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很心痛的成语

形容很心痛的成语


1如丧考妣 [ rú sàng kǎo bǐ ]

解释 妣:音比;考妣:旧时对父母死后的称呼;父亲死后叫考;母亲死后叫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

出处 《尚书 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

2肝肠寸断 [ gān cháng cùn duàn ]

解释 肝脏和肠子好像被寸寸斩断一样。形容万分悲痛。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三》:“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

3老泪纵横 [ lǎo lèi zòng héng ]

解释 纵横:泪流满面的样子。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出处 唐·杜甫《羌村三首》:“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4泣不成声 [ qì bù chéng shēng ]

解释 泣:低声哭。哭得噎住了;连声音也发不出来。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 汉 赵晔《吴越春秋 越王无余外传》:“尧崩,禹服三年之丧,如丧考妣,昼夜哭泣,气不属声。”

5痛心疾首 [ tòng xīn jí shǒu ]

解释 伤心而且头痛。形容伤心痛恨到了极点。疾首:头痛。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6痛不欲生 [ tòng bù yù shēng ]

解释 悲痛得不想再活下去了。痛:悲痛;欲:想;打算。

出处 宋 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7捶胸顿足 [ chuí xiōng dùn zú ]

解释 捶:敲打;顿:跺。两拳捶打胸部;两脚跺着地。形容焦急、痛楚、悔恨的神态。

出处 明 李开先《闲居集 昆仑张诗人传》:“有告之者,殊不之信也;已而知其实然,捶胸顿足,若不欲生。”

8悲痛欲绝 [ bēi tòng yù jué ]

解释 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也作“悲恸欲绝”、“哀痛欲绝”。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9心如刀割 [ xīn rú dāo gē ]

解释 内心痛苦得像刀割一样。形容极其痛苦难过。

出处 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眼睁睁俺子母各天涯,想起来我心如刀割,题起来我泪似悬麻。”

10泪流满面 [ lèi liú mǎn miàn ]

解释 眼泪流了一脸。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言讫,以印绶付之,泪流满面。”

11呼天抢地 [ hū tiān qiāng dì ]

解释 呼:呼叫;抢地:触地;撞地。指向天呼号;用头碰地。形容极端悲痛。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萧云仙呼天抢地,尽哀尽礼,治办丧事,十分尽心。”

12兔死狐悲 [ tù sǐ hú bēi ]

解释 兔子死了;狐狸很悲伤。比喻因同类遭遇不幸而悲痛伤感。悲:悲伤。

出处 元 汪元亨《折桂令 归隐》曲:“鄙高位羊质虎皮,见非辜兔死狐悲。”

13痛哭流涕 [ tòng kū liú tì ]

解释 形容非常伤心地痛哭。痛哭:尽情大哭;涕:眼泪。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14心如刀绞 [ xīn rú dāo jiǎo ]

解释 心里就像刀绞一样。形容内心痛苦到极点。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回:“殷郊又见殷洪,心如刀绞,意似油煎。”

15哀毁骨立 [ āi huǐ gǔ lì ]

解释 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头架子。指因丧亲极度悲哀;瘦得只剩下骨架。形容守孝期间悲痛尽礼。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16悲不自胜 [ bēi bù zì shèng ]

解释 胜:经受得住。悲伤得使自己经受不住了。形容伤感至极;情难自禁。

出处 汉 荀悦《汉纪 平帝纪》:“太后因号泣而言,左右莫不垂涕,舜悲不自胜。”

17黯然销魂 [ àn rán xiāo hún ]

解释 黯然:心神沮丧、面色难看的样子;销魂:因受刺激而神思茫然;好像灵魂离开了肉体。心情沮丧;面色阴沉;好像失掉了灵魂;形容极度悲愁。

出处 南朝 梁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李善注:“黯:失色将败之貌。”

18泣下沾襟 [ qì xià zhān jīn ]

解释 襟:衣服胸前的部分。泪水滚滚流下,沾湿衣服前襟。哭得非常悲伤。

出处 《尸子》卷下:“曾子每读《丧礼》,泣下沾襟。”

19大放悲声 [ dà fàng bēi shēng ]

解释 放声痛哭。形容非常伤心。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4回:“宝钗走到跟前,见凤姐已经停床,便大放悲声。”

20涕泗横流 [ tì sì héng liú ]

解释 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亦作“涕泗纵横”。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陶公疾笃”刘孝标注引王隐《晋书》:“临书振腕,涕泗横流。”

21狐兔之悲 [ hú tù zhī bēi ]

解释 狐死则兔悲,兔死则狐亦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

出处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黄叔度二诬辨》:“因视国家将倾,诸贤就戮,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是诚何忍哉。”

22风木之悲 [ fēng mù zhī bēi ]

解释 比喻父母亡故,不及侍养的悲伤。

出处 明·顾大典《青衫记·元白揣摩》:“早年失怙,常怀风木之悲;壮岁鼓盆,久虚琴瑟之乐。”

23痛心入骨 [ tòng xīn rù gǔ ]

解释 形容伤心到了极点。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谭传》:“是以智达之士,莫不痛心入骨,伤时人不能相忍也。”

24人琴俱亡 [ rén qín jù wáng ]

解释 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伤逝》:“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25吞声忍泪 [ tūn shēng rěn lèi ]

解释 形容强忍悲伤。

出处 《敦煌曲子词·破阵子》:“迢递可知闺阁,吞声忍泪孤眠。”

26泪干肠断 [ lèi gān cháng duàn ]

解释 形容伤心到极点。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气的彩云哭个泪干肠断。”

27伤心惨目 [ shāng xīn cǎn mù ]

解释 伤心:使人心痛;惨目:惨不忍睹。形容非常悲惨,使人不忍心看。

出处 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28五内俱崩 [ wǔ nèi jù bēng ]

解释 伤心得连内脏都破碎了。形容极度哀痛。

出处 清·黄宗羲《书钱美恭寻亲事》:“美闻此言,五内崩裂。”

29摧心剖肝 [ cuī xīn pōu gān ]

解释 摧:折。剖:划开。心肝断裂剖开。比喻极度悲伤和痛苦。

出处 晋·潘岳《为任子咸妻作孤女泽兰哀辞》:“耳存遗响,目想余颜,寝度伏枕,摧心剖肝。”

30情凄意切 [ qíng qī yì qiē ]

解释 谓心境十分悲伤。

出处 明·康海《王兰卿》第二折:“他那里肉跳心惊,你这里情凄意切。”

31呕心抽肠 [ ǒu xīn chōu cháng ]

解释 呕:吐。形容十分悲伤。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一卷:“那些呕心抽肠的鬼,更不知哭到几时,才是住手!”

32凄入肝脾 [ qī rù gān pí ]

解释 形容非常悲伤。

出处 三国魏·繁休伯《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凄入肝脾,哀感顽艳。”

33棋逢对手 [ qí féng duì shǒu ]

解释 逢:遇到;对手:竞赛中本领不相上下的对方。比喻作战或竞技双方力量水平相当;难分高低。

出处 唐 尚颜《怀陆龟蒙处士》诗:“事免伤心否,棋逢敌手无。”

34先声夺人 [ xiān shēng duó rén ]

解释 声:声势;夺人:指动摇人心。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一年》:“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35明知故问 [ míng zhī gù wèn ]

解释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却还要故意问别人。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见他这番光景,明知故问道:‘先生为着何事伤心呢?”

36不相上下 [ bù xiāng shàng xià ]

解释 上下:比喻高低、好坏等。分不出高低。形容程度相等。

出处 唐 陆龟蒙《蠹化》:“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

37缠绵悱恻 [ chán mián fěi cè ]

解释 缠绵:情感萦绕而不能解脱;悱恻:悲苦。形容心情悲苦;无法排遣。后也指诗文情调凄怆而婉转。也作“悱恻缠绵”。

出处 晋 潘岳《寡妇赋》:“思缠绵以瞀乱兮,心摧伤以怆恻。”

38愁眉苦脸 [ chóu méi kǔ liǎn ]

解释 苦:痛苦。忧愁得眉头紧锁;哭丧着脸。形容愁容满面的样子。也作“愁眉苦眼”。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7回:“成老爹气的愁眉苦脸,只得自己走出去回那几个乡里人去了。”

39惨不忍睹 [ cǎn bù rěn dǔ ]

解释 睹:看。情景凄惨;使人不忍看下去。

出处 清 黄小配《洪秀全演义》:“尸首堆积,惨不忍睹。”

40怒气冲天 [ nù qì chōng tiān ]

解释 怒气直冲天际。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出处 元 杨显之《潇湘雨》四:“只落口嗔嗔忿忿,伤心切齿,怒气冲天。”

41志士仁人 [ zhì shì rén rén ]

解释 志向宏伟、道德高尚的人。指热爱祖国献身事业的人士。(仁:仁爱;高尚)。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2连天烽火 [ lián tiān fēng huǒ ]

解释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出处 汉·蔡邕《蔡中郎集·外纪上·汉书十志疏》:“其时鲜卑连犯云中五原,一月之中烽火不绝,埃尘连天。”

43泣下如雨 [ qǐ xià rú yǔ ]

解释 眼泪象雨一样。形容伤心到极点。

出处 西汉 刘向《说苑 复恩》:“鲍叔死,管仲举上衽而哭之,泣下如雨。”

44万全之策 [ wàn quán zhī cè ]

解释 绝对可靠、没有任何漏洞的办法。全:周到;策:计谋、办法。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刘表传》:“故为将军计者,不若举州以附曹公,曹公必将重德将军;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策也。”

45阳关三迭 [ yáng guān sān dié ]

解释 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三迭:反复歌唱某一句。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后也比喻离别。

出处 唐 王维《渭城曲》诗:“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6知冷知热 [ zhī lěng zhī rè ]

解释 关心痛养起居,照顾周到细致。

出处 孙力《都市风流》第八章:“生活上,张义民是最知冷知热懂事儿的孩子。”

47呼天唤地 [ hū tiān huàn dì ]

解释 哭天叫地,形容极为痛苦。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回来说,汤富海在屋子里呼天唤地叫痛。”

48佳人薄命 [ jiā rén bó mìng ]

解释 指年轻美女命不好。

出处 宋 辛弃疾《贺新郎 送杜叔高》:“自昔佳人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

49物伤其类 [ wù shāng qí lèi ]

解释 伤:悲伤;同情;类:同类。指见到同类死亡;联想到自己将来的下场而感到悲伤。比喻见到情况与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感伤。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获曰:‘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

50回肠百转 [ huí cháng bǎi zhuǎn ]

解释 见“回肠九转”。

出处 欧阳予倩《梁红玉》第三场:“思既往想将来回肠百转,大丈夫处乱世,要力任艰难。”

51泪如泉滴 [ lèi rú quán dī ]

解释 形容触动伤心事,眼泪象泉水一样流出。

出处 唐 刘损《愤惋诗》之三“莫道诗成无泪下,泪如泉滴亦须干。”

52伤心疾首 [ shāng xīn jí shǒu ]

解释 痛心疾首,形容痛心之至。

出处 《‘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学界风潮记》:“吾民伤心疾首之事,孰有过于是耶!”

53额蹙心痛 [ é cù xīn tòng ]

解释 极度忧愁伤心貌。

出处 明天放道人《〈四声猿〉序》:“《渔阳》意气,泉路难灰,世人假慈悲学大菩萨,而勤王断国之徒,多在涂脂调粉之辈,此文长所为额蹙心痛者乎。”

54若丧考妣 [ ruò sàng kǎo bǐ ]

解释 丧:死去;考:父亲;妣:母亲。好象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

出处 汉 扬雄《元后诔》:“享国六十,殂落而崩。四海伤怀,擗踊拊心,若丧考妣,遏密八音。”

55呼天号地 [ hū tiān hào dì ]

解释 亦作“呼天叫地”。哭叫天地。形容极为冤屈、怨恨或痛苦。

出处 宋·周密《齐东野语·嘉定宝玺》:“我祖我父,一心王宝……不死于虏,则死于盗贼;若子若孙,呼天号地,此恨难磨。”

56啼天哭地 [ tí tiān kū dì ]

解释 呼天叫地的哭号,形容非常悲痛。

出处 元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阑路驾上书》:“奉使来时,惊天动地,奉使去时,乌天黑地,官吏都欢天喜地,百姓却啼天哭地。”

57心如刀锯 [ xīn rú dāo jù ]

解释 犹心如刀割。

出处 明·罗贯中《风云会》第二折:“不刺则俺这歹名儿怎地了,惊急列心如刀锯,颤笃速身如火燎。”

58触目伤怀 [ chù mù shāng huái ]

解释 见“触目伤心”。

出处 朱自清《背影》:“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不能自己。”

59回肠九转 [ huí cháng jiǔ zhuǎn ]

解释 好象肠子在旋转。形容内心痛苦焦虑已极。

出处 《柳荫记》:“难坏人这阵无计想,好叫人回肠九转无主张。”

60为虺弗摧 [ wéi huǐ fú cuī ]

解释 虺:小蛇。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比喻弱敌不除,必有后患。

出处 《国语 吴语》:“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61丧明之痛 [ sàng míng zhī tòng ]

解释 丧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儿子,哭瞎眼睛。后指丧子的悲伤。

出处 《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

62寸心如割 [ cùn xīn rú gē ]

解释 寸心:区区之心;割:切。一颗心好像被刀割一样。形容内心痛苦不堪。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8卷:“到房中寸心如割,和衣倒在床上,翻来覆去,延捱到四更尽了,越想越恼,心头火按捺不住。”

63痛心拔脑 [ tòng xīn bá nǎo ]

解释 形容伤心到极点。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陆机与长沙顾母书,述从祖弟士横死。乃言,痛心拔脑,有如孔怀。”

64痛入心脾 [ tòng rù xīn pí ]

解释 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出处 《儒林外史》第四八回:“[女儿]饿到六天上,不能起床,母亲看着,伤心惨目,痛入心脾,也就病倒了。”

65疾首痛心 [ jí shǒu tòng xīn ]

解释 ①伤心到时极点。②痛恨到极点。

出处 《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 曹海凝墓志》:“民嗟邑主,疾首痛心。”《南史 虞寄传》:“不意将军惑于邪说,翻然异计,寄所以疾首痛心,泣尽继之以血,万全之策,窃为将军惜之。”

66魂销目断 [ hún xiāo mù duàn ]

解释 谓情思凄苦。

出处 唐·严休复《唐昌观玉蕊花折有心人游怅然成二绝》诗:“终日斋心祷玉宸,魂销目断未逢真。”

67目断魂销 [ mù duàn hún xiāo ]

解释 目断:竭尽目力所见。指竭尽目力也看不见,因而内心十分悲痛。形容因离别而十分伤心。亦作“目断魂消”。

出处 唐·元稹《同州刺史谢上表》:“臣自离京国,目断魂销,每至五更朝谒之时,臣实制泪不得。”

68目断魂消 [ mù duàn hún xiāo ]

解释 因望不到而内心伤悲。形容离别的悲伤愁苦。

出处 明·无名氏《精忠记·辞母》:“只今别去,山长水遥,意匆匆远离膝下,目断魂消。”

69狐死兔泣 [ hú sǐ tù qì ]

解释 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出处 《宋史 叛臣传下 李全传下》:“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得独存?愿将军垂盼。”

70心如刀锉 [ xīn rú dāo cuò ]

解释 犹心如刀割。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出处 元 周文质《蝶恋花 悟迷》曲:“病魔,心如刀锉,对青铜知鬓皤。”

71心如刀搅 [ xīn rú dāo jiǎo ]

解释 犹心如刀割。

出处 元·汤氏《赛鸿秋·北》套曲:“废了经史,弃了霜毫,每日家闷恹恹如痴似醉魂暗消,额似锥剜,心如刀搅,无语寂寥。”

72三迭阳关 [ sān dié yáng guān ]

解释 三迭:反复歌唱某一句;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后也比喻离别。

出处 唐·王维《渭城曲》诗:“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3捧心西子 [ pěng xīn xī zǐ ]

解释 西子: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西子因心痛而捧心皱眉,仍然显得很漂亮。形容美女娇弱之态。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运》:“西子病心而膑其里,其里之丑见之而美之。”

74哽咽难言 [ gěng yè nán yán ]

解释 不能痛快的说出来。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4回:“袭人哽咽难言。宝玉生恐袭人真告诉出来。”

75伤心蒿目 [ shāng xīn hāo mù ]

解释 旧时谓志士仁人对艰危时世的关切忧虑。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骈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

76透骨酸心 [ tòu gǔ suān xīn ]

解释 形容极度伤心。

出处 《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她自己心中,以有一腔的弥天恨事,透骨酸心。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