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河面的成语

形容河面的成语


1波澜壮阔 [ bō lán zhuàng kuò ]

解释 澜:大波浪;壮阔:又雄壮又宽广。指水的波涛浩渺广阔。比喻声势雄壮有力;规模宏大。

出处 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三卷:“其年诸短调,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是何神勇。”

2惊涛骇浪 [ jīng tāo hài làng ]

解释 惊:惊异;涛:大波浪;骇:惊吓。令人惊惧的大波浪。比喻险恶的环境、遭遇或艰难的考验。

出处 唐 田颖《玉山常文集 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此所经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3风平浪静 [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

解释 风已平息;浪已安静。指江河湖海里没风浪;显出一时安闲宁静的景象。也比喻事情平息;恢复沉静。

出处 宋 杨万里《泊光口》:“风平浪静不生纹,水面浑如镜面新。”

4大风大浪 [ dà fēng dà làng ]

解释 指巨大的风浪。比喻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也比喻尖锐、复杂、激烈、艰苦的斗争。

出处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风大浪也不可怕。人类社会就是从大风大浪中发展起来的。”

5烟波浩渺 [ yān bō hào miǎo ]

解释 烟波:水波渺茫;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浩渺:广阔无边。水波渺茫;一望无边。形容水域宽广。也作“烟波浩淼”。

出处 唐 崔致远《将归海东巉山春望》:“目极烟波浩渺间,晓鸟飞处认乡关。”

6水波不兴 [ shuǐ bō bù xīng ]

解释 没有涟漪和波纹。形容十分平静。

出处 宋·苏轼《前赤壁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7波涛汹涌 [ bō tāo xiōng yǒng ]

解释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5卷:“盖因波涛汹涌,水遂为其所激而动也。”

8水天一色 [ shuǐ tiān yī sè ]

解释 水光与天色相浑。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

出处 唐 王勃《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9波光粼粼 [ bō guāng lín lín ]

解释 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波光明净。

出处 阿来《尘埃落定》第七章:“月亮升起来,照着波光粼粼的小河。”

10过河拆桥 [ guò hé chāi qiáo ]

解释 自己过了河;就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借以成功的人或事物一脚踢开。

出处 元 康进之《李逵负棘》:“你休得顺水推船,偏不许我过河拆桥。”

11滔滔不绝 [ tāo tāo bù jué ]

解释 滔滔:水流滚滚;连续不断的样子。像水流一样不间断。比喻话多而又流畅。

出处 五代 后唐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12一衣带水 [ yī yī dài shuǐ ]

解释 水道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比喻只隔一水;极其邻近。

出处 《南史 陈纪下 后主》:“隋文帝谓仆射高颖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13美不胜收 [ měi bù shèng shōu ]

解释 胜:尽;收:接收;领略。形容美好的事物、景色非常多;人们一时间领略、欣赏不过来。

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三卷:“见其鸿富,美不胜收。”

14浩浩荡荡 [ hào hào dàng dàng ]

解释 指水势汹涌广阔浩大。后形容规模宏大;气势雄壮。

出处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无边涯。”

15五湖四海 [ wǔ hú sì hǎi ]

解释 五湖:我国的五大湖泊(指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巢湖)。泛指四面八方;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出处 唐 吕岩《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16凹凸不平 [ āo tū bù píng ]

解释 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进的地方。

出处 方志敏《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道路是凹凸不平的,柴屑粪渣,零零散散地散布在路上。”

17气吞山河 [ qì tūn shān hé ]

解释 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气势、气魄很大。

出处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18无风起浪 [ wú fēng qǐ làng ]

解释 比喻平白无故地生出事来。有故意制造事端的意思。

出处 唐 希运《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达摩西来,无风起浪;世尊拈花,一场败缺。”

19海阔天空 [ hǎi kuò tiān kōng ]

解释 阔:辽阔。像海一样辽阔;像天空一样没有边际。指天地宽广无边。原比喻人心胸开阔;无拘无束。现常用来形容漫无边际的议论或随意漫谈;没有中心。

出处 唐 刘氏瑶《暗别离》:“朱弦暗断不见人,风动花枝月中影;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空不知处。”

20五光十色 [ wǔ guāng shí sè ]

解释 五、十:表示多。形容色泽鲜艳;花样繁多。也比喻事物形形色色。

出处 南朝 梁 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21川流不息 [ chuān liú bù xī ]

解释 川:河流;流:流动;息:停止。①比喻时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运行永无休止。②亦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往来不绝。

出处 南朝 梁 周兴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22湖光山色 [ hú guāng shān sè ]

解释 湖水风光;山峦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出处 宋 吴自牧《梦梁录》:“杭城湖光山色之美,钟为人物,所以清奇杰特,为天下冠。”

23锦绣河山 [ jǐn xiù hé shān ]

解释 像锦绣一样美丽无比的祖国河山。形容美好的国土。

出处 唐 杜甫《清明二首》:“秦城数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24气壮山河 [ qì zhuàng shān hé ]

解释 气:气概;壮:雄壮;宏伟。形容气势之大;比山河还要雄壮。

出处 唐 张说《孔补阙集市》:“族高辰象,气壮山河,神作铜钩,天开金印。”

25浪迹江湖 [ làng jì jiāng hú ]

解释 到处漂泊,没有固定的住处。

出处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3卷:“某不能甘于寒苦,且浪迹江湖。”

26江河日下 [ jiāng hé rì xià ]

解释 日:一天天;下:低处。江河一天天流向低处;比喻事物日益衰落或局势越来越糟。

出处 清 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昊天不吊,大命忽焉,山岳崩颓,江河日下,三风不儆,六逆弥臻。”

27日月经天 [ rì yuè jīng tiān ]

解释 太阳月亮每天都经过天空。比喻历久不衰;永恒不变;也比喻事情明显;有目共睹。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

28惊世骇俗 [ jīng shì hài sú ]

解释 世、俗:指一般人。使一般人感到惊骇。

出处 明 刘基《贾性之市德斋记》:“是皆为惊世骇俗,而有害于道。”

29海晏河清 [ hǎi yàn hé qīng ]

解释 黄河水清;大海波平浪静。比喻太平盛世。河:黄河;晏:平静。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潭州水西南台道遵和尚》:“一言启口,振动乾坤,山河大地,海宴河清。”

30过河卒子 [ guò hé zú zǐ ]

解释 象棋规则中卒子只能向前,不能后退,过了河之后可以横着走,威力更大。比喻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出处 张友鸾《秦淮粉墨图》第62回:“这是‘做了过河卒子,只有拼命向前’的时候呀!”

31波路壮阔 [ bō lù zhuàng kuò ]

解释 波路:波涛。比喻规模宏伟,声势浩大。同“波澜壮阔”。

出处 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旅客贫辛,波路壮阔。”

32悬河泻水 [ xuán hé xiè shuǐ ]

解释 悬河:瀑布;泻水:水很快地往下流。河水直往下泻。比喻说话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

出处 《晋书 郭象传》:“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33暴虎冯河 [ bào hǔ píng hé ]

解释 暴虎:空手打虎;冯河:徒步过河,“冯”同“凭”。徒手和虎搏斗;蹚水过大河。比喻勇猛果敢。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34拍案惊奇 [ pāi àn jīng qí ]

解释 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出处 明末·凌濛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35泛萍浮梗 [ fàn píng fú gěng ]

解释 浮动在水面的萍草和树根。比喻踪迹漂泊不定。

出处 唐·徐夤《别》诗:“酒尽欲终问后期,泛萍浮梗不胜悲。”

36浩浩汤汤 [ hào hào shāng shāng ]

解释 犹浩浩荡荡。指水势壮阔的样子。

出处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7气吞湖海 [ qì tūn hú hǎi ]

解释 犹气吞山河。

出处 清·查慎行《送田间先生归桐城兼寄高丹植明府》诗:“气吞湖海豪犹昔,老阅沧桑骨已仙。”

38平静无事 [ píng jìng wú shì ]

解释 形容非常安全,没有事情发生

出处 毛泽东《批判大汉族主义》:“有些是很严重的问题,表面上看来平静无事……故须进行认真的教育,以期一步一步地解决这个问题。”

39表里山河 [ biǎo lǐ shān hé ]

解释 表里:即内外。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杜预注:“晋国外河而内山。”

40涓滴成河 [ juān dī chéng hé ]

解释 涓滴:小水珠。一点一滴的水珠汇集起来就可以成为河流。形容积少成多。

出处 唐·杜甫《倦夜》:“重露成涓滴,稀量乍有无。”

41三江五湖 [ sān jiāng wǔ hú ]

解释 ①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②江河湖泊的泛称。

出处 战国·鲁·尸佼《尸子》下卷:“取玉甚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反,百人往,十人反。”

42砺山带河 [ lì shān dài hé ]

解释 砺:磨刀石;山:泰山;带:衣带;河:黄河。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出处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

43襟江带湖 [ jīn jiāng dài hú ]

解释 襟:衣襟。带:衣带。形容江河湖泊之间相互萦绕交错,如同衣襟和衣带一样。

出处 唐·王勃《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

44啸傲湖山 [ xiào ào hú shān ]

解释 啸傲:随意长啸吟咏游乐。在江湖山野中自由自在地吟咏游赏。

出处 姚华《曲海一勺》:“折揽胜登临,亦传啸傲湖山之作。”

45陂湖禀量 [ bēi hú bǐng liáng ]

解释 比喻度量宽广恢弘。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

46碧波荡漾 [ bì bō dàng yàng ]

解释 碧:青绿色。青绿色的波浪起伏不定。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9章:“灿烂的阳光,美丽的野花,碧波荡漾的原西河,凹凸不平的石板街……”

47龙去鼎湖 [ lóng qù dǐng hú ]

解释 指帝王去世。

出处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

48浮光跃金 [ fú guāng yuè jīn ]

解释 月光照在浮动的水面上,金光跳跃。

49鼎湖龙去 [ dǐng hú lóng qù ]

解释 同“鼎成龙去”。

出处 唐·杜甫《骊山》诗:“鼎湖龙去远,银海雁飞深。”

50鹅湖之会 [ é hú zhī huì ]

解释 比喻具有开创性的辩论会。

出处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

51静影沉璧 [ jìng yǐng chén bì ]

解释 平静的月影映在水底,好似沉下的一块玉。

52雄伟壮观 [ xióng wěi zhuàng guān ]

解释 气势伟大美丽。

53江河行地 [ jiāng hé xíng dì ]

解释 长江大河永远地在地上流动。比喻事情明显;无所置疑;颠扑不破。

出处 清 郑燮《焦山别峰庵雨中无事书寄舍弟墨》:“岂得为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哉?”

54一碧万顷 [ yī bì wàn qǐng ]

解释 形容青绿无际。

出处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55银河倒泻 [ yín hé dào xiè ]

解释 泻:水从高处往下直流。象银河里的水倒泻下来。形容雨下得极大,象泻下来的一样。

出处 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56河梁之谊 [ hé liáng zhī yì ]

解释 河梁:桥,指送别之地。指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情谊。

出处 汉·李陵《与苏武》:“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57叔度陂湖 [ shū dù bēi hú ]

解释 《后汉书 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叔度,黄宪字。后以喻人度量宽大。

出处 《后汉书·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