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品牌多的成语

形容品牌多的成语


1眼花缭乱 [ yǎn huā liáo luàn ]

解释 缭乱:纷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事物而发花、迷乱。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2数不胜数 [ shǔ bù shèng shǔ ]

解释 数:计算;胜:尽。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出处 《方岩记静》:“类似这样的奇迹灵异,还数不胜数,所以一年四季,方岩香火不绝,而尤以春秋为盛。”

3奇货可居 [ qí huò kě jū ]

解释 奇货:珍奇的货物;居:囤积。囤积珍奇的货物;以备高价售出。比喻凭借技艺或某种事物以获取功名财利及其它好处。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吕不韦列传》:“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4门庭若市 [ mén tíng ruò shì ]

解释 门:原指宫门;庭:原指朝庭;现指院子;若:好像;市:集市;市场。原来形容宫门里;朝庭上;进谏的人多得像在集市一样;十分热闹。现在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5铺天盖地 [ pū tiān gài dì ]

解释 铺:把东西散开;盖:笼罩;遮蔽。遮住天;盖住地。形容充满了整个天地。来势猛烈。也作“遮天盖地”。

出处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卷二 志仁禅师》:“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遮天盖地。’”

6美不胜收 [ měi bù shèng shōu ]

解释 胜:尽;收:接收;领略。形容美好的事物、景色非常多;人们一时间领略、欣赏不过来。

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三卷:“见其鸿富,美不胜收。”

7势如破竹 [ shì rú pò zhú ]

解释 势:气势;威力;破竹:劈开竹子。气势就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了头几节;下面各节就顺着刀势分开了。比喻打仗或工作毫无阻挡;节节胜利。

出处 《晋书 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8堂堂正正 [ táng táng zhèng zhèng ]

解释 原指军队阵容盛大。后形容光明正大。堂堂:强大威武;正正:整齐。

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军争》:“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9一应俱全 [ yī yīng jù quán ]

解释 应该有的都齐备了。(一应:所有一切;俱:都)。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那案子上调和作料,一应俱全。”

10大相径庭 [ dà xiāng jìng tíng ]

解释 径:门外的路;庭:门院里的地;径庭:喻相差还很远。两者大不相同;相差很远甚至完全相反。

出处 庄周《庄子 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11天壤之别 [ tiān rǎng zhī bié ]

解释 天和地;一在极上;另一在极下;比喻差别极大。壤:地。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内篇 论仙》:“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冰炭之乘矣。”

12货真价实 [ huò zhēn jià shí ]

解释 货物质量好;价格公道;原是旧时商人招揽生意的用语。也可形容地道、不走样、不离谱。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但不知可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字样没有?”

13琳琅满目 [ lín láng mǎn mù ]

解释 琳琅:美玉。满眼都是美好而珍贵的东西。比喻精美、珍贵的物品很多。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14独一无二 [ dú yī wú èr ]

解释 只有这一个;而没有别的可与其相比。形容非常突出。

出处 宋 延寿《宗镜录》第31卷:“独一无二,即真解脱。”

15应接不暇 [ yìng jiē bù xiá ]

解释 暇。空闲。风景好看;东西好而多;看不过来;或人、事物太多;来不及接待、应付。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16爱不释手 [ ài bù shì shǒu ]

解释 释:放开。喜爱到不肯放手。

出处 清 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小暑日,王叔眉学博自武林归,以娱园主人画团扇相赠……儿起坐桃笙上,爱不释手。”

17形形色色 [ xíng xíng sè sè ]

解释 形容事物类别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形形:原指生出这种形体;色色:原指生出这种颜色。

出处 元 戴表元《剡源集》:“如造化之于万物,大而大容之,小而小养之,形形色色,无所弃遗。”

18汗牛充栋 [ hàn niú chōng dòng ]

解释 栋:栋宇;房屋。指藏书太多;运输时可使牛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书籍极多。

出处 唐 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19成千上万 [ chéng qiān shàng wàn ]

解释 成:达到一定数量;上:达到一定程度或数量。累计成千;达到万数。形容数量极多。也作“成千成万”、“成千累万”。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他看着那乌克斋、邓和公这班人,一帮动辄就是成千累万,未免就把世路人情看得容易了。”

20无与伦比 [ wú yǔ lún bǐ ]

解释 伦:类;同类。没有能跟它相比的。形容非常突出或程度高。

出处 唐 卢氏《逸史》:“置于州,张宠敬无与伦比。”

21星罗棋布 [ xīng luó qí bù ]

解释 像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罗:罗列;布:分布。

出处 东汉 班固《西都赋》:“列卒周匝,星罗云布。”

22不计其数 [ bù jì qí shù ]

解释 计:计算。没法子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出处 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 襄阳始末》:“火炮、药箭射死北兵及坠水者,不计其数。”

23各有千秋 [ gè yǒu qiān qiū ]

解释 每个人都有可以流传久远的特长。比喻各有所长;各有优点。千秋:千年;指流传久远。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你们祁家弟兄是各有千秋!”

24各抒己见 [ gè shū jǐ jiàn ]

解释 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74回:“据我主意,何不各抒己见,出个式子,岂不新鲜些?”

25变化多端 [ biàn huà duō duān ]

解释 端:头绪;方面。形容变化很多、很大;没有头绪。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陈从善梅岭失浑家》:“这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变化多端。”

26千军万马 [ qiān jūn wàn mǎ ]

解释 有千军万马。形容人很多;势力强大。

出处 《梁书 陈庆之传》:“先是洛阳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27不足为奇 [ bù zú wéi qí ]

解释 不足:不值得。不值得认为奇怪。多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新奇之处。也作“不足为怪”。

出处 宋 毕仲游《祭范德孺文》:“人乐其大而忘其私,不然则公不足为奇。”

28包罗万象 [ bāo luó wàn xiàng ]

解释 包罗:收集、容纳;大范围的包括;万象:宇宙间万物万事的景象。包括了形形色色一切景象。形容内容丰富庞杂;无所不包。

出处 《黄帝宅经》上卷:“所以包罗万象,举一千从。”

29五花八门 [ wǔ huā bā mén ]

解释 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2回:“那小戏子一个个戴了貂裘,簪了雉羽,穿极新鲜的靠子,跑上场来,串了一个五花八门。”

30堆山积海 [ duī shān jī hǎi ]

解释 形容东西极多。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别讲银子成了粪土,凭是世上有的,没有不是堆山积海的。”

31有口皆碑 [ yǒu kǒu jiē bēi ]

解释 碑:记功的石碑;皆:都是。所有人的嘴都是记载功德的碑石。形容为人们普遍称颂。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宝峰文禅师法嗣 太平安禅师》:“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32不胜枚举 [ bù shèng méi jǔ ]

解释 胜:尽;枚:个。无法一个一个全部列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

出处 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而宋人撰述不见于志者,又复不胜枚举。”

33摩肩接踵 [ mó jiān jiē zhǒng ]

解释 摩:接触;踵:脚跟。肩挨肩;脚尖连着脚跟。形容人多拥挤;或比喻事物接连不断的出现。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34截然不同 [ jié rán bù tóng ]

解释 截然: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必然联系。

出处 鲁迅《坟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

35比比皆是 [ bǐ bǐ jiē shì ]

解释 比比:一个挨一个;引申为处处;到处;皆:全部。形容某种东西到处都是;很多。

出处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自后世恶直好佞,以直言贾祸者比比皆是。”

36五光十色 [ wǔ guāng shí sè ]

解释 五、十:表示多。形容色泽鲜艳;花样繁多。也比喻事物形形色色。

出处 南朝 梁 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37浩如烟海 [ hào rú yān hǎi ]

解释 浩:广大;众多;烟海:茫茫大海。指广大繁多如茫茫烟海。形容书籍、资料、文献等非常丰富。

出处 宋 司马光《进表》:“简牍盈积,浩如烟海,抉摘幽隐,枝计毫厘。”

38物美价廉 [ jià lián wù měi ]

解释 廉:便宜。东西价钱便宜,质量又好。

出处 清 吴趼人《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十回:“苏州有个朋友写信来,要印一部书。久仰贵局的价廉物美,所以特来求教。”

39密密麻麻 [ mì mì má má ]

解释 多而密的样子。

出处 巴金《繁星》:“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

40千千万万 [ qiān qiān wàn wàn ]

解释 形容为数极多。

出处 唐 杜牧《晚晴赋》:“千千万万之状容兮,不可得而状也。”

41千差万别 [ qiān chā wàn bié ]

解释 形容事物各不相同;有许多差别。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文遂导师》:“僧问:‘如何是无异底事?’师曰:‘千差万别。’”

42各式各样 [ gè shì gè yàng ]

解释 谓多种不同的式样、种类或方式。

出处 茅盾《子夜》十二:“毒太阳晒得马路上的柏油发软,汽车轮辗过,就印成了各式各样的花纹。”

43多如牛毛 [ duō rú niú máo ]

解释 多得像牛身上的毛。形容多得数不清。

出处 《北史 文苑传序》:“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44堆积如山 [ duī jī rú shān ]

解释 聚积成堆,如同小山。形容极多。

出处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外诸司》:“每遇冬月诸乡纳粟秆草,牛车填塞道路,车尾相衔,数千万量不绝,场内堆积如山。”

45车载斗量 [ chē zài dǒu liáng ]

解释 载:装载。用车装;用斗量。形容事物、人才很多;也作“斗量车载”。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三国 吴 韦昭《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46车水马龙 [ chē shuǐ mǎ lóng ]

解释 车络绎不绝;有如流水;马首尾相接;好像游龙。形容沿途车马很多;成群结队;繁华热闹的场面。也作“马龙车水”。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上 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47不可胜数 [ bù kě shèng shǔ ]

解释 胜:尽。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极多。也作“不可胜计”。

出处 春秋 鲁 墨翟《墨子 非攻中》:“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48人山人海 [ rén shān rén hǎi ]

解释 人多得像大山大海一样;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特别多。

出处 《西胡老人繁胜录》:“四山四海,三千三百,衣山衣海,卦山卦海,南山南海,人山人海。”

49蒸蒸日上 [ zhēng zhēng rì shàng ]

解释 蒸蒸:一天天地向上发展。形容发展速度快。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你世兄又是槃槃大才,调度有方,还怕不蒸蒸日上吗?”

50目不暇接 [ mù bù xiá jiē ]

解释 暇:闲暇;接:接收。可看的东西太多;眼睛都忙得看不过来了。

出处 清 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之二》:“见其扬翬振彩,倏来倏往,目不暇给。”

51无所不有 [ wú suǒ bù yǒu ]

解释 没有什么没有的。即应有尽有。

出处 唐 李朝威《柳毅传》:“始见台阁相向,门户千万,奇草珍木,无所不有。”

52应有尽有 [ yīng yǒu jìn yǒu ]

解释 应该有的都有。形容十分齐备。

出处 《宋书 江智渊传》:“怀文每称之曰:‘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尽无,其江智渊乎!’”

53宾客盈门 [ bīn kè yíng mén ]

解释 盈:充满。指来客很多。

出处 《旧唐书 窦威传》:“时诸兄并以军功致仕通显,交结豪贵,宾客盈门,而威职掌闲散。”

54无可比拟 [ wú kě bǐ nǐ ]

解释 比拟:相比。没有可以相比的。

出处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江陵护国齐月禅师》:“穷外无方,穷内非里,应用万般,无可比拟。”

55过江之鲫 [ guò jiāng zhī jì ]

解释 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多得很。

出处 柳亚子《南社会于虎丘之张东阳祠诗以纪之》:“莫笑过江典午鲫,岂无横槊建安才。”

56各色各样 [ gè sè gè yàng ]

解释 犹言各式各样。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7回:“却说盛公子一派话儿,把官亲投任的人,各色各样,形容的一个详而且尽。”

57天渊之别 [ tiān yuān zhī bié ]

解释 天和地,一极在上,一极在下。比喻差别极大。

出处 鲁迅《书信集 致曹靖华》:“印在书内之插图,与作者自印的一比,真有天渊之别。”

58绝无仅有 [ jué wú jǐn yǒu ]

解释 绝:绝对;仅:只。只有这一个;此外不会再有。形容极其少有。

出处 宋 苏轼《上皇帝书》:“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此尧、舜、禹、汤之所勉强而力行,秦汉以来之所绝无而仅有。”

59盈千累万 [ yíng qiān lěi wàn ]

解释 形容数量非常多。

出处 清 李渔《闲情偶记 种植 草木》:“菜果至贱之物,花亦卑卑不数之花,无如积至贱至卑者而至盈千累万,则贱者贵而卑者尊矣。”

60成千累万 [ chéng qiān lèi wàn ]

解释 形容数量极多。

出处 《孽海花》第二六回:“再者我的手头散漫惯的,从小没学过做人家的道理,到了老爷这里,又由着我的性儿,成千累万的花。”

61满山遍野 [ mǎn shān biàn yě ]

解释 布满山岭田野。形容数量多或范围广。

出处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他坐镇延安,用红蓝铅笔在地图上乱画,我们就满山遍野乱窜!”

62鳞次栉比 [ lín cì zhì bǐ ]

解释 鳞次:像鱼鳞那样挨着。栉比:像篦子齿那样并排着。形容像鱼鳞或梳篦的齿那样紧密的排列着。多用以形容房屋或船只密集。

出处 明 陈贞慧《秋园杂佩 兰》:“自长桥以至大街,鳞次栉比,春光皆馥也。”

63平民百姓 [ píng mín bǎi xìng ]

解释 指普通百姓。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卷:“假如桀是个平民百姓,还造得许多恶业否?”

64金字招牌 [ jīn zì zhāo pái ]

解释 旧时商店用金粉涂字的招牌;也指商店资金雄厚;信誉卓著。现比喻人炫耀的名义或称号。也作“金字牌匾”。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总算一帆风顺,文武全才的金字招牌,还高高挂着。”

65迥然不同 [ jiǒng rán bù tóng ]

解释 迥然:差距很大的样子。大不相同;相差太远。形容彼此完全不同。

出处 宋 张戒《岁寒堂诗话》:“文章古今迥然不同。”

66纷纷不一 [ fēn fēn bù yī ]

解释 各不相同。纷纷:多而杂乱。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三十回:“也有做‘请宴’的,也有做‘窥醉’的,也有做‘借茶’的,也有做‘刺虎’的,纷纷不一。”

67八门五花 [ bā mén wǔ huā ]

解释 八门:八门阵;五花:五行阵。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出处 清·张潮《虞初新志》:“群峰乱峙,四布罗引,如平沙万幕,八门五花。”

68香火不绝 [ xiāng huǒ bù jué ]

解释 指信神者所供养的香烛不断绝。亦作“香火不断”。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五卷:“民间各处,立起个‘虎媒之祠’,若是有婚姻求合的,虔诚祈祷,无有不应,至今黔陕之间,香火不绝。”

69密密层层 [ mì mì céng céng ]

解释 比喻满布得没有空隙。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回:“见那天罗地网,密密层层,各营门提铃喝号,将那山围绕的水泄不通。”

70恒河沙数 [ héng hé shā shù ]

解释 恒河:南亚的大河。象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法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出处 《金刚经 无为福胜分》:“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

71积金累玉 [ jī jīn lèi yù ]

解释 金玉堆积。形容财富很多。

出处 东汉·王充《论衡·命禄篇》:“积金累玉,未必陶朱之智。”

72儿女英雄 [ ér nǚ yīng xióng ]

解释 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73总总林林 [ zǒng zǒng lín lín ]

解释 形容众多。

出处 唐 柳宗元《贞符》:“惟人之初,总总而生,林林而群。”

74家至户晓 [ jiā zhì hù xiǎo ]

解释 晓:告知。到每家每户宣传,使每家每户都知道。

出处 《旧唐书 魏漠传》:“虽然,疑似之间,不可家至而户晓。”

75鱼龙漫衍 [ yú lóng màn yǎn ]

解释 见“鱼龙曼延”。

出处 《汉书·西域传赞》:“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户、海中砀极、漫衍鱼龙、鱼抵之戏以观视之。”

76耳目喉舌 [ ěr mù hóu shé ]

解释 喉舌:代言人。比喻作为搜集、了解情况和宣传政策的工具。

出处 田流《我上的第一堂党的新闻课》:“报纸是党的耳目喉舌,是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纽带。”

77灿若繁星 [ càn ruò fán xīng ]

解释 灿:灿烂。繁:众多。亮晶晶的就像天上众多的星星。比喻才能出从的人很多。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