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失利的成语

形容失利的成语


1垂头丧气 [ chuí tóu sàng qì ]

解释 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失去志气;情绪低落。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形容失意懊丧的样子。

出处 唐 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2一败涂地 [ yī bài tú dì ]

解释 一:一旦;涂地:“肝脑涂地”的省略。一旦失败就肝脑涂地。形容彻底失败;不可收拾。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3丢盔弃甲 [ diū kuī qì jiǎ ]

解释 盔:作战时用的金属防护帽;甲:作战时穿的金属防护衣。为了逃命;把盔和甲都丢掉了。形容打败仗时逃命的狼狈情形。

出处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他在办公室里被各种意外情况搞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的样子。”

4人仰马翻 [ rén yǎng mǎ fān ]

解释 人和马被打得翻倒在地。形容被打得惨败。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赵家一门大小,日夜忙碌,早已弄得筋疲力尽,人仰马翻。”

5功败垂成 [ gōng bài chuí chéng ]

解释 垂:接近;将近。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多含有惋惜之意。

出处 《晋书 谢玄传论》:“庙算有余,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

6败军之将 [ bài jūn zhī jiàng ]

解释 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

7溃不成军 [ kuì bù chéng jūn ]

解释 溃:散乱。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败得不成样子。形容军队惨败。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等待着敌人的锐气开始衰落时,抓住要害猛力击,就可以把敌人杀得溃不成军。”

8落花流水 [ luò huā liú shuǐ ]

解释 指花残凋落;随流水漂去。原形容残败的暮春景色。常比喻好时光的流逝。后用来比喻残乱而零落的样子。或比喻敌人被打得惨败。也作“流水落花”。

出处 唐 李群玉《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诗:“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思离襟。”

9损兵折将 [ sǔn bīng zhé jiàng ]

解释 军士和将领都遭到损失。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81回:“损兵折将,必然瞒着天子。”

10一败如水 [ yī bài rú shuǐ ]

解释 形容军队打了大败仗;像水泼到地上那样不可收拾。形容失败惨重。

出处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当第一时期,富农耳里听得的是所谓江西一败如水,蒋介石打伤了脚,坐飞机回广东去了。”

11望风披靡 [ wàng fēng pī mǐ ]

解释 草木随风倒伏。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交锋就溃散了。披靡:草木随风倒伏。

出处 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应风披靡,吐芳扬烈。”

12残兵败将 [ cán bīng bài jiàng ]

解释 残:残余的;不完整的;败:输。剩下的士兵;打败的将官。形容损失惨重;被打得七零八落;失去战斗力的军队。也作“残兵败卒”、“败将残兵”。

出处 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如今追击残兵败将,遂收故境,引兵而回。”

13片甲不留 [ piàn jiǎ bù liú ]

解释 甲:铠甲;古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的用来防身护体的战衣。连一片铠甲也没留下。形容全军被消灭。

出处 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23回:“为足的在此扎营,意欲等候番兵来,杀他一个片甲不留。”

14成败利钝 [ chéng bài lì dùn ]

解释 利:锋利;顺利;钝:不锋利;不顺利。指事业的成功或失败;顺利或挫折。泛指处事的各种情况和结果。也作“成败得失”。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15弃甲曳兵 [ qì jiǎ yè bīng ]

解释 弃:丢弃;甲:古时军人穿的铁片做成的护身衣;曳:拖着;兵:兵器。丢弃铠甲;拖着兵器。 形容打了败仗而狼狈逃窜。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16大败亏输 [ dà bài kuī shū ]

解释 打了败仗,损失很大。

出处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今汉王大败亏输,项王意得志满。”

17辙乱旗靡 [ zhé luàn qí mí ]

解释 辙:车辙;靡:倒下。车辙错乱,旗子倒下。形容军队溃败逃窜。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8骄兵必败 [ jiāo bīng bì bài ]

解释 骄兵:恃强轻敌的军队。恃强轻敌的军队必定失败。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魏相传》:“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19腹背受敌 [ fù bèi shòu dí ]

解释 腹:肚子;指前面;背:背脊;指后面;受:遭到;受到。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处于被动不利的局面。

出处 北齐 魏收《魏书 崔浩传》:“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

20一事无成 [ yī shì wú chéng ]

解释 连一样事情都没有做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

出处 唐 白居易《除夜寄微之》:“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21头破血流 [ tóu pò xuè liú ]

解释 打破了头;血流出来了。形容受到严重打击或惨遭失败时的狼狈相。

出处 唐 吕道生《定命录 桓臣范》:“其如果偷两千而去,至徐州界,其婢与夫相打头破血流。”

22土崩瓦解 [ tǔ bēng wǎ jiě ]

解释 像土块散开;瓦片破碎一样。形容彻底崩溃;不可收拾。

出处 东汉 班固《秦纪论》:“秦之积弱,天下土崩瓦解。”

23四面楚歌 [ sì miàn chǔ gē ]

解释 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后用来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

出处 《史记 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示例〗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24名落孙山 [ míng luò sūn shān ]

解释 名字排在孙山后面。指考试未被录取;榜上无名。

出处 宋 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25重蹈覆辙 [ chóng dǎo fù zhé ]

解释 重:再一次;蹈:踏上;覆:翻倒;辙:车轮轧出的痕迹。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武传》:“今不虑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26坐以待毙 [ zuò yǐ dài bì ]

解释 待:等待;毙:死。坐着等死。指无力抗争或不想抗争。

出处 先秦 管仲《管子 参患》:“短兵待远矢,与坐而待死者同实。”

27大势已去 [ dà shì yǐ qù ]

解释 大势:指有利的局势。有利的形势已经失去;前途没有希望。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程子说天命之改,莫是大势已去。”

28全军覆没 [ quán jūn fù mò ]

解释 覆没:船翻沉。整个军队被消灭。比喻遭到彻底失败。

出处 《旧唐书 李希烈传》:“官军皆为其所败,荆南节使张伯仪全军覆没。”

29抱头鼠窜 [ bào tóu shǔ cuàn ]

解释 窜:逃跑;乱跑。抱着头像老鼠一样迅速逃跑。多用来形容受到沉重打击狼狈逃跑的样子。

出处 宋 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夫陆贾,天下之辩士,吾前日遣之,智穷辞屈,抱头鼠窜,颠狈而归,仅以身免。”

30插翅难逃 [ chā chì nán táo ]

解释 插上翅膀也难逃走。比喻陷入困境,怎么也逃不了。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37回:“康王见兀术将次赶上,真个插翅难逃,只得束手就擒。”

31逃之夭夭 [ táo zhī yāo yāo ]

解释 原形容桃树枝叶繁茂。后来借“桃”谐“逃”的音;用作逃跑的诙谐说法。

出处 《诗经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32落荒而逃 [ luò huāng ér táo ]

解释 离开大路;逃向荒野。形容战败后狼狈地逃走。也比喻处于尴尬窘迫境地时狼狈而去。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玄德望见‘地公将军’旗号,飞马赶来,张宝落荒而走。”

33出师不利 [ chū shī bù lì ]

解释 师:军队。利:顺利。出战不顺利。形容事情刚开始,就遭受败绩。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29章:“今天真是出师不利,一个好人都没有遇上。”

34寡不敌众 [ guǎ bù dí zhòng ]

解释 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敌众。”

35屁滚尿流 [ pì gǔn niào liú ]

解释 形容极度恐惧、惊惶;失去自禁。有时也形容忙得不可开交。

出处 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你要问俺名姓,若说出来,直唬得你屁滚尿流。”

36重整旗鼓 [ chóng zhěng qí gǔ ]

解释 重:重战;整:整顿;整治;旗鼓:古代作战时用来发号令的旌旗和战鼓;用以代表军事力量。比喻失败或受挫后;重新整顿组织力量;准备再干。也作“重振旗鼓”。

出处 宋 克勤《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第17卷:“法灯重整枪旗,再装甲胄。”

37全军覆灭 [ quán jūn fù miè ]

解释 整个军队全部被消灭。比喻事情彻底失败。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三回:“梅山七怪化成人形,与周兵屡战,俱被陆续诛灭,复现原形,大失朝廷体面,全军覆没;臣等只得逃回。”

38成败得失 [ chéng bài dé shī ]

解释 得:得利。失:失利。成功与失败,得到的与丢掉的。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步骘传》:“成败得失,皆如所虑,可谓守道见机,好古之士也。”

39折戟沉沙 [ zhé jǐ chén shā ]

解释 戟:古代的一种兵器。戟被折断沉没在泥沙里。形容失败得十分惨重。

出处 唐 杜牧《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0有口难辩 [ yǒu kǒu nán biàn ]

解释 虽然有口;却难以分辩清楚。常指含冤受屈但又无处申诉。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孟夫人有口难辩,倒被他缠住身子,不好动身。”

41抛戈弃甲 [ pāo gē qì jiǎ ]

解释 丢掉武器,扔掉铠甲。形容军队被打得狼狈逃窜的情形。

出处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3回:“部下听得,一齐抛戈弃甲跪倒。”

42成败论人 [ chéng bài lùn rén ]

解释 论:衡量;评定。以成功或失败为评价人物的标准。

出处 宋 苏轼《孔北海赞序》:“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操得英雄之列。”

43败寇成王 [ bài kòu chéng wáng ]

解释 失败者沦为草寇,成功的人称王称帝

出处 柳亚子《题莽男儿‘说部’为陈巢男作》:“败寇成王谁定论?恩牛怨李此旁观。”

44败于垂成 [ bài yú chuí chéng ]

解释 指临近成功时遭到失败。参见:“功败垂成”。

出处 宋 无名氏《释常谈 败于垂成》:“凡事欲成却不成,谓之败于垂成。”

45成王败寇 [ chéng wáng bài kòu ]

解释 成功的人称王称帝,失败者沦为草寇。

出处 柳亚子《题战史》诗:“成王败寇漫相呼,直笔何人纵董狐。”

46兵败将亡 [ bīng bài jiàng wáng ]

解释 兵:军队。军队打败仗,将官阵亡。形容作战失败。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3回:“今袁熙、袁尚兵败将亡,无处依栖,来此相投,是鸠夺鹊巢之意也。”

47败不旋踵 [ bài bù xuán zhǒng ]

解释 形容很快就遭到失败。旋踵,转动一下脚后跟。

出处 唐 卢照邻《三国论》:“然而丧师失律,败不旋踵,奔波谦瓒之间,羁旅袁曹之手,岂拙于用武,将遇非常敌乎?”

48弃甲丢盔 [ qì jiǎ diū kuī ]

解释 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走的样子。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49重张旗鼓 [ chóng zhāng qí gǔ ]

解释 重:重新;旗鼓:古时作战用的旌旗与战鼓。比喻失败或受挫折后,重新整顿与组织力量,准备再干。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48回:“圣清室已覆,袁为总统,他自然重张旗鼓,又复上台。”

50成败兴废 [ chéng bài xīng fèi ]

解释 成功或失败,兴起或衰退。

出处 汉·荀悦《汉纪·成帝纪二》:“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有明成败兴废,然后知秉要持权,故尚无为也。”

51称帝称王 [ chēng dì chēng wáng ]

解释 帝:帝王;王:君王。比喻凭借势力,飞扬跋扈,独断专行,狂妄自大。

出处 三国·魏·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52成败荣枯 [ chéng bài róng kū ]

解释 荣枯:茂盛和枯萎。成功和失败,茂盛和枯萎。指世事的变迁

出处 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他他他天也有昼夜阴晴,是是是人也有吉凶祸福,来来来我也有成败荣枯。”

53成王败贼 [ chéng wáng bài zéi ]

解释 成功的人称王称帝,失败者沦为贼寇。

出处 清·张岱《皆令操》附燕客《和操》:“成王败贼,史能饰词。”

54弃甲倒戈 [ qì jiǎ dǎo gē ]

解释 丢弃铠甲,放下兵器。表示战败。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若是这个月破不的,只可依张子布之言,弃甲倒戈,北面而降之耳。”

55垂首丧气 [ chuí shǒu sàng qì ]

解释 同“垂头丧气”。

出处 《水浒传》第九五回:“乔道清生平逞弄神通,今日垂首丧气,正是总教掬尽三江水,难洗今朝一面羞。”

56必不挠北 [ bì bù náo běi ]

解释 挠北:败北,作战失败。必定不会失败。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忠廉》:“若此人也,有势则必不自私矣,处官则必不为污矣;将众则必不挠北矣。”

57拜赐之师 [ bài cì zhī shī ]

解释 用以讽刺为复仇而又失败的出兵。

出处 《左传 文公二年》:“春秋时,秦晋殽之战,秦将孟明视被俘。获释时,孟谓晋君曰:‘三年将拜君赐。’后三年,秦果然出兵伐晋复仇。又败,晋人讥之为“拜赐之师”。

58倒戈卸甲 [ dǎo gē xiè jiǎ ]

解释 比喻放下武器认输。

出处 《续传灯录》:“雪峰三上投子,九到洞山,为什么倒戈卸甲?”

59出豕败御 [ chū shǐ bài yù ]

解释 出:突然出来;御:马车。突然冲出一头野猪使马车翻车。比喻受到意外事故发生使事情失败。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王子于期齐辔而进之,彘突出于沟中,马惊驾败。”

60败绩失据 [ bài jì shī jù ]

解释 指事业失败而无所凭依。

出处 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贤良续刻第三则》:“历数世,未尝有败绩失据之过。”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