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让人迷惑的成语

形容让人迷惑的成语


1暗度陈仓 [ àn dù chén cāng ]

解释 度:通“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要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出处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

2莫名其妙 [ mò míng qí miào ]

解释 莫:没有什么人;名:表达;说出。没有人能够说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情奇怪;不合常理。

出处 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 陬邑官亲》:“及进西瓜汤,饮兰雪茶,莫名其妙。”

3掩人耳目 [ yǎn rén ěr mù ]

解释 掩:遮盖。堵住人家耳朵;遮着人家的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欺骗人。

出处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事迹显然,虽欲掩人之耳目,不可得也。”

4满腹疑团 [ mǎn fù yí tuán ]

解释 一肚子弄不清的疑问。指很多弄不清的问题。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7回:“弄得宝玉满肚疑团,没精打采,归至怡红院中。”

5大惑不解 [ dà huò bù jiě ]

解释 惑:疑惑迷乱;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辈子。后指对某事或情况怀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出处 庄周《庄子 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6疑惑不解 [ yí huò bù jiě ]

解释 心中怀疑,不明白。

出处 顾寄南《黄桥烧饼》:“他疑惑不解。陈毅同志告诉他,这是准备给俘虏吃的。”

7迷惑不解 [ mí huò bù jiě ]

解释 指对谋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同“大惑不解”。

出处 老舍《鼓书艺人》二十七:“她鞠了个躬,转身慢慢走进了下场门。掌声很热烈。听众瞧着她,迷惑不解。”

8花言巧语 [ huā yán qiǎo yǔ ]

解释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0卷:“巧言,即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9一见钟情 [ yī jiàn zhōng qíng ]

解释 钟:集中;专注。男女之间一见面就产生很深的感情。

出处 清 墨浪子《西湖佳话》:“乃蒙郎君一见钟情,故贱妾有感于心。”

10本来面目 [ běn lái miàn mù ]

解释 本来:原来的;面目:面貌。原是佛教用语;指人的本性;后比喻人或事物原来的样子。

出处 宋 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常如故。”

11妖言惑众 [ yāo yán huò zhòng ]

解释 妖言:没有事实根据的;荒诞离奇的话;惑:迷乱。用骗人的话蛊惑群众。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眭弘传》:“妄设妖言惑众,大逆不道。”

12乐不思蜀 [ lè bù sī shǔ ]

解释 蜀:指三国时蜀国。蜀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安置在洛阳仍过荒淫生活;快乐得不想回国。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出处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13当局者迷 [ dāng jú zhě mí ]

解释 迷:糊涂,迷惑。指当事人反而糊涂

出处 宋 辛弃疾《恋绣衾 无题》:“我自是笑别人的,却元来当局者迷。”

14良莠不齐 [ liáng yǒu bù qí ]

解释 莠:长得像谷子一样的野草。庄稼和野草混杂在一起分不出来。比喻好人坏人在一起不易区分。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至我辈中,好丑不一,亦如人类之内,良莠不齐。”

15出奇制胜 [ chū qí zhì shèng ]

解释 奇:奇兵;计;制胜:夺取胜利。①原指作战时运用奇兵或奇计;出敌人不意;制服敌人。②泛指用新奇的、出人意外的办法获胜。

出处 唐 陆贽《论替换李楚琳》:“楚琳卒伍凡材,厮养贱品,因时扰攘,得肆猖狂,非有陷坚殪敌之雄,出奇制胜之略。”

16怦然心动 [ pēng rán xīn dòng ]

解释 怦然:形容心跳。指由于受到某种事物的吸引;思想情感发生了变化。

出处 战国 楚 宋玉《九辩》:“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

17虚虚实实 [ xū xū shí shí ]

解释 假假真真,以假乱真。指军事上讲究策略,善于迷惑对方。也指文艺作品中虚写、实写并用,表现方法耐人思索回味。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岂不闻兵法‘虚虚实实’之论?操虽能用兵,只此可以瞒过他也。”

18垂涎三尺 [ chuí xián sān chǐ ]

解释 垂:东西的一头向下;涎:口水。流出的口水有三尺长。原形容嘴馋到极点。现多形容见了别人的好东西就眼红;并极想弄到手的贪婪样子。

出处 唐 柳宗元《三戒》:“临江之人,略得麋麂,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19神魂颠倒 [ shén hún diān dǎo ]

解释 神魂:精神。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着了迷;以致心神不定;失去常态。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陆五汉硬留合色鞋》:“神魂颠倒,连家里也不思想。”

20怅然若失 [ chàng rán ruò shī ]

解释 怅然:失意;懊恼。形容因不如意而心情沮丧;好像丢了什么似的。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牛成章》:“主人视其里居、姓氏,似有所动,问所从来。忠泣诉父名,主人怅然若失。”

21眼花缭乱 [ yǎn huā liáo luàn ]

解释 缭乱:纷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事物而发花、迷乱。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22目不转睛 [ mù bù zhuǎn jīng ]

解释 睛:眼珠。眼睛不眨;眼珠不转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看得出神。

出处 晋 杨泉《物理论》:“子义燃烛危坐通晓,目不转睛,膝不移处。”

23故弄玄虚 [ gù nòng xuán xū ]

解释 故意耍花招;欺骗人。玄虚:用来掩盖真相;迷惑别人的欺骗手段。

出处 韩非《韩非子 解老》:“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

24鬼迷心窍 [ guǐ mí xīn qiào ]

解释 窍:孔穴。古人认为心有好几窍;窍不通;人就糊涂。鬼迷住了心窍。比喻受错误认识支配而糊涂。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61回:“一时鬼迷心窍,后悔不及。”

25混淆视听 [ hùn xiáo shì tīng ]

解释 故意用假象或谎话迷惑人;使人产生错觉;不易分辨真伪和是非。

出处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显示出一种极左的面貌,来忧乱阵容,混淆视听。”

26神不守舍 [ shén bù shǒu shè ]

解释 神:精神;心神;舍:本为房屋;这里指人的躯体。精神不守在躯体里。形容精神不集中;心神极不安定。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疲乏之极,神不守舍。”

27满腹狐疑 [ mǎn fù hú yí ]

解释 一肚子的疑惑。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公子听如此说,便不好问,只是未免满腹狐疑。”

28将信将疑 [ jiāng xìn jiāng yí ]

解释 将:又;且。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形容对事物的看法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

出处 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其存其没,家莫闻之;人或有言,将信将疑。”

29疑神疑鬼 [ yí shén yí guǐ ]

解释 形容神经过敏;总是没有根据地胡乱猜疑。

出处 明 徐光启《钦奉明旨条画屯田疏》:“盖妄信流传谓戾气所化,是以疑神疑鬼,甘受戕害。”

30迟疑不决 [ chí yí bù jué ]

解释 犹豫疑惑,不能决定。

出处 《隋书 段文振传》:“迟疑不决,非上策也。”

31半信半疑 [ bàn xìn bàn yí ]

解释 信:相信;疑:怀疑。有些相信;又有点怀疑。对真假不能肯定。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36卷:“若他们听过了,半信半疑,若存若亡,安得不惰?”

32不择手段 [ bù zé shǒu duàn ]

解释 择:挑选;选择。不选什么手段。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

出处 清 梁启超《袁世凯之解剖》:“为目的而不择手段,虽目的甚正,犹且不可。”

33错综复杂 [ cuò zōng fù zá ]

解释 错:交叉;交错;综:合在一起;错综:纵横交叉。交错综合;重复杂乱。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

出处 《周易 系辞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

34以假乱真 [ yǐ jiǎ luàn zhēn ]

解释 以:用;乱真:使真的东西混乱;与假的掺杂在一起分不清。用假的东西来冒充或混杂真的东西。

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馀分闰位,谓以伪乱真耳。”

35执迷不悟 [ zhí mí bù wù ]

解释 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出处 《梁书 武帝纪上》:“若执迷不悟,距逆王师,大众一临,刑兹罔赫,所谓火烈高原,芝兰同泯。”

36一叶障目 [ yī yè zhàng mù ]

解释 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出处 毛泽东《论持久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37兵不厌诈 [ bīng bù yàn zhà ]

解释 诈:蒙骗。用兵作战可以经常使用伪装;以迷惑对方。在兵法中被称作诈。比喻在作战时战胜敌人;要靠谋略。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38暗渡陈仓 [ àn dù chén cāng ]

解释 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宝鸡市东;为关中通向汉中的交通要道。①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战略;亦比喻军事或其它方面的秘密活动。②也比喻男女私通。

出处 《群音类选 》:“就是韩信暗渡陈仓道,有贼兵来犯着,杀得他怎生逃。”

39不败之地 [ bù bài zhī dì ]

解释 具有优势;不会遭到失败的境地。

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形篇》:“故善者,立于不败之地。”

40狐疑不决 [ hú yí bù jué ]

解释 狐疑:狐性多疑;犹豫;决:决断。像狐狸那样多疑虑而拿不定主意。比喻同事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

出处 南朝 宋 班固《后汉书 刘表传》:“表狐疑不断,乃遣嵩诣操,观望虚实。”

41造谣惑众 [ zào yáo huò zhòng ]

解释 制造谣言;迷惑群众。

出处 邹鲁《江苏光复纪事》:“又都督府颁发暂行军律:一临阵退缩者斩,一强奸妇女者斩,一骚扰百姓者斩,一造谣惑众者斩。”

42遮人耳目 [ zhē rén ěr mù ]

解释 玩弄手法,掩盖真相。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73回:“又何尝有什么丑处!可见装点造作总难遮人耳目。”

43蛊惑人心 [ gǔ huò rén xīn ]

解释 用谣言或诡辩来迷惑;毒害人们的心灵。蛊:相传是一种由人工培养的毒虫;用来放在食物中害人;蛊惑:迷惑;毒害。

出处 《元史 刑法志》:“诸阴阳家者流,辄为人燃灯祭星,蛊惑人心者,禁之。”

44迷离扑朔 [ mí lí pū shuò ]

解释 迷离:眼睛半闭半睁的样子;扑朔:脚乱蹬乱动。原指分辨不清雌雄、男女。

出处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横吹曲辞五 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45百思不解 [ bǎi sī bù jiě ]

解释 解:理解。经过百般反复思索仍不理解。也作“百思不得其解”。

出处 清 无名氏《葛仙翁全传》:“百思不解,五夜踌蹰,故乘隙邀君一面,以决中疑。”

46迷离恍惚 [ mí lí huǎng hū ]

解释 模糊闪烁;分辨不清;似有若无。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庭中一半似银海一般的白,一半却迷离惝恍,摇曳着桐叶的黑影。”

47突然袭击 [ tū rán xí jī ]

解释 原指军事上出其不意地攻击,现多比喻突然加于别人的行动使人感到意外而难应付。

出处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这个突然袭击使大林大感狼狈,面红着。”

48魂不守舍 [ hún bù shǒu shè ]

解释 舍:住宅;指人的躯体。灵魂离开了躯体。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也形容惊恐万分。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管辂传》裴松之注引三国 魏 管辰《管辂别传》:“何之视侯,则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

49一见倾心 [ yī jiàn qīng xīn ]

解释 倾心:一心向往。初次相见便完全被对方吸引住了。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晋孝武帝太元九年》:“主上与将军风殊类别,一见倾心,亲如宗戚。”

50混淆黑白 [ hùn xiáo hēi bái ]

解释 混淆:混杂不清;使界限模糊。把黑的白的故意搅在一起。指有意制造混乱以颠倒是非。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震传》:“白黑溷淆,清浊同源。”

51两豆塞耳 [ liǎng dòu sāi ěr ]

解释 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出处 《鹖冠子·天则》:“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52愚昧无知 [ yú mèi wú zhī ]

解释 非常愚笨;糊涂;又没有知识。

出处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自顾寡德,国人推尊,令袭大位,光父之业。愚昧无知,敢稀圣旨!”

53情有独钟 [ qíng yǒu dú zhōng ]

解释 钟:汇聚,专注。对某一事物特别喜欢。

出处 季羡林《大觉寺》:“我为什么对大觉寺情有独钟呢?”

54心神不定 [ xīn shén bù dìng ]

解释 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出处 《平妖传》第五回:“这般繁华去处,怕你们心神不定,惹出什么事非来。”

55兵不厌权 [ bīng bù yàn quán ]

解释 见“兵不厌诈”。

出处 《后汉书·虞诩传》:“今其众新盛,难与争锋,兵不厌权,愿宽假辔策,勿令有所拘阂而已。”

56怅然自失 [ chàng rán zì shī ]

解释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形容神志迷乱,像失去什么似的样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殷怅然自失。”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牛成章》:“忠泣诉父名,主人怅然自失。”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殷怅然自失。”

57心荡神怡 [ xīn dàng shén yí ]

解释 见“心荡神摇”。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0回:“炀帝看了这些佳人的态度,不觉心荡神怡,忍不住立起身来,好像元宵走马灯,团团的在中间转。”

58茫然不解 [ máng rán bù jiě ]

解释 茫然迷惘的样子。指对某事不理解。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一○二回:“邵肩齐说及前事,娄朴茫然不解。”

59静言令色 [ jìng yán lìng sè ]

解释 静:安静;令:和善。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来迷惑他人。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翟方进传》:“兄宣静言令色,外巧内嫉。”

60迷离惝恍 [ mí lí chǎng huǎng ]

解释 形容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三》:“惟留二百余金,恰足两月余酒食费,一家迷离惝恍,如梦乍回。”

61诳时惑众 [ kuáng shí huò zhòng ]

解释 指欺骗迷惑世人。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陈蕃传》:“况乃寝宿冢藏,而孕育其中,诳时惑众,诬污鬼神乎?”

62讹言惑众 [ é yán huò zhòng ]

解释 讹言:诈伪的话。用谣言欺骗迷惑群众。

出处 《元史·世祖五》:“癸丑,初建东宫,甲寅,诛西京讹言惑众者。”

63堕云雾中 [ duò yún wù zhōng ]

解释 堕:落下。落入迷茫的云雾中间。比喻迷惑不解。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

64流言惑众 [ liú yán huò zhòng ]

解释 流言:无根据的话。指制造谣言以欺骗、迷惑群众。

出处 《汉书·翟方进传》:“今翟义、刘信等谋反大逆,流言惑众,欲以篡位。”

65狐狸尾巴 [ hú lí wěi ba ]

解释 传说狐狸能变成人形迷惑人,但不能使尾巴改变。比喻坏人的本来面目或迷惑、欺骗人的罪证

出处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法云寺》:“孙岩娶妻三年,不脱衣而卧。岩私怪之,伺其睡,阴解其衣,有毛长三尺似野狐尾。岩惧而出之。妻临去,将刀截岩发而走。邻人逐之,变成一狐,追之不得。

66两耳塞豆 [ liǎng ěr sāi dòu ]

解释 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67富贵不淫 [ fù guì bù yín ]

解释 ①不为金钱、地位所迷惑。②见“富贵不能淫”。

出处 清·方亨咸《邵村杂记·武风子传》:“或曰:其有道者欤?不然,何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耶?”

68目乱精迷 [ mù luàn jīng mí ]

解释 眼花缭乱,神情迷惑。形容所见情景复杂纷繁或怪异多变,令人惊异。

出处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乐寺》:“异端奇术,总萃其中。剥驴投井,植枣种瓜,须臾之间皆得食。士女观者,目乱精迷。”精,一本作“睛”。

69兵以诈立 [ bīng yǐ zhà lì ]

解释 兵:军事,战争;诈:欺骗。用兵作战要善于用计谋迷惑对立,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出处 春秋·齐·孙武《孙子·军争》:“兵以诈立,以利功,以分合为变者也。”

70唱筹量沙 [ chàng chóu liáng shā ]

解释 把沙当做米,计量时高呼数字。比喻以假象安定军心,迷惑敌人。

出处 《南史 檀道济传》:“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追。”

71疑疑惑惑 [ yí yí huò huò ]

解释 怀疑别人,疑虑不安,犹豫不定。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1回:“自从昨夜见鬼,心中总是疑疑惑惑的,如今听了大了这些话,不觉把素日的心性改了一半,已有三分信意。”

72摆迷魂阵 [ bǎi mí hún zhèn ]

解释 比喻采取一个迷惑人的行动。

出处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66回:“到了次日,余半仙要摆迷魂阵,来问妹子余秀英借天罗地网法宝。”

73诪张为幻 [ zhōu zhāng wéi huàn ]

解释 诪张:也作“侜张”;欺骗作伪。用欺骗迷惑人。

出处 《尚书·无逸》:“民无或胥(与)X张为幻。”

74侜张为幻 [ zhōu zhāng wéi huàn ]

解释 侜张:欺骗作伪。用欺骗迷惑人。

出处 《尚书 无逸》:“民无或胥侜张为幻。”

75迷人眼目 [ mí rén yǎn mù ]

解释 迷惑他人视线,使人分辨不清。指耍花招欺骗人。

出处 毛泽东《质问国民党》:“这些人也是敌人的第五纵队,不过比前一种稍具形式上的区别,借以伪装自己,迷人眼目而已。”

76迷离徜恍 [ mí lí cháng huǎng ]

解释 见“迷离惝恍”。

77染神乱志 [ rǎn shén luàn zhì ]

解释 谓思想受到迷惑扰乱。

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西山曰:‘此人大非端士,笔头虽写得数句诗,所谓本心不正,脉理皆邪,读之将恐染神乱志,非徒无益。’某佩服其言。”

78疑误天下 [ yí wù tiān xià ]

解释 疑:怀疑。令天下迷惑不解。

79狐媚猿攀 [ hú mèi yuán pān ]

解释 像狐狸那样善于迷惑人,像猿猴那样善于攀高。比喻不择手段地追求名利。

出处 明 刘体乾《财用诎乏恳乞圣明节省疏》:“其间狐媚猿攀,途辙不一;蝇营狗窃,窠臼且多,臣不能悉奉。”

80眼花心乱 [ yǎn huā xīn luàn ]

解释 形容心神迷惑不定。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九回:“这厮虽然奸猾,也骗得他眼花心乱了。”

81眩视惑听 [ xuàn shì huò tīng ]

解释 迷惑人的视听。

出处 章炳麟《*书订文》附《正名杂义》;“樊(樊宗师)卢(卢仝)诸子,憙为险怪,以眩视惑听邪?”

82以瞽引瞽 [ yǐ gǔ yǐn gǔ ]

解释 让盲人给盲人引路。比喻让愚昧无知的人去引导愚昧无知的人,只能使其更加迷惑。

出处 太平天国·洪秀全《原道觉世训》:“怪人佛老之徒出,自中魔计,以瞽引瞽,讹人以不可知之事,以售己诈……兼之魔鬼入心,遂造出无数怪诞邪说,迷惑害累世人。”

83富贵不能淫 [ fù guì bù néng yín ]

解释 富:有钱;贵:旧指官位高;淫:迷惑、诱使腐化堕落。指不为金钱和权位所迷惑。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84立于不败之地 [ lì yú bù bài zhī dì ]

解释 立于:处在;地:地位。指人处在不会失败的境地上。

出处 孙武《孙子 军形篇》:“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