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简单朴素的成语

形容简单朴素的成语


1朴实无华 [ pǔ shí wú huá ]

解释 质朴实在而不浮华。

出处 巴金《〈爝火集〉后记》:“他只是平铺直叙,朴实无华地讲会见的事情。”

2粗茶淡饭 [ cū chá dàn fàn ]

解释 粗:粗糙;淡饭:指没有多少下饭的菜。指粗糙简单的饭食;形容生活俭朴清苦。也作“淡饭粗茶”。

出处 宋 黄庭坚《四休导士》诗序:“自号四休居士。山谷问其说,四休笑曰:‘粗茶淡饭饱即休。’”

3荆钗布裙 [ jīng chāi bù qún ]

解释 钗;妇女别在发髻上的饰物。荆条当作钗;粗布做成裙。形容妇女朴素的服饰。多指贫家妇女的装束。

出处 晋 皇甫谧《列女传》:“梁鸿妻孟光,荆钗布裙。”

4布衣蔬食 [ bù yī shū shí ]

解释 蔬食:蔬菜和谷类食物。穿布衣,吃粗粮。形容生活俭朴。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毛玠传》:“玠居显位,常布衣蔬食,抚育孤兄子甚笃,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余。”

5朴素无华 [ pǔ sù wú huá ]

解释 俭朴:不浮华。

出处 《元史·乌古孙泽传》:“常曰:‘士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身一布袍数年,妻子朴素无华,人皆言之,泽不以为意也。”

6食淡衣粗 [ shí dàn yī cū ]

解释 吃清淡食物,穿粗布衣服。形容生活清寒俭朴。

出处 宋·苏轼《与蒲传正》:“退居之后决不食淡衣粗,杜门绝客。”

7抱朴含真 [ bào pǔ hán zhēn ]

解释 抱:保;朴:朴素;真:纯真、自然。道家主张人应保持并蕴含朴素、纯真的自然天性,不要沾染虚伪、狡诈而玷污、损伤人的天性。

出处 《老子》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晋 陶潜《劝农》:“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8质而不俚 [ zhì ér bù lǐ ]

解释 质:朴素、单纯。俚:粗俗。质朴而不粗俗。亦作“质而不野”。

出处 《汉书·司马迁传赞》:“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9钗荆裙布 [ chāi jīng qún bù ]

解释 荆枝作钗,粗布为裙。形容妇女装束朴素。

出处 西汉 刘向《列女传》:“梁鸿妻孟光,荆钗布裙。”

10两袖清风 [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

解释 原指两袖迎风而起;飘飘扬扬的姿态。后比喻做官的时候;十分清廉;除 衣袖中的清风之外;别无所有。现也指清贫;没有财产。也作“清风两袖”。

出处 元 魏初《送杨季梅》诗:“父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

11家常便饭 [ jiā cháng biàn fàn ]

解释 家中日常饭食。也比喻常见的、平常的事。

出处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常词官好做,家常饭好吃。”

12文质彬彬 [ wén zhì bīn bīn ]

解释 原义为人的文采和本质都很适宜。后形容言谈举止斯文闲雅。彬彬:配合谐调。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3克勤克俭 [ kè qín kè jiǎn ]

解释 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出处 《尚书 大禹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14简明扼要 [ jiǎn míng è yào ]

解释 扼要:抓住要点。简单明了;抓住要点。

出处 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

15山珍海味 [ shān zhēn hǎi wèi ]

解释 山珍:山里产的珍异食品;海味:海里的美味食品。指山里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现泛指各种美味佳肴。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9回:“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

16锦衣玉食 [ jǐn yī yù shí ]

解释 锦衣:精美华贵的衣服;玉食:珍美的饮食。华丽的服装;珍美的饮食。形容生活豪华奢侈。

出处 北齐 魏收《魏书 常景传》:“夫如是,故绮阁金门,可安其宅;锦衣玉食,可颐其形。”

17节衣缩食 [ jié yī suō shí ]

解释 节:节约;节省;缩:缩减。省吃俭用;非常节俭。

出处 宋 陆游《秋获歌》:“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

18省吃俭用 [ shěng chī jiǎn yòng ]

解释 原指减少粮食消耗;节省费用开支。后指吃的用的都很节俭;形容过日子非常节省。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虽不及得富盛之时,却是省吃俭用,勤心苦胝,衣食尽不缺了。”

19敝帚自珍 [ bì zhǒu zì zhēn ]

解释 敝:破的;坏了;珍:爱惜。把自己家的破扫帚看成价值千金的宝贝;很爱惜。比喻东西虽差;自己却非常珍惜。

出处 宋 陆游《秋思》:“遗簪见取终安用,弊帚虽微亦自珍。”

20吃苦耐劳 [ chī kǔ nài láo ]

解释 耐:受得起;禁得起。能经受困苦的生活;也禁得起劳累。

出处 朱自清《新中国在望中》:“新中国虽然已在望中,可是得吃苦耐劳,才能到我们手里。”

21温柔敦厚 [ wēn róu dūn hòu ]

解释 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温柔:温和柔顺;敦:诚恳。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经解》:“入其国,其教不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22粗衣恶食 [ cū yī è shí ]

解释 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出处 《三国志 魏志 司马朗传》:“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

23粗衣淡饭 [ cū yī dàn fàn ]

解释 粗:粗糙、简单;淡饭:指饭菜简单。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

出处 宋 黄庭坚《四休导士诗序》:“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24艰苦朴素 [ jiān kǔ pǔ sù ]

解释 指吃苦耐劳、朴实节俭的作风。

出处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要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素、同甘共苦。”

25食不重味 [ shí bù chóng wèi ]

解释 味:菜肴。吃饭不要两样菜肴。形容生活俭朴。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食不二味,坐不重席。”《史记·吴太伯世家》:“越王勾践食不重味,衣不重采,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其众。”

26不以为意 [ bù yǐ wéi yì ]

解释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出处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秦太上君寺》:“临淄官徒有在京邑,闻怀砖慕势,咸共耻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

27少吃俭用 [ shǎo chī jiǎn yòng ]

解释 省吃俭用。

出处 清·蒲松龄《翻魇殃》第九回:“你路上少吃俭用,可以到了家,你就快忙走。”

28三平二满 [ sān píng èr mǎn ]

解释 比喻生活过得去,很满足。

出处 宋 黄庭坚《四休居士诗序》:“粗茶淡饭饱即休,被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29沉重寡言 [ chén zhòng guǎ yán ]

解释 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

出处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陈同甫谈兵》:“同甫夜思,幼安沉重寡言,因酒误发,若醒而悟,必杀我灭口。”

30还淳返朴 [ huán chún fǎn pǔ ]

解释 回复到人本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或本性。

出处 《梁书·明山宾传》:“处士阮孝绪闻之,叹曰:‘此言足使还淳还朴,激薄停浇矣。”

31沉厚寡言 [ chén hòu guǎ yán ]

解释 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

出处 《旧五代史 梁书 末帝本纪上》:“美容仪,性沉厚寡言,雅好儒士。”

32少私寡欲 [ shǎo sī guǎ yù ]

解释 寡:少;欲:欲望。指仆人的欲望很小。

出处 《庄子·山木》:“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

33呼吸相通 [ hū xī xiāng tōng ]

解释 比喻认识一致,利害相关。

出处 《清史稿 颜伯焘传》:“闽粤互为唇齿,呼吸相通。”

34俭以养廉 [ jiǎn yǐ yǎng lián ]

解释 节俭可以培养廉洁的作风和风气。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

35俭可养廉 [ jiǎn kě yǎng lián ]

解释 俭:节俭;廉:廉洁。节俭可以养成廉洁的操守。

出处 《宋史·范纯仁传》:“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36勤俭节约 [ qín jiǎn jié yuē ]

解释 指人勤于劳作而生活简单俭朴。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一章:“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俭节约的双重生活方式。”

37勤俭持家 [ qín jiǎn chí jiā ]

解释 以勤劳节约的精神操持家务。

出处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要提倡勤俭持家,勤俭办社,勤俭建国。”

38利害相关 [ lì hài xiāng guān ]

解释 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

出处 《周礼·夏宫·职方氏》:“周知其利害。”

39朝齑暮盐 [ zhāo jī mù yán ]

解释 齑:腌菜。早餐用腌菜下饭,晚饭蘸盐进餐。形容饮食简单,生活清苦。

出处 唐 韩愈《送穷文》:“太学四年,朝齑暮盐,惟我保汝,人皆汝嫌。”

40粗衣粝食 [ cū yī lì shí ]

解释 粗:粗劣;衣:衣服;粝:差的;食:事物。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 唐 李翱《左仆射傅公碑》:“夫人粗衣粝食,与兵士妻女均好恶,用助公事。”

41还淳反朴 [ hái chún fǎn pǔ ]

解释 同“还淳反朴”。

出处 《梁书·明山宾传》:“处士阮孝绪闻之,叹曰:‘此言足使还淳反朴,激薄停浇矣。’”

42布被瓦器 [ bù bèi wǎ qì ]

解释 布缝的被子,瓦制的器皿。形容生活检朴。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王良传》:“(王良)在位恭俭,妻子不入官舍,布被瓦器。”

43采椽不斫 [ cǎi chuán bù zhuó ]

解释 采:柞木。比喻生活简朴。

出处 《韩非子 五蠹》:“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汉 曹操《度关山》诗:“不及唐尧,采椽不斫。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44反朴还淳 [ fǎn pǔ hái chún ]

解释 复归于朴实、淳正。

出处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先生曰:‘子以明道者,使其反朴还淳,而见诸行事之实乎;抑将美其言辞,而徒以譊譊于世也?”

45质而不野 [ zhì ér bù yě ]

解释 质:朴素、单纯。野:粗俗。质朴而不粗俗。同“质而不俚”。

出处 《后汉书 班彪传上》:“然善述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

46黜衣缩食 [ chù yī suō shí ]

解释 节衣缩食,指在生活上省穿省吃,力求节约。

出处 明 宋濂《重建龙德大雄殿碑》:“于是黜衣缩食,重创大雄殿五楹间。”

47还淳反素 [ hái chún fǎn sù ]

解释 同“还淳反朴”。

出处 《周书·苏绰传》:“先王之所以移风易俗,还淳反素,垂拱而治天下以至太平者,莫不由此。”

48还醇返朴 [ hái chún fǎn pǔ ]

解释 同“还淳反朴”。

出处 胡朴安《序》:“玄宗雅尚儒术,崇实黜华,群臣亦厌虚浮,还醇返朴。”

49衣不完采 [ yī bù wán cǎi ]

解释 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着朴素。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游侠列传》:“家无余财,衣不守采,食不重味。”

50破衲疏羹 [ pò nà shū gēng ]

解释 破衣素食。形容生活简朴。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士大夫癖性》:“嘉靖中,杨用修衣服起居穷极华洁;同时唐荆川破衲疏羹,垢敝不堪。”

51反正还淳 [ fǎn zhèng hái chún ]

解释 见“反朴还淳”。

出处 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张罗峰》:“今乃人人侈用,一变至此,诚不可不反正还淳。”

52谨行俭用 [ jǐn xíng jiǎn yòng ]

解释 谨慎行事,节省费用。

出处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三折:“可不道个谨行俭用,十年不富,天之命也。”

53俭存奢失 [ jiǎn cún shē shī ]

解释 俭:节俭。存:留存。奢:奢侈。节俭的人就是能留存下来,,奢侈的人必然败亡。

54礼奢宁俭 [ lǐ shē níng jiǎn ]

解释 礼义过多而烦杂,不如俭约些。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八佾》:“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

55乞穷俭相 [ qǐ qióng jiǎn xiāng ]

解释 乞丐似的寒酸相。

56见素抱朴 [ jiàn sù bào pǔ ]

解释 见“见素抱朴”。

出处 《老子》曰:“见素抱朴”。老子《道德经》新解:“见:现,呈现,推出。素:没有染色的生丝。这里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朴:没有加工的原木。这里比喻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律。”。“见素抱朴、绝学无忧、少私寡欲”是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

57俭故能广 [ jiǎn gù néng guǎng ]

解释 平素俭省,所以能够富裕。

出处 《老子》:“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58炊粱跨卫 [ chuī liáng kuà wèi ]

解释 用高粱做饭,骑驴子代步。形容简朴的生活。卫,驴的别名。

出处 清·钮琇《觚剩·蒋山佣》:“[顾炎武]常言:‘生平最憎者舟舆,而炊粱跨卫,乃此身安处也。’”

59椎髻布衣 [ zhuī jì bù yī ]

解释 椎形发髻,布制衣服。指妇女朴素的服饰。

出处 《后汉书·梁鸿传》:“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