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的成语

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的成语


1痴人说梦 [ chī rén shuō mèng ]

解释 痴:呆;傻。原指对傻子说梦话;傻子信以为真。现在比喻凭妄想说根本办不到的荒唐话。

出处 宋 无名氏《爱日斋丛钞》第三卷:“苏公肯亦效痴人说梦邪?”

2痴心妄想 [ chī xīn wàng xiǎng ]

解释 痴:呆;傻;痴心:心思沉迷于某人或某种事物;妄:荒唐;胡乱;不切实际。失去理智的心思;想法荒唐。指一心想着根本无法实现的事情。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大凡人不做指望,到也不在心上;一做指望,便痴心妄想,时刻难过。”

3胡思乱想 [ hú sī luàn xiǎng ]

解释 胡:乱;随意。不切实际;毫无根据地瞎想。

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 文》:“苦心未能静安,则总是胡思乱想,如何是能虑。”

4天马行空 [ tiān mǎ xíng kōng ]

解释 天马奔驰神速;像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天马:汉代西域大宛产的好马;行空:腾空飞驰。

出处 明 刘子钟《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

5好高骛远 [ hào gāo wù yuǎn ]

解释 好:喜欢;骛:从事;追求。喜欢高的;追求远的。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出处 《宋史 道学传一 程灏》:“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

6杞人忧天 [ qǐ rén yōu tiān ]

解释 杞:古时国名;忧天:担心天塌陷。杞国人担心天会塌下来;寝食不安。比喻不必要的或毫无根据的忧虑。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7想入非非 [ xiǎng rù fēi fēi ]

解释 非:出于佛经;指虚幻的境界。想到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去了。形容完全脱离现实地胡思乱想。

出处 《楞严经》第九卷:“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

8荒诞不经 [ huāng dàn bù jīng ]

解释 荒诞:荒唐离奇;极不真实;不经:不合正常的情理。形容说话荒唐;毫无根据。

出处 明 张岱《家传》:“与人言多荒诞不经,人多笑之。”

9异想天开 [ yì xiǎng tiān kāi ]

解释 异:奇异、奇特;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形容想法非常离奇、荒唐。或指解放思想。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刑部书吏得了他的贿赂,便异想天开的设出一个法来。”

10浮想联翩 [ fú xiǎng lián piān ]

解释 浮想:漂浮变幻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漂浮不定的想象像鸟飞一样。指思绪连续不断地涌现出来。

出处 晋 陆机《文赋》:“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11匪夷所思 [ fěi yí suǒ sī ]

解释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规;引申为寻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

出处 《周易 涣》:“涣有丘,匪夷所思。”

12胡猜乱想 [ hú cāi luàn xiǎng ]

解释 没有根据地随意猜想。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胡猜乱想,惊疑不定。”

13奇想天开 [ qí xiǎng tiān kāi ]

解释 形容想法非常奇怪,不切实际。

出处 清·周春《红楼梦约评》:“宝玉天地灵淑之气,只钟于女子一论,奇想天开。”

14妙想天开 [ miào xiǎng tiān kāi ]

解释 形容想法奇特、乖谬。

出处 邹韬奋《萍踪寄语》:“现在各处的教育当局却妙想天开,等到这试用期满,纷纷藉口停职。”

15游思妄想 [ yóu sī wàng xiǎng ]

解释 犹言胡思乱想。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三卷:“翰林当下别了老尼,到静室中。游思妄想,过了一夜。”

16华而不实 [ huá ér bù shí ]

解释 华;同“花”;开花;实:结果实。光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里空虚;有名无实。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17纸上谈兵 [ zhǐ shàng tán bīng ]

解释 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书生只喜欢纸上谈兵,只说而不去实行。”

18如愿以偿 [ rú yuàn yǐ cháng ]

解释 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6回:“在抚台面前说了许多好话,后来也祥甫竟如愿以偿,补授临清州缺。”

19志大才疏 [ zhì dà cái shū ]

解释 志:抱负;疏:粗疏;薄弱。志向远大;才能不足。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20画饼充饥 [ huà bǐng chōng jī ]

解释 画个饼子以解饥饿。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惠。也比喻借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21埋头苦干 [ mái tóu kǔ gàn ]

解释 埋头:一直低着头;苦干:尽心尽力地干。形容工作勤奋、努力。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

22脚踏实地 [ jiǎo tà shí dì ]

解释 脚踏在实在的地上。比喻做事认真、踏实、不虚浮;一步一个脚印。

出处 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第18卷:“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

23莫名其妙 [ mò míng qí miào ]

解释 莫:没有什么人;名:表达;说出。没有人能够说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情奇怪;不合常理。

出处 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 陬邑官亲》:“及进西瓜汤,饮兰雪茶,莫名其妙。”

24不合时宜 [ bù hé shí yí ]

解释 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哀帝纪》:“朕过听贺良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

25坐而论道 [ zuò ér lùn dào ]

解释 论道:谈论道理、学说、主张。坐着谈论各种事理。形容脱离实际;空谈理论。

出处 《周礼 考工记序》:“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26夸夸其谈 [ kuā kuā qí tán ]

解释 夸夸:说大话。言辞浮夸;大谈特谈。形容说话、写文章时浮夸;不切实际而又滔滔不绝。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夸夸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坐下。”

27白日做梦 [ bái rì zuò mèng ]

解释 大白天做起梦来。比喻脱离实际的幻想;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出处 明 豫章醉月子《精选雅笑 送匾》:“以为必中而遍问星相者,亦是白日做梦。”

28不切实际 [ bù qiē shí jì ]

解释 不符合实际。

出处 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29望梅止渴 [ wàng méi zhǐ kě ]

解释 想吃梅子;流出口水;就不渴了。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30眼高手低 [ yǎn gāo shǒu dī ]

解释 眼高:眼界高;手低:指办事能力低。形容要求的标准高;但实际工作能力低。

出处 清 陈确《与吴仲木书》:“譬操觚家一味研穷休理,不轻下笔,终是眼高手生,鲜能入彀。”

31不堪设想 [ bù kān shè xiǎng ]

解释 不堪:不能;设想:对未来情况的想象、推测。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向很坏、很危险的方向发展。

出处 清 林则徐《林文忠公政书》:“内地膏脂,年年如些剥丧,岂堪设想!”

32表面文章 [ biǎo miàn wén zhāng ]

解释 比喻浮夸或不切实际,敷衍塞责的做法。

出处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一句话,就是要落在实处。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必须制止。”

33黄粱美梦 [ huáng liáng měi mèng ]

解释 黄粱:小米。煮一锅小米饭的时间;做了一场好梦。比喻虚幻的梦想。

出处 唐 沈既济《枕中记》:“怪曰:‘岂其梦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

34敷衍塞责 [ fū yǎn sè zé ]

解释 敷衍:做事不认真;塞责:搪塞责任。做事不认真负责;表面应付了事。

出处 清 张集磬《道咸宦海见闻录》:“而严令愿为恪遵,委勘几及年余,始克竣事,半属敷衍塞责。”

35高谈大论 [ gāo tán dà lùn ]

解释 指不切实际的言谈、议论。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20卷:“江西学者自以为得陆删定之学,便高谈大论,略无忌惮。”

36离奇古怪 [ lí qí gǔ guài ]

解释 十分奇特少见

出处 苏曼殊《与刘三书》:“曼近日所遭,离奇古怪,待长者今冬回申,当极谈耳。”

37现实主义 [ xiàn shí zhǔ yì ]

解释 注重事实或现实,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性格

出处 毛泽东《论持久战》:“虽可能有张伯伦一类的迁就所谓‘既成事实’的‘现实主义’的调头出现,但主要的国际势力将变到进一步地援助中国。”

38一场春梦 [ yī chǎng chūn mèng ]

解释 比喻过去的一切转眼成空。也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落了空。

出处 唐 卢延让《哭李郢端公》:“诗侣酒徒销散尽,一场春梦越王城。”

39屠门大嚼 [ tú mén dà jiáo ]

解释 屠门: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出处 汉·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而向西笑;知肉味美,则对屠门而大嚼。”三国魏·曹植《与吴质书》:“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

40高谈弘论 [ gāo tán hóng lùn ]

解释 弘:大。高深空洞不切实际的谈论。

出处 晋·袁宏《后汉记》第四卷:“尝疾俗儒高谈弘论,不切时务。”

41纸上空谈 [ zhǐ shàng kōng tán ]

解释 指不切实际的空论。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6回:“这位钦差年纪又轻,不过上了几个条陈,究竟是个‘纸上空谈’,并未见他办过实事,怎么就好叫他独当一面,去办这个大事呢!”

42于事无补 [ yú shì wú bǔ ]

解释 对事情毫无补益。

出处 丁玲《风雨中忆萧红》:“但徒劳的热情虽然常常于事无补,然在个人仍可得到一种心安。”

43夸夸而谈 [ kuā kuā ér tán ]

解释 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在内咶咶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同坐下。”

44好梦不长 [ hǎo mèng bù cháng ]

解释 指不切实际的幻想是不能实现的,只能存在于梦幻之中。

出处 元·无名氏《云窗梦》:“薄设设衾寒枕冷,愁易感好梦难成。千愁万恨断肠人,怎当那半夜三更莫秋景。”

45空谈无补 [ kōng tán wú bǔ ]

解释 空洞不切实际的言论于事没有帮助。

出处 《新笑史》:“少许胜人,空谈无补。”

46一派胡言 [ yī pài hú yán ]

解释 指不切实际的言语。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2回:“这畜生说什么乘人不备逃出来,那全是他一派胡言罢了。”

47夸诞之语 [ kuā dàn zhī yǔ ]

解释 夸诞:荒诞不经。指荒诞不切实际的话

出处 汉·王充《论衡·道虚》:“自知以必然之事见责于世,则作夸诞之语。”

48高谈虚辞 [ gāo tán xū cí ]

解释 高:高超;虚:空。空洞、不切实际的言论。

出处 宋·张方平《论国计》:“故货食者,人事之确论,非高谈虚辞之可致也。”

49高谈虚论 [ gāo tán xū lùn ]

解释 高妙空洞、不切空际的议论。

出处 《六韬·上贤》:“不图大事,贪利而动,以高谈虚论,说于人主,王者慎勿使。”

50驰高骛远 [ chí gāo wù yuǎn ]

解释 驰:追驰;骛:从事,追求。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但其构思落笔之初,未免驰高骛远。”

51过屠大嚼 [ guò tú dà jiáo ]

解释 见“过屠门而大嚼”。

出处 梁启超《复刘古愚山长书》:“然则居东南而谭富强,其犹过屠大嚼。”

52虚谈高论 [ xū tán gāo lùn ]

解释 高:高超;虚:空。空洞、不切实际的言论。

出处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齐土之民,风俗浅薄,虚谈高论,专在荣利。”

53虚论高议 [ xū lùn gāo yì ]

解释 不切实际,高妙空洞的议论。亦作“高谈虚论”。

出处 《六韬·上贤》:“博闻辩辞,虚论高议以为容美,穷居静处而诽时俗,此奸人也。”

54虚文缛节 [ xū wén rù jié ]

解释 虚:虚假;缛:繁复,繁琐。虚伪的仪式,繁琐的礼节

出处 梁启超《过渡时代论》:“社会既厌三纲压抑、虚文缛节之俗,而未能研究新道德以代之,是理想风俗之过渡时代也。”

55虚文缛礼 [ xū wén rù lǐ ]

解释 虚:虚假;缛:繁复,繁琐。虚伪的仪式,繁琐的礼节

出处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盖英伦尔时,虚伪满于社会,以虚文缛礼为真道德,有秉自由思想而探究者,世辄谓之恶人。”

56舍近谋远 [ shě jìn móu yuǎn ]

解释 舍:放弃;谋:营求;放弃近的,谋求远的。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臧宫传》:“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57胡思乱量 [ hú sī luàn liàng ]

解释 犹胡思乱想。

出处 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慈圣意不怿,曰:‘皇亲辈皆笑太后欲于旧涡寻兔儿。’闻者惊惧,皆退数步立。独琦不动,曰:‘太后不要胡思乱量。’”

58乱坠天花 [ luàn zhuì tiān huā ]

解释 比喻说话动人或文字精彩。多指话说得夸大或不切实际。

出处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二回:“把个现在功德,说得乱坠天花,眼灼灼就似活现一般。”

59夸诞大言 [ kuā dàn dà yán ]

解释 夸诞:荒诞不经;大言:大话。指荒诞不切实际的大话

出处 《魏书·释老志》:“夸诞大言,不本人情。”

60空言无补 [ kōng yán wú bǔ ]

解释 空洞不切实际的言论于事没有帮助。

出处 陆士谔《续孽海花》第46回:“众喙哓哓,空言无补。”

61书生之见 [ shū shēng zhī jiàn ]

解释 指书呆子的见解。

出处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62买铁思金 [ mǎi tiě sī jīn ]

解释 喻不切实际的贪心妄想。

出处 明·徐复祚《一文钱》第三出:“有一等浊爱缠心,盲修瞎炼,期望身后升天。这便是买铁思金,定见沉沦永劫。”

63文过其实 [ wén guò qí shí ]

解释 文辞浮夸,不切实际。

出处 《后汉书·冯衍传下》:“显宗即位,又多短衍以文过其实,遂废于家。”

64炙冰使燥 [ zhì bīng shǐ zào ]

解释 炙:烤。用火烤冰,想使它干燥。比喻事情办不到。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刺骄》:“欲望肃雍济济,后生有式,是犹炙冰使燥,积灰令炽矣。”

65贪心妄想 [ tān xīn wàng xiǎng ]

解释 妄想:指不能实现的打算。一心贪求着无法实现的事情。

出处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升仙记·设计害愈>》:“我看你人生在世不久长,贪心妄想何时用。”

66镌空妄实 [ juān kōng wàng shí ]

解释 犹言凭空穿凿,不切实际。

出处 宋·曾敏行《独酷杂志》:“切不可闭门合目,作镌空妄实之想也。”

67过屠门而大嚼 [ guò tú mén ér dà jiáo ]

解释 屠门: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出处 汉 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而西向笑;知肉美味,则对屠门而大嚼。”

68对屠门而大嚼 [ duì tú mén ér dà jué ]

解释 屠门:肉铺。比喻心里羡慕而不能如愿以偿,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出处 汉·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而西向笑;知肉美味,则对屠门而大嚼。”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