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六回:“本是乖巧不过的人,落得把千斤重担卸在他身上。”

44明珠投暗 [ míng zhū tóu àn ]

解释 见“明珠暗投”。

出处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明珠投暗大屈才能;入室操戈自相鱼肉。”

45埋没人才 [ mái mò rén cái ]

解释 不重视有才能的人,让其不能发挥作用。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4回:“如此佳人,当日把他误作男装,若非孤家看出,岂非埋没人才。”

46相互尊重 [ xiāng hù zūn zhòng ]

解释 尊重:敬重,重视。指互相重视。

47狮子搏兔 [ shī zǐ bó tù ]

解释 比喻对小事情也非常重视、用出全部力量。

出处 茅盾《谨严第一》:“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这一句成语,最足以说明艺术巨匠们之无往而不谨严,丝毫不肯随便。”

48鼎力相助 [ dǐng lì xiàng zhù ]

解释 鼎力:大力。大力相助。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词,多用于求人相助时的客气话。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出处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15章:“对于石云彪一类人物,理应鼎力相助。”

49不惜一切 [ bù xī yī qiè ]

解释 为了达到目的不吝惜所花费的代价。

出处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张彪就像扑灭荒火一样,不惜一切地正在大搞抄家、分斗运动。”

50再三再四 [ zài sān zài sì ]

解释 重复好几次。

出处 元 范康《竹叶舟》第二折:“今日我这道友再三再四的度脱你出家,你则不省悟。”

51令人注目 [ lìng rén zhù mù ]

解释 注目:视线集中在一点上。指引起别人的重视。

出处 巴金《家》:“不过大部分都是含苞未放,枝子弯曲而有力,令人注目。”

52厚今薄古 [ hòu jīn bó gǔ ]

解释 厚:推崇,重视;薄:轻视,怠慢。重视现代的,轻视古代的。多用于学术研究方面。

出处 吴晗《灯下集·厚今薄古和古为今用》:“厚今薄古和古为今用是一句话、一件事情的两面。”

53爱人好士 [ ài rén hào shì ]

解释 爱护、重视人才。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

54爱如己出 [ ài rú jǐ chū ]

解释 像对待亲生子女那样地爱护。

出处 明 周辑《西湖二集 假邻女诞生真子》:“果然方氏爱如己出,抚养成人长大。”

55此事体大 [ cǐ shì tǐ dà ]

解释 事体:事情。这事关系重大,牵涉面广。亦作“兹事体大”。

出处 宋·范仲淹《让观察使第二表》:“此事体大,乞垂圣鉴,特降中旨。”

56未足轻重 [ wèi zú qīng zhòng ]

解释 谓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科杨·京考官被劾》:“王文成后日功名不必言,即杨廉亦至南礼部尚书,溢文格,则言官白简,亦未足轻重。”

57轻身重义 [ qīng shēn zhòng yì ]

解释 谓轻视生命而重视正义事业。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明本》:“攻守进趣之术,轻身重义之节。”

58敬贤下士 [ jìng xián xià shì ]

解释 尊敬贤者,屈身交接士人。旧时谓封建帝王或官员重视人才。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谷永传》:“敬贤下士,乐善不倦。”

59名重一时 [ míng zhòng yī shí ]

解释 一时期内名声很大,受到广泛重视。亦作“名震一时”、“名得当时”、“名噪一时”、“名倾一时”。

出处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十七:“师住径山时,名重一时,如侍郎张公子韶,状元汪公圣锡少卿、冯公济川俱问道。”

60轻财重士 [ qīng cái zhòng shì ]

解释 谓轻视钱财,重视士人。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轻财重士,辩于心而诎于口。”

61道头知尾 [ dào tóu zhī wěi ]

解释 说个开头就知道结果。形容思维敏捷、悟性好。

出处 《朱子语类》卷四九:“惟圣人道头知尾,下学便上达,若教学者,则须循其序也。”

62轻生重义 [ qīng shēng zhòng yì ]

解释 见“轻身重义”。

出处 《晋书·周访传》:“朝闻夕改,轻生重义,徇国之躯,可谓志节之士也。”

63轻财敬士 [ qīng cái jìng shì ]

解释 见“轻财重士”。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甘宁传》:“宁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

64耳边之风 [ ěr biān zhī fēng ]

解释 耳旁之风,一吹而过。比喻不重视,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玉姐听说,只当耳边之风。”

65轻财好士 [ qīng cái hǎo shì ]

解释 见“轻财重士”。

出处 《清史稿·苏元春传》:“元春躯干雄硕,不治生产,然轻财好士,能得人死力。”

66道头会尾 [ dào tóu huì wěi ]

解释 见“道头知尾”。

出处 《五灯会元·芭蕉清禅师法嗣·承天辞确禅师》:“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道头会尾,举意知心。’”

67口耳并重 [ kǒu ěr bìng zhòng ]

解释 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

出处 鲁迅《彷徨·肥皂》:“好容易给他进了中西折中的学堂,英文又专是‘口耳并重’的。”

68弦歌之声 [ xián gē zhī shēng ]

解释 弦歌:弦乐。弹琴和唱歌的声音。泛指教学活动。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69弦歌之音 [ xián gē zhī yīn ]

解释 弦歌:弦乐。弹琴和唱歌的声音。泛指教学活动。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

70千秋大业 [ qiān qiū dà yè ]

解释 长久的、伟大的功业或事业。

出处 欧阳山《苦斗》:“可是如今谋虑万利进出口公司的千秋大业,谋虑东昌行目前对于东洋货物该采取什么方针这些大事,已经招架不来。”

71岗头泽底 [ gāng tóu zé dǐ ]

解释 唐代极重视世族,崔、卢、李、郑为甲门四姓,称卢氏为岗头卢,李氏为泽底李。泛称豪门世族。

出处 唐 元稹《去杭州》:“骏骨凤毛真可贵,岗头泽底何足论。”

72道旁苦李 [ dào páng kǔ lǐ ]

解释 比喻不被重视的人。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73三复斯言 [ sān fù sī yán ]

解释 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

出处 《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朱熹注:“《诗经·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一日三复此言。”

74驽马十驾 [ nú mǎ shí jià ]

解释 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75耗子尾巴 [ hào zǐ wěi bā ]

解释 耗子尾巴没有肉。比喻没有多大好处,不值得重视。

76重气徇命 [ zhòng qì xùn míng ]

解释 重视义气,慕求声名。

出处 南朝 梁 沈约《为东宫谢敕赐孟尝君剑启》:“田文重气徇命,四豪莫及。”

77重气狥名 [ zhòng qì qīng míng ]

解释 重视义气,慕求声名。

78河汉予言 [ hé hàn yú yán ]

解释 河汉:银河,比喻言论虚夸迂阔,不着边际。把这话看作不实的言论,不重视。

出处 孙中山《心理建设》第六章:“倘革命党当时不河汉予言,则后天民国之进行,亦如先天组党之手续,凡归顺之官吏,新进之国民,必当于民国为正心诚意之宣誓。”

79鸡头鱼刺 [ jī tóu yú cì ]

解释 比喻轻微而不被重视的的事物。

80另眼看戏 [ lìng yǎn kàn xì ]

解释 犹另眼相看。

81身微言轻 [ shēn wēi yán qīng ]

解释 微:卑微。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出处 《后汉书 孟尝传》:“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尝,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

82贵而贱目 [ guì ér jiàn mù ]

解释 比喻相信传说,不重视事实。

出处 汉 张衡《东京赋》:“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

83惇信明义 [ dūn xìn míng yì ]

解释 惇:重视;信:诚实。遵守信用,深明道义。

出处 《尚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

84河汉吾言 [ hé hàn wú yán ]

解释 河汉:银河,比喻言论虚夸迂阔,不着边际;斯:这。把这话看作不实的言论,不重视。

出处 清·蒋湘南《与田叔子论古文第二书》:“足下上观千古,博观而约取之,当不河汉吾言。”

85千金弊帚 [ qiān jīn bì zhǒu ]

解释 比喻东西虽然微贱,却十分珍惜重视。

出处 宋·苏轼《次韵秦观……将入京应举》诗:“千金弊帚那堪换,我亦淹留岂长算。”

86贵耳贱目 [ guì ěr jiàn mù ]

解释 重视传来的话,轻视亲眼看到的现实。比喻相信传说,不重视事实。

出处 汉 张衡《东京赋》:“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

87重气徇名 [ zhòng qì xùn míng ]

解释 徇:曲从,偏私。重视义气,慕求声名。

出处 南朝·梁·沈约《为东宫谢敕赐孟尝君剑启》:“田文重气徇名,四豪莫及。”

88覆酱烧薪 [ fù jiàng shāo xīn ]

解释 指著作无价值或不受重视。

出处 康有为《与菽园论诗》诗:“吟风弄月各自得,覆酱烧薪空尔悲。”

89称贤荐能 [ chēng xián jiàn néng ]

解释 称:称扬。指重视人才,推举贤能。

出处 唐·白居易《有唐善人墓碑》:“接士,多可而有别,称贤荐能,未尝倦。”

90大本大宗 [ dà běn dà zōng ]

解释 本:根本;宗:本,主旨。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

出处 《庄子·天道》:“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

91尊闻行知 [ zūn wén xíng zhī ]

解释 尊:尊重。重视听到的意见,实行已懂的道理。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曾子曰:‘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矣。’”

92身后识方干 [ shēn hòu shí fāng gān ]

解释 比喻一个人才,生前无人赏识,死后才被重视。

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放眼古今多少恨,可怜识后识方干。”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