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男生叛逆的成语

形容男生叛逆的成语


1离经叛道 [ lí jīng pàn dào ]

解释 离:背离;叛:背叛;经:儒家经典著作;道:思想道德规范。背离、违反儒家经典和道德、教条。泛指背离占主流地位的思想、言论或学说的行为。

出处 元 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且本官志大言浮,离经畔道,见新法之行,往往行诸吟咏。”

2桀骜不驯 [ jié ào bù xùn ]

解释 桀:凶暴;骜:马不驯良;驯:驯服。倔强凶暴不驯服。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其桀骜尚如斯,安肯以爱子而为质乎?”

3众叛亲离 [ zhòng pàn qīn lí ]

解释 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陷于孤立;不得人心。叛:背叛;离:离开;背。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4大逆不道 [ dà nì bù dào ]

解释 逆:背叛;不道:违背当时的道德标准。旧指不符合封建统治者的道德标准和宗法观念的极端叛逆行为;给起来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现也用来指不合某种观念和道德标准的行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5放纵不羁 [ fàng zòng bù jī ]

解释 谓恣意行事,不受约束。

出处 《晋书·外戚传·王濛》:“濛少时放纵不羁,不为乡曲所齿,晚节始克己励行,有风流美誉。”

6诛暴讨逆 [ zhū bào tǎo nì ]

解释 讨伐凶暴、叛逆之人。诛:讨伐。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治军》:“治军之政,谓治边境之事,匡救大乱道,以威武为政,诛暴讨逆,所以存国家安社稷之计。”

7招亡纳叛 [ zhāo wáng nà pàn ]

解释 招引接纳敌方叛逃的人。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高帝五年》:“高祖起丰、沛以来,罔罗豪桀,招亡纳叛,亦已多矣。”

8背恩忘义 [ bèi ēn wàng yì ]

解释 背:背叛。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

出处 《晋书 忠义传序》:“虽背恩忘义之徒不可胜载,而蹈节轻生之士无乏于时。”

9谋逆不轨 [ móu nì bù guǐ ]

解释 谋:图谋;逆:违背;不轨:不合法。图谋进行违法叛逆活动。

出处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一卷:“汝窃据太原,称孤道寡,偷生一隅,亦已足矣,奈何谋逆不轨。”

10诛凶殄逆 [ zhū xiōng tiǎn nì ]

解释 诛:讨伐。讨伐凶暴、叛逆之人。

出处 唐·陈子昂《请措刑科》:“圣人诛凶殄逆,济人宁乱,必资刑杀,以请天下。”

11诛凶讨逆 [ zhū xiōng tǎo nì ]

解释 诛:讨伐。讨伐凶暴、叛逆之人。

出处 明·无名氏《精忠记·胜敌》:“身为上将,统领大军,奋武扬威,诛凶讨逆。”

12去逆效顺 [ qù nì xiào shùn ]

解释 逆:违背。脱离叛逆者,效法忠于国家的人。

出处 唐·陆贽《招谕淮西将吏诏》:“如能去逆效顺,因事建功,明设科条,以示褒劝。”

13随心所欲 [ suí xīn suǒ yù ]

解释 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随:听任;欲:想要。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个不能安分守理的人,一味的随心所欲。”

14一败涂地 [ yī bài tú dì ]

解释 一:一旦;涂地:“肝脑涂地”的省略。一旦失败就肝脑涂地。形容彻底失败;不可收拾。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15背信弃义 [ bèi xìn qì yì ]

解释 背:违背。信:信用;弃:丢弃;义:道义。不讲信用。不讲道义也作“弃信忘义”。

出处 《北史 周纪下 高祖武帝》:“背惠怒邻,弃信忘义。”

16恩将仇报 [ ēn jiāng chóu bào ]

解释 将:拿;把;报:报答。受了别人的恩惠却用仇恨来报答。形容忘恩负义。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亏这官人救了性命,今反恩将仇报,天理何在!”

17以怨报德 [ yǐ yuàn bào dé ]

解释 怨:仇恨;报:报答;回报;德:恩惠。指忘恩负义;反而加害于人。

出处 《国语 周语中》:“以怨报德,不仁。”

18一意孤行 [ yī yì gū xíng ]

解释 不接受人家的劝告;顽固地坚持自己的主观意见去做(行:行动;做)。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无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19亲痛仇快 [ qīn tòng chóu kuài ]

解释 仇:敌人;亲:自己人。使亲人悲痛;却使敌人高兴。

出处 汉 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20忘恩负义 [ wàng ēn fù yì ]

解释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恩:恩惠;负:违背;义:情义。

出处 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他怎生忘恩负义?你雪堆儿里扶起他来那。”

21年少无知 [ nián shào wú zhī ]

解释 年纪小,不懂事。

出处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口尚乳臭,谓世人年少无知;三折其肱,谓医士老成谙练。”

22孤家寡人 [ gū jiā guǎ rén ]

解释 三代帝王的自称。后指脱离群众,孤立无助的人。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65回:“云岫的一妻一妾,也为这件事,连吓带痛的死了。到了今日,云岫竟变了孤家寡人了。”

23轩然大波 [ xuān rán dà bō ]

解释 高高涌起的巨大波涛。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轩然:高高的样子。

出处 唐 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24忠心耿耿 [ zhōng xīn gěng gěng ]

解释 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当日令尊伯伯为国捐躯,虽大事未成,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

25罪大恶极 [ zuì dà è jí ]

解释 罪恶大到了极点。

出处 宋 欧阳修《纵囚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

26犯上作乱 [ fàn shàng zuò luàn ]

解释 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7不得人心 [ bù dé rén xīn ]

解释 所作所为违反人的意愿;得不到别人的拥护和支持。

出处 《太平经》:“十伤三者,不得人心。”

28罪孽深重 [ zuì niè shēn zhòng ]

解释 孽:恶事;罪过。罪恶极重。也作“罪恶深重”。

出处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流贼》:“上以其罪恶深重,非他盗比,磔于西市。”

29亲离众叛 [ qīn lí zhòng pàn ]

解释 大家反对,亲信背离。形容不得人心,极其孤立。

出处 《左传·隐公四年》:“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30谋图不轨 [ móu tú bù guǐ ]

解释 谋划进行违法、叛逆等活动。

出处 《晋书·王彬传》:“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

31逆道乱常 [ nì dào luàn cháng ]

解释 指违背道德纲常。

出处 唐 李公佐《谢小娥传》:“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乱常之心,足以观天下贞夫孝妇之节也。”

32唯命是听 [ wéi mìng shì tīng ]

解释 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听。”

33聪明出众 [ cōng míng chū zhòng ]

解释 聪明:聪敏有智慧。智慧超出一般人。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95回:“当他五岁上头,他父亲韩会见他聪明出众,因对兄弟韩愈说:‘湘子这孩子,天资很好。’”

34知情不报 [ zhī qíng bù bào ]

解释 知道情况而不报告,特指没有犯罪的人主动地或被动地对当局隐匿别人的叛逆罪或重罪的行为。

出处 古华《芙蓉镇》第三章:“知情不报者,与坏人同罪。”

35百约百叛 [ bǎi yuē bǎi pàn ]

解释 约:约定。多次订约,多次背叛。形容毫无信用。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和亲》:“反复无信,百约百叛。”

36大逆无道 [ dà nì wú dào ]

解释 封建时代称犯上作乱等重大罪行。

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37舟中敌国 [ zhōu zhōng dí guó ]

解释 同船的人都成的敌人。比喻大家反对,十分孤立。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38蔑伦悖理 [ miè lún bèi lǐ ]

解释 指违背道德和伦理。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4回:“备闻襄公淫妹之事,默然自叹:‘似此蔑伦悖理,禽兽不如。”

39儿女英雄 [ ér nǚ yīng xióng ]

解释 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40救经引足 [ jiù jīng yǐn zú ]

解释 经:自缢,上吊;引:拉;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做的事与愿望相违背。

出处 荀况《荀子 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

41悖入悖出 [ bèi rù bèi chū ]

解释 悖:违背、胡乱。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物,也会被别人用不正当的手段拿去。胡乱弄来的钱又胡乱花掉。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42偭规错矩 [ miǎn guī cuò jǔ ]

解释 偭:违背;规、矩:标准、法则和习惯。指违背改变正常的法则。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离骚》:“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43安忍无亲 [ ān rěn wú qīn ]

解释 安心于做残忍的事情,因而无所谓亲人。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44奉命惟谨 [ fèng mìng wéi jǐn ]

解释 形容严格遵照命令行事,不敢稍有违背。

出处 明 李东阳《先考赠少傅府君诰命碑阴记》:“东阳皆奉命惟谨。”

45无背无侧 [ wú bèi wú cè ]

解释 不能辨清背叛倾仄之人。

46背盟败约 [ bèi méng bài yuē ]

解释 背:违背。盟、约:誓约。败:败坏。指撕毁。背叛誓言,撕毁盟约。

出处 宋·苏辙《六国论》:“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47逆取顺守 [ nì qǔ shùn shǒu ]

解释 逆:背叛;顺:合理。背叛国君夺取天下,遵循常理治理国家。

出处 《汉书·陆贾传》:“且汤武逆而以取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48狗咬吕洞宾 [ gǒu yǎo lǚ dòng bīn ]

解释 吕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狗见了吕洞宾这样做善事的好人也咬,用来骂人不识好歹。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没良心的,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